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用于產后回乳的中藥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屬于中藥應用領域,特別公開了一種用于產后回乳的中藥。該用于產后回乳的中藥,以麥芽、枇杷葉、絲瓜絡、陳皮、甘草、青皮、梔子、薄荷、淡豆豉、玄參、蟬蛻、牛膝、藕節、側柏葉、黃連和苧麻皮為原料,按照一定的重量配比混合制成。本發明配制簡單,吸收效果好,藥效持續時間長,療效顯著,無副作用,安全性高,生產成本低,有利于病患及時減輕病狀。
【專利說明】—種用于產后回乳的中藥
[0001](一)【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中藥應用領域,特別涉及一種用于產后回乳的中藥。
[0002](二)【背景技術】
嬰兒母乳喂養10個月以后,應考慮給孩子斷奶,因為這是嬰兒的胃腸消化能力已逐漸增強,需要的營養也不斷增多,母乳已不能滿足嬰兒生長發育之需了,這種情況下,及時斷奶就很有必要。斷奶后婦女很容易引起乳房疼痛和乳房腫脹,嚴重的可能造成乳腺炎,嚴重影響生活,所以需要采取回乳措施。
[0003]目前,針對女性產后回乳問題一般采用打回奶針、吃回奶藥等西醫手段,副作用大,并伴隨有惡心、嘔吐等現象發生,并易造成乳房疼痛、下垂及變形。中醫上則采用單味大麥芽等藥物,回奶周期長,一般為7-15天,并易造成乳房疼痛、下垂及變形。
[0004](三)
【發明內容】
本發明為了彌補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了一種制備簡單、療效顯著的用于產后回乳的中藥。
[0005]本發明是通過如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一種用于產后回乳的中藥,由以下重量份數的原料制成:
麥芽9-15份、枇杷葉9-15份、絲瓜絡4-10份、陳皮3_9份、甘草6_10份、青皮3_9份、桅子4-10份、薄荷2-6份、淡豆豉4-10份、玄參9-15份、蟬蛻2_6份、牛膝4_10份、藕節9-15份、側柏葉6-12份、黃連1-3份、苧麻皮3-9份。
[0006]其優選的各原料的重量配比為:
麥芽12份、枇杷葉12份、絲瓜絡7份、陳皮6份、甘草8份、青皮6份、桅子7份、薄荷4份、淡豆豉7份、玄參12份、蟬蛻4份、牛膝7份、藕節12份、側柏葉9份、黃連2份、苧麻皮6份。
[0007]本發明所述中藥為湯劑,將各原料清洗干凈后,按照傳統方法煎煮制成湯劑。
[0008]其中所采用的各原料的藥用性能如下所示:
麥芽:消食化積,回乳。主治食積,腹滿泄瀉,惡心嘔吐,食欲不振,乳汁郁積,乳房脹
痛;
枇杷葉:清肺,和胃,降氣,止渴。主治肺熱咳嗽,陰虛勞嗽,胃熱嘔噦,妊娠惡阻,消渴,肺風面瘡;
絲瓜絡:通經活絡,解毒消腫。主治胸脅疼痛,熱痹,筋脈拘攣,乳汁不通,肺熱咳嗽,水腫腹水,癰腫瘡毒,乳癰,濕疹;
陳皮:理氣調中,降逆止嘔,燥濕化痰。主治胸膈滿悶,脘腹脹痛,不思飲食,嘔吐,噦逆;咳嗽痰多;
甘草:和中緩急,潤肺,解毒,調和諸藥。生用治咽喉腫痛,癰瘡腫毒,小兒胎毒,及藥物、事物中毒;
青皮:疏肝破氣,消積化滯。主治脅肋、乳房、胃脘脹痛,乳核,乳癰,疝氣,食積,癥瘕積聚,久瘧癖塊;桅子:瀉火除煩,清熱利濕,涼血解毒。主治熱病心煩,肝火目赤,頭痛,濕熱黃疸,淋證,吐血,衄血,血痢,尿血,口舌生瘡;
薄荷:宣散風熱,清利頭目,利咽,透疫,疏肝解郁。主治風熱表征,頭痛目赤,咽喉腫痛,麻疹不透,風疹瘙癢,肝郁脅痛;
淡豆豉:解肌發表,宣郁除煩。主治外感表證,寒熱頭痛,心煩,胸悶,懊儂不眠;
玄參:涼血,滋陰降火,解毒。主治溫熱病熱入營血,身熱,煩渴,舌絳,發斑,骨蒸勞嗽,虛煩不寐,津傷便秘,目澀昏花;
蟬蛻:宣散風熱,透疹利咽,祛風止痙。主治風熱感冒,咽喉腫痛,咳嗽音啞,麻疹不透,風疹瘙癢,目赤翳障,驚癇抽搐,破傷風;
牛膝:補肝腎,強筋骨,活血通經,引血(火)下行,利尿通淋。主治腰膝酸痛,血滯經閉,通經,產后血瘀腹痛,癥瘕,胞衣不下;
藕節:散瘀止血。主治吐血、咯血,尿血,便血,血痢,血崩;
側柏葉:涼血止血,祛痰止咳,祛風解毒。主治吐血、衄血、尿血、血痢、腸風,崩漏,咳嗽痰多,風濕痹痛,脫發,丹毒,痄腮;
黃連:清熱瀉火,燥濕,解毒。主治熱病邪入心經之高熱,煩躁,譫妄或熱盛破血妄行之吐衄,濕熱胸痞,心火亢盛之心煩失眠;
苧麻皮:清熱涼血,解毒利尿,安胎回乳。主治瘀熱心煩,天行熱病,產后血暈、腹痛,小便不通,肛門腫痛,胎動不安,乳房脹痛。
[0009]配方中,選取麥芽、青皮、薄荷、蟬蛻用于消食化積,回乳疏肝,解郁透疹,祛風止痙;加配枇杷葉、陳皮、偵啪葉、黃連,`用于清肺和胃,降氣止渴,理氣調中,降逆止嘔,祛風解毒;又配桅子、淡豆豉、玄參、苧麻皮,用于涼血止血,清熱安胎,利尿解毒,瀉火除煩;再配絲瓜絡、牛膝、藕節,用于痛經活絡,解毒消腫,活血散瘀;最后添加甘草,和中緩急,調和諸藥,減輕藥物的毒性和烈性。
[0010]本發明以活血止痛、涼血祛瘀、回乳疏肝為治則,多種藥物組合起到協同作用,具備清熱消腫、消炎活血、涼血止血、瀉火除煩、消食化積、痛經活絡、祛風解毒的作用,對產后回乳具有良好的促進效果。
[0011]臨床觀察:
(I)臨床資料
本發明人于2005年至今,對496例斷奶女性進行臨床觀察治療,年齡20-43歲。
[0012](2)治療方法
口服,一日一劑,分早晚兩次飯后服用。根據女性乳汁多少計算治療時間,乳汁少者服用廣2天左右,乳汁多者連服3~4天即可回乳。
[0013](3)療效判定標準
療效標準參照《中醫病癥判斷療效標準》中有關療效標準。
[0014]治愈:無奶,紅腫脹痛消失。
[0015]顯效:無奶,輕微紅腫脹痛。
[0016]有效:少量奶水,輕微紅腫脹痛。
[0017]無效:癥狀無明顯好轉或加重。
[0018](4)臨床結果臨床治愈403例(81.25%),顯效69例(13.91%),有效22例(4.44%),無效2例(0.40%),總有效率為99.60%ο
[0019]本發明配制簡單,吸收效果好,藥效持續時間長,療效顯著,無副作用,安全性高,生產成本低,有利于病患及時減輕病狀。
[0020](四)【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
取麥芽9g、枇杷葉9g、絲瓜絡4g、陳皮3g、甘草6g、青皮3g、桅子4g、薄荷2g、淡豆豉4g、玄參9g、蝶脫2g、牛膝4g、藕節9g、側柏葉6g、黃連lg、芒麻皮3g,將上述原料清洗干凈,用常規方法加水煎煮制成湯劑。
[0021]用法用量:口服,一日一劑,分早晚兩次飯后服用。
[0022]實施例2:
取麥芽15g、枇杷葉15g、絲瓜絡10g、陳皮9g、甘草10g、青皮9g、桅子10g、薄荷6g、淡豆豉10g、玄參15g、蝶脫6g、牛膝10g、藕節15g、側柏葉12g、黃連3g、芒麻皮9g,將上述原料清洗干凈,用常規方法加水煎煮制成湯劑。
[0023]用法用量:口服,一日一劑,分早晚兩次飯后服用。
[0024]實施例3:
取麥芽12g、枇杷葉12 g、絲瓜絡7g、陳皮6g、甘草8g、青皮6g、桅子7g、薄荷4g、淡豆豉7g、玄參12g、蝶脫4g、牛膝7g、藕節12g、側柏葉9g、黃連2g、芒麻皮6g,將上述原料清洗干凈,用常規方法加水煎煮制成湯劑。
[0025]用法用量:口服,一日一劑,分早晚兩次飯后服用。
【權利要求】
1.一種用于產后回乳的中藥,其特征為,由以下重量份數的原料制成:麥芽9-15份、枇杷葉9-15份、絲瓜絡4-10份、陳皮3-9份、甘草6-10份、青皮3_9份、桅子4_10份、薄荷2-6份、淡豆豉4-10份、玄參9-15份、蟬蛻2-6份、牛膝4_10份、藕節9_15份、側柏葉6_12份、黃連1-3份、苧麻皮3-9份。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產后回乳的中藥,其特征為,由以下重量份數的原料制成:麥芽12份、枇杷葉12份、絲瓜絡7份、陳皮6份、甘草8份、青皮6份、桅子7份、薄荷4份、淡豆豉7份、玄參12份、蟬蛻4份、牛膝7份、藕節12份、側柏葉9份、黃連2份、苧麻皮6份。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產后回乳的中藥,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藥為湯劑。
【文檔編號】A61K36/8998GK103550622SQ201310360053
【公開日】2014年2月5日 申請日期:2013年8月19日 優先權日:2013年8月19日
【發明者】張偉 申請人:濟南偉傳信息技術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