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清除氣道分泌物時防止氣道漏氣的裝置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清除氣道分泌物時防止氣道漏氣的裝置,包括:設置在氣管插管與通氣回路之間、鼻罩與通氣回路之間或鼻面罩與通氣回路之間的連接件,所述連接件上開設有圓孔,在所述圓孔的入口處設有一用于封閉所述圓孔的單向閥門。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所提供的一種清除氣道分泌物時防止氣道漏氣的裝置,當吸痰管或纖維支氣管鏡從外往里插入該圓孔時,圓孔的內壁緊貼吸痰管或纖維支氣管鏡,保證兩者之間不出現縫隙,圓孔上設置單向閥門,并配合有凸脊,凸脊的自然位置狀態為緊貼圓孔,保證通氣氣道不漏氣。
【專利說明】一種清除氣道分泌物時防止氣道漏氣的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醫療器械,尤其涉及的是一種能在有創或無創機械通氣下利用吸痰管或纖維支氣管鏡清除氣道分泌物時防止氣道漏氣的裝置。
【背景技術】
[0002]各種病因導致的呼吸衰竭,需進行無創通氣,甚至氣管插管、進行有創機械通氣,以便維持患者生命體征,為病因的治療提供足夠的時間。機械通氣期間的氣道護理需要注意兩個問題:其一是處理患者的氣道分泌物,當無創通氣的患者不能通過咳嗽有效清除氣道分泌物時,或進行有創通氣時,氣道分泌物需及時地通過吸痰管或纖維支氣管鏡抽吸干凈,否則這些分泌物會影響通氣效果,甚至可出現呼吸機相關性肺炎,影響治療效果;其二是保證氣道壓力的穩定,尤其是對于存在低氧血癥、甚至出現成人呼吸窘迫綜合征和存在內源性呼氣末正壓的患者,如反復漏氣不但影響通氣效果,而且會出現肺損傷。
[0003]目前有創機械通氣期間進行氣道分泌物清除的方法有:
1)暫時中斷機械通氣, 用吸痰管或纖維支氣管鏡沿氣管插管由近及遠地抽吸氣管插管和氣道內的分泌物;
2)繼續進行有創機械通氣,在氣管插管和通氣回路連接處插入一個連接件,該連接件上有一個直徑約5mm的小孔,打開該小孔,吸痰管或纖維支氣管鏡從該小孔進入氣道、并由近及遠地抽吸氣管插管和氣道內的分泌物;
3)繼續進行有創機械通氣,在氣管插管和通氣回路連接處插入一個連接件,該連接件連接一個可以伸縮的袋子,袋子內置一條吸痰管,吸痰管經連接件的小孔進入氣道、并由近及遠地抽吸氣管插管和氣道內的分泌物。
[0004]以上三種方法均不能有效地解決清除氣道分泌物并同時保證氣道不漏氣的問題,其中,第1、2種方法存在漏氣的現象;第3種方法吸痰效果不佳,同時也存在更換吸痰管時出現漏氣的現象。
[0005]因此,現有技術還有待于改進和發展。
【發明內容】
[0006]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針對現有技術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種清除氣道分泌物時防止氣道漏氣的裝置,在有創或無創機械通氣期間,保證氣道不漏氣的情況下,進行有效地清除氣道分泌物。
[0007]本發明解決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清除氣道分泌物時防止氣道漏氣的裝置,包括:設置在氣管插管與通氣回路之間、鼻罩與通氣回路之間或鼻面罩與通氣回路之間的連接件,所述連接件上開設有圓孔,在所述圓孔的入口處設有一用于封閉所述圓孔的單向閥門。
[0008]作為優選方案,所述單向閥門為柔性單向閥門。
[0009]作為優選方案,所述單向閥門鉸接在所述連接件的內側,并以轉動的方式打開或關閉所述圓孔。
[0010]作為優選方案,所述單向閥門上設有凸脊。
[0011]作為優選方案,所述凸脊的凸峰位于所述單向閥門的中心位置。
[0012]作為優選方案,所述凸脊是由彈性材料制成的凸脊。
[0013]作為優選方案,所述圓孔的內壁設有彈性材料層。
[0014]作為優選方案,所述彈性材料層上設有至少三個等距且深度為I~3mm的裂隙。
[0015]作為優選方案,所述圓孔的直徑為3~10mm。
[0016]本發明有益效果: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所提供的一種清除氣道分泌物時防止氣道漏氣的裝置,當吸痰管或纖維支氣管鏡從外往里插入該圓孔時,圓孔的內壁緊貼吸痰管或纖維支氣管鏡,保證兩者之間不出現縫隙,圓孔上設置單向閥門,并配合有凸脊,凸脊的自然位置狀態為緊貼圓孔,保證通氣氣道不漏氣。
[0017]當吸痰管或纖維支氣管鏡從外往里插入圓孔時,單向閥門被動打開,當吸痰管或纖維支氣管鏡退出時,單向閥門恢復自然狀態的位置,重新封閉該圓孔,從而保證在整個清除氣道分泌物過程中通氣氣道不漏氣。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8]圖1是本發明一種清除氣道分泌物時防止氣道漏氣的裝置較佳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9]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清除氣道分泌物時防止氣道漏氣的裝置,為使本發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確,以下參照附圖并舉實施例對本發明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發明,并不用于限定本發明。
[0020]本發明所提供的一種清除氣道分泌物時防止氣道漏氣的裝置較佳實施例,如圖1所示,圖1是本發明一種清除氣道分泌物時防止氣道漏氣的裝置較佳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所述裝置包括:
設置在氣管插管100與通氣回路200之間的連接件300,也可以是鼻罩與通氣回路之間或鼻面罩與通氣回路之間的連接件,該連接件300為三通的T型連接管,包括橫向的導通管和開設在導通管側部的通氣回路端口 330,導通管兩端分別設置有第一端口 310和第二端口 320,其中,第一端口 310是用來連接氣管插管、鼻罩或鼻面罩,然后再接入病人端;而第二端口 320則是用來插入吸痰管或纖維支氣管鏡(圖中未示出)以清除存留在通氣氣道內壁上的分泌物;通氣回路端口 330則是連接通氣回路200(—般為通氣回路管),為整個呼吸系統提供一個循環回路。
[0021]進一步地,如圖1所示,第二端口 320為一圓孔,在圓孔入口處設置有一單向閥門400,用于封閉圓孔以防止吸痰管或纖維支氣管鏡通過該圓孔進行氣道分泌物清除時氣道漏氣。
[0022]本發明較佳實施 例中,如圖1所示,所述單向閥門400是鉸接在所述連接件300的內側,并以轉動的方式打開或關閉所述圓孔,為達到更好的密封效果,所述單向閥門400可為柔性單向閥門,采用橡膠材質制成。
[0023]其中,單向閥門400較優選的是內開單向閥門,而且在單向閥門400處于自然狀態時,緊貼該圓孔以防止漏氣,當吸痰管或纖維支氣管鏡從外往里插入該圓孔時,由于外力作用,使得單向閥門被動打開;當吸痰管或纖維支氣管鏡退出時,單向閥門又恢復自然狀態,重新封閉該圓孔,從而保證在整個清除氣道分泌物過程中通氣氣道不漏氣。
[0024]進一步地,在所述單向閥門400上設置有凸脊410,具體參見圖1。其中,所述凸脊410的凸峰位于所述單向閥門400的中心位置。凸脊410的設置,是為更進一步地封閉密封效果,當單向閥門400封閉圓孔時,此時凸脊410是完全覆蓋整個圓孔,且凸脊410的表面是緊貼圓孔的內緣,可更好的密封圓孔,保證通氣氣道不漏氣。
[0025]本發明較佳實施例中,在材料選材方面,凸脊較優選的是采用彈性材料,可為塑料、金屬以及其他任何具有彈性可恢復性能的材料,其原因是,彈性材料在做密封結構時,可達到很好的密閉效果,保證不會出現縫隙,避免出現漏氣現象。
[0026]本發明較佳實施例中,如圖1所示,圓孔的內壁亦附上彈性材料層321,在吸痰管或纖維支氣管鏡穿入圓孔時,圓孔的內壁緊貼吸痰管或纖維支氣管鏡,保證圓孔與吸痰管或圓孔與纖維支氣管鏡之間不出現縫隙。為此,在圓孔的孔徑設計要求上,其直徑范圍為3~10mm,一般為略小于吸痰管或纖維支氣管鏡的外徑。
[0027]進一步地,在所述彈性材料層321上設有至少三個等距且深度為I~3mm的裂隙(圖中未示出),當吸痰管或纖維支氣管鏡插入圓孔時,會與彈性材料層321形成自然擠壓,為使得吸痰管或纖維支氣管鏡 在進出圓孔時能減小擠壓受阻,裂隙的設置可適當減小擠壓阻力。
[0028]綜上所述,本發明所提供的一種清除氣道分泌物時防止氣道漏氣的裝置,包括設置在氣管插管與通氣回路之間、鼻罩與通氣回路之間或鼻面罩與通氣回路之間的連接件,所述連接件上開設有圓孔,在所述圓孔的入口處設有一用于封閉所述圓孔的單向閥門。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所提供的一種清除氣道分泌物時防止氣道漏氣的裝置,當吸痰管或纖維支氣管鏡從外往里插入該圓孔時,圓孔的內壁緊貼吸痰管或纖維支氣管鏡,保證兩者之間不出現縫隙,圓孔上設置單向閥門,并配合有凸脊,凸脊的自然位置狀態為緊貼圓孔,保證通氣氣道不漏氣。
[0029]應當理解的是,本發明的應用不限于上述的舉例,對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可以根據上述說明加以改進或變換,所有這些改進和變換都應屬于本發明所附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清除氣道分泌物時防止氣道漏氣的裝置,包括:設置在氣管插管與通氣回路之間、鼻罩與通氣回路之間或鼻面罩與通氣回路之間的連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件上開設有圓孔,在所述圓孔的入口處設有一用于封閉所述圓孔的單向閥門。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清除氣道分泌物時防止氣道漏氣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單向閥門為柔性單向閥門。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清除氣道分泌物時防止氣道漏氣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單向閥門鉸接在所述連接件的內側,并以轉動的方式打開或關閉所述圓孔。
4.根據權利要求2或3所述的清除氣道分泌物時防止氣道漏氣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單向閥門上設有凸脊。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清除氣道分泌物時防止氣道漏氣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脊的凸峰位于所述單向閥門的中心位置。
6.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清除氣道分泌物時防止氣道漏氣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脊是由彈性材料制成的凸脊。
7.根據權利要 求1所述的清除氣道分泌物時防止氣道漏氣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圓孔的內壁設有彈性材料層。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清除氣道分泌物時防止氣道漏氣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彈性材料層上設有至少三個等距且深度為f 3mm的裂隙。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清除氣道分泌物時防止氣道漏氣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圓孔的直徑為3~10mm。
【文檔編號】A61M16/00GK103520817SQ201310505492
【公開日】2014年1月22日 申請日期:2013年10月24日 優先權日:2013年10月24日
【發明者】鄭則廣, 徐結兵, 陳榮昌, 鐘南山, 符國富, 陶基祥 申請人: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東莞永勝醫療制品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