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可翻轉牽開器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可翻轉牽開器,實現固定臂葉片與固定臂間樞接及活動臂葉片與活動臂間樞接的銷軸上套設有位于固定臂、活動臂葉片連接耳兩側的軸承;軸承包括軸承墊和軸承珠,軸承墊的中心設置有供銷軸穿過的軸孔,軸承墊在軸孔的外周設置有供軸承珠嵌入的方孔,方孔的過方孔中心的第一對稱軸線沿軸孔的徑向設置,軸承珠以其中心線與對應方孔的第一軸線基本一致的方向嵌入方孔中,軸承珠的直徑大于軸承墊的厚度,使軸承珠的表面與對應的連接耳的端面直接接觸。本實用新型具有轉動順暢、使用安全的優點。
【專利說明】—種可翻轉牽開器【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心外科手術中應用的手術器具,尤其涉及一種牽開器。
【背景技術】
[0002]如圖1所示,可翻轉牽開器通常包括齒條板、可沿齒條板滑動的活動臂Ib和與齒條板相固接的固定臂la,其中的活動臂Ib通過旋轉軸與齒板條的配合將活動臂Ib固定在調節后的位置上,使用者可通過扳動與旋轉軸配合使用的旋轉手柄實現活動臂Ib的鎖定和解鎖,該活動臂Ib和固定臂Ia分別設置有可相對各自轉動的活動臂葉片2b和固定臂葉片2a,具體為:活動臂葉片2b和固定臂葉片2a各通過一根沿齒條板方向設置的銷軸分別與活動臂Ib和固定臂Ia樞接。現有的這種樞轉結構存在旋轉活動不暢、阻澀甚至轉不動等情況,實際使用效果較差。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中的不足,提供一種可靈活轉動的可翻轉牽開器。
[0004]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可翻轉牽開器,包括固定臂、活動臂、固定臂葉片和活動臂葉片,所述固定臂的自由端及活動臂的自由端分別設置一對在齒條板方向上相對的固定臂和活動臂連接耳,所述固定臂葉片和活動臂葉片上分別設置有固定臂和活動臂葉片連接耳,所述固定臂和活動臂葉片連接耳分別嵌入一對固定臂連接耳和一對活動臂連接耳之間,并通過第一銷軸穿過一對固定臂連接耳和固定臂葉片連接耳實現固定臂葉片與固定臂間的樞接,及通過第二銷軸穿過一對活動臂連接耳和活動臂葉片連接耳實現活動臂葉片與活動臂間的樞接;
[0005]所述第一銷軸上套設有兩個分別夾設于固定臂葉片連接耳的兩個端面和與各自相對的固定臂連接耳的內端面之間的軸承,所述第二銷軸上套設有另外兩個分別夾設于活動臂葉片連接耳的兩個端面和與各自相對的活動臂連接耳的內端面之間的軸承;
[0006]所述軸承包括軸承墊,所述軸承墊的中心設置有供對應的銷軸穿過的軸孔,所述軸承墊在軸孔的外周設置有多個貫穿軸承墊的方孔,所述方孔的過方孔中心的第一對稱軸線沿軸孔的徑向設置,所述軸承還包括設置于各方孔內的圓柱形的軸承珠,所述軸承珠以其中心線與對應方孔的第一軸線基本一致的方向嵌入方孔中,所述軸承珠的直徑大于軸承墊的厚度,使軸承珠的表面與對應的連接耳的端面直接接觸,所述軸承的材質為醫用級不銹鋼。
[0007]優選的是,所述軸承珠的直徑與軸承墊的厚度的差為0.05mm±0.01mm。
[0008]優選的是,所述軸承墊的各方孔的中心位于與軸孔同心的同一圓周上。
[0009]優選的是,各方孔圍繞軸孔的中心均勻分布。
[0010]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本實用新型通過分別在葉片連接耳的兩側加設軸承克服了現有可翻轉牽開器存在的轉動不暢的問題,另外,由于采用了軸承墊設計,當軸承珠磨損使直徑變小后,軸承珠也不會脫落出來,這樣可以避免軸承珠落入手術區域內,而且軸承珠直徑變小后會與軸承墊同時著力,致使助力加大,這樣可以明確的提示醫生該器械應進行維修,從而可盡量避免該器械在手術中出現問題,降低了使用風險。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1]圖1為根據現有可翻轉牽開器的局部結構示意圖;
[0012]圖2為根據本實用新型所述可翻轉牽開器的一種實施結構的主視圖;
[0013]圖3圖2所示可翻轉牽開器的分解示意圖;
[0014]圖4為圖2中固定臂部分的局部結構示意圖;
[0015]圖5為圖4中A-A向的剖視圖;
[0016]圖6為圖2和3中的軸承的分解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7]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0018]如圖2和3所示,本實用新型的可翻轉牽開器包括固定臂la、活動臂lb、固定臂葉片2a和活動臂葉片2b,該固定臂Ia固定安裝于齒條板3上,活動臂Ib可沿齒條板3滑動,其中的活動臂Ib通過旋轉軸4與齒板條3的配合將活動臂Ib固定在調節后的位置上,使用者可通過扳動與旋轉軸4配合使用的旋轉手柄5實現活動臂Ib的鎖定和解鎖。
[0019]如圖2至6所示,固定臂Ia的自由端及活動臂Ib的自由端分別設置一對在齒條板3方向上相對的固定臂連接耳Ila和活動臂連接耳11b,固定臂葉片2a和活動臂葉片2b上分別設置有固定臂葉片連接耳21a和活動臂葉片連接耳21b,固定臂和活動臂葉片連接耳21a、21b分別嵌入一對固定臂連接耳Ila和一對活動臂連接耳Ilb之間,并通過第一銷軸6a穿過一對固定臂連接耳Ila和固定臂葉片連接耳21a實現固定臂葉片2a與固定臂Ia間的樞接,及通過第二銷軸6b穿過一對活動臂連接耳Ilb和活動臂葉片連接耳21b實現活動臂葉片2b與活動臂Ib間的樞接;第一銷軸6a上套設有兩個分別夾設于固定臂葉片連接耳21a的兩個端面和與各自相對的固定臂連接耳Ila的內端面之間的軸承7,同理,第二銷軸6b上套設有另外兩個分別夾設于活動臂葉片連接耳21b的兩個端面和與各自相對的活動臂連接耳Ilb的內端面之間的軸承7。
[0020]如圖5和6所示,該軸承7采用醫用級不銹鋼制成,其包括軸承墊71和軸承珠72,軸承墊71的中心設置有供對應的銷軸穿過的軸孔711,軸承墊71在軸孔711的外周設置有多個貫穿軸承墊71的用于安裝軸承珠72的方孔712,本實施例中共設置六個方孔712,該方孔712的過方孔中心的第一軸線沿軸孔711的徑向設置,以使嵌入其內的軸承珠72可與葉片同步轉動,該軸承珠72以中心線與對應方孔712的第一軸線基本一致的方向嵌入方孔712中,此處所指的基本一致為同軸度公差在q>0.05mm范圍內,所述軸承珠72的直徑大于軸承墊71的厚度,使軸承珠72的表面可與對應的連接耳的端面直接接觸,進而將滑動摩擦改為滾動摩擦。
[0021]以上軸承珠的直徑與軸承墊的厚度的差優選為0.05mm±0.0lmm,差值過大一方面會影響美觀,另一方面會使軸承易藏污垢,差值過小轉動效果相對差一些。
[0022]另外,軸承墊71的各方孔712的中心可位于與軸孔711同心的同一圓周上,這樣可使軸承7的受力更加合理。如使各方孔712圍繞軸孔711的中心均勻分布,則可使受力更加均勻。
[0023]綜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較佳的實施例,并非用來限定本實用新型的實施范圍。即凡依本實用新型申請專利范圍的內容所作的等效變化及修飾,皆應屬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范疇。
【權利要求】
1.一種可翻轉牽開器,包括固定臂、活動臂、固定臂葉片和活動臂葉片,所述固定臂的自由端及活動臂的自由端分別設置一對在齒條板方向上相對的固定臂和活動臂連接耳,所述固定臂葉片和活動臂葉片上分別設置有固定臂和活動臂葉片連接耳,所述固定臂和活動臂葉片連接耳分別嵌入一對固定臂連接耳和一對活動臂連接耳之間,并通過第一銷軸穿過一對固定臂連接耳和固定臂葉片連接耳實現固定臂葉片與固定臂間的樞接,及通過第二銷軸穿過一對活動臂連接耳和活動臂葉片連接耳實現活動臂葉片與活動臂間的樞接;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銷軸上套設有兩個分別夾設于固定臂葉片連接耳的兩個端面和與各自相對的固定臂連接耳的內端面之間的軸承,所述第二銷軸上套設有另外兩個分別夾設于活動臂葉片連接耳的兩個端面和與各自相對的活動臂連接耳的內端面之間的軸承; 所述軸承包括軸承墊,所述軸承墊的中心設置有供對應的銷軸穿過的軸孔,所述軸承墊在軸孔的外周設置有多個貫穿軸承墊的方孔,所述方孔的過方孔中心的第一對稱軸線沿軸孔的徑向設置,所述軸承還包括設置于各方孔內的圓柱形的軸承珠,所述軸承珠以其中心線與對應方孔的第一軸線基本一致的方向嵌入方孔中,所述軸承珠的直徑大于軸承墊的厚度,使軸承珠的表面與對應的連接耳的端面直接接觸,所述軸承的材質為醫用級不銹鋼。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翻轉牽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軸承珠的直徑與軸承墊的厚度的差為0.05mm±0.01mm。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可翻開牽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軸承墊的各方孔的中心位于與軸孔同心的同一圓周上。
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可翻開牽開器,其特征在于:各方孔圍繞軸孔的中心均勻分布。
【文檔編號】A61B17/02GK203506775SQ201320499207
【公開日】2014年4月2日 申請日期:2013年8月15日 優先權日:2013年8月15日
【發明者】劉鴻簫, 顧承雄, 于洋, 方穎, 吳震, 宋偉, 孫東 申請人:北京瑞克斡醫療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