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輸液器針頭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醫療器械,具體地說,是涉及一種輸液器針頭。
背景技術:
輸液治療是臨床最常使用的一種治療方式。輸液需要使用輸液器,輸液器上連接有輸液器針頭,通過輸液器針頭穿刺病人靜脈,實現輸液。目前使用的輸液器針頭包括針頭本體、針柄和輸液管,在輸液器針頭使用前,針頭本體上套著一個圓管形的保護套,在使用時,將保護套取下,針頭就裸露出來了。但是臨床上輸液完成后,針頭就失去了保護套的保護而裸露在外面,經常有醫護人員被用過的針頭刺傷。這大大增加了醫護人員血源感染的可能。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傳統技術的不足之處,提供一種使用后仍能保護針頭、防止針尖裸露的輸液器針頭。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措施來達到的:一種輸液器針頭,包括針頭本體,所述針頭本體的一端具有針尖,所述針頭本體的另一端連接有針柄和輸液管,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包裹針頭本體的針頭保護套,所述針頭保護套的一端設有能夠允許針頭本體通過的通孔,所述針頭保護套上設有槽,所述針柄穿過槽與針頭本體固定連接。未使用的針頭本體處于針頭保護套內,使用時,握持針柄將針頭本體從針頭保護套內推出,就可以像普通輸液器針頭一樣使用;輸液結束后,握持針柄將針頭本體退回針頭保護套內,就可以防止用過的針頭裸露造成的誤傷,從而避免血源感染的可倉泛。
所述槽的兩側相對設有向中線突出的凸出部,所述相對的凸出部之間的距離小于針柄的厚度。相對設置的凸出部可以約束針柄,防止針頭本體自由滑動。所述凸出部具有兩組,所述兩組凸出部分別位于槽的兩端。所述針頭保護套上槽的對側設有片狀的固定翼。固定翼方便將針頭保護套和針柄一起用膠布固定的病人皮膚上。所述固定翼位于針頭保護套設有通孔的一端。由于采用了上述技術方案,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是: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輸液器針頭,在使用時使針頭伸出,而在使用完畢后將針頭收回,從而能夠避免醫務人員被裸露的針頭刺傷導致血源感染的可能,其設計合理、結構簡單、使用方便。
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
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附圖1是本實用新型一種輸液器針頭的結構示意圖;[0014]附圖2是附圖1中A向視圖;附圖3是本實用新型一種輸液器針頭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如附圖1至附圖3所示,一種輸液器針頭,包括針頭本體7,針頭本體7的一端具有針尖8,針頭本體7的另一端連接有針柄4和輸液管1,針頭本體7上包裹有針頭保護套2,針頭保護套2的一端設有能夠允許針頭本體7通過的通孔9,針頭保護套2上設有槽6,針柄4穿過槽6與針頭本體7固定連接。如附圖2所示,槽6的兩側相對設有向中線突出的凸出部5,相對的凸出部5之間的距離小于針柄的厚度。相對設置的凸出部5可以約束針柄4,防止針頭本體7自由滑動。如附圖2所示,凸出部5具有兩組,兩組凸出部5分別位于槽6的兩端。如附圖1和附圖3所示,針頭保護套4上槽6的對側設有片狀的固定翼3。固定翼3方便將針頭保護套2和針柄4 一起用膠布固定的病人皮膚上。如附圖3所示,固定翼3位于針頭保護套2設有通孔9的一端。使用方法:未使用的針頭本體7處于針頭保護套2內;使用時,握持針柄4將針頭本體7從針頭保護套2內推出,就可以像普通輸液器針頭一樣使用;輸液結束后,握持針柄4將針頭本體7退回針頭保護套2內,就可以防止用過的針頭裸露造成的誤傷,從而避免血源感染的 可能。
權利要求1.一種輸液器針頭,包括針頭本體(7),所述針頭本體(7)的一端具有針尖(8),所述針頭本體(7)的另一端連接有針柄(4)和輸液管(I),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包裹針頭本體(7)的針頭保護套(2),所述針頭保護套(2)的一端設有能夠允許針頭本體(7)通過的通孔(9),所述針頭保護套(2)上設有槽¢),所述針柄(4)穿過槽(6)與針頭本體(7)固定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輸液器針頭,其特征在于:所述槽¢)的兩側相對設有向中線突出的凸出部(5),所述相對的凸出部(5)之間的距離小于針柄⑷的厚度。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輸液器針頭,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出部(5)具有兩組,所述兩組凸出部(5)分別位于槽(6)的兩端。
4.根據權利要求1至3其中之一所述的一種輸液器針頭,其特征在于:所述針頭保護套(2)上槽(6)的對側設有片狀的固定翼(3)。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輸液器針頭,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翼(3)位于針頭保護套(2 )設有通孔(9)的一端。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輸液器針頭,包括針頭本體,所述針頭本體的一端具有針尖,所述針頭本體的另一端連接有針柄和輸液管,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包裹針頭本體的針頭保護套,所述針頭保護套的一端設有能夠允許針頭本體通過的通孔,所述針頭保護套上設有槽,所述針柄穿過槽與針頭本體固定連接。本實用新型提供的輸液器針頭,在使用時使針頭伸出,而在使用完畢后將針頭收回,從而能夠避免醫務人員被裸露的針頭刺傷導致血源感染的可能,其設計合理、結構簡單、使用方便。
文檔編號A61M5/158GK203090093SQ20132011496
公開日2013年7月31日 申請日期2013年3月2日 優先權日2013年3月2日
發明者黃慧燕 申請人:黃慧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