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治療雞傳染性喉氣管炎的中藥制劑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涉及一種治療雞傳染性喉氣管炎的中藥制劑,它包括以下重量分數的原料經超微粉碎后混合制成成品:枇杷葉8~12份、魚腥草11~14份、蟾蜍皮4~6份、紫花杜鵑6~9份、水半夏4~6份、大青葉4~6份、老鸛草4~6份。本發明的飼料添加劑不含任何抗生素及化學合成藥物,對治療雞傳染性喉氣管炎有比較顯著的效果,且無生物毒性,成本低,經濟實用。本發明中的超微粉碎技術有效的提高了藥材有效成分的吸收利用度和藥效,從而增加了對原料的綜合利用效果。
【專利說明】一種治療雞傳染性喉氣管炎的中藥制劑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中藥制劑,具體涉及一種治療雞傳染性喉氣管炎的中藥制劑。
【背景技術】
[0002]雞傳染性喉氣管炎(AvianInfectious Laryngotracheitis, AILT)是由傳染性喉氣管炎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接觸性上呼吸道傳染病。其特征是呼吸困難、咳嗽和咳出含有血樣的滲出物。剖檢時可見喉部、氣管粘膜腫脹、出血和糜爛。在此病的早期患部細胞可形成核內包涵體。本病1925年在美國首次報道后,現已遍及世界許多養雞地區。本病傳播快,死亡率較高,在我國較多地區發生和流行,危害養雞業的發展。
[0003]中藥是我國的寶貴財富,沿用歷史悠久,早在2000多年前就有用中草藥防病的記載。隨著現代養禽業集約化生產的發展,抗生素、合成抗菌類藥物及生物疫苗等被大量應用于禽病防治和養殖生產中,致使動物產生耐藥性和毒副作用,而中藥則具有自身獨特的優勢。綜上所述,在目前治療雞傳染性喉氣管炎病尚無特效藥物的前提下,在使用滅活疫苗存在缺陷,基因工程疫苗等高科技生物疫苗尚未推廣、普及的情況時,研制并使用中藥制劑治療雞傳染性喉氣管炎成了社會和科技發展的必然趨勢,同時也具備廣闊的發展前景。
【發明內容】
[0004]本發明的研制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治療雞傳染性喉氣管炎的中藥制劑,該中藥制劑對雞傳染性喉氣管炎有著明顯的療效。本發明的治療雞傳染性喉氣管炎的中藥制劑由枇杷葉、魚腥草、蟾蜍皮、紫花杜鵑、水半夏、大青葉、老鸛草制備而成,原藥材的重量配比范圍為:枇杷葉8-12份、魚腥草11-14份、蟾蜍皮4-6份、花杜鵑紫6-9份、水半夏4-6份、大青葉4-6份、老鸛草4-6份。上述中藥原料經超微粉碎、混合后制成粒度為200-300目的褐色粉末。該中藥制劑的原藥材常用重量配比為:枇杷葉10份、魚腥草13份、蟾蜍皮5份、花杜鵑紫7份、水半夏5份、大青葉5份、老鸛草5份。
[0005]本發明的治療雞傳染性喉氣管炎的中藥制劑中各原藥材的藥理及其應用如下:
(I)枇杷葉:味苦,平,無毒,歸肺,胃經。枇杷葉,安胃氣,潤心肺,養肝腎之藥也。沈孔庭曰:主嘔噦反胃而吐食不止,安胃氣也;或氣逆痰滯而咳嗽靡寧,潤肺氣也;或虛火煩的而舌干口澡,養腎氣也;或瘟疫暑而熱渴不解,涼心氣也。
[0006](2)魚腥草:性微寒,味苦。歸肺經、膀胱、大腸經。含癸酰乙醛(即魚腥草素,Decanoyl acetaldehyde)、月桂醒(Lauraldehyde), 2_ 十一燒酮(2-Undecano-ne), 丁香烯(Caryophyllene)等,清熱解毒;排膿消癰;利尿通淋。主治:肺癰吐膿;痰熱喘咳;喉晚;熱痢;癰腫瘡毒;熱淋。魚腥草可以增強WBC的吞噬能力,提高血清備解素,在治療慢性氣管炎時,合成魚腥草素可使患者WBC對白色葡萄球菌的吞噬能力明顯提高,血清備解素明顯升高。家兔每日肌肉注射魚腥草素8mg。連續給藥3天后,血清中備解素也明顯升高,魚腥草提聞機體免疫力。
[0007](3)蟾蜍皮:蟾蜍皮富含留體物、生物堿等生物活性物質具有解毒、鎮痛、開竅、抗腫瘤等多種功能而被廣泛應用。甘辛,溫。解毒,消腫,強心,止痛。治疔瘡,癰疽,發背,瘰疬,慢性骨髓炎,咽喉腫痛,小兒疳積,心衰,風、蟲牙痛。
[0008](4)紫花杜鵑:紫花杜鵑為杜鵑花科植物,具有止咳祛痰功效。止咳作用:紫花杜鵑水浸膏、揮發油、麥土西醇、麥土西醇-7-雙糖甙對小鼠均有止咳作用。據中山醫學院報道,紫花杜醇煎劑(相當生藥150g/kg),黃酮(3g/kg)以及麥土西醇(300mg/kg)灌胃(小鼠),亦均有止咳作用;祛痰作用:據中山醫學院報道,紫花杜鵑黃酮(3g/kg)對小鼠有祛痰作用。此外,紫花杜鵑素丁(即金絲桃甙)有祛痰作用;平滑肌解痙作用:當豚鼠離體回腸給予組織胺產生痙攣性收縮,給紫花杜鵑水浸膏2g/kg,有解痙作用。
[0009](5)水半夏:多年生草本。塊莖圓錐形、橢圓形或倒卵形,直徑I-2cm,上部密生多數肉質須根。花期4-5月,果期6-7月。生于田邊、山溪或低洼濕地。性溫,味辛;有毒,主治燥濕,化痰,止咳。
[0010](6)大青葉:氣寒,味微苦咸。入肝、心、胃,大青葉主要用于熱毒發斑、丹毒、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瘡癰腫毒等癥。近年來此藥在臨床上廣泛應用,除可用治上述諸癥外,又可用于痰熱郁肺、咯痰黃稠;常用于流行性乙性腦炎,既可單味應用于預防,又可配合柴胡、銀花、連翹、板藍根、玄參、生地等能清解氣分、營分的熱毒,可用治各種乙腦,而以偏。
[0011](7)老鸛草:辛、苦,平。歸肝、腎、脾經。抗菌作用:全草煎劑在試管內對人卡他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福氏痢疾桿菌、乙型鏈球菌、肺尖球菌等有較明顯的抑制作用,其中所含鞣質對其抑菌作用有一定的影響,對亞洲甲型流感病毒京科68-1株和副流感病毒I型仙臺株有較明顯的抑制作用。本品所含的香葉醇對發須癬菌和奧杜安氏小抱子菌的MIC為 0.39ml/ml。
[0012]在制作時,可以按照常規的中藥材加工方法進行:
以公知的超微粉碎技術分別將原料進行超微粉碎;將經過超微粉碎的組分按照上述的配比充分混合后分裝。
[0013]本發明的治療雞傳染性喉氣管炎的中藥制劑成品為散劑,外觀呈粒度為200-300目的褐色粉末。
[0014]本發明的治療雞傳染性喉氣管炎的中藥制劑具有以下優點:(I)本發明中使用超微粉碎技術進行中藥的粉碎處理,可以使藥材細胞壁的破壁率達到95%以上,使得藥材的有效成分充分釋放,擴大與雞只消化液的接觸面積,極大地提高了有效成分的吸收利用率,有效提高本發明對原料的綜合利用效果;(2)使用微量化,添加量低,應用成本低;(3)純中藥制劑,不含任何抗生素及化學合成藥物,安全度高。
[0015]【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是本發明的實施例,本發明的實際使用并不局限于實施例。
[0016]實施例一:
按重量稱取枇杷葉8份、魚腥草11份、蟾蜍皮4份、紫花杜鵑6份、水半夏4份、大青葉4份、老鸛草4份。
[0017]將上述各組分進行超微粉碎并混合均勻后分裝,本實施例的治療雞傳染性喉氣管炎的中藥制劑為散劑,外觀呈粒度為300目的褐色粉末。
[0018]實施例二:
按重量稱取枇杷葉12份、魚腥草14份、蟾蜍皮6份、紫花杜鵑9份、水半夏6份、大青葉6份、老鸛草6份。
[0019]將上述各組分進行超微粉碎并混合均勻后分裝,本實施例的治療雞傳染性喉氣管炎的中藥制劑為散劑,外觀呈粒度為300目的褐色粉末。
[0020]實施例三:
按重量稱取枇杷葉10份、魚腥草13份、蟾蜍皮5份、紫花杜鵑7份、水半夏5份、大青葉5份、老鸛草5份。
[0021]將上述各組分進行超微粉碎并混合均勻后分裝,本實施例的治療雞傳染性喉氣管炎的中藥制劑為散劑,外觀呈粒度為300目的褐色粉末。
[0022]實施例四:
按重量稱取枇杷葉9份、魚腥草12份、蟾蜍皮4份、紫花杜鵑6份、水半夏4份、大青葉4份、老鸛草4份。
[0023]將上述各組分進行超微粉碎并混合均勻后分裝,本實施例的治療雞傳染性喉氣管炎的中藥制劑為散劑,外觀呈粒度為300目的褐色粉末。
[0024]實施例五:
按重量稱取枇杷葉11份、魚腥草11份、蟾蜍皮6份、紫花杜鵑8份、水半夏4份、大青葉6份、老鸛草5份。
[0025]將上述各組分進行超微粉碎并混合均勻后分裝,本實施例的治療雞傳染性喉氣管炎的中藥制劑為散劑,外觀呈粒度為300目的褐色粉末。
[0026]試驗例:
將按照上述實施例三制作的治療雞傳染性喉氣管炎的中藥制劑使用,觀察應用效果。
[0027]2013年4月,揚中市某蛋雞場的蛋雞感染了傳染性喉氣管炎,給蛋雞場造成了重大的經濟損失。臨床癥狀:患雞初期有鼻液,半透明狀,眼流淚,伴有結膜炎,其后表現為呼吸時發出濕性羅音,咳嗽,有喘鳴音,病雞蹲伏地面或棲架上,每次吸氣時頭和頸部向前向上、張口、盡力吸氣的姿勢,有喘鳴叫聲。嚴重病例,高度呼吸困難,痙攣咳嗽,可咳出帶血的粘液,可污染喙角、顏面及頭部羽毛。在雞舍墻壁、墊草、雞籠、雞背羽毛或鄰近雞身上沾有血痕。有的病雞食欲減少或消失,迅速消瘦,雞冠發慧:有時還排出綠色稀糞。最后多因衰竭死亡。
[0028]挑選該雞場自然感染傳染性喉氣管`炎的青年蛋雞800羽,隨機分為中藥制劑組和空白對照組,中藥制劑組用中藥制劑拌料給藥,每噸飼料添加本品I公斤,連用5 d ;空白對照組不給藥,于處理后I周統計療效。治療結果表明,中藥制劑組的治愈率和總有效率明顯高于空白對照組。結論:本品治療雞傳染性喉氣管炎的中藥制劑對新傳染性喉氣管炎有一定的療效。
【權利要求】
1.一種治療雞傳染性喉氣管炎的中藥制劑,其特征在于:其原藥材重量配比范圍為:枇杷葉8-12份、魚腥草11-14份、蟾蜍皮4-6份、紫花杜鵑6-9份、水半夏4-6份、大青葉4-6份、老鸛草4-6份。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 的一種治療雞傳染性喉氣管炎的中藥制劑,其特征是所述的組合物經超微粉碎后,呈粒度為200-300目的褐色粉末。
【文檔編號】A61K35/56GK103446373SQ201310343370
【公開日】2013年12月18日 申請日期:2013年8月8日 優先權日:2013年8月8日
【發明者】顧文松, 陳阿芳, 盧建平 申請人:鎮江天和生物技術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