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新型腹腔引流管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新型腹腔引流管,包括錐形體,與錐形體連接的引流軟管,引流軟管的引流端具有數個引流孔,所述引流軟管的引流輸出端具有一個與其管腔相通的支管,所述錐形體內設有貫通其軸向長度的孔腔,在引流軟管內設有一根芯管,所述芯管的一端與錐形體連接并與錐形體的孔腔相通,其另一端自支管伸出。所述引流軟管的前端套接一氣囊,在所述引流軟管的內壁上,沿引流軟管長度方向設置一與引流軟管腔壁固定為一體的導氣管,所述導氣管前端與氣囊相通,其后端從引流軟管的后端部側壁伸出并與一充氣球連接。當腹部外科手術時,降低了“易出血、感染,或其他器官移位,甚至形成內疝”的幾率,方便醫護人員的醫護工作。
【專利說明】一種新型腹腔引流管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引流管,尤其涉及肝膽外科手術時使用的腹腔引流管,屬于醫療輔助器械【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0002]在肝膽部手術后,常用腹腔引流管對積血、積液、積膿等進行引流。對于有炎癥積膿的患者,術后除靜脈應用抗生素外,還需配合局部抗生素治療,需要由引流管向腹腔內感染部位注射藥物,以提高療效,加速愈合。目前常用的引流管包括一個錐形體和與錐形體連接的引流軟管,在引流軟管的前端設有引流孔。該種結構的腹腔引流管由于只有一個管腔,注射的藥物易受引流液的污染,并且引流管的管腔較粗無法與注射器連接,注射藥物易漏出,無法全部到達感染部位,不利于病人恢復。申請號為201120026282.4,名稱為“一種腹腔引流管”的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腹腔引流管,包括錐形體,與錐形體連接的引流軟管,引流軟管的引流端具有數個引流孔,所述引流軟管的引流輸出端具有一個與其管腔相通的支管,所述錐形體內設有貫通其軸向長度的孔腔,在引流軟管內設有一根芯管,所述芯管的一端與錐形體連接并與錐形體的孔腔相通,其另一端自支管伸出。該實用新型通過在引流軟管內設置單獨的注射用的芯管,使得注射的藥物不易被引流液污染,有利于患者的恢復。但是,當腹部外科手術由于切除部分或全部臟器留下較大腔隙,易出血、感染,或其他器官移位,甚至形成內疝,對患者的康復極其不利,給醫護人員的工作帶來了不便。
實用新型內容
[0003]針對上述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問題,本實用新型在申請號為201120026282.4,名稱為“一種腹腔引流管”的實用新型的基礎上做了進一步的改進,提供了一種“能夠根據腔隙大小給氣囊充氣,壓迫周圍組織止血,減少感染,康復時根據腔隙大小調整氣囊壓力逐漸減小氣囊直至空腔閉合”的新型腹腔引流管。
[0004]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取如下技術方案:
[0005]一種新型腹腔引流管,包括錐形體,與錐形體連接的引流軟管,引流軟管的引流端具有數個引流孔,所述引流軟管的引流輸出端具有一個與其管腔相通的支管,所述錐形體內設有貫通其軸向長度的孔腔,在引流軟管內設有一根芯管,所述芯管的一端與錐形體連接并與錐形體的孔腔相通,其另一端自支管伸出。其特殊之處在于:所述引流軟管的前端套接一氣囊,在所述引流軟管的內壁上,沿引流軟管長度方向設置一與引流軟管腔壁固定為一體的導氣管,所述導氣管前端與氣囊相通,其后端從引流軟管的后端部側壁伸出并與一充氣球連接。
[0006]所述氣囊位于引流孔的前方。
[0007]所述充氣球上設有單向進氣閥和放氣閥。
[0008]為了使芯管不被污染及便于注射藥物,所述芯管伸出支管的一端設有可與注射器連接的連接頭,該連接頭既可封閉芯管避免污染,又方便注射藥物,注射藥物時,將注射器的注射頭與連接頭連接即可方便地進行注射,藥物不易漏出。
[0009]為了方便置于患處,所述芯管為醫用塑料軟管或硅膠管。
[0010]使用時將所述引流軟管設有氣囊的一端插入腹腔后,根據腔隙大小給氣囊充氣,壓迫周圍組織止血,減少感染,康復時根據腔隙大小調整氣囊壓力,逐漸減小氣囊直至空腔閉合。
[0011]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當腹部外科手術時,可解決“由于切除部分或全部臟器留下較大腔隙,易出血、感染,或其他器官移位,甚至形成內疝,對患者的康復極其不利”的問題,方便醫護人員的醫護工作。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2]附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0013]圖中標記:1、引流軟管2、引流孔3、錐形體4、孔腔5、芯管6、支管7、連接頭8、氣囊9、導氣管10、充氣球11、單向進氣閥12、放氣閥
【具體實施方式】
[0014]下面結合附圖,通過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做進一步具體描述:
[0015]如附圖1所示,一種新型腹腔引流管,包括錐形體3,與錐形體3連接的引流軟管I,引流軟管I的引流端具有數個引流孔2,所述引流軟管I的引流輸出端具有一個與其管腔相通的支管6,所述錐形體3內設有貫通其軸向長度的孔腔4,在引流軟管I內設有一根芯管5,所述芯管5的一端與錐形體3連接并與錐形體的孔腔4相通,其另一端自支管6伸出。其特殊之處在于:在引流軟管I的前端套接一氣囊8,在所述引流軟管2的內壁上,沿引流軟管2長度方向設置一與引流軟管腔壁固定為一體的導氣管9,所述導氣管9前端與氣囊8相通,其后端從引流軟管的后端部側壁伸出并與一充氣球10連接。
[0016]所述氣囊8位于引流孔2的前方。
[0017]所述充氣球10上設有單向進氣閥11和放氣閥12。
[0018]為了使芯管5不被污染及便于注射藥物,所述芯管5伸出支管6的一端設有可與注射器連接的連接頭7,該連接頭7既可封閉芯管5避免污染,又方便注射藥物,注射藥物時,將注射器的注射頭與連接頭7連接即可方便地進行注射,藥物不易漏出。
[0019]為了方便置于患處,所述芯管5為醫用塑料軟管或硅膠管。
[0020]使用時將所述引流軟管2設有氣囊8的一端插入腹腔后,根據腔隙大小給氣囊8充氣,壓迫周圍組織止血,減少感染,康復時根據腔隙大小調整氣囊8壓力,逐漸減小氣囊8直至空腔閉合。
[0021]以上實施例僅為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的舉例說明,而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可以在形式上和細節上對其作出各種各樣的改變,應該包括在所附權利要求書所限定的范圍內。
【權利要求】
1.一種新型腹腔引流管,包括錐形體,與錐形體連接的引流軟管,引流軟管的引流端具有數個引流孔,所述引流軟管的引流輸出端具有一個與其管腔相通的支管,所述錐形體內設有貫通其軸向長度的孔腔,在引流軟管內設有一根芯管,所述芯管的一端與錐形體連接并與錐形體的孔腔相通,其另一端自支管伸出,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軟管的前端套接一氣囊,在所述引流軟管的內壁上,沿引流軟管長度方向設置一與引流軟管腔壁固定為一體的導氣管,所述導氣管前端與氣囊相通,其后端從引流軟管的后端部側壁伸出并與一充氣球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腹腔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芯管伸出支管的一端設有可與注射器連接的連接頭。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新型腹腔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芯管為醫用塑料軟管或娃膠管。
【文檔編號】A61B17/12GK203447623SQ201320499279
【公開日】2014年2月26日 申請日期:2013年8月15日 優先權日:2013年8月15日
【發明者】常麗英 申請人:常麗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