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兒童用支氣管內窺鏡訓練模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支氣管內窺鏡訓練模型,尤其是一種兒童用支氣管內窺鏡訓練模型。
背景技術:
中國發明專利申請200810033238. 9公開了一種纖維支氣管鏡訓練箱,包括閉合的中空箱體,箱體包括可開啟的門,其中,所述的箱體頂部開設有通孔,箱體內橫向設有多數塊相互平行的隔板,隔板與箱體內側活動連接或固定連接,每塊隔板上設有一個或以上的通孔。訓練時,根據訓練指令控制光導纖維從上到下穿過隔板上的相應通孔,完成操作后,打開門檢查是否正確。這種箱體雖然結構簡單、成本低廉。但是,并不能真實的模擬支氣管內窺鏡操作,尤其是兒童支氣管內窺鏡。由于小兒氣管、支氣管管腔窄,氣管軟骨柔弱,氣管粘膜血管多,管腔彈性組織發育差和纖毛功能相對弱。插管不當,可造成術中呼吸困難,有窒息的危險。年齡越小要求越苛刻。并且,操作中兒童耐受性差,操作難度大,若發生聲門、氣管內膜創傷,術后可發生喉水腫、喉痙攣粘膜出血等,操作不熟練甚至有發生縱隔氣腫或氣胸的風險。因此,兒童用支氣管內窺鏡訓練模型對于兒童支氣管內窺鏡的訓練有重要意義。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兒童用支氣管內窺鏡訓練模型,能較真實的模擬兒童支氣管內窺鏡操作。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為一種兒童用支氣管內窺鏡訓練模型,其特征在于包括頭部、與其聯接的包括頸部在內的胴體部以及呼吸系統,該胴體部設置可開啟的前蓋。所述頭部與頸部可拆卸聯接。所述胴體部包括胸部和腹部。所述呼吸系統包括順序連接的鼻腔、咽、喉、氣管和支氣管樹。所述支氣管樹包括順序連接的主支氣管、肺葉支氣管、肺段支氣管和亞段支氣管。所述氣管內徑為lcm。所述主支氣管包括左主支氣管和右主支氣管,左主支氣管與所述氣管成50°角, 右主支氣管與所述氣管成25-30°角。本實用新型具有頭部、與其聯接的包括頸部在內的胴體部以及呼吸系統,能夠更接近兒童的正常解剖結構,采用該模型進行支氣管內窺鏡訓練,跟接近于實際操作,訓練效果更有效。另外,本模型的支氣管樹結構精確到亞段支氣管,使得支氣管內窺鏡操作中的定位將更加精確。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
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0016]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機構示意圖。圖中1頭部,2鼻腔,3胸部,4前蓋,5頸部,6腹部。
具體實施方式
如
圖1所示,一種兒童用支氣管內窺鏡訓練模型包括頭部1、包括頸部5在內的胴體部和呼吸系統。胴體部設置可開啟的前蓋4。這樣能夠便于檢查胴體部內腔的情況。頭部1與頸部5可拆卸聯接。胴體部包括胸部3和腹部6。呼吸系統包括順序連接的鼻腔2、 咽、喉、氣管和支氣管樹。支氣管樹包括順序連接的主支氣管、肺葉支氣管、肺段支氣管和亞段支氣管。氣管內徑為1cm,主支氣管包括左主支氣管和右主支氣管,左主支氣管與氣管成 50°角,右主支氣管與氣管成25-30°角。訓練過程支氣管鏡自外鼻進入,經鼻腔2、咽、喉、氣管,進入左或右主支氣管,進而進入肺葉支氣管、肺段支氣管以及亞段支氣管。通過與支氣管鏡相配套的圖像處理系統成像,在本實用新型上進行兒童支氣管內窺鏡訓練,減少實際操作中氣道損傷等并發癥的可能。
權利要求1.一種兒童用支氣管內窺鏡訓練模型,其特征在于包括頭部、與其聯接的包括頸部在內的胴體部以及呼吸系統,該胴體部設置可開啟的前蓋。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兒童用支氣管內窺鏡訓練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頭部與頸部可拆卸聯接。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兒童用支氣管內窺鏡訓練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胴體部包括胸部和腹部。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兒童用支氣管內窺鏡訓練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呼吸系統包括順序連接的鼻腔、咽、喉、氣管和支氣管樹。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兒童用支氣管內窺鏡訓練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氣管樹包括順序連接的主支氣管、肺葉支氣管、肺段支氣管和亞段支氣管。
6.根據權利要求4或5所述的兒童用支氣管內窺鏡訓練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氣管內徑為1cm。
7.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兒童用支氣管內窺鏡訓練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支氣管包括左主支氣管和右主支氣管,左主支氣管與所述氣管成50°角,右主支氣管與所述氣管成 25-30° 角。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兒童用支氣管內窺鏡訓練模型,其特征在于包括頭部、與其聯接的包括頸部在內的胴體部以及呼吸系統,該胴體部設置可開啟的前蓋。所述頭部與頸部可拆卸聯接。所述胴體部包括胸部和腹部。所述呼吸系統包括順序連接的鼻腔、咽、喉、氣管和支氣管樹。所述支氣管樹包括順序連接的主支氣管、肺葉支氣管、肺段支氣管和亞段支氣管。所述氣管內徑為1cm。所述主支氣管包括左主支氣管和右主支氣管,左主支氣管與所述氣管成50°角,右主支氣管與所述氣管成25-30°角。本實用新型能較真實的模擬兒童支氣管內窺鏡操作。
文檔編號G09B23/28GK201946198SQ201120021490
公開日2011年8月24日 申請日期2011年1月24日 優先權日2011年1月24日
發明者孫妍, 孫立鋒, 王金榮, 陳星 申請人:山東省立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