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慢性鼻竇炎的中藥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涉及中藥配方領域,具體地說是一種治療慢性鼻竇炎的中藥,其特征是原料組成以重量百分比計為:蒼耳子8~12、麻黃8~15、云苓8~15、辛荑8~15、路路通8~15、鵝不食草5~8、石菖蒲8~11、黃芩7~10、梔子8~15、雞血藤8~18、蘇葉2~4、綠豆衣8~12,將上述原料藥加水浸泡,然后煎熬,去渣得濾液。本發明成本低、治療慢性鼻竇炎療效高,無毒副作用。
【專利說明】治療慢性鼻竇炎的中藥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中成藥制劑,具體地說是一種用于治療慢性鼻竇炎的中藥。
【背景技術】
[0002]眾所周知,慢性鼻竇炎絕大多數由于傷風感冒引起,全身抵抗力低下,游泳跳水方法不當,以及氣壓的迅速改變(如飛行、潛水等)均可導致本病,本病對身體危害較大,可引起頭痛、頭暈、腦脹、失眠、健忘、心煩意亂,容易發脾氣,困倦淡漠注意力不集中等。慢性鼻竇炎的發病率較高,尤其是學生青年人的比例較高,嚴重影響了他們學習成績及工作效率,應有抗生素等藥物治療,療效不理想,且對肝腎均有損害等副作用。
【發明內容】
[0003]本發明的目的就是為了克服上述現有的技術不足,提供一種治療慢性鼻竇炎的中藥,無毒副作用,能有效治療慢性鼻竇炎。
[0004]本發明解決上述技術問題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治療慢性鼻竇炎的中藥,其特征是原料組成以重量百分比計為:蒼耳子8~12、麻黃8~15、云苓8~15、辛荑8~15、路路通8~15、鵝不食草5~8、石菖蒲8~11、黃芩7~10、桅子8~15、雞血藤8~18、蘇葉2~4、綠豆衣8~12,將上述原料藥加水浸泡,然后煎熬,去渣得濾液。
[0005]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成本低、治療慢性鼻竇炎療效高,無毒副作用。
【具體實施方式】
[0006]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描述:
[0007]實施例一:
[0008]采用防蒼耳子、麻黃、云苓、辛荑、路路通、鵝不食草、石菖蒲、黃芩、桅子、雞血藤、蘇葉、綠豆衣原料制備而成,其組份(重量% ),每服藥為:蒼耳子8、麻黃10,云苓9、辛荑
10、路路通10、鵝不食草6、石菖蒲8、黃芩8、桅子8、雞血藤11、蘇葉2、綠豆衣10,取上述12種原料總重量為248克。在室溫下將12味中草藥加水至700~900ml,浸泡6~8小時,然后用文火煎熬90~120分鐘左右,去渣得濾液200ml左右,藥渣再加水300~400ml,煎熬40~60分鐘,去渣得濾液60~100ml,共得260~300ml左右藥湯,即制得治療慢性鼻竇炎的中藥。裝入無菌玻璃瓶內,密封瓶蓋備用,每日一劑分早晚2次口服,每次早晚空腹服130~150ml,服用至臨床癥狀和體征消失。
[0009]本發明蒼耳子味辛、苦,性溫,有毒,歸肺經。具有散風除濕、通竅止痛的功能;麻黃發汗散寒,宣肺平喘,行水消腫,散陰疽,消癥結;云苓益氣安神,健脾和胃,祛除濕熱,行水止泄,治療氣虛勞傷、心腹脹滿、水腫、腹瀉、健忘、失眠等癥;辛荑主治風寒頭痛,鼻塞,鼻淵,鼻流濁涕;路路通祛風通絡,利水除濕。治肢體痹痛,手足拘攣,胃痛,水腫,脹滿,經閉,乳少,癰疽,痔漏,疥癬,濕疹;鵝不食草用于祛風通竊、解毒消腫。主治感冒,頭痛,鼻淵,鼻息肉,咳嗽,喉痹,耳聾;石菖蒲性味辛、微溫,入心、肝、脾經,具有開竅豁痰、理氣活血、散風祛濕的功效;黃芩清熱燥濕、瀉火解毒、安胎、涼血止血。降壓、鎮靜、抗微生物、利尿、平喘等;桅子瀉火除煩,適于熱擾心神。外感熱病,邪郁上焦,心胸煩悶不眠。火毒熾盛,高熱煩躁,甚至譫語。涼血解毒,用于血分熱毒證,血熱妄行,吐血;雞血藤味苦、甘,溫。歸肝、腎經。補血,活血,通絡。用于月經不調,血虛萎黃,麻木癱瘓,風濕痹痛;蘇葉解表散寒、抑菌解毒、鎮咳化痰、理氣安胎之功效;綠豆衣其味甘性寒,無毒,有清熱、消暑、解毒功效,可用于暑熱煩渴、瘡毒癰腫等癥。12味中草藥巧妙組方,科學配伍:相須、相使可以起到協同作用,能提高藥效;相畏、相殺可以減輕或消除毒副作用,藥物相互協調作用,共奏“慢性鼻竇炎”之特效。
[0010]本發明各原料還可按下表所列比例(重量百分比)混合的實施例來實現,其煎熬程序、口服方法與實施例1,其含量如下表所示。
[0011]
【權利要求】
1.一種治療慢性鼻竇炎的中藥,其特征是:原料組成以重量百分比計為,蒼耳子8~·12、麻黃8~15、z?茶8~15、辛荑8~15、路路通8~15、鵝不食草5~8、石菖蒲8~11、黃芩7~10、桅子8~15、雞血藤8~18、蘇葉2~4、綠豆衣8~12,將上述原料藥加水浸泡,然后煎熬,去洛得濾液。
【文檔編號】A61P11/02GK103536721SQ201310524767
【公開日】2014年1月29日 申請日期:2013年10月21日 優先權日:2013年10月21日
【發明者】張春宏, 張立賢 申請人:張春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