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治療小兒厭食的中藥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治療小兒厭食的中藥,該中藥是由麥芽、神曲、黃芪、桔梗、黨參、雞內金、茯苓、陳皮、枳殼、黃精、山楂、甘草制成。臨床可用于治療小兒厭食。
【專利說明】一種治療小兒厭食的中藥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屬于中藥【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治療小兒厭食的中藥。
【背景技術】
[0002]小兒厭食癥是指長期的食欲減退或消失、以食量減少為主要癥狀,是一種慢性消化功能紊亂綜合征,是兒科常見病、多發病,1-6歲小兒多見,且有逐年上升趨勢。嚴重者可導致營養不良、貧血、佝僂病及免疫力低下,出現反復呼吸道感染,對兒童生長發育、營養狀態和智力發展也有不同程度的影響。本發明人經過長期實踐得出,利用中藥治療小兒厭食具有良好效果。
【發明內容】
[0003]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治療效果好、有效率高、對人體無毒副作用的治療小兒厭食的中藥。
[0004]本發明采用麥芽、神曲、黃芪、桔梗、黨參、雞內金、茯苓、陳皮、枳殼、黃精、山楂、甘草按照一定的配伍要求,經過加工制成。
[0005]本發明中藥的藥理作用如下:
[0006]麥芽:甘、平。歸脾、胃經。消積化食,回乳。主治食積,腹滿泄瀉,惡心嘔吐,食欲不振等。
[0007]神曲:甘、辛、溫。歸脾、胃經。消食和胃。用于飲食積滯證,脘腹脹滿、食少納呆、腸鳴腹瀉等。
[0008]黃芪:甘、溫,歸肺、脾經。益氣升陽,固表止汗,利水消腫,托毒生肌。用于脾虛泄瀉,等一切氣虛血虧之證。
[0009]桔梗:苦、辛、平。歸肺、胃經。宣肺、祛痰、利咽、排膿。用于咳嗽痰多,咽喉腫痛,肺癰吐膿,胞滿脅痛,痢疾腹痛等。
[0010]黨參:甘、平。歸脾、肺經。益氣、生津、養血。用于中氣不足的體虛倦怠,肺氣虧虛的咳嗽氣促,氣津兩傷的氣短口渴,頭暈心悸等。
[0011]雞內金:甘、平。歸脾、胃、腎、膀胱經。健脾消食,澀精止遺。主治消化不良,飲食積滯,嘔吐反胃,泄瀉下痢,小兒疳積,遺精,遺尿,小便頻數,泌尿系結石及膽結石,癥瘕經閉,喉痹乳蛾,牙疳口瘡等。
[0012]茯苓:甘、淡、平。歸心、脾、肺、腎經。滲濕利水,健脾和胃,寧心安神。用于小便不利,水腫脹滿,痰飲咳逆,嘔吐,脾虛食少,泄瀉,心悸不安,失眠健忘,遺精白濁等。
[0013]陳皮:辛、苦、溫,歸脾、胃、肺經。理氣調中,降逆止嘔,燥濕化痰。用于胸膈滿悶,脘腹脹痛,不思飲食,嘔吐等。
[0014]枳殼:苦、酸、微寒。歸肺、脾、胃、大腸經。理氣寬胸,行滯消積。用于胸膈痞滿,脅肋脹痛,脘腹脹滿等證。
[0015]黃精:甘、平,歸脾、肺、腎經。滋陰潤肺,補脾益氣。用于陰虛肺燥,脾胃虛弱,腎虛精虧的頭暈,腰膝酸軟,須發早白及消渴等。
[0016]山楂:酸、甘、微溫。歸脾、胃、肝經。消食健胃,行氣散瘀。用于飲食積滯,脘腹脹痛,泄瀉痢疾,疝氣腫痛等。
[0017]甘草:甘、平,歸心、肺、脾、胃經。益氣補中,清熱解毒,緩急止痛,調和藥性。用于痰多咳嗽、熱毒瘡瘍。
[0018]制備本發明中藥由下述原料藥重量份制成:麥芽30-50份、神曲30-50份、黃芪20-40份、桔梗20-40份、黨參20-40份、雞內金20-40份、茯苓15-25份、陳皮15-25份、枳殼15-25份、黃精5-15份、山楂5-15份、甘草5-15份。
[0019]本發明中藥原料藥的最佳重量份為:麥芽40份、神曲40份、黃芪30份、桔梗30份、黨參30份、雞內金30份、茯苓20份、陳皮20份、枳殼20份、黃精10份、山楂10份、甘草10份。
[0020]本發明中藥于2008年至2012年臨床觀察小兒厭食90例患者,臨床報告如下:
[0021]1、一般資料
[0022]90例患者中,年齡1-10歲,病程多在3個月到2年,平均年齡5.2歲。
[0023]2、診斷標準
[0024]參照《現代中醫臨床診斷學》中的診斷依據進行臨床診斷:
[0025]2.1長期食欲不振,而無其他疾病者;
[0026]2.2面色少華,形體偏瘦,但精神尚好,無腹膨;
[0027]2.3有喂養不當史,如進食無定時定量、過食生冷、甘甜厚味、零食或偏食等。
[0028]3、治療方法
[0029]3.1處方:麥芽40g、神曲40g、黃苗30g、桔梗30g、黨參30g、雞內金30g、獲考:20g、陳皮20g、枳殼20g、黃精IOg,山楂10g、甘草IOgo
[0030]3.2制備及使用方法:上述藥物按常規工藝制成湯劑,口服每日I劑,每日2次,5天為I療程。
[0031]4、治療結果:
[0032]4.1治療評定標準,根據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制定的《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判定:
[0033]治愈:食欲顯著增強,食量增加;
[0034]好轉:食欲好轉,食量略有增加:
[0035]未愈:食欲未見改善。
[0036]4.2結果:90例患者中,痊愈63例(70%),好轉22例(24.4 % ),未愈5例(5.6% ),總有效率為94.4% ο
[0037]5、典型病例
[0038]5.1劉某,女,5歲,平素時有腹痛、腹脹,口臭,大便干,小便偏黃,舌質紅、苔黃而薄膩。服用本發明中藥一個療程后,各種癥狀較前好轉,無口臭,大便成形易解。繼續服用一個療程,患兒食量已于同齡人相同,后堅持服用一個療程,患兒體重增加,隨訪I年,患兒狀況良好。
[0039]5.2周某,男,3歲半,食欲不振持續5個月,近來厭食、拒食。服用鋅制劑、多酶片、健胃消食片等藥物及捏脊療法,收效甚微。形體消瘦,面色不華,肚腹松軟,大便澹或夾食物殘渣,舌淡、邊有花剝苔,脈細弱。服用本發明中藥一個療程后,患兒主動覓食,繼續服用一個療程,患兒食量已于同齡人相同,后堅持服用一個療程,患兒體重增加,隨訪I年,患兒很少感冒。
【具體實施方式】
[0040]實施例1,一種治療小兒厭食的中藥,是由麥芽30g、神曲30g、黃芪20g、桔梗20g、黨參20g、雞內金20g、茯苓15g、陳皮15g、枳殼15g、黃精5g、山楂5g、甘草5g制成。
[0041]實施例2,一種治療小兒厭食的中藥,是由麥芽40g、神曲40g、黃芪30g、桔梗30g、黨參30g、雞內金30g、茯苓20g、陳皮20g、枳殼20g、黃精10g、山楂10g、甘草IOg制成。
[0042]實施例3,一種治療小兒厭食的中藥,是由麥芽50g、神曲50g、黃芪40g、桔梗40g、黨參40g、雞內金40g、茯苓25g、陳皮25g、枳殼25g、黃精15g、山楂15g、甘草15g制成 。
【權利要求】
1.一種治療小兒厭食的中藥,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述原料藥制成: 麥芽30-50份、神曲30-50份、黃芪20-40份、桔梗20-40份、黨參20-40份、雞內金20-40份、茯苓15-25份、陳皮15-25份、枳殼15-25份、黃精5_15份、山楂5_15份、甘草5-15 份。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中藥,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述原料藥制成: 麥芽40份、神曲40份、黃芪30份、桔梗30份、黨參30份、雞內金30份、茯苓20份、陳皮20份、枳殼20份、 黃精10份、山楂10份、甘草10份。
【文檔編號】A61K35/37GK103520580SQ201310464772
【公開日】2014年1月22日 申請日期:2013年9月23日 優先權日:2013年9月23日
【發明者】馬立明 申請人:馬立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