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降血糖的中藥復合物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涉及一種降血糖的中藥復合物,其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制備而得,蒲公英30份、豬苓30份、白扁豆27份、馬齒莧27份、枳殼25份、合歡皮25份、麥冬23份、白茅根23份、萊菔子20份、當歸20份、桑葉20份、石斛18份、粳米15份、甘草15份、天花粉15份、桂枝15份、炮姜13份、黃芪10份、山茱萸10份、覆盆子9份、玉竹9份、桃仁9份、葛根7份、熟地黃7份、五味子5份、人參5份、知母5份、甜瓜子5份。該中藥復合物針對糖尿病的治療療程短,總有效率高,愈后不易復發,并且工藝簡單,降低了生產成本,減輕了患者的經濟負擔。
【專利說明】一種降血糖的中藥復合物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屬于醫藥【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降血糖的中藥復合物以及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0002]糖尿病(diabetes)是一種常見的內分泌代謝性疾病。糖尿病患者的癥狀如:多飲、多尿、多食、消瘦等癥狀,嚴重者發生酮癥酸中毒及昏迷,且糖尿病因長期高血糖等而導致動脈硬化和微血管病變,發生早而嚴重的心、腦、腎、眼、神經、皮膚等器官受損,出現相應臟器的癥狀及體征。糖尿病常因機體免疫力和防御機能下降,易合并皮膚粘膜及軟組織感染性疾病(癤、癰、蜂窩組織炎、壞疽)、呼吸道感染(肺炎、肺結核),真菌等感染而出現相應的癥狀及體征。糖尿病的確診標準為:空腹血糖≥7.0mmol / L(126mg / dl),任何時候血糖≥11.1mmol / L(200mg / dl)可確診為糖尿病。空腹血糖為臨界值時,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OGTT),即服糖后2小時內血糖≥11.1mmol / L(200mg / dl)。臨床上以高血糖為主要特點,典型病例可出現多尿、多飲、多食、消瘦等表現,即“三多一少”癥狀,臨床觀察胰島素抵抗普遍存在于II型糖尿病中,高達90%左右。II型糖尿病的早期,通常可以通過單純飲食控制、增加體育鍛煉或應用磺脲類藥物使血糖得到控制。但不幸的是,β細胞功能紊亂導致胰島素分泌受損呈進行性惡化。患者將需要胰島素單獨或與其他口服藥聯合應用的治療策略。
[0003]西藥對本病的治療:多用雙胍類、磺脲類或胰島素等,不易控制空腹及餐后血糖,使血糖波動幅度大。尤其是注射胰島素者,其注射劑量、時間與進餐的成分、質量、時間的關系十分密切,不易掌握,真正能按要求做到的人很少。況且本病的病因和病機復雜,至今仍未完全明了,更缺乏行之有效的針對病因治療的方法。其并發癥甚多,是引起糖、脂肪、蛋白質等代謝紊亂,導致心、腦、腎重要臟器損害及大血管、微血管損傷的罪魁禍首。
[0004]與西藥相比,中草藥對胃、肝、腎有很好的保護作用,而且效果平穩有效,適用人群廣,更無西藥的毒副作用。祖國醫學認為:糖尿病為“消渴”范疇。消渴病名始見于《內經》。又有“肺消”,“膈消”,“消中”等。其病因病機主要有:嗜酒辛辣肥甘厚味,五志過極、久病或熱病之后及先天稟賦不足或肥胖等導致陰津虧損、血脈瘀滯、燥熱偏盛等。臨床以多飲、多食、多尿、形體消瘦或尿有甜味為特征的一種疾病。要在肺、胃、腎,基本病機為陰津虧耗,燥熱偏盛。消渴日久,病情失控,則陰損及陽,熱灼津虧血瘀,而致氣陰兩傷,陰陽俱虛,絡脈瘀阻,經脈失養,氣血逆亂,臟腑器官受損而出現癤、癰、眩暈、胸痹、耳聾、目盲、肢體麻疼、下肢壞疽、腎衰水腫、中風昏迷等兼癥。中國傳統醫學的消渴癥始見于《黃帝內經.奇病論》,名為消渴。中醫所論消渴,肺熱傷津、口渴多飲為上消;胃火炙盛、消谷善饑為中消;腎不攝水、小便頻數為下消。肺燥、胃熱、腎虛并見,或有側重,而成消渴,缺一而不能成此癥。
[0005]本發明在現有技術的基礎上進一步組配新方,提供一種工藝簡單,成本低廉,藥物來源廣泛用于降血糖的中藥復合物。
【發明內容】
[0006]本發明的目的是在現有技術的基礎上進一步組配新方,提供一種工藝簡單,成本低廉,滋陰補腎,清熱除煩,生津止渴,益氣降糖,補腎健脾,活血化瘀,藥物來源廣泛用于降血糖的中藥復合物。
[0007]本申請發明人結合前人秘方及多年的行醫實踐,通過對傳統中藥的研究,并結合辯證論證,多方收集眾家之長,尋求最佳治療方案,按中醫理論組方,采用純天然中藥原料,經系統研究、科學配伍,結合傳統中醫技術精心配制成本發明的降血糖的中藥復合物,對糖尿病有較佳的功效。
[0008]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0009]一種降血糖的中藥復合物,其由下述原料制備而得,
[0010]蒲公英30份、豬苓30份、白扁豆27份、馬齒莧27份、枳殼25份、
[0011]合歡皮25份、麥冬23份、白茅根23份、萊菔子20份、當歸20份、
[0012]桑葉20份、石斛18份、粳米15份、甘草15份、天花粉15份、
[0013]桂枝15份、炮姜13份、黃芪10份、山茱萸10份、覆盆子9份、
[0014]玉竹9份、桃仁9份、葛根7份、熟地黃7份、五味子5份、
[0015]人參5份、知母5份、甜瓜子5份。
[0016]本發明的降血糖的中藥復合物可采用一般方法將處方中的各味藥材按比例進行配伍,按現有制劑工藝制成各種臨床適用劑型,所用的各味藥材均為市售的經過檢驗合格的中藥材。
[0017]本發明的降血糖的中藥復合物其制備及服用方法為:取上述重量份的原料藥(配比單位:克)制備膠囊,具體操作為:
[0018]I)稱取各原料藥,備用;
[0019]2)取蒲公英、豬苓、白扁豆、馬齒莧、白茅根、萊菔子、當歸、石斛、粳米、葛根、熟地黃、五味子、人參、知母混合均勻,加3倍重量的水武火煮沸,然后文火煎煮I小時,過濾收集濾液和濾渣;往濾渣中添加水,以沒過濾渣為準,武火煮沸,然后文火煎煮30分鐘,過濾收集濾液;合并上述兩次濾液,冷卻后,濃縮成密度為1.1-1.2g / ml的浸膏;80°C烘干后,粉碎成粉末,即為復合物A ;
[0020]2)取剩余原料(即枳殼、合歡皮、麥冬、桑葉、甘草、天花粉、桂枝、炮姜、黃芪、山茱萸、覆盆子、玉竹、桃仁、甜瓜子)加70%乙醇浸泡0.5-1.5小時,提取兩次,每次1-2小時,合并提取液,濾過,濃縮成相對密度為1.2的浸膏,干燥后粉碎,得復合物B
[0021]3)將復合物A和復合物B混合攪拌均勻,滅菌消毒制得膠囊劑產品,口服一日三次,飯前半小時服用,每次0.5g,兩周為一個療程。
[0022]本發明藥物的組分均采用天然的中藥原料,其配制簡便,藥源廣泛,成本低廉,其遵循中醫的處方用藥原則,諸藥合用,相得益彰,本發明制劑服用量小,藥物有效成分易于釋放,吸收快,生物利用度高,使藥效能夠充分發揮,經臨床應用驗證,其療效顯著可靠,藥性平和,未出現毒副作用,應用前景廣闊。
[0023]服藥期間忌食辛辣及寒涼食物,避免情志刺激,生活要有規律。
[0024]本發明中藥組合物及其制備方法的優良效果在于:
[0025]1.本發明的藥劑由純中藥制成,各組分符合藥典法相關規定,利用各味中藥的配伍作用,不含化工成分,不含激素,無毒副作用,標本兼治,達到更好的降血糖的作用;[0026]2.該藥劑療程短,總有效率高,愈后不易復發;
[0027]3.本發明的工藝簡單,降低了生產成本,減輕了患者的經濟負擔。
【具體實施方式】
[0028]以下通過具體的實施例來詳盡解釋本發明,但是并不作為對本
【發明內容】
的限制。
[0029]實施例1
[0030]一種降血糖的中藥復合物,其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制備而得
[0031]蒲公英30份、豬苓30份、白扁豆27份、馬齒莧27份、枳殼25份、
[0032]合歡皮25份、麥冬23份、白茅根23份、萊菔子20份、當歸20份、
[0033]桑葉20份、石斛18份、粳米15份、甘草15份、天花粉15份、
[0034]桂枝15份、 炮姜13份、黃芪10份、山茱萸10份、覆盆子9份、
[0035]玉竹9份、桃仁9份、葛根7份、熟地黃7份、五味子5份、
[0036]人參5份、知母5份、甜瓜子5份。
[0037]本發明的藥物組合物其制備及服用方法為:取上述重量份數的原料藥(配比單位:克)制備膠囊,具體操作為:
[0038]I)稱取各原料藥,備用;
[0039]2)取蒲公英、豬苓、白扁豆、馬齒莧、白茅根、萊菔子、當歸、石斛、粳米、葛根、熟地黃、五味子、人參、知母混合均勻,加3倍重量的水武火煮沸,然后文火煎煮I小時,過濾收集濾液和濾渣;往濾渣中添加水,以沒過濾渣為準,武火煮沸,然后文火煎煮30分鐘,過濾收集濾液;合并上述兩次濾液,冷卻后,濃縮成密度為1.1g / ml的浸膏;80°C烘干后,粉碎成粉末,即為復合物A ;
[0040]2)取剩余原料(即枳殼、合歡皮、麥冬、桑葉、甘草、天花粉、桂枝、炮姜、黃芪、山茱萸、覆盆子、玉竹、桃仁、甜瓜子)加70%乙醇浸泡I小時,提取兩次,每次I小時,合并提取液,濾過收集濾液,將濾液濃縮成相對密度為1.2的浸膏,干燥后粉碎,得復合物B
[0041]3)將復合物A和復合物B混合攪拌均勻,滅菌消毒制得膠囊劑產品,口服一日三次,飯前半小時服用,每次0.5g,兩周為一個療程。
[0042]實施例2
[0043]動物學實驗
[0044]試驗流程:Wistar大鼠60只,雌雄各半,山東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動物中心提供。大鼠在動物房喂養5天后,隨機抽取10只作為正常對照組喂以普通維持飼料。高糖高脂飼料配方參見文獻“高糖高脂飼料對Wistar大鼠生長和糖脂代謝的影響”,《衛生研究》2009年第06期。其余50只采用高糖高脂飼料喂養6周。6周后大鼠經禁食24h后,鏈脲佐菌素靜脈注射20mg / Kg,每兩天一次,使用兩次后,血糖血脂居高不下者為造模成功。選取造模成功的大鼠30只,隨機分為3組,每組10只,即空白組(不施用任何藥物)、本發明實施例1藥物組IOmg / Kg、對照藥物組:施用二甲雙胍(IOmg / kg),施用方式均為口服,每天早晚飯前半時服用。連續服用兩周后檢測;停藥10天后再次監測血糖。經檢測:對照藥物組和本發明藥物組空腹血糖均有明顯下降,本發明藥物明顯好于對照藥物組,停藥十天后,本發明藥物組基本沒有出現反彈,具體參見下表1。
[0045]表1[0046]
【權利要求】
1.一種降血糖的中藥復合物,其由下述原料制備而得, 蒲公英、豬苓、白扁豆、馬齒莧、枳殼、合歡皮、麥冬、白茅根、萊菔子、當歸、 桑葉、石斛、粳米、甘草、天花粉、桂枝、炮姜、黃芪、山茱萸、覆盆子、玉竹、 桃仁、葛根、熟地黃、五味子、人參、知母、甜瓜子。
2.根據權利要求1的中藥復合物,其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制備而得: 蒲公英30份、豬苓30份、白扁豆27份、馬齒莧27份、枳殼25份、 合歡皮25份、麥冬23份、白茅根23份、萊菔子20份、當歸20份、 桑葉20份、石斛18份、粳米15份、甘草15份、天花粉15份、 桂枝15份、炮姜13份、黃芪10份、山茱萸10份、覆盆子9份、 玉竹9份、桃仁9份、葛根7份、熟地黃7份、五味子5份、 人參5份、知母5份、甜瓜子5份。
3.權利要求1-2所述中藥復合物的制備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驟: 1)稱取各原料藥,備用; 2)取蒲公英、豬苓、白扁豆、馬齒莧、白茅根、萊菔子、當歸、石斛、粳米、葛根、熟地黃、五味子、人參、知母混合均勻,加3倍重量的水武火煮沸,然后文火煎煮I小時,過濾收集濾液和濾渣;往濾渣中添加水,以沒過濾渣為準,武火煮沸,然后文火煎煮30分鐘,過濾收集濾液;合并上述兩次濾液,冷卻后,濃縮成密度為1.1-1.2g / ml的浸膏;80°C烘干后,粉碎成粉末,即為復合物A ; 2)取枳殼、合歡皮、麥冬、桑葉、甘草、天花粉、桂枝、炮姜、黃芪、山茱萸、覆盆子、玉竹、桃仁、甜瓜子加70%乙醇浸泡0.5-1.5小時,提取兩次,每次1-2小時,合并提取液,濾過,濃縮成相對密度為1.2的浸膏,干燥后粉碎,得復合物B 3)將復合物A和復合物B混合攪拌均勻,滅菌消毒制得膠囊劑產品。
4.權利要求1-3的中藥復合物在用于糖尿病治療中的用途。
【文檔編號】A61P3/10GK103520684SQ201310492565
【公開日】2014年1月22日 申請日期:2013年10月21日 優先權日:2013年10月21日
【發明者】王永翠, 宋儀利, 李濤 申請人:王永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