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治療支氣管哮喘的中藥湯劑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涉及一種治療支氣管哮喘的中藥湯劑,是由下列重量的原料藥物制成的:麻黃9克,杏仁12克,生石膏30克,雙花60克,黃芩20克,大青葉30克,百部12克,百合20克,桔梗20克,沙參20克,寸冬15克,蒼術20克,蘇子15克,丹參30克,紫草20克,炙甘草6克。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成本低,使用方便,具有止咳、祛痰、清熱的作用,對治療支氣管哮喘有顯著功效,有效率96.3%,無毒副作用。
【專利說明】一種治療支氣管哮喘的中藥湯劑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中藥【技術領域】,具體地說是一種治療支氣管哮喘的中藥湯劑。
【背景技術】
[0002]支氣管炎哮喘的常見癥狀是發作性的喘息、氣急、胸悶或咳嗽等癥狀,少數患者還可能以胸痛為主要表現,這些癥狀經常在患者接觸煙霧、香水、油漆、灰塵、寵物、花粉等刺激性氣體或變應原之后發作,夜間和(或)清晨癥狀也容易發生或加劇。很多患者在哮喘發作時自己可聞及喘鳴音。癥狀通常是發作性的,多數患者可自行緩解或經治療緩解,而且大大影響勞動力,甚至危及生命。
[0003]目前治療方法有:哮喘治療采取綜合治療手段,包括:避免接觸過敏原及其他哮喘觸發因素,規范化的藥物治療,特異性免疫治療及患者教育。哮喘是一種對患者及其家庭和社會都有明顯影響的慢性疾病。氣道炎癥幾乎是所有類型哮喘的共同特征,也是臨床癥狀和氣道高反應性的基礎。氣道炎癥存在于哮喘的所有時段。雖然哮喘目前尚不能根治,但以抑制炎癥為主的規范 治療能夠控制哮喘臨床癥狀。國際一項研究表明,經氟替卡松/沙美特羅固定劑量升級和維持治療,哮喘控制率接近80%。盡管從患者和社會的角度來看,控制哮喘的花費似乎很高,而不正確的治療哮喘其代價會更高。
【發明內容】
[0004]本發明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根據中醫理論,通過數年的藥物篩選和反復臨床驗證,提供一種治療支氣管哮喘的中藥湯劑,其特點是成本低,使用方便,具有止咳、祛痰、清熱的作用,對治療支氣管哮喘有顯著功效,能緩解癥狀。
[0005]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治療支氣管哮喘的中藥湯劑,是由下列重量的原料藥物制成的:麻黃9克,杏仁12克,生石膏30克,雙花60克,黃芩20克,大青葉30克,百部12克,百合20克,桔梗20克,沙參20克,寸冬15克,蒼術20克,蘇子15克,丹參30克,紫草20克,炙甘草6克。
[0006]取本發明原料藥物,將藥材經篩選、常規加工炮制后,加入水煎。每副藥煎兩遍,第一遍煮沸后再文火煎30分鐘,剩余約150ml藥液,濾出;第二遍煮沸后再文火煎50分鐘,剩余約150ml藥液,濾出。兩遍煎出的藥液混合,早晚各服150ml。禁忌:服藥期間忌煙、酒、茶、姜、蒜、辣椒等物。
[0007]本發明中的麻黃:味辛、微苦,性溫;歸肺、膀胱經;具有發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腫的功效。杏仁:味苦,性微溫,有小毒;具有止咳平喘,潤腸通便的功效。生石膏:味辛、甘,性微寒;歸肺、胃經;具有清熱瀉火,除煩止渴,收斂生肌的功效。雙花:味甘,性寒;歸肺、心、胃經;具有清熱解毒、抗炎、補虛療風的功效。黃芩:味苦,性寒;歸肺、膽、脾、胃、大腸、小腸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止血,安胎,降血壓的功效。大青葉:味苦,性寒;歸肝、心、胃經;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百部:味甘、苦,性微溫;歸肺經;具有潤肺止咳;殺蟲滅虱的功效。百合:味苦,性微寒;歸心、肺經;具有清熱消炎,生津解渴,養陰潤肺,清心安神的功效。桔梗:味苦、辛,性平;歸肺經;具有宣肺、祛痰、利咽、排膿、利五臟、補氣血、補五勞、養氣的功效。沙參:味甘,性涼;具有養陰清肺,益胃生津,補氣,化痰的功效。寸冬:味甘、微苦,性微寒;歸心、肺、胃經;具有養陰生津,潤肺清心的功效。蒼術:味辛、苦,性溫;歸脾、胃、肝經;主治脾為濕困引起的運化失調,食欲不振,嘔吐煩悶,腹脹泄瀉,關節疼痛等。蘇子:味辛,性溫;歸肺、大腸經;具有降氣消痰,止咳平喘,潤腸通便的功效。丹參:苦,微寒;歸心、肝經;具有活血通,涼血消腫,清心除煩的功效。紫草:味甘、咸,性寒;具有止血、涼血、清熱解毒的功效。炙甘草:味甘,性平;歸心、肺、脾、胃經;具有補脾和胃,益氣復脈的功效。
[0008]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成本低,使用方便,具有止咳、祛痰、清熱的作用,對治療支氣管哮喘有顯著功效,有效率96.3%,無毒副作用。
【具體實施方式】:
[0009]實施案例:一種治療支氣管哮喘的中藥湯劑,是由下列重量的原料藥物制成的:麻黃9克,杏仁12克,生石膏30克,雙花60克,黃芩20克,大青葉30克,百部12克,百合20克,桔梗20克,沙參20克,寸冬15克,蒼術20克,蘇子15克,丹參30克,紫草20克,炙甘草6克。
[0010]—種治療支氣管哮喘的中藥湯劑臨床療效總結:
[0011]一、臨床資料:觀察病例均為2006年-2012年本院門診患者。根據,符合氣管哮喘。共54例,男31例,女23例;年齡15-60歲。
[0012]二、治療方法:取本發明原料藥物,將藥材經篩選、常規加工炮制后,加入水煎。每副藥煎兩遍,第一遍煮沸后再文火煎30分鐘,剩余約150ml藥液,濾出;第二遍煮沸后再文火煎50分鐘,剩余約150ml藥液,濾出。兩遍煎出的藥液混合,早晚各服150ml。禁忌:月艮藥期間忌煙、酒、茶、姜、蒜、辣椒等物。
[0013]三、療效評價:
[0014]顯效:支氣管哮喘得到了極大地改善。咳、痰、喘癥狀及肺部哮鳴音呈輕度者,或咳、痰、喘癥狀好轉或消失。
[0015]有效:支氣管哮喘得到了控制。咳、痰、喘癥狀及肺部哮鳴音明顯好轉。
[0016]無效:支氣管哮喘無變化。咳、痰、喘癥狀及肺部哮鳴音無改變,或加重者。
[0017]四、治療效果:顯效32例,有效20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為96.3%。
[0018]五、典型病例
[0019]1、張某,女,42歲,2006年I月就診。反復咳喘、胸悶、憋氣10多年,加重I個月,診斷為“慢支併肺氣腫”,曾多次住院治療,效果不甚理想。要求服中藥治療,給予本湯藥治療,服用四劑,咳喘、憋氣減輕,繼服四劑,癥狀基本消失,再服二劑,諸癥消失痊愈,隨訪至今再未復發
[0020]2、趙某,男,47歲。2009年3月2日初診。咳喘反復發作4年余。曾多方求醫,也用過很多種辦法治療,但容易反復發作。本次因感冒,咳嗽又發作而且加重,而且有胸痛,用抗生素治療將近一個月,感覺比以前好了一些,但是仍舊還有咳嗽,而且痰多(白粘痰),咳不出,胸痛,心慌,氣短,前胸后背發涼。診見:氣喘息粗,動則喘甚,脘腹脹悶,喉中痰鳴,咳痰量多,黃白并見,口唇發紺,下肢浮腫,舌暗紅、苔白膩,脈弦滑。查體:雙肺布滿哮鳴音。胸部X線攝片示:雙肺紋理增粗。證屬氣滯血瘀,痰熱雍肺,肺失肅降之咳喘。服用本中藥四劑后,喘咳減輕,痰少咳微,繼續服用六劑,咳平喘止,浮腫消退,隨訪I年,未再復發。[0021] 3、劉某,男,23歲。因反復咳嗽、咳痰、喘息20年,伴氣促、心悸2年。否認高血壓病、心臟病、結核病、糖尿病等病史。5年前感冒后發熱、咳嗽、咳膿痰。以后每逢冬春季常咳嗽、咳白色泡沫痰,有時為膿痰,反復加重。2年來,在勞動或爬坡后常感氣促、心丨季。I周前受涼后感冒、咳嗽頻劇,氣喘,痰中帶血,色紫,夜寐盜汗,納呆,大便干燥,口渴,舌紅、苔薄黃,脈弦。此為素有痰熱,復感外邪,熱傷肺絡。服用本方六劑后,咳、痰、喘癥狀及肺部哮鳴音明顯好轉,又加服三劑, 癥狀完全消失。隨訪半年無復發。
【權利要求】
1.一種治療支氣管哮喘的中藥湯劑,其特征在于是由下列重量的原料藥物制成的:麻黃9克,杏仁12克,生石膏30克,雙花60克,黃芩20克,大青葉30克,百部12克,百合20克,桔梗20克,沙 參20克,寸冬15克,蒼術20克,蘇子15克,丹參30克,紫草20克,炙甘草6克。
【文檔編號】A61P11/06GK103432493SQ201310376687
【公開日】2013年12月11日 申請日期:2013年8月15日 優先權日:2013年8月15日
【發明者】喬艷萍, 喬志芬, 孫江濤, 楊少輝 申請人:喬艷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