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用下肢抬高功能墊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醫療器械,具體涉及一種醫用下肢抬高功能墊。醫用下肢抬高功能墊,包括本體,本體分為大腿部和小腿部,大腿部和小腿部之間設置腘窩部,小腿部的坡度小于大腿部,小腿部的上表面上開有縱向凹槽,腘窩部為弧形凸起。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能使患肢自然抬高,無懸空感,小腿部的上表面上開有縱向凹槽,貼合下肢線條走向,腘窩部分由弧形凸起支撐,舒適度好,小腿部分與腿托部分均有凹槽,不易滑落,保證了患肢處于持續抬高位,有效地促進了下肢靜脈回流。
【專利說明】醫用下肢抬高功能墊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醫療器械,具體涉及一種醫用下肢抬高功能墊。
【背景技術】
[0002]骨科患者如股骨骨折、膝關節損傷、脛腓骨骨折、趾端外傷及下肢軟組織損傷,普外科下肢靜脈曲張及下肢深靜脈血栓患者,為了促進血液回流,減輕下肢腫脹,需要下肢抬高,常規是搖高床尾支架,用小棉絮或枕頭支撐窩處,對于部分床尾不能搖高者,采取倒臣卜,患者再抬高患肢。但因小棉絮或枕頭支撐力差、易變形且浪費資源等缺點,達不到抬高制動的目的。
【發明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結構簡單,可保證患肢處于持續抬高位,有效地促進了下肢靜脈回流且舒適度好的醫用下肢抬高功能墊。
[0004]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
[0005]醫用下肢抬高功能墊,包括本體,本體分為大腿部和小腿部,大腿部和小腿部之間設置胭窩部,小腿部的坡度小于大腿部,小腿部的上表面上開有縱向凹槽,胭窩部為弧形凸起。
[0006]所述大腿部的坡度為30度,小腿部的坡度為15度。
[0007]所述小腿部的末端上部開有橫向凹槽,可預防腳跟部壓瘡。
[0008]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能使患肢自然抬高,無懸空感,小腿部的上表面上開有縱向凹槽,貼合下肢線條走向,胭窩部分由弧形凸起支撐,舒適度好,小腿部分與腿托部分均有凹槽,不易滑落,保證了患肢處于持續抬高位,有效地促進了下肢靜脈回流。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09]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0010]1大腿部 2小腿部 3胭窩部 4縱向凹槽 5橫向凹槽。
【具體實施方式】
[0011 ] 醫用下肢抬高功能墊,包括本體,本體分為大腿部1和小腿部2,大腿部1和小腿部2之間設置胭窩部3,小腿部2的坡度小于大腿部1,大腿部1的坡度為30度,小腿部2的坡度為15度,小腿部2的上表面上開有縱向凹槽4,小腿部2的末端上部開有橫向凹槽5,胭窩部3為弧形凸起。
[0012]最后應當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非對其限制;盡管參照較佳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的說明,所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依然可以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進行修改或者對部分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而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精神,其均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請求保護的技術方案范圍當中。
【權利要求】
1.醫用下肢抬高功能墊,其特征在于,包括本體,本體分為大腿部和小腿部,大腿部和小腿部之間設置胭窩部,小腿部的坡度小于大腿部,胭窩部為弧形凸起。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醫用下肢抬高功能墊,其特征在于,所述大腿部的坡度為30度,小腿部的坡度為15度。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醫用下肢抬高功能墊,其特征在于,所述小腿部的末端上部開有橫向凹槽。
【文檔編號】A61G7/075GK203524908SQ201320667905
【公開日】2014年4月9日 申請日期:2013年10月29日 優先權日:2013年10月29日
【發明者】任新敏, 李新麗, 欒鳳彩, 梁潤霞, 任巧芬, 喬瑞平, 戶艷霞, 李換革 申請人:任新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