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脫發生發的藥膳及制備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屬于中藥【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防脫發生發的藥膳,還涉及該藥膳的制備方法。該藥膳包括下述重量份數的組分:黑米10-30、黑豆10-25、何首烏5-15、黃芪5-15、生姜2-8、橄欖油1-6、當歸2-8、黑芝麻2-7、冰糖2-6、椰子油1-6、麥芽3-9、糯米2-8。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在于,采用上述的配方及方法制備所得到的防脫發生發的中藥洗液,見效快且對人體無毒副作用,可有效促進頭部血液循環,刺激頭發的生長,有效防止脫發。
【專利說明】防脫發生發的藥膳及制備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屬于中藥【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防脫發生發的藥膳,,還涉及該藥膳的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0002]脫發是頭發脫落的現象,有生理性及病理性之分。生理性脫發指頭發正常的脫落。病理性脫發是指頭發異常或過度的脫落。脫發的主要癥狀是頭發油膩,如同擦油一樣,亦有焦枯發蓬,缺乏光澤,有淡黃色鱗屑固著難脫,或灰白色鱗屑飛揚,自覺瘙癢若是男性脫發,主要是前頭與頭頂部,前額的發際與鬢角往上移,前頭與頂部的頭發稀疏,變黃,變軟,終使額頂部一片光禿或有些茸毛;女性脫發在頭頂部,頭發變成稀疏,但不會完全成片的脫落。
[0003]脫發首先要分清類型,一般脫發可分成兩種基本類型,由于毛囊受損造成的永久性脫發,和由于毛囊短時間受損造成的暫時性脫發,永久性脫發即常見的男性禿頂,在某些歐洲國家,男性的禿頂率高達40%。
[0004]永久性脫發(即男性型脫發)的掉發過程是逐漸產生的,開始時,頭前額部的頭發邊緣明顯后縮,頭頂部頭發稀少;然后逐步發展,最后會發展到只剩下頭后部,頭兩側一圈稀疏的頭發,其主要原因有三:遺傳因素,血液循環中男性激素的缺乏或失調;過于肥胖,另外,多種皮膚病或皮膚受傷留下的疤痕,天生頭發發育不良,以及化學物品或物理原因對毛囊造成的嚴重傷害均可引起永久性脫發。
[0005]暫時性脫發往往是由得了發高燒的疾病引起的,不過,照X光,攝入金屬(如鉈,錫和砷)或攝入毒品,營養不良,某些帶炎癥的皮膚病,慢性消耗性疾病,以及內分泌失調等也可造成暫時性脫發。
[0006]隨著社會壓力不斷增大和生活節奏的加快,環境的不斷惡化,以及不良飲食的飲食習慣,伴隨我們的非健康、亞健康也與日俱增,中國的脫發患者越來越多。脫發患者應多喝生水或含有豐富鐵質的食品,瘦肉、雞蛋的蛋白、菠菜、包心菜、芹菜、水果等等都是最佳的治療食物。脫發或禿頭的人,頭皮都已硬化,上述的食物有助于軟化頭皮。祖國傳統中醫學認為脫發的病因主要在腎,若肝腎兩虛氣血不足,全身的血液循環就疲軟,無力將營養物質輸送到人體直立的最高處“頭頂”,頭上毛囊得不到滋養,漸漸萎縮,就會引起脫發,“腎藏精,主生殖,其華在發”,“發為血之余”,認為腎為先天之本,頭發為血液的產物,腎藏精,肝藏血,精血同源相互轉化,兩者缺一不可。
【發明內容】
[0007]為了解決上述的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的見效快且對人體無毒副作用的的防脫發生發的中藥洗液;
本發明還提供了上述的藥性膳的制備方法。
[0008]本發明的防脫發生發的藥膳,該藥膳包括下述重量份數的組分:
【權利要求】
1.一種防脫發生發的藥膳,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洗液包括下述重量份數的組分::?米 10-301? U 】0-25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防脫發生發的藥膳,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洗液包括下述重量份數的組分: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防脫發生發的藥膳,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洗液包括下述重量份數的組分: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防脫發生發的藥膳,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洗液包括下述重量份數的組分: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防脫發生發的藥膳的制備方法,包括下述的步驟: (1)取何首烏、黃芪、生姜、當歸,加入水,所加的水為上述物料重的3-5倍; (2)煮沸上述的物料,小火保持20-40分鐘,濾過濾渣,保留濾液; (3)將黑米、黑豆、黑芝麻、冰糖、麥芽加入到上述的濾液中,浸泡3-6小時,煮沸后小火保持20-40分鐘,得藥膳。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防脫發生發的藥膳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驟(1)中,取何首烏、黃芪、生姜、當歸,加入水,所加的水為上述物料重的4倍。
7.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防脫發生發的藥膳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驟(2)中,煮沸上述的物料,小火保持30分鐘,濾過濾渣,保留濾液。
8.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防脫發生發的藥膳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驟(3)中,將黑米、黑豆、黑芝麻、冰糖、麥芽加入到上述的濾液中,浸泡5小時,煮沸后小火保持30分鐘,得藥膳。
【文檔編號】A61K31/7016GK103652921SQ201310670815
【公開日】2014年3月26日 申請日期:2013年12月11日 優先權日:2013年12月11日
【發明者】魏書同, 段學文 申請人:山東中大藥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