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防治心血管疾病兼證便秘的中藥組合物及其應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中藥領域,特別涉及一種防治心血管疾病兼證便秘的中藥組合物及其應用。
背景技術:
心血管是由心和血管組成,血管又包括動脈、靜脈和毛細血管。心血管疾病又稱為循環系統疾病,是一系列涉及循環系統的疾病,循環系統指人體內運送血液的器官和組織,主要包括心臟、血管(動脈、靜脈、微血管),可以細分為急性和慢性,一般都是與動脈硬化有關。近30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人民的生活水平和醫療條件有了很大改善。從總體上來看,人民的健康水平明顯提高,人均壽命逐年延長。但研究顯示,我國人群心血管病的發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發病年齡提前。這種上升趨勢主要與下列兩項因素有關:(1)人群心血管病危險因素水平上升;(2)人口老齡化。由于心血管病的高致殘率和死亡率,心血管病已成為我國最重要的公共衛生問題之一。大量的研究證明,心血管病的致病因素已經非常明確,其中最重要的是高血壓、血脂異常、糖代謝異常、吸煙等。在心血管疾病的防治工作中,需對危險因素予以積極的干預,才能取得最佳的防治效果。我國是高血壓人口大國。根據2002年調查數據,我國18歲以上成人高血壓患病率為18.8%,按2006年我國人口的數量與結構,估算我國目前約有超過2.5億高血壓患者,約占全球高血壓總人數的1/5。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李勇教授指出:“高血壓是我國人群腦卒中及冠心病發病及死亡的主要危險因素,血壓達標是降低心血管事件負擔的先決條件。但我國目前高血壓知曉率、治療率和控制率仍較低。因此,在臨床實踐中,需合理選用降壓藥物,以使高血壓患者早期起始即血壓控制達標,從而降低患者心血管風險。”高血壓是心血管事件鏈的重要始動因素,隨著疾病進展,將可能導致心力衰竭進而發展為終末期心臟病。在降壓治療中應注意患者服用降壓藥物的長期治療依從性。血脂是血漿中脂類物質的總稱,與臨床密切相關的血脂是TC (總膽固醇)、TG (甘油三酯)、LDL-C (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和HDL-C (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眾多循證 醫學證據證實,LDL-C升高是冠心病和缺血性卒中的獨立危險因素。因此,各國權威指南一致推薦降低LDL-C是調脂治療的首要目標。目前各國權威指南均針對不同心血管危險分層的血脂異常患者制定了相應的LDL-C降脂起始及治療目標,危險分層越高的患者其LDL-C治療目標值越低。縱觀NCEP ATP (美國國家膽固醇教育計劃成人治療小組)指南的變遷,LDL-C的控制目標日趨嚴格。然而,我國目前血脂異常防治現狀不甚樂觀。調查顯示,我國患者LDL-C達標現狀令人擔憂,其中以高危組和極高危組為甚。而基于危險分層個體化選擇他汀有助于提高達標率。降低我國心血管疾病發病率和死亡率需重點關注血脂異常、高血壓等危險因素的防控工作,這些危險因素使患者心血管疾病危險程度大大增加,也增加了整個社會的經濟負擔。由于血管內的“垃圾”是造成心腦血管病的主要致病因素,只有將“垃圾”徹底從血管內清除,才能有效地預防心腦血管病。血管內的“垃圾”主要指增高的血脂,尤其是對血管破壞嚴重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和甘油三酯。血脂增高會使血液變得黏稠,血流速度減慢,時間長了還會破壞血管內皮,使內皮變得不光滑,血液中的垃圾就會附著在血管壁上。血小板在人體是發揮止血功能的,血小板凝集在一起也會形成血液中的“垃圾”。這幾種血液中的“垃圾”組合在一起就會形成血栓,從而造成心腦血管硬化和堵塞,血液流動不暢,影響心腦組織的血液供應,導致心腦血管病。而便秘是腸道功能受損的癥狀之一,是消化系統最為常見的臨床癥狀,常表現為:便意少,便次也少;排便艱難、費力;排便不暢;大便干結、硬便,排便不凈感;嚴重的便秘常伴有頭痛、腹脹、厭食,并因排便時過度屏氣使顱內壓和腸內壓升高,會誘發或加劇冠心病、心絞痛、中風等心血管患病者的病情,導致其猝死。目前,國內外單獨治療心血管疾病或便秘的方法很多,但在治療費用和治療效果方面也不是特別理想,但是將其作為一個整體治療的藥物的效果都不是很明顯。
發明內容
有鑒于此,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防治心血管疾病兼證便秘的中藥組合物及其應用,該藥物取材容易,療效顯著,無毒副作用。本發明的一種防治心血管疾病兼證便秘的中藥組合物,中藥組合物按重量份由下列組分組成:蘆筍10-20份、納豆激酶15-30份;進一步,中藥組合物按重量份由下列組分組成:蘆筍15份、納豆激酶25份;進一步,中藥組合物按重量份由下列組分組成:蘆筍13份、納豆激酶20份;進一步,中藥組合物按重量份由下列組分組成:蘆筍18份、納豆激酶28份;進一步,加入 醫學能夠接受的藥物載體制成制劑;本發明還公開一種防治心血管疾病兼證便秘的中藥組合物在用于制備防治心血管疾病和/或便秘的藥物中的應用。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本發明的防治心血管疾病兼證便秘的中藥組合物,應用于對心血管疾病兼證便秘的防護和治療。通過激活免役細胞和人體內的生物活性酶+PA,重新啟動血液的“自身清潔系統”來凈化血液、調節血脂,清除沉積在血管壁上的垃圾,使血管內壁變得光滑;抗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粘稠度,稀釋了血液;并消除引起心血管疾病的其他誘因,無毒副作用,標本兼治,見效快,藥效更穩定,藥效周期長,不反彈,能有效防護和治療心血管疾病,適合長期服用。本發明針對心血管病的基本病機,以納豆激酶為君藥,納豆激酶既可直接溶解血栓,又可激活人體內生來就有溶解血栓的生物活性酶+PA,重新啟動血液的“自身清潔系統”;能與膽固醇直接合成脂,使其降解為膽酸而排泄,同時提高高密度脂蛋白,加快甘油三酯的代謝分解,從而達到消除多余的膽固醇和甘油三酯;能夠清除附著在血管壁上的粥樣斑塊,修復血管壁破損的內皮細胞,保持血管壁的光滑,恢復血管彈性。更為重要的是能激活人體的心細胞、腦細胞、重新啟動自身清潔功能。蘆筍富含多種氨基酸、蛋白質和維生素,特別是蘆筍中的天冬酰胺和微量元素硒、鑰、鉻、錳等,蘆筍可降低循環免疫復合物(CIC)含量,可產生胸腺素,促進T細胞的產生,從而提高免疫功能,調節免疫機制。蘆筍具有的低糖、低脂、高纖維素,且含有豐富的水分和膳食纖維特點,膳食纖維能促進小腸內有益細菌生長和增長,有益細菌越多,則能使排泄物大量增加,且能使大便松軟,易于排出,進而起到通便的作用。蘆筍中的蘆丁(維生素P)、抗壞血栓(維生素C)、甘露聚糖、膽堿、精氨酸等對維持毛細血管形態、彈性及生理功能具有有效的作用,也能起到一定的降壓作用。
具體實施例方式本發明的防治心血管疾病兼證便秘的中藥組合物及其應用,重量份單位均為克。本實施例的防治心血管疾病兼證便秘的中藥組合物,中藥組合物按重量份由下列組分組成:蘆筍10-20份、納豆激酶15-30份。本實施例中,中藥組合物按重量份由下列組分組成:蘆筍15份、納豆激酶25份。本實施例中,中藥組合物按重量份由下列組分組成:蘆筍13份、納豆激酶20份。本實施例中,中藥組合物按重量份由下列組分組成:蘆筍18份、納豆激酶28份。本實施例中,加入醫學能夠接受的藥物載體制成制劑。本發明還公開一種防治心血管疾病兼證便秘的中藥組合物在用于制備防治心血管疾病和/或便秘的藥物中的應用。實施例一防治心血管疾病兼證便秘的中藥組合物,中藥組合物按重量份由下列組分組成:蘆筍15份、納豆激酶25份。加入醫學能夠接受的藥物載體制成膠囊,溫開水口服,每次兩粒,每天2次(于早晚飯前服用最佳)。I月為一療程。實施例二防治心血管 疾病兼證便秘的中藥組合物,中藥組合物按重量份由下列組分組成:蘆筍13份、納豆激酶20份。加入醫學能夠接受的藥物載體制成膠囊,溫開水口服,每次兩粒,每天2次(于早晚飯前服用最佳)。I月為一療程。實施例三防治心血管疾病兼證便秘的中藥組合物,中藥組合物按重量份由下列組分組成:蘆筍18份、納豆激酶28份。加入醫學能夠接受的藥物載體制成膠囊,溫開水口服,每次兩粒,每天2次(于早晚飯前服用最佳)。I月為一療程。實施例四防治心血管疾病兼證便秘的中藥組合物,中藥組合物按重量份由下列組分組成:蘆筍10份、納豆激酶15份。加入醫學能夠接受的藥物載體制成片劑,溫開水口服,每次兩片,每天2次(于早晚飯前服用最佳)。I月為一療程。實施例五防治心血管疾病兼證便秘的中藥組合物,中藥組合物按重量份由下列組分組成:蘆筍20份、納豆激酶30份。加入醫學能夠接受的藥物載體制成膠囊,溫開水口服,每次兩粒,每天2次(于早晚飯前服用最佳)。I月為一療程。實施例六防治心血管疾病兼證便秘的中藥組合物,中藥組合物按重量份由下列組分組成:蘆筍10份、納豆激酶30份。
加入醫學能夠接受的藥物載體制成丸劑,溫開水口服,每次I丸,每天2次(于早晚飯前服用最佳)。I月為一療程。實施例七防治心血管疾病兼證便秘的中藥組合物,中藥組合物按重量份由下列組分組成:蘆筍15份、納豆激酶20份。加入醫學能夠接受的藥物載體制成丸劑,溫開水口服,每次I丸,每天2次(于早晚飯前服用最佳)。I月為一療程。防治心血管疾病兼證便秘的中藥組合物可加入醫學能夠接受的藥物載體制成制劑;比如通過藥物載體制成顆粒劑、口服液、片劑、膠囊、丸劑等形式,采用現有的工業化生產過程均能實現。以下是本發明中藥組合物臨床研究情況:I病例選擇本組共102例,其中男63例,女39例,合并高血壓41例,高血脂33例,年齡(57.3 ±8.7)歲,病程(7.7 ±4.9)年,均符合WHO冠心病心絞痛診斷標準。2應用 方法2.1服藥方法均給予本實施例1的防治心血管疾病兼證便秘的中藥組合物,服用I個療程,治療前I周不服任何降壓、降血脂藥物及血管擴張劑,心絞痛發作頻繁者臨時給以硝酸甘油舌下含化并記錄用量。2.2觀察方法病人治療前和進入試驗后每周記錄I次臨床癥狀改善情況及不適反應,測量血壓、心率。治療前和6周末作常規12導聯心電圖、血尿常規、血脂、血糖、肝功能等檢查。臨床療效和心電圖療效按《冠心病心絞痛療效評定標準》及《心電圖療效評定標準》進行評定,以ST段壓低的導聯總數(NST)和ST段壓低的總和E ST表示心肌缺血的范圍和程度。2.3統計學處理臨床心絞痛采用X 2檢驗,心絞痛發作情況、血壓、血脂等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自身配對t檢驗。3 結果3.1心絞痛療效本組治療后顯效45例,有效40例,總有效率83.3%。治療前后差異有顯著性(P〈0.05)。治療后心絞痛發作頻率明顯減少,持續時間縮短,硝酸甘油用量減少,治療前后差異有顯著性(P〈0.05或0.01)。結果表明,發作頻率治療前每周(9.5±0.7)次,治療后每周為(3.0±0.7)次;持續時間治療前每次(7.9±0.8) min,治療后每次(3.3±0.4)min;硝酸甘油用量治療前每周(12.0±2.4)片,治療后每周(4.7±0.7)片。治療前后比較P〈0.05 0.01。3.2心肌缺血療效比較心肌缺血療效主要依據治療前后心電圖改善情況判定,分顯效、改善、無改善和加重4級,顯效加改善為總有效率。本組治療后顯效38例,改善40例,總有效率76.4%。結果表明治療后NST、E ST分別為1.1±0.7、0.6±0.3,與治療前
3.5±1.1,1.8±1.2 比較,P〈0.01。3.3降壓效果41例合并高血壓者治療后血壓下降,治療后收縮壓為(14.4±1.5)kPa,舒張壓為(11.3±1.4)kPa,與治療前(22.5±1.4kPa、18.9±1.6kPa)比較,P〈0.05。3.4血脂變化治療前、后血清總膽固醇(TC)、甘油三酯(TG)、載脂蛋白Al(AP0-A1)、載脂蛋白 B (APO-B)0治療前后血脂變化對比:TC (mmo1/L)TG(mmoI/L)HDL-C(mmoI/L)LDL-C(mmoI/L)治療前7.56±1.02 2.79±0.71 2.26±0.83 3.59±1.02治療后5.71±0.79* 2.05±0.34* 3.18±0.99* 2.64±0.83*P<0.05。治療顯效80例,有效21例,無效I例,總有效率為99%。4不良反應未發生其他明顯不良反應。典型病例1、夏某,女,68歲,高血壓15年,心肌缺血,總膽固醇增高,LDL膽固醇增高,血甘三脂增高,睡眠質量差,排便困難,面色晦暗,服用本實施例一的防治心血管疾病兼證便秘的中藥組合物,一個療程后睡眠質量明顯改善,排便順暢,臉色紅潤,血脂各項指標恢復正常。2、李某,女,78歲,中度高血脂,頭暈目眩,頭痛、胸悶、氣短、心慌,服用本實施例二的防治心血管疾病兼證便秘的中藥組合物,2個療程,以上癥狀消失,血脂變化如下表:。
權利要求
1.一種防治心血管疾病兼證便秘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中藥組合物按重量份由下列組分組成:蘆筍10-20份、納豆激酶15-30份。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防治心血管疾病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中藥組合物按重量份由下列組分組成:蘆笑15份、納豆激酶25份。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防治心血管疾病兼證便秘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中藥組合物按重量份由下列組分組成:蘆筍13份、納豆激酶20份。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防治心血管疾病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中藥組合物按重量份由下列組分組成:蘆笑18份、納豆激酶28份。
5.根據權利要求1-4任一權利要求所述的防治心血管疾病兼證便秘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加入醫學能夠接受的藥物載體制成制劑。
6.根據權利要求1-4任一權利要求所述的防治心血管疾病兼證便秘的中藥組合物在用于制備防治心血管疾病和/·或便秘的藥物中的應用。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一種防治心血管疾病兼證便秘的中藥組合物,中藥組合物按重量份由蘆筍10-20份、納豆激酶15-30份組成;應用于對心血管疾病兼證便秘的防護和治療。通過激活免役細胞和人體內的生物活性酶+PA,重新啟動血液的“自身清潔系統”來凈化血液、調節血脂,清除沉積在血管壁上的垃圾,使血管內壁變得光滑;抗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粘稠度,稀釋了血液;并消除引起心血管疾病的其他誘因,無毒副作用,標本兼治,見效快,藥效更穩定,藥效周期長,不反彈,能有效防護和治療心血管疾病,適合長期服用。
文檔編號A61P9/00GK103239715SQ201310137939
公開日2013年8月14日 申請日期2013年4月19日 優先權日2013年4月19日
發明者何長波 申請人:重慶安碧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