專利名稱:一種由輪椅和床塊組成的翻身曲腿站立排便洗頭輪椅床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老年人或下肢疾患病員的住行輔助設備,尤其涉及一種由輪椅和床塊組成的翻身曲腿站立排便洗頭輪椅床。
背景技術:
從專利文獻檢索和市場現狀調查的結果看,市場尚沒有通過床塊或床椅連接架對輪椅進行操作的產品,可查到的最相近的專利公開文獻有CN 2012100482950,其翻身動作通過輪椅座面四角的同一側升降桿同步配合而實現,而本專利正好相反,翻身動作僅由的床椅連接架上的升降桿實現;該對比專利方案在坐臥和翻身操作時需要輪椅和床塊兩者之間不同升降桿的嚴格的同步操控,否則無法運行,本專利方案各自完成各自的動作;該對比專利方案四個推桿八個接點全部采用球面副鉸接,且需若干設置于球面上的磁控銷釘配合運動,而本專利不需磁控銷釘對關節面進行控制,結構簡單安全可靠;從功能角度看兩者相同,但本專利與對比專利實現相同功能的思路正好相反,因而兩者的結構有明顯不同。本發明的特點是:凡需進行翻身動作的椅面或床面整體為梳齒狀,齒對齒排放,由齒端與相對應的支架同軸鉸接;設置床椅連接架或可動床塊,床椅連接架或可動床塊上設置升降機構,并由該升降機構完成翻身動作。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利用已有的成熟技術,將已經使用在輪椅和翻身床上的可靠結構和構件進行巧妙獨特的組合,使輪椅隨時可與床椅連接架方便的連接與分離,讓病員既可以單獨使用輪椅又可在不 離開輪椅情況下就寢,并實現站立、坐臥、斜躺、翻身、曲腿、排便、洗頭、移動及進行康復訓練的全部功能,解決了對老年人和四肢疾患病員護理過程中的一大難題。本發明以非專業醫療機構和家庭為主要用戶對象,力求結構簡單便于制造,成本低廉惠顧面廣,在安全的前提下設置最簡潔的結構和最簡便的操作,市場前景廣闊,效益顯著。本發明是通過下列方式實現的:
由輪椅和床塊組成的翻身曲腿站立排便洗頭輪椅床的輪椅由行走架、座面支撐、座面、靠背支撐、靠背面、扶手及靠背定位輔助件和升降器組成;行走架包括基框、轉輪、前柱、后柱或輔助撐;座面和靠背面的形狀特征是:座面和靠背面為齒狀或U形或E形或梳形,其各分為兩組,齒對齒交叉放置;座面和座面支撐及靠背面和靠背支撐的組合特征是:座面和靠背面覆蓋在座面支撐和靠背支撐的表面,座面的齒端與座面支撐鉸接,靠背面的齒端與靠背支撐鉸接;座面支撐的前部與行走架的前柱鉸接,座面支撐的后端與靠背支撐的前端鉸接;在靠背支撐的前端設置靠背定位輔助件,在靠背定位輔助件的下部與行走架之間或者在靠背定位輔助件的下部與靠背支撐之間,設置升降器或設置定位輔助桿;扶手設置在靠背面或座面的側面。由輪椅和床塊組成的翻身曲腿站立排便洗頭輪椅床的床塊由床椅連接架單獨組成或者由床椅連接架和可動床塊共同組成,床椅連接架包括基框、立柱或支撐或斜撐或輔助撐,可動床塊包括基框、立柱或支撐或輔助撐,床椅連接架或可動床塊設置在行走架的側面或后面或前面,可動床塊設有腳輪;在行走架、床椅連接架、可動床塊的若干相觸部位,設置連接定位件。在行走架的前面或者在可動床塊的側面,設置小腿面支撐,在小腿面支撐的前部設置踏板支撐,小腿面支撐的一端與座面支撐鉸接,小腿面支撐的另一端與踏板支撐鉸接,在小腿面支撐與靠背支撐之間設置聯動件或者在小腿面支撐與行走架之間設置升降器,在踏板支撐與行走架或者與可 動床塊之間設置聯動件或升降器;在小腿面支撐的上面,設置小腳面,在踏板支撐的上面,設置踏板面,小腳面和踏板面的形狀與靠背面的形狀特征相同,小腳面和小腿面支撐的組合方式以及踏板支撐和踏板面的組合方式與靠背面和靠背支撐的組合特征相同;小腳面、踏板面、座面、靠背面統稱為椅面。在平放后的靠背面頂端的后面或靠背面的下面,設置頭面支撐,頭面支撐與床椅連接架或可動床塊觸接或者頭面支撐與床椅連接架或可動床塊鉸接在座面支撐和靠背支撐的鉸接軸的側邊位置并同軸,在頭面支撐的上面,設置頭面,頭面的形狀與座面的形狀特征相同,頭面支撐和頭面的組合方式與座面支撐和座面的組合特征相同。在頭面和小腳面的兩側邊緣連線外側的床椅連接架或可動床塊上設置床面。床椅連接架或者可動床塊設置有升降器或聯動件或聯動桿,升降器或聯動件或聯動桿具有如下特征中的至少一種特征:
A、聯動桿設置在平置的靠背面和座面兩側的整體縱向邊線上或者該邊線的兩側,且與該邊線同向,升降器的底端與床椅連接架或可動床塊鉸接,升降器的伸縮臂的頂端與聯動桿鉸接或者升降器的伸縮臂先鉸接聯動件,聯動件再與聯動桿相接;
B、在座面或靠背面或頭面的齒端,設置聯動件,聯動件的另一端設有凹口,聯動桿平置在聯動件的凹口的外側,升降器的底端與床椅連接架或可動床塊相接,升降器的伸縮臂的頂端與聯動桿相接;
C、在座面或頭面或平置后的靠背面的齒柱下面,設置與齒柱縱軸同向的聯動件,聯動件的一端與床椅連接架或可動床塊鉸接,聯動件的另一端通過滾輪與座面或靠背面或頭面的齒柱下面相觸,在聯動件的兩端之間再相接另一個聯動件,該聯動件的另一端再與聯動桿鉸接,升降器的底端與床椅連接架或可動床塊相接,升降器的伸縮臂與聯動桿相接;
D、在座面或頭面或平置后的靠背面的齒柱下面,設置升降器,升降器的底端與床椅連接架或可動床塊相接,升降器的升降臂通過滾輪與座面或靠背面或頭面的下面相觸。本發明還可采用下列技術方案中至少一種方案以完善或增強輪椅床的結構或功倉泛:
A、聯動桿整體或者分段放置在床椅連接架或可動床塊的上面或者分段掛置在床面或椅面的下面,在聯動桿上設置拉伸套管或電伸桿以改變聯動桿的長度,在聯動桿的終端設置絲扣或活接,以將分段的聯動桿連接或對接。B、在分段放置的聯動桿兩端之間設置鉸接軸,以便改變聯動桿的方向。
C、在床面與頭面或與座面之間預置鉸鏈,在床面與椅面之間設置鉸接件;在聯動桿與頭面或床面或椅面之間設置設置定位件,在頭面支撐與靠背支撐之間設置連接定位件,在聯動桿與頭面支撐或靠背支撐之間設置連接定位件。D、將輪椅的座面支撐和座面分為臀面支撐和臀面以及大腿面支撐和大腿面兩部分,臀面支撐為U形或H形,大腿面支撐留有凹口,臀面支撐的前部與行走架的前柱鉸接,大腿面支撐的后端與臀面支撐的中部鉸接,并使大腿面支撐和臀面支撐凹口相對,形成排便孔,臀面支撐的后端與靠背支撐鉸接,大腿面支撐的前端與小腿面支撐鉸接;臀面和大腿面的齒端與臀面支撐和大腿面支撐的邊框或撐梁或挑梁鉸接;在靠背面的側面設置護欄或護帶;在行走架與大腿面支撐或臀面支撐之間設置升降器;扶手設置在靠背面或座面的側面。E、在行走架的前柱或后柱與座面支撐或臀面支撐之間設置插軸,在臀面支撐與大腿面支撐之間設置插軸。F、在靠背面、臀面、大腿面、小腳面、踏板面之間,設置椅面鉸接軸,沿椅面鉸接軸將床面分割并設置與椅面鉸接軸同軸的床面鉸接軸;在頭面上預留洗頭孔。G、在小腳面的兩側設置小腳面外側床面支撐,在踏板面的兩側設置踏板面外側床面支撐,在大腿面的兩側設置大腿面外側床面支撐,小腳面外側床面支撐的一端與踏板面外側床面支撐鉸接,小腳面外側床面支撐的另一端與大腿面外側床面支撐鉸接,大腿面外側床面支撐的另一端與床椅連接架或可動床塊鉸接;在踏板面外側床面支撐與床椅連接架或者與可動床塊之間設置聯動件或升降桿,在小腳面外側床面支撐與床椅連接架或與可動床塊之間設置升降桿或者在小腳面外側床面支撐與輪椅靠背兩側外的床面之間設置聯動件;在小腳面外側床面支撐和踏板面外側床面支撐和大腿面外側床面支撐上面放置床面。H、在小腿面支撐與小腳面外側床面支撐之間或者在踏板支撐與踏板面外側床面支撐之間,設置連接件。
1、在床面的如后兩端或者在座面的兩側床面的一側,設直連接桿,連接桿的一端與床面鉸接,連接桿的另一端與頭面支撐或床椅連接架或可動床塊或踏板面外側床面支撐鉸接。
:
圖1是實施例1行走架扶手和椅面的分割及其與支撐的連接組合示意 圖2是實施例1輪椅整體框架和升降器及小腿面支撐踏板面支撐與聯動件連接示意圖; 圖3是實施例1輪椅坐態時輪椅面和扶手及鉸接件的示意 圖4是實施例1床椅連接架基本結構及聯動桿設置示意 圖5是實施例1輪椅與床椅連接架組合后坐姿狀態示意 圖6是實施例1輪椅與床椅連接架組合后曲腿狀態示意 圖7是實施例2座面支撐邊框作鉸接軸時輪椅整體框架和小腿面支撐踏板支撐示意 圖8是實施例2輪椅坐態時輪椅面及扶手護欄示意 圖9是實施例2床椅連接架基本結構及聯動桿設置示意 圖10是實施例2床椅連接架的右前部床面下的部分框架基本結構示意 圖11是實施例2可動床塊的框架基本結構不意 圖12是實施例2輪椅與床椅連接架組合后翻身狀態示意圖;圖13是實施例3床椅連接架基本結構及聯動桿設置示意 圖14是實施例3床椅連接架的左前部床面下的部分框架基本結構示意 圖15是實施例3小腿面支撐設置在可動床塊上時其框架基本結構示意 圖16是實施例4帶凹口的連接件與床椅連接架的升降器及聯動桿設置示意 圖17是實施例5聯動件設置在座面的齒柱下面且由聯動桿驅動時床椅連接架示意圖; 圖18是實施例6升降器設置在座面的齒柱下面且通過分組聯動時床椅連接架示意圖; 圖19是實施例7從輪椅前面與床椅連接架對接時床椅連接架基本結構示意 圖20是實施例7可動床塊基本結構意 圖21是輪椅立柱之間的寬度大于臀面鉸接軸之間的寬度時臀面大腿面支撐組合示意 圖22是輪椅立柱之間的寬度小于臀面鉸接軸之間的寬度時臀面大腿面支撐組合示意圖;在上述附圖中,在不影響展示文字說明內容情況下,圖中省略一些被遮擋嚴重的部分線框。典型實施例:
實施例1:如圖1一6所示:由輪椅和床塊組成的翻身曲腿站立排便洗頭輪椅床的輪椅由行走架(6)、座面支撐(I)、座面(10)、靠背支撐(3)、靠背面(30)、扶手(31)及靠背定位輔助件(44)和升降器組成;行走架(6)包括基框(61)、轉輪(62)、前柱(63)、后柱(64)、輔助撐(65);座面(10)和靠背面(30)的形狀特征是:座面(10)和靠背面(30)為齒狀或U形或E形或梳形,其各分為兩組,齒對齒交叉放置;座面(10)和座面支撐(I)與靠背面(30)和靠背支撐(3 )的組合特征是:座面(10 )和靠背面(30 )覆蓋在座面支撐(I)和靠背支撐(3 )的表面,座面(10)的齒端與座面支撐(I)鉸接,靠背面(30)的齒端與靠背支撐(3)鉸接,靠背面(30)與靠背支撐(3) 的鉸接軸和座面(10)與座面支撐(I)的鉸接軸同軸;座面支撐
(I)的前部與行走架(6)的前柱(63)鉸接,座面支撐(I)的后端與靠背支撐(3)的前端鉸接;在靠背支撐(3)的前端設置靠背定位輔助件(44),在靠背定位輔助件(44)的下部與行走架(6)之間設置升降器(11);扶手(31)設置在座面(10)的側面;
由輪椅和床塊組成的翻身曲腿站立排便洗頭輪椅床的床塊由床椅連接架(8)單獨組成,床椅連接架(8)包括基框(81)、立柱(82)、下撐(83)、輔助撐(85),床椅連接架(8)設置在行走架(6)的后面和側面,床椅連接架(8)與平置后的靠背支撐(3)相觸,在行走架
(6)和床椅連接架(8)的關鍵相觸部位,設置連接定位件(4),行走架(6)、床椅連接架(8)之間通過連接定位件(4)實現連接定位或分離;
在行走架(6)的前面,設置小腿面支撐(21),在小腿面支撐(21)的前部設置踏板支撐(22),小腿面支撐(21)的一端與座面支撐(I)鉸接,小腿面支撐(21)的另一端與踏板支撐(22)鉸接,在小腿面支撐(21)與靠背支撐(3)之間設置聯動件(26),在踏板支撐(22)與行走架(6)之間設置聯動件(26);在小腿面支撐(21)的上面,設置小腳面(23),在踏板支撐
(22)的上面,設置踏板面(24),小腳面(23)和踏板面(24)的形狀與靠背面(30)的形狀特征相同,小腳面(23 )和小腿面支撐(21)的組合方式以及踏板支撐(22 )和踏板面(24)的組合方式與靠背面(30)和靠背支撐(3)的組合特征相同;小腳面(23)、踏板面(24)、座面(10)、靠背面(30)統稱為椅面;
在平放后的靠背面(30)頂端的后面,設置頭面支撐(7),頭面支撐(7)與床椅連接架
(8)觸接,在頭面支撐(7)的上面,設置頭面(70),頭面(70)的形狀與座面(10)的形狀特征相同,頭面支撐(7)和頭面(70)的組合方式與座面支撐(I)和座面(10)的組合特征相同;在頭面(70 )和小腳面(21)的兩側邊緣連線外側的床椅連接架(8 )的上面設置床面(80 ),全部床面(80 )統稱為床面;在床面(80 )與頭面(70 )或與座面(10 )之間預置鉸鏈(87 ),在床面與椅面之間設置鉸接件(5);
床椅連接架(8)設置有升降器(16)或聯動件(18)或聯動桿(19),聯動桿(19)設置在平置的靠背面(30)和座面(10)兩側的整體縱向邊線的外側,且與該邊線同向,聯動桿(19)整體放置在床椅連接架(8)的上面,床面的下面;升降器(16)的底端連接在床椅連接架(8)的支撐上,升降器(16)的伸縮臂先鉸接聯動件(18),聯動件(18)再與聯動桿(19)鉸接;至此實現了輪椅與床椅連接架對接、坐臥、翻身功能,形成輪椅床的最基本結構。本實施例中,還采用下列技術方案以完善或增強輪椅床的結構或功能:將輪椅的座面支撐(1)和座面(10)分為臀面支撐(41)和臀面(40)以及大腿面支撐(2)和大腿面(20)兩部分,臀面支撐(41)為U形或H形,大腿面支撐(2)留有凹口,臀面支撐(41)的前部與行走架(6)的前柱(63)鉸接,大腿面支撐(2)的后端與臀面支撐(41)的中部鉸接,并使大腿面支撐(2)和臀面支撐(41)凹口相對,形成排便孔(12),臀面支撐(41)的后部與行走架(6)的后柱(64)鉸接,臀面支撐(41)的后端與靠背支撐(3)鉸接,大腿面支撐(2)的前端與小腿面支撐(21)鉸接;臀面(40)和大腿面(20)的齒端與臀面支撐(41)和大腿面支撐(2)的撐梁或挑梁鉸接,輪椅立柱之間的寬度大于臀面鉸接軸之間的寬度;在行走架(6)與大腿面支撐(2)之間設置升降器(15);在聯動桿(19)與臀面(40)外側的床面(80)之間設置設置定位件(94)。在靠背面(30)、臀面(40)、大腿面(20)、小腳面(23)、踏板面(24)之間,設置椅面鉸接軸(42 ),沿椅面鉸接軸(42 )將床面(80 )分割并設置與椅面鉸接軸(42 )同軸的床面鉸接軸(43)。本實施例中,將行走架(6)的前柱(63)和后柱(64)與臀面支撐(41)之間的鉸接軸設置為插銷式手控插軸(25),在臀面支撐(41)與大腿面支撐(2)之間設置插銷式電控插軸(25);在頭面支撐(7)與靠背支撐(3)之間設置連接定位件(95);連接定位件(4)、鉸接件(5)、定位件(95)是手動式;扶手(31)包括旋動扶手或升降扶手或插接扶手;本實施例中,鉸接件(5)為管柱型。本實施例中,在中線兩側同位同件的定位輔助桿(44)上設置連接桿(46)。實施例2:如圖7—12所示:本實施例與實施例1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臀面(40)和大腿面(20)和靠背面(30)的齒端與臀面支撐(41)和大腿面支撐(2)和靠背支撐(3)的邊框鉸接,輪椅立柱之間的寬度等于臀面鉸接軸之間的寬度;在靠背定位輔助件(44)的下部與靠背支撐(3)之間設置升降器(11),在靠背定位輔助件(44)的下部與行走架(6)之間設置定位輔助桿(45);扶手(31)設置在靠背面(30)的側面;床塊由床椅連接架(8)和可動床塊(9)共同組成,可動床塊(9)包括基框(86)、立柱(64)、下撐(83)、輔助撐(85),可動床塊(9)設有腳輪(88),可動床塊(9)設置在行走架(6)和床椅連接架(8)的左前面,在可動床塊(9 )的上面設置床面(80 );頭面支撐(7 )設置在平放后的靠背面(30 )頂端并延長到靠背面(30)的下面,與床椅連接架(8)鉸接在座面支撐(I)和靠背支撐(3)的鉸接軸的側邊位置并同軸;聯動桿(19)設置在平置的靠背面(30)和座面(10)兩側的整體縱向邊線上,至此,實現了頭面支撐(7)、升降器(11)、扶手(31)、聯動桿(19)的變型和變位,實現了可動床塊(9)、定位輔助桿(45)增添。本實施例中,還采用下列技術方案以完善或增強輪椅床的結構或功能:在小腳面
(23)的兩側設置小腳面外側床面支撐(33),在踏板面(24)的兩側設置踏板面外側床面支撐(34 ),在大腿面(20 )的兩側設置大腿面外側床面支撐(35 ),小腳面外側床面支撐(33 )的一端與踏板面外側床面支撐(34)鉸接,小腳面外側床面支撐(33)的另一端與大腿面外側床面支撐(35)鉸接,大腿面外側床面支撐(35)的另一端與床椅連接架(8)或可動床塊(9)鉸接;位于輪椅一側的踏板面外側床面支撐(34)與床椅連接架(8)之間設置升降桿(27),位于輪椅另一側的踏板面外側床面支撐(34)與可動床塊(9)之間設置升降桿(27),位于輪椅一側的小腳面外側床面 支撐(33)與床椅連接架(8)之間設置升降桿(27),位于輪椅另一側的小腳面外側床面支撐(33)與可動床塊(9)之間設置升降桿(27),在大腿面外側床面支撐(35)與床椅連接架(8)或可動床塊(9)之間設置升降桿(27);至此,實現了主權利要求的聯動件(26)與升降桿(27)的相互替代和轉換的特征。 本實施例中,聯動桿(19)分段放置在床椅連接架(8)和可動床塊(9)的上面,另有一段掛置在小腳面外側床面的下面,并從小腳面外側床面支撐(33)與連接件(98)之間穿過,在聯動桿(19)的終端設置絲扣或活接(92),以便將分段的聯動桿(19)連接或對接,在分段放置的聯動桿(19)兩端之間設置鉸接軸(93),且使該鉸接軸與座面支撐(I)和靠背支撐(3)的鉸接軸同軸,升降器(16)的伸縮臂的頂端與聯動桿(19)鉸接,升降器(16)依前靜后動實現起坐平臥,依左動右靜或右動左靜實現翻身;在頭面(70)上預留洗頭孔(89);在聯動桿(19)與頭面(70)以及床面和椅面之間設置設置定位件(94);在小腿面支撐(21)與小腳面外側床面支撐(33)之間和在踏板支撐(22)與踏板面外側床面支撐(34)之間,設置連接件(98)。本實施例中,在靠背面(30)的側面設置護欄或護帶(39);在床面的前后兩端和在座面(10)的兩側床面(80)的一側,設置連接桿(14),連接桿(14)的一端與床面(80)鉸接,連接桿(14)的另一端分別與頭面支撐(7)和床椅連接架(8)及踏板面外側床面支撐(34)鉸接。本實施例中,鉸接件(5 )為縱向開口型。實施例3:如圖13—15所示:本實施例與實施例2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在床椅連接架(8)上設置斜撐(84),以便騰出床面與椅面鉸接線下面的空間,實現小腳面外側床面支撐(33 )與靠背面外側的床面(80 )之間設置連接件(26 );小腿面支撐(21)設置在可動床塊(9)的側面;聯動桿(19)設置在平置的靠背面(30)和座面(10)兩側的整體縱向邊線以內,在聯動桿(19)上設置拉伸套管(91)以改變聯動桿(19)的長度,在聯動桿(19)的一端設置電伸桿(29)以延伸到小腿面(23)或踏板面(24)的下面,可動床塊(9)從輪椅的一側推入病員褪下,插接小腿面支撐(21)與大腿面(2)的鉸接軸,將小腿面支撐(21)上的連接件(26)與行走架(6)上的升降桿(27)連接;插接小腳面外側床面支撐(33)與大腿面外側床面支撐(35)的鉸接軸,使兩者聯動;至此實現了小腿面支撐(21)設置在可動床塊(9)的特征。實施例4:如圖16、圖20所示:本實施例與實施例1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輪椅左右兩個立柱(63)之間和兩個立柱(64)之間的寬度小于左右兩塊臀面(40)鉸接軸之間的寬度;在椅面的齒端,設置聯動件(18),聯動件(18)的另一端設有凹口,聯動桿(19)平置在聯動件(18)的凹口的外側,升降器(16)的底端與床椅連接架(8)鉸接或者與可動床塊(9)鉸接,升降器(16)的伸縮臂的頂端與聯動桿(19)相接。實施例5:如圖17所示:本實施例與實施例1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在頭面(70)、平置后的靠背面(30)、臀面(40)或座面(10)的齒柱下面,設置與齒柱縱軸同向的聯動件
(18),聯動件(18)的一端與床椅連接架(8)的支撐鉸接,聯動件(18)的另一端通過滾輪與頭面(70)、平置后的靠背面(30)、臀面(40)或座面(10)的齒柱下面相觸,在聯動件(18)的兩端之間再連接或鉸接另一個聯動件(18),該聯動件(18)的另一端再鉸接聯動桿(19),升降器(16)的底端連接在床椅連接架(8)上,升降器(16)的伸縮臂與聯動桿(19)相接。本實施例中,靠背定位輔助件(44 )設置在靠背支撐(3 )與臀面支撐(41)鉸接軸的外側,且不設連接桿(46 ),而在座面(10 )或臀面(40 )的下面,設置掛置的聯動桿(19 ),聯動桿(19)向大腿面(20)方向延伸。實施例6:如圖18所示:本實施例與實施例4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在頭面(70)、平置后的靠背面(30)、臀面(40)或座面(10)的齒柱下面,設置升降器(16),升降器(16)的底端連接在床椅連接架(8)的支撐上,升降器(16)的升降臂通過滾輪與頭面(70)、平置后的靠背面(30)、臀面(40)或座面(10)的齒柱下面相觸,在選擇機械聯動狀態下,在各升降器(16)之間設置聯動桿(19),升降器(16)分組動作實現翻身功能;在兩個靠背定位輔助件(44)之間設置連接桿(46)時,須將座面(10)或臀面(40)下面的升降器(16)設置到位于連接桿(46 )與臀面架(I)的上下空隙之間。實施例7:如圖19、圖20所示,本實施例是實施例1和實施例4的組合例:將實施例I中的床椅連接架(8)的一側整體和另一側的一半作為本實施例的非對稱的門字形床椅連接架(8),將實施例1中的床椅連接架(8)的剩余部分作為本實施例的可動床塊(9),在椅面和床面(70)的齒端設置有凹口的聯動件(18),采用實施例4的平推式翻身升降結構,實現從輪椅的前面與床椅連接架 對接。
本說明和權利要求書中的“或”和“或者”前后所提供的選項,包括單選在內又不排除多選選擇關系,但兩者在同一句話中出現時,兩者各自所提供的選項不具有同位關系,屬于上位與下位的關系;本說明和權利要求書中涉及方位及位置關系時,所含隱的參照物以其處于平面狀態為基準;本說明和權利要求書所稱“相接”,包括固定連接、活接和鉸接。上述說明、圖示和實施例列舉,僅用于說明,不是限定。
權利要求
1.一種由輪椅和床塊組成的翻身曲腿站立排便洗頭輪椅床的輪椅由行走架(6)、座面支撐(I)、座面(10)、靠背支撐(3)、靠背面(30)、扶手(31)及靠背定位輔助件(44)和升降器組成;行走架(6)包括基框(61)、轉輪(62)、前柱(63)、后柱(64)或輔助撐(65);座面(10)和靠背面(30)的形狀特征是:座面(10)和靠背面(30)為齒狀或U形或E形或梳形,其各分為兩組,齒對齒交叉放置;座面(10 )和座面支撐(I)及靠背面(30 )和靠背支撐(3 )的組合特征是:座面(10)和靠背面(30)覆蓋在座面支撐(I)和靠背支撐(3)的表面,座面(10)的齒端與座面支撐(I)鉸接,靠背面(30 )的齒端與靠背支撐(3 )鉸接;座面支撐(I)的前部與行走架(6 )的前柱(63 )鉸接,座面支撐(I)的后端與靠背支撐(3 )的前端鉸接;在靠背支撐(3)的前端設置靠背定位輔助件(44),在靠背定位輔助件(44)的下部與行走架(6)之間或者在靠背定位輔助件(44)的下部與靠背支撐(3)之間,設置升降器(11)或設置定位輔助桿(45);扶手(31)設置在靠背面(30)或座面(10)的側面;由輪椅和床塊組成的翻身曲腿站立排便洗頭輪椅床的床塊由床椅連接架(8)單獨組成或者由床椅連接架(8)和可動床塊(9)共同組成,床椅連接架(8)包括基框(81)、立柱(82)或支撐(83)或斜撐(84)或輔助撐(85),可動床塊(9)包括基框(86)、立柱(64)或支撐(83)或輔助撐(85),床椅連接架(8)或可動床塊(9)設置在 行走架(6)的側面或后面或前面,可動床塊(9)設有腳輪(88);在行走架(6)、床椅連接架(8)、可動床塊(9)之間的若干相觸部位,設置連接定位件(4);在行走架(6)的前面或者在可動床塊(9)的側面,設置小腿面支撐(21),在小腿面支撐(21)的前部設置踏板支撐(22),小腿面支撐(21)的一端與座面支撐(I)鉸接,小腿面支撐(21)的另一端與踏板支撐(22)鉸接,在小腿面支撐(21)與靠背支撐(3)之間設置聯動件(26)或者在小腿面支撐(21)與行走架(6)之間設置升降器(27),在踏板支撐(22)與行走架(6)或者與可動床塊(9)之間設置聯動件(26)或升降器(27);在小腿面支撐(21)的上面,設置小腳面(23),在踏板支撐(22)的上面,設置踏板面(24),小腳面(23)和踏板面(24)的形狀與靠背面(30)的形狀特征相同,小腳面(23)和小腿面支撐(21)的組合方式以及踏板支撐(22)和踏板面(24)的組合方式與靠背面(30)和靠背支撐(3)的組合特征相同;小腳面(23)、踏板面(24)、座面(10)、靠背面(30)統稱為椅面;在平放后的靠背面(30)頂端的后面或靠背面(30)的下面,設置頭面支撐(7),頭面支撐(7)與床椅連接架(8)或可動床塊(9)觸接或者頭面支撐(7)與床椅連接架(8)或可動床塊(9)鉸接在座面支撐(I)和靠背支撐(3)的鉸接軸的側邊位置并同軸,在頭面支撐(7)的上面,設置頭面(70),頭面(70)的形狀與座面(10)的形狀特征相同,頭面支撐(7)和頭面(70)的組合方式與座面支撐(I)和座面(10)的組合特征相同;在頭面(70)和小腳面(21)的兩側邊緣連線外側的床椅連接架(8)或可動床塊(9)的上面設置床面(80),全部床面(80)統稱為床面;床椅連接架(8)或者可動床塊(9)設置有升降器(16)或聯動件(18)或聯動桿(19),升降器(16)或聯動件(18)或聯動桿(19)具有如下特征中的至少一種特征: A、聯動桿(19)設置在平置的靠背面(30)和座面(10)兩側的整體縱向邊線上或者該邊線的兩側,且與該邊線同向,升降器(16)的底端與床椅連接架(8)或可動床塊(9)鉸接,升降器(16)的伸縮臂的頂端與聯動桿(19)鉸接或者升降器(16)的伸縮臂先與聯動件(18)鉸接,聯動件(18)再與聯動桿(19)相接; B、在座面(10)或靠背面(30)或頭面(70)的齒端,設置聯動件(18),聯動件(18)的另一端設有凹口,聯動桿(19)平置在聯動件(18)的凹口的外側,升降器(16)的底端與床椅連接架(8)或可動床塊(9)相接,升降器(16)的伸縮臂的頂端與聯動桿(19)相接; C、在座面(10)或頭面(70)或平置后的靠背面(30)的齒柱下面,設置與齒柱縱軸同向的聯動件(18),聯動件(18)的一端與床椅連接架(8)或可動床塊(9)鉸接,聯動件(18)的另一端通過滾輪與座面(10 )或靠背面(30 )或頭面(70 )的齒柱下面相觸,在聯動件(18 )的兩端之間先相接另一個聯動件(18),該聯動件(18)的另一端再與聯動桿(19)鉸接,升降器(16)的底端與床椅連接架(8)或可動床塊(9)相接,升降器(16)的伸縮臂與聯動桿(19)相接; D、在座面(10)或頭面(70)或平置后的靠背面(30)的齒柱下面,設置升降器(16),升降器(16)的底端與床椅連接架(8)或可動床塊(9)相接,升降器(16)的升降臂通過滾輪與座面(10)或靠背面(30)或頭面(70 )的下面相觸。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由輪椅和床塊組成的翻身曲腿站立排便洗頭輪椅床,其特征是:聯動桿(19)整體或者分段放置在床椅連接架(8)或可動床塊(9)的上面或者分段掛置在床面或椅面的下面,在聯動桿(19)上設置拉伸套管(91)或電伸桿(29)以改變聯動桿(19)的長度,在聯動桿(19)的終端設置絲扣或活接(92),以將分段的聯動桿(19)連接或對接。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由輪椅和床塊組成的翻身曲腿站立排便洗頭輪椅床,其特征是:在分段放置的聯動桿(19)兩端之間設置鉸接軸(93),以便改變聯動桿(19)的方向。
4.根據權利要求1和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由輪椅和床塊組成的翻身曲腿站立排便洗頭輪椅床,其特征是:在床面(80)與頭面(70)或與座面(10)之間預置鉸鏈(87),在床面與椅面之間設置鉸接件(5);在聯動桿(19)與頭面(70)或床面或椅面之間設置設置定位件(94),在頭面支撐(7)與靠背支撐(3)之間設置連接定位件(95),在聯動桿(19)與頭面支撐(7 )或靠背支撐(3 )之間設置定位件(95 )。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由輪椅和床塊組成的翻身曲腿站立排便洗頭輪椅床,其特征是:將輪椅的座面支撐(I)和座面(10)分為臀面支撐(41)和臀面(40)以及大腿面支撐(2)和大腿面(20)兩部分,臀面支撐(41)為U形或H形,大腿面支撐(2)留有凹口,臀面支撐(41)的前部與行走架(6)的前柱(63)鉸接,大腿面支撐(2)的后端與臀面支撐(41)的中部鉸接,并使大腿面支撐(2)和臀面支撐(41)凹口相對,形成排便孔(12),臀面支撐(41)的后端與靠背支撐(3)鉸接,大腿面支撐(2)的前端與小腿面支撐(21)鉸接;臀面(40)和大腿面(20 )的齒端與臀面支撐(41)和大腿面支撐(2 )的邊框或撐梁或挑梁鉸接;在靠背面(30)的側面設置護欄或護帶(39);在行走架(6)與大腿面支撐(2)或臀面支撐(41)之間設置升降器(15 );扶手(31)設置在靠背面(30 )或座面(10 )的側面。
6.根據權利要求1和權利要求5所述的一種由輪椅和床塊組成的翻身曲腿站立排便洗頭輪椅床,其特征是:在行走架(6)的前柱(63)或后柱(64)與座面支撐(1)或臀面支撐(41)之間設置插軸(25),在臀面支撐(41)與大腿面支撐(2)之間設置插軸(25)。
7.根據權利要求1和權利要求5所述的一種由輪椅和床塊組成的翻身曲腿站立排便洗頭輪椅床,其特征是:在靠背面(30)、臀面(40)、大腿面(20)、小腳面(23)、踏板面(24)之間,設置椅面鉸接軸(42 ),沿椅面鉸接軸(42 )將床面分割并設置與椅面鉸接軸(42 )同軸的床面鉸接軸(43);在頭面(70)上預留洗頭孔(89)。
8.根據權利要求1和權利要求5所述的一種由輪椅和床塊組成的翻身曲腿站立排便洗頭輪椅床,其特征是:在小腳面(23)的兩側設置小腳面外側床面支撐(33),在踏板面(24)的兩側設置踏板面外側床面支撐(34),在大腿面(20)的兩側設置大腿面外側床面支撐(35 ),小腳面外側床面支撐(33 )的一端與踏板面外側床面支撐(34)鉸接,小腳面外側床面支撐(33)的另一端與大腿面外側床面支撐(35)鉸接,大腿面外側床面支撐(35)的另一端與床椅連接架(8)或可動床塊(9)鉸接;在踏板面外側床面支撐(34)與床椅連接架(8)或者與可動床塊(9)之間設置聯動件(26)或升降桿(27),在小腳面外側床面支撐(33)與床椅連接架(8)或與可動床塊(9)之間設置升降桿(27)或者在小腳面外側床面支撐(33)與輪椅靠背兩側外的床面(80)之間設置聯動件(26);在小腳面外側床面支撐(33)和踏板面外側床面支撐(34)和大腿面外側床面支撐(35)上面放置床面。
9.根據權利要求1和權利要求5所述的一種由輪椅和床塊組成的翻身曲腿站立排便洗頭輪椅床,其特征是:在小腿面支撐(21)與小腳面外側床面支撐(33)之間或者在踏板支撐(22)與踏板面外側床面支撐(34)之間,設置連接件(98)。
10.根據權利要求1和權利要求5和權利要求8所述的一種由輪椅和床塊組成的翻身曲腿站立排便洗頭輪椅床,其特征是:在床面的前后兩端或者在臀面(40)的兩側床面(80)的側面,設置連接桿(14),連接桿(14)的一端與床面(80 )鉸接,連接桿(14)的另一端與頭面支撐(7)或床椅連 接架(8)或可動床塊(9)或踏板面外側床面支撐(34)鉸接。
全文摘要
本發明由輪椅、床椅連接架或可動床塊對接組合而成并通過定位件連接定位或分離;椅面和部分床面分為支撐與上面兩層,面的整體形狀為梳狀,齒對齒排放,齒端與對應的支撐鉸接;設置小腿面支撐、踏板支撐及相對應的聯動件或升降器;頭面支撐與床椅連接架觸接或鉸接;床椅連接架上或可動床塊上設置升降器或聯動桿或聯動件;聯動桿整體或分段放置并在聯動桿上設拉伸套管或電伸桿或絲扣或活接或鉸接軸;在床面與頭面與椅面或其支撐之間或者與聯動桿之間設置定位件;座面分為臀面和大腿面兩部分;設置踏板面外側床面支撐、大腿面外側床面支撐、小腳面外側床面支撐和相應的聯動件或升降桿;本發明將已有的床椅構件進行獨特組合,實現輪椅與床的隨時連接與剝離。
文檔編號A61G7/02GK103110484SQ20131002944
公開日2013年5月22日 申請日期2013年1月28日 優先權日2013年1月28日
發明者紀正義 申請人:紀正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