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啟脾壯兒湯及其制備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調節小兒肝旺脾虛癥狀的藥物,具體地說是以中草藥為原料制備的一種啟脾壯兒湯。
背景技術:
中醫認為小兒肝常有余,脾常不足,加上情緒不穩,飲食不節,因此外感內傷均易導致肝旺脾虛之證。所以有“小兒之患,非肝即脾”之說,肝旺脾虛的主要表現為:性急、煩躁、納呆、消瘦、盜汗或自汗、甚則手足心熱,易腹瀉、舌質紅、苔薄白。這種體質的小兒通常夜間易出汗,易煩躁,胃納差,愛挑食,甚則面黃肌瘦,體格發育較慢,影響了小兒的正常生長發育。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啟脾壯兒湯及其制備方法,通過內服方法達到促進小兒消食開胃、清肝健脾的目的。本發明的技術解決方案是一種啟脾壯兒湯,特征在于:使用下述重量配比原料獨腳金5雞內金10太子參10淮山10蓮子10山楂6白術6茯苓6。一種制備方法是:將飲片切碎,加入炒麥芽10克,用燉湯袋裝好,再加豬瘦肉60克,置入燉盅,用清水300毫升,煎燉I小時即可。另一種制備方法是:按所述的重量配比原料后,將原料攪勻,打碎,過目為粉劑,經烤干消毒后用玻璃瓶密裝。最后一種制備方法是:所述的重量配比原料后,將7劑份量的飲片切碎加清水1500毫升,煎煮I小時后約為藥液500毫升,再將藥渣加清水1000毫升,再煎煮I小時,約為藥液350毫升,將兩次藥液混合后再煎熬I小時濃縮藥液為370毫升,然后加入飴糖50毫升,制成膏方420毫升,共為7天量,置陰涼處存放或冰箱冷藏室。本發明啟脾壯兒湯中,獨腳金平肝火、除疳積,雞內金消積滯、健脾胃,太子參、淮山、蓮子、白術、茯苓益氣健脾,山楂消食化滯,配飴糖服用行氣消食、健脾開胃。按以上方劑進行服用達到了消食開胃、清肝健脾的功效。發明人通過對門診病人按此方劑所述的治療方法進行抽樣實驗證明:其有效率為98.6%,無任何毒副作用。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具體實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說明本發明的一種啟脾壯兒湯,特 征在于:使用下述重量配比原料獨腳金5克雞內金10克太子參10克淮山10克
蓮子10克山楂6克白術6克茯苓6克。一種制備方法是:將飲片切碎,加入炒麥芽10克,用燉湯袋裝好,再加豬瘦肉60克,置入燉盅,用清水300毫升,煎燉I小時即可。用量用法:每3天飲I盅,分早晚2次各飲半盅,30天為一療程。可長期飲服。另一種制備方法是:按所述的重量配比原料后,將原料攪勻,打碎,過目為粉劑,經烤干消毒后用玻璃瓶密裝。用量用法:每天服2次,每次2克,用飴糖調服,30天為一療程。可長期服用。最后一種制備方法是:所述的重量配比原料后,將7劑份量的飲片切碎加清水1500毫升,煎煮I小時后約為藥液500毫升,再將藥渣加清水1000毫升,再煎煮I小時,約為藥液350毫升,將兩次 藥液混合后再煎熬I小時濃縮藥液為370毫升,然后加入飴糖50毫升,制成膏方420毫升,共為7天量,置陰涼處存放或冰箱冷藏室。用量用法:每天2次,每次30毫升,溫開水調服,30天為一療程,可連服3個月。其具體抽樣實驗結構1、病人來源:為某區區婦幼保健院近十年(2002.10-2012.10)的中醫科門診病人。2、病人概況:小兒厭食癥的男女小兒病例976例,其中年齡I 3歲的760例,年齡4 7歲的216例。3、治療方法:按計量每天服用4、療效判斷標準:服用啟脾壯兒湯劑或粉劑或膏劑2個月的調理治療,其食欲不振,煩躁不安,形體消瘦諸癥消失無復發,為痊愈;上癥有明顯好轉或改善為有效;上癥無變化為無效。5、治療結果:痊愈905例,占92.8% ;有效57例,占5.8% ;無效13例,占1.3% ;總有效率為98.6%。根據療效觀察,年齡偏小,體質好的療效較好;年齡偏大,體質差的療效較差。
權利要求
1.一種啟脾壯兒湯,特征在于:使用下述重量配比原料獨腳金5雞內金10太子參10淮山10蓮子10山楂6白術6茯苓6。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啟脾壯兒湯,其制備方法是:將飲片切碎,加入炒麥芽10克,用燉湯袋裝好,再加豬瘦肉60克,置入燉盅,用清水300毫升,煎燉I小時即可。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啟脾壯兒湯,其制備方法是:按所述的重量配比原料后,將原料攪勻,打碎,過目為粉劑,經烤干消毒后用玻璃瓶密裝。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啟脾壯兒湯,其制備方法是:所述的重量配比原料后,將7劑份量的飲片切碎加清水1500毫升,煎煮I小時后約為藥液500毫升,再將藥渣加清水1000毫升,再煎煮I小時,約為藥液350毫升,將兩次藥液混合后再煎熬I小時濃縮藥液為370毫升,然后加入飴糖50毫 升,制成膏方420毫升,共為7天量,置陰涼處存放或冰箱冷藏室。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一種啟脾壯兒湯及其制備方法,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見效快、成本低、效果顯著的啟脾壯兒湯。本發明包括由獨腳金、雞內金、太子參、淮山、蓮子、山楂、白術、茯苓制成,本發明主要用于小兒因肝旺脾虛而引起的各種癥狀。
文檔編號A61K35/37GK103142807SQ20131007479
公開日2013年6月12日 申請日期2013年3月8日 優先權日2013年3月8日
發明者潘恩山, 潘奔前 申請人:潘恩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