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治療慢性胃炎的中藥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治療慢性胃炎的中藥,其各原料組分的重量配比為:銀毛委陵菜13-17、建曲4-8、山藥13-17、神曲4-8、炒麥芽10-14、白梅花6-10、蒲公英1-5、炒卜子6-10、云苓4-8、尖頭瓶爾小草1-5、白術6-10、枳殼10-14、陳皮4-8。本發明以天然中草藥為原料,利用各味藥的綜合作用治療慢性胃炎,無毒副作用,標本兼治,療效明確,具有益氣健脾、和胃安中,消炎止痛的功效,治愈率高。
【專利說明】一種治療慢性胃炎的中藥
[0001]【技術領域】:
本發明主要涉及中藥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治療慢性胃炎的中藥。
[0002]【背景技術】:
慢性胃炎是由各種病因引起的胃黏膜慢性炎癥,是臨床常見病、多發病,其發病與幽門螺桿菌感染、飲食習慣、藥物、情緒、吸煙、飲酒等多種因素有關,患者多表現為上腹痛或不適、腹脹、噯氣、惡心等癥狀。慢性胃炎屬中醫“胃脘痛”、“胃痞”、“反酸”、“嘈雜”等疾病的范疇。中醫認為,慢性胃炎主要是由于素體虛弱、飲食不節、情志不暢等因素導致的脾之清陽不升,胃之濁陰不降所致
目前,當患者胃部不適時,通常會采用西藥來治療,但是,大部分西藥只能暫時緩解癥狀,不能根除病癥,而且長期服用西藥會產生一定的依賴性和抗藥性,副作用大。
[0003]
【發明內容】
:
本發明目的就是為了彌補已有技術的缺陷,提供一種治療慢性胃炎的中藥,它療效好,
無毒副作用。
[0004]本發明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一種治療慢性胃炎的中藥,其特征在于:其各原料組分的重量配比為:銀毛委陵菜13-17、建曲4-8、山藥13-17、神曲4-8、炒麥芽10-14、白梅花6-10、蒲公英1-5、炒卜子6-10、云苓4-8、尖頭瓶爾小草1-5、白術6-10、枳殼10-14、陳皮4-8。
[0005]一種治療慢性胃炎的中藥,其特征在于:其各原料組分的重量配比為:銀毛委陵菜15、建曲6、山藥15、神曲6、炒麥芽12、白梅花8、蒲公英3、炒卜子8、云苓6、尖頭瓶爾小草3、白術8、積殼12、陳皮6。
[0006]本發明的優點是:
本發明以天然中草藥為原料,利用各味藥的綜合作用治療慢性胃炎,無毒副作用,標本兼治,療效明確,具有益氣健脾、和胃安中,消炎止痛的功效,治愈率高。
[0007]【具體實施方式】:
一種治療慢性胃炎的中藥,其各原料組分的重量(g)為:銀毛委陵菜15、建曲6、山藥15、神曲6、炒麥芽12、白梅花8、蒲公英3、炒卜子8、云苓6、尖頭瓶爾小草3、白術8、枳殼12、陳皮6。
[0008]稱取以上原料組分,按照湯藥的常規制法,加水煮成湯劑服用,每天一劑,一劑分兩次服用。
[0009]為證明本發明具有很好的療效,列舉典型病例如下:
病例一:
方某,男,22歲。患有慢性胃炎3年,前后反復發作,上腹部經常感到不適,期間服用西藥治療,療效不明顯。后給予本發明中藥治療,2周后,患者治愈,隨訪無復發。
[0010]病例二:
莊某,男,18歲。飲食不規律導致經常胃痛、胃脹,至醫院診斷為慢性胃炎。后給予本發明中藥治療,半月后,患者治愈,隨訪無復發。[0011] 病例三:
孫某,女,24歲。主訴:2年前,上腹部開始隱痛伴腹脹,餐后加重,伴返酸噯氣,無嘔吐,便秘等癥狀。診斷:慢性糜爛性胃炎。采用本發明中藥治療I周后,患者上腹痛及腹脹癥狀好轉,便秘癥狀消失;繼續服用2周后,患者治愈。
【權利要求】
1.一種治療慢性胃炎的中藥,其特征在于:其各原料組分的重量配比為:銀毛委陵菜13-17、建曲4-8、山藥13-17、神曲4-8、炒麥芽10-14、白梅花6-10、蒲公英1-5、炒卜子6-10、云苓4-8、尖頭瓶爾小草1-5、白術6-10、枳殼10-14、陳皮4_8。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治療慢性胃炎的中藥,其特征在于:其各原料組分的重量配比為:銀毛委陵菜15、建曲6、山藥15、神曲6、炒麥芽12、白梅花8、蒲公英3、炒卜子8、云苓6、尖頭瓶爾小草3、白術8、枳殼12、陳皮6。
【文檔編號】A61P1/04GK103599432SQ201310580158
【公開日】2014年2月26日 申請日期:2013年11月19日 優先權日:2013年11月19日
【發明者】丁超 申請人:太和縣中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