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紡布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的無紡布(1)為一種親水性無紡布,其具備利用熱熔接部(3)將長纖維(2)固定而得的纖維聚集體(11)。對于無紡布(1)來說,長纖維(2)的一部分斷裂,一端部(20a)利用熱熔接部(3)被固定,另一端部成為自由端部(20b)而離開纖維聚集體(11)并立起,無紡布(1)具備具有該自由端部(20b)的纖維(20)。具有自由端部(20b)的纖維(20)的親水度比構成纖維聚集體(11)的纖維的親水度更低。
【專利說明】無紡布
【技術領域】
[0001] 本發明涉及包含長纖維的無紡布。
【背景技術】
[0002] 例如,在一次性尿布等吸收性物品中,出于斷裂強度高且加工適合性優異、而且經 濟的理由,大多使用的是紡粘型無紡布、低單位面積重量的無紡布(熱風無紡布、熱軋無紡 布)。但是,紡粘型無紡布等從其制造法方面考慮,總體來說松軟感等不足,難以提高肌膚觸 感。
[0003] 本 申請人:之前提出過一種無紡布,其具備長纖維的一部分斷裂,僅有一端部利用 熱熔接部被固定,而另一端部側的自由端部變粗的纖維(參照專利文獻1)。根據專利文獻 1所述的無紡布,盡管斷裂強度高,但總體來說仍具有松軟感,緩沖性提高,肌膚觸感提高。
[0004] 作為與之不同的技術,例如,在專利文獻2中,記載了一種具備下述透液性表面片 的吸收性物品,所述透液性表面片是不改變透液性表面片的構成纖維的密度,而向表面片 的背面側涂布表面活性劑,從而對背面側賦予了比表面側高的親水度的透液性表面片。 [0005] 現有技術文獻
[0006] 專利文獻
[0007] 專利文獻1 :日本特開2012-92475號公報
[0008] 專利文獻2 :日本特開2005-87659號公報
【發明內容】
[0009] 但是,在專利文獻1中,在將專利文獻1所述的無紡布用于例如一次性尿布等吸收 性物品的表面片的情況下,沒有任何關于使該表面片所吸收的體液迅速轉移至吸收體側的 觀點、被吸收體一度吸收的體液不易通過該表面片而回流的觀點的記載。需要說明的是,使 所吸收的體液迅速轉移至吸收體側的透液性的提高、與使一度被吸收的體液不易回流的液 體不易回流性處于權衡的關系,難以兼顧。這樣,更加需要兼顧液體的透液性的提高與液體 的不易回流性。
[0010] 另外,在專利文獻2中,沒有任何關于纖維起毛的記載,專利文獻2所述的透液性 表面片是整體的緩沖性差的片材。另外,對于專利文獻2所述的透液性表面片而言,并非物 理性地改變構成纖維的密度,而只是僅僅涂布了表面活性劑,因此難以提高將體液轉移至 吸收體側的透液性。
[0011] 因此,本發明的課題在于提供緩沖性提高、液體的透液性提高、并且使液體不易回 流的無紡布。
[0012] 本發明涉及具備利用熱熔接部將長纖維固定而得的纖維聚集體的親水性無紡布。 對于所述無紡布而言,所述長纖維的一部分斷裂,一端部利用所述熱熔接部被固定,另一端 部成為自由端部而從所述纖維聚集體離開并立起,所述無紡布具備具有該自由端部的纖 維。具有所述自由端部的纖維的親水度比構成所述纖維聚集體的纖維的親水度低。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3] 圖1是表示作為本發明的本實施方式的無紡布的立體圖。
[0014] 圖2是表示圖1所示的無紡布所具有的自由端部變粗的纖維的立體圖。
[0015] 圖3是表示測定圖1所示的無紡布的頂端纖維徑的方法的示意圖。
[0016] 圖4是表示測定圖1所示的無紡布的起毛的纖維的根數的方法的示意圖。
[0017] 圖5是表示用于本發明的無紡布的制造方法的適宜的制造裝置的示意圖。
[0018] 圖6是表示圖5所示的制造裝置所具備的局部拉伸加工部的示意圖。
[0019] 圖7是圖6所示的局部拉伸加工部的重要部位放大剖面圖。
[0020] 圖8是表示圖5所示的制造裝置所具備的起毛加工部的示意圖。
[0021] 圖9是用于說明本發明的無紡布的使用方式的例子的圖,其是表示將內褲型一次 性尿布展開而使其伸長的狀態的展開俯視圖。
[0022] 圖10是圖9的I-I線剖面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3] 以下,根據其優選實施方式,邊參照圖1?圖4,邊說明本發明的無紡布。
[0024] 如圖1所示,本實施方式的無紡布1(以下也簡單稱為"無紡布1"。)為具備利用熱 熔接部3將長纖維2固定而得的纖維聚集體11的親水性無紡布。無紡布1具備纖維20 (以 下,也稱為具有自由端部20b的纖維20),其中,長纖維2的一部分斷裂,一端部20a利用熱 烙接部3被固定,另一端部成為自由端部20b而離開纖維聚集體11并立起。對于無紡布1, 如圖1所示,將無紡布1的長邊方向作為Y方向,將無紡布1的寬度方向作為X方向,以下 進行說明。需要說明的是,對于無紡布1而言,根據構成纖維的取向方向,沿纖維的取向方 向的MD方向與長邊方向(Y方向)一致,與其正交的⑶方向與寬度方向(X方向)一致,在 以下說明中,Y方向與MD方向表不相同方向,X方向與CD方向表不相同方向。另外,無紡布 1具有由下述的纖維構成的纖維聚集體11 :具有從纖維聚集體11立起的自由端部20b的纖 維20、在后述熱熔接部3、3彼此之間立起成環狀的環狀纖維23 (將纖維20、纖維23統稱為 "起毛的纖維")以及"起毛的纖維"以外的未起毛的纖維。另外,纖維聚集體11由除了具 有從纖維聚集體11立起的自由端部20b的纖維20、在后述熱熔接部3、3彼此之間立起成環 狀的環狀纖維23以外的、未起毛的纖維構成。
[0025] 對于本實施方式的無紡布1,詳細來說,無紡布1是以利用熱熔接部3間斷地將由 長纖維2構成的網固定而得的親水性無紡布10為基礎而形成的。以下,將其作為基礎的 無紡布(原料無紡布)10來進行說明。原料無紡布10是使長纖維2的一部分斷裂前的無 紡布。此處,"長纖維"是具有30_以上的纖維長的纖維,作為原料無紡布10,若為纖維長 150mm以上的所謂連續長纖維,則在可以得到斷裂強度高的無紡布1的方面上優選。作為 這樣的原料無紡布10,可以舉出紡粘型無紡布、或紡粘型的層與熔噴型的層的層疊無紡布、 利用梳理法的熱軋無紡布等。作為層疊無紡布,例如可以舉出紡粘型-紡粘型層疊無紡布、 紡粘型-紡粘型-紡粘型層疊無紡布、紡粘型-熔噴型-紡粘型層疊無紡布、紡粘型-紡粘 型-熔噴型-紡粘型層疊無紡布等。
[0026] 親水性原料無紡布10可以通過在該無紡布的構成纖維的表面附著親水化劑或在 該構成纖維中混入親水化劑而進行親水化處理而得到。即,對疏水性長纖維2進行親水化 處理而形成親水性原料無紡布10。
[0027] 作為親水化劑,可以舉出陰離子性、陽離子性、兩離子性以及非離子性表面活性 齊U,可以使用羧酸鹽系陰離子表面活性劑、磺酸鹽系陰離子表面活性劑、硫酸酯鹽系陰離子 表面活性劑、磷酸酯鹽系陰離子表面活性劑(特別是烷基磷酸酯鹽)等陰離子表面活性劑; 脫水山梨糖醇脂肪酸酯、二乙二醇單硬脂酸酯、二乙二醇單油酸酯、甘油單硬脂酸酯、甘油 單油酸酯、丙二醇單硬脂酸酯等多元醇單脂肪酸酯、油酸酰胺、硬脂酸酰胺、芥酸酰胺等脂 肪酸酰胺、N-(3_油氧基-2-羥丙基)二乙醇胺、聚氧乙烯氫化蓖麻油、聚氧乙烯山梨醇蜂 蠟、聚氧乙烯脫水山梨糖醇倍半硬脂酸酯、聚氧乙烯單油酸酯、聚氧乙烯脫水山梨糖醇倍半 硬脂酸酯、聚氧乙烯甘油單油酸酯、聚氧乙烯單硬脂酸酯、聚氧乙烯單月桂酸酯、聚氧乙烯 單油酸酯、聚氧乙烯鯨蠟基醚、聚氧乙烯月桂基醚等非離子系表面活性劑;季銨鹽、胺鹽或 胺等陽離子表面活性劑;含有羧基、磺酸酯、硫酸酯的仲胺或叔胺的脂肪族衍生物、或雜環 式仲胺或叔胺的脂肪族衍生物等兩性離子表面活性劑等。這些優選表面活性劑和優選表面 活性劑的組合只要包含上述表面活性劑即可,還可以包含其它表面活性劑等。
[0028] 從兼顧透液時間和液體回流量的觀點出發,無紡布1中的親水化劑的量相對于該 無紡布1的重量優選為〇. 1重量%以上且20重量%以下,進一步優選為0.3重量%以上且 5重量%以下。
[0029] 在原料無紡布10中,除親水化劑以外,可以賦予纖維著色劑、抗靜電特性劑、柔軟 劑等添加物。特別是在原料無紡布10中,若混入柔軟劑或者涂布柔軟劑,則接觸肌膚時的 肌膚觸感提高的效果更有效。作為柔軟劑,可以使用例如蠟乳液、反應型柔軟劑、硅酮系化 合物、表面活性劑等。另外,根據需要,可以在柔軟劑中添加公知的藥劑作為次要的添加劑 (少量成分)。
[0030] 通過包含柔軟劑,從而使以無紡布10為基礎而形成的無紡布1的肌膚觸感變好, 絨毛脫落變少,表面的肌膚摩擦也變低,斷裂強度也變高。
[0031] 對于柔軟劑而言,在將其與作為原料無紡布10的構成纖維的樹脂的、后述無規共 聚物并用時,從進一步增強其效果的方面出發而優選,從可以通過柔軟劑來降低在以原料 無紡布10為基礎而形成的無紡布1中因無規共聚物所產生的粘滑感,可以得到干爽的肌膚 觸感的無紡布的方面出發,特別優選。
[0032] 另外,原料無紡布10由紡粘型的層與熔噴型的層的層疊無紡布形成,該層疊無紡 布的紡粘型的層由多層構成,例如,在為紡粘型-熔噴型-紡粘型層疊無紡布、紡粘型-紡 粘型-熔噴型-紡粘型層疊無紡布等的情況下,優選僅在一層紡粘型的層中混入上述柔軟 齊IJ,也可以在全部紡粘型的層中混入等。在一層紡粘型的層中混入柔軟劑的情況下,若對 該層側施加后述的加工處理,則從可以得到接觸肌膚時的肌膚觸感好、斷裂強度也高的無 紡布1的方面出發而優選。這樣,對于無紡布1來說,從接觸肌膚時的肌膚觸感、反濕(wet back)量的方面出發,與將由紡粘型的層與熔噴型的層的層疊無紡布構成的原料無紡布10 作為基礎來形成無紡布1相比,更優選將由紡粘型無紡布單體構成的原料無紡布10作為基 礎來形成無紡布1。
[0033] 原料無紡布10的構成纖維主要包含熱塑性樹脂,作為熱塑性樹脂,可以舉出聚烯 烴系樹脂、聚酯系樹脂、聚酰胺系樹脂、丙烯腈系樹脂、乙烯基系樹脂、亞乙烯系樹脂等。作 為聚烯烴系樹脂,可以舉出聚乙烯、聚丙烯、聚丁烯等。作為聚酯系樹脂,可以舉出聚對苯二 甲酸乙二醇酯、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等。作為聚酰胺系樹脂,可以舉出尼龍等。作為乙烯 基系樹脂,可以舉出聚氯乙烯等。作為亞乙烯系樹脂,可以舉出聚偏氯乙烯等。可以單獨 使用上述各種樹脂中的一種或混合使用兩種以上,還可以使用上述各種樹脂的改性物。另 夕卜,作為構成原料無紡布10的長纖維,還可以使用復合纖維。作為復合纖維,可以使用并列 (side by side)纖維、芯鞘纖維、具有偏芯的蜷曲的芯鞘纖維、分割纖維(divided fiber) 等。在使用復合纖維的情況下,若使用芯由聚丙烯構成且鞘由聚乙烯構成的芯鞘纖維,則從 可以得到柔軟的無紡布1的方面出發而優選。在后述的加工前,長纖維2的纖維徑優選為 5μπ?以上且30μπ?以下,進一步優選為ΙΟμ--以上且20μπ?以下。
[0034] 從紡紗性的觀點出發,優選原料無紡布10由作為聚烯烴系樹脂的聚丙烯樹脂形 成。作為聚丙烯樹脂,從光滑且接觸肌膚時肌膚觸感提高的觀點、斷裂的容易程度的觀點 出發,優選為包含無規共聚物、均聚物、嵌段共聚物中的任1種以上5質量%以上且100質 量%以下、更優選25質量%以上且80質量%以下的樹脂。另外,可以將這些共聚物、均聚物 混合,也可以將其它樹脂混合,但從成形時不易斷絲的方面出發,優選聚丙烯的均聚物與無 規共聚物的混合。由此,使纖維的結晶性降低,起毛的纖維自身變得柔軟,接觸肌膚時的肌 膚觸感變好,并且可以與無紡布斷裂強度兼顧,起毛的纖維變得容易在壓花等熔接部被切 斷。因此,可以得到在壓花熔接點等熱熔接部3不發生剝離、起毛的纖維變短、不容易起毛 球、外觀也良好的無紡布。另外,由于熔點的分布變寬,因而密封性變好。進一步優選以丙烯 成分為基礎且將其與乙烯或α -烯烴共聚而得的共聚物作為無規共聚物,特別優選乙烯丙 烯共聚物樹脂。作為聚丙烯樹脂,從同樣的觀點出發,優選為包含乙烯丙烯共聚物樹脂5質 量%以上的樹脂,進一步優選為包含乙烯丙烯共聚物樹脂25質量%以上的樹脂。優選在乙 烯丙烯共聚物樹脂中乙烯濃度為1質量%以上且20質量%以下,尤其從不粘附、而且拉伸 時容易伸展、絨毛脫落少、可保持斷裂強度的方面出發,更優選乙烯濃度為3%以上且8% 以下。另外,作為聚丙烯樹脂,從環境的觀點出發,優選為包含再生聚丙烯樹脂50質量%以 上的樹脂,進一步優選為包含再生聚丙烯樹脂70質量%以上的樹脂。需要說明的是,在以 紡粘型的層與熔噴型的層的層疊無紡布作為基礎而形成無紡布1的情況下,也相同。
[0035] 對于由原料無紡布10形成的無紡布1而言,從廉價且可以在接觸肌膚時得到良好 的肌膚觸感、以及加工適合性的觀點出發,其單位面積重量優選為5g/m 2以上且100g/m2以 下,進一步優選為5g/m2以上且25g/m 2以下。
[0036] 另外,對于按以上方式構成的無紡布1而言,從肌膚觸感優異的觀點出發,其松散 柔軟度優選為IOcN以下,進一步優選為5. 9cN以下,并且優選為0. 5cN以上。
[0037] 需要說明的是,對于原料無紡布10而言,從可以得到柔軟的無紡布且肌膚觸感優 異的觀點出發,其松散柔軟度優選為15cN以下,進一步優選為IOcN以下,并且優選為3cN 以上,進一步優選為5cN以上。具體來說,優選為3cN以上且15cN以下,進一步優選為5cN 以上且IOcN以下。
[0038] 松散柔軟度通過以下的測定法進行測定。
[0039]〔松散柔軟度的測定法〕
[0040] 無紡布1的松散柔軟度是在22°C 65% RH環境下,將無紡布1切割成Y方向(長邊 方向)為150mm、X方向(寬度方向)為30mm,使用訂書器(Hotchkiss)將端部在上下兩處 固定而成為直徑45mm的圓環狀。此時將訂書器(stapler)的訂書釘設定為在Y方向(長 邊方向)上為長度方向。使用拉伸試驗機(例如為Orientec Co.,Ltd.制Tensilon拉伸 試驗機"RTA-100"),在試樣臺上將上述圓環立成筒狀,測定由上方用與試樣臺基本平行的 平板以壓縮速度IOmm/分鐘的速度壓縮時的最大負荷,作為松散柔軟度。
[0041] 在本發明的無紡布中,對于具有離開纖維聚集體11而立起的自由端部20b的纖維 20而言,纖維20的親水度比構成纖維聚集體11的纖維的親水度低。與水的接觸角越小,則 表示親水性越高。換言之,具有自由端部20b的纖維20比構成纖維聚集體11的纖維更疏 水,纖維20相對于純水的接觸角比構成纖維聚集體11的纖維相對于純水的接觸角高。具 體來說,從使一度被吸收的體液不易回流的觀點出發,具有自由端部20b的纖維20相對于 純水的接觸角優選高于80°,進一步優選高于85°,若為90°以上,則特別優選。從使體液 迅速轉移至吸收體側的觀點出發,構成纖維聚集體11的纖維相對于純水的接觸角優選低 于90°,進一步優選低于85°,若為80°以下,則特別優選。從兼顧液體的透液性與液體的 不易回流性的觀點出發,優選具有自由端部20b的纖維20的接觸角相對于構成纖維聚集體 11的纖維的接觸角高出5°以上,更優選高出10°以上。需要說明的是,此處,接觸角的值 存在差值、即、親水度不同是指,利用上述測定方法測定的接觸角的值存在3°以上的差異。 [0042] 上述接觸角的具體測定方法如下。在接觸角的測定中使用例如協和界面科學 株式會社制的接觸角計MCA-J。具體來說,在無紡布1上滴下離子交換水(約20皮升 (picolitre))后,立即使用上述接觸角計進行接觸角度的測定。特別是對于具有自由端部 20b的纖維20的接觸角來說,對將具有自由端部20b的纖維20切割而得的部分進行測定, 對于構成纖維聚集體11的未起毛的纖維的接觸角而言,對在無紡布1中除了所述具有自由 端部的纖維20及在熱熔接部3、3彼此之間立起成環狀的環狀纖維23以外的、S卩、將纖維聚 集體11的纖維切割而得的部分進行測定。各測定在5個位置以上的位置進行,將它們的平 均值作為接觸角。測定在22°C 65% RH環境下進行。
[0043] 對于無紡布1而言,從使體液迅速轉移至吸收體側的觀點出發,在構成無紡布1的 纖維內,纖維間距離為150 μ m以上且300 μ m以下的纖維的比例優選為30%以上,進一步優 選為35%以上,特別優選為40%以上。
[0044] 無紡布1的纖維間距離按照萊壓入法(JIS R 1655),使用壓萊儀(mercury porosimeter)(島津制作所(株))進行測定。汞壓入法是用于通過測定構成纖維聚集體 11的纖維彼此之間(纖維間距離)的大小或其容積,從而獲得纖維聚集體11的物理形狀的 信息的手法。汞壓入法的原理在于,對汞施加壓力而壓入到作為測定對象物的無紡布1的 構成纖維間,測定此時施加的壓力與被擠入的(浸入的)汞容積的關系。以下,對使用壓汞 儀的無紡布1的纖維間距離的測定方法進行說明。
[0045] 〔構成無紡布1的纖維的纖維間距離的測定方法〕
[0046] 首先,將無紡布1切成24mmX 15mm。共計切3片,將這些切割樣品按照互相不重 合的方式設置在壓汞儀(島津制作所(株))的樣品池中,測定細孔容量。具體來說,利用 汞壓入法的細孔容量的測定方法如下所述。即,緩慢改變對汞施加的壓力,測定此時擠入到 孔內的汞的體積,換言之,測定細孔容量,描述根據下述式(1)換算而得的孔徑(纖維間距 離)D與細孔容量的關系。將此時的孔徑(μπι)設為纖維間距離(μπι)。
[0047] D = -4 y cos Θ /P · · · (1)
[0048] 其中,將孔徑(纖維間距離)設為D,將汞的表面張力設為Y,將接觸角設為θ, 將壓力設為Ρ。作為上述式(1)中的測定條件,汞的表面張力為482.536dyn/cm,接觸角為 130°,汞壓力為 0 ?60000psia。
[0049] 根據得到的無紡布1的孔徑(纖維間距離)的分布曲線(微分?積分曲線),將 孔徑(纖維間距離)為從0 μ m以上到500 μ m以下的孔徑(纖維間距離)的總和作為總容 量,求出150 μ m以上且300 μ m以下的孔徑(纖維間距離)的容量相對于上述總容量的比 例。測定進行3次,將它們的平均值作為纖維間距離為150 μ m以上且300 μ m以下的比例 (% )。測定在22°C 65% RH環境下進行。
[0050] 對于無紡布1而言,從防止使用時破損、及加工適合性的觀點出發,其斷裂強度的 值優選為5. 0N/50mm以上,進一步優選為8. 0N/50mm以上且30. 0N/50mm以下。需要說明的 是,從使無紡布1的斷裂強度達到上述值的觀點出發,原料無紡布10的斷裂強度的值優選 為7. 0N/50mm以上,進一步優選為10. 0N/50mm以上且50. 0N/50mm以下。若利用后述的起 毛法,則與其他的起毛方法相比,所制造的無紡布1的斷裂強度的值與原料無紡布10的斷 裂強度的值相比不易降低。優選無紡布1與作為其基礎的原料無紡布10的斷裂強度在CD 方向上滿足上述范圍。無紡布1與作為其基礎的原料無紡布10的斷裂強度之比(無紡布 1的斷裂強度/作為基礎的原料無紡布10的斷裂強度)優選為0. 5以上且I. 0以下,進一 步優選為〇. 7以上且I. 0以下。斷裂強度采用以下方法進行測定。
[0051] 〔斷裂強度的測定法〕
[0052] 在22°C 65% RH環境下,從無紡布1或原料無紡布10 (例如紡粘型無紡布)切割 出沿CD方向為200mm、沿MD方向為50mm的尺寸的長方形形狀的測定片。將該切割出的長 方形形狀的測定片作為測定樣品。按照CD方向成為拉伸方向的方式,將該測定樣品安裝在 拉伸試驗機(例如Orientec Company制Tensilon拉伸試驗機"RTA-100")的卡盤上。使 卡盤間距離為150mm。以300mm/分鐘拉伸測定樣品,將至樣品斷裂為止的最大負荷點設為 CD方向的斷裂強度。另外,切割出沿MD方向為200mm、沿CD方向為50mm的尺寸的長方形 形狀的測定片,將其作為測定樣品。將該測定樣品按照其MD方向成為拉伸方向的方式安裝 在拉伸試驗機的卡盤上。按照與上述CD方向的斷裂強度的測定方法同樣的步驟,求出MD 方向的斷裂強度。
[0053] 基于具備具有自由端部20b的纖維20的面接觸肌膚時肌膚觸感(手感)良好,因 此也對無紡布1賦予了特點。
[0054] 已知很多以往表示肌膚觸感的特性值,尤其是通常所知的利用Kato Tech株式會 社制的KES而得的特性值(參考文獻:手感評價的標準化與解析(風合P評価〇標準化i 解析)(第2版)、作者川端季雄、發行1980年7月10日)。特別是為了表示松軟感,已知 其中被稱為壓縮特性的三個特性值的LC(壓縮負荷-壓縮變形曲線的直線性)、WC(壓縮 功)、RC (壓縮彈性)。對于這些壓縮特性而言,由施加負荷0. 49cN/cm2 (0. 50gf/cm2)以上 且49. OcN/cm2 (50. Ogf/cm2)以下(高靈敏度測定中0· 49cN/cm2以上且9. 80cN/cm2以下 (0. 50gf/cm2以上且10. Ogf/cm2以下))時的變形量而算出特性值。但是,對于單位面積重 量小的(5g/m2以上且25g/m 2以下)無紡布等非常薄的布而言,不會出現大的差異,與肌膚 觸感的相關性不大。另外,人接觸吸收性物品時的負荷為0. 98cN/Cm2(l. OOgf/cm2)左右, 人以非常輕的負荷感受到肌膚觸感,基于就用于表示本來的肌膚觸感而言在比以往的負荷 小的范圍內的特性值是有用的這種考慮,由負荷為從0. 29cN/cm2 (0. 3gf/cm2)到0. 98cN/ Cm2(lgf/cm2)之間的負荷以及此時的變形量而發現了新的特性值。該特性值作為如實地表 示紡粘型無紡布與熱風無紡布的肌膚觸感的區別的數值而示出,且可以作為表示紡粘型無 紡布的肌膚觸感的新的特性值來表示無紡布。
[0055] 〔微小負荷時的壓縮特性值〕
[0056] 在本說明書中,將微小負荷時的壓縮特性值定義為表示肌膚觸感的新的特性值。 測定在22°C 65% RH環境下進行。使用Kato Tech株式會社制的KES FB3-AUT0-A(商品 名)來測定計算微小負荷時的壓縮特性值的原始數據。將無紡布1切成20cmX20cm的3 片,準備測定樣品。接著,將其中1片測定樣品以起毛面(具備具有自由端部20b的纖維20 的面)朝上的方式設置于試驗臺(在未起毛時或在兩面起毛時,測定兩個面并采用具有較 小值的一面)。接著,在具有面積2cm 2的圓形平面的鋼板間進行壓縮。壓縮速度為20 μ m/ sec,最大壓縮負荷為9. 80cN/cm2(10. Ogf/cm2),恢復過程也以同樣速度進行測定。此時,將 鋼板間的位移量設為x(mm),將負荷設為y(cN/cm 2),將檢測到負荷的點的位置設為X = 0, 在壓縮方向上進行測定。越被壓縮,則X值越大。
[0057] 通過所測定的數據(X、y),挑選微小負荷時的厚度的變形量而算出微小負荷時的 壓縮特性值。具體來說,挑選并非恢復過程中的、第一次負荷為從〇. 29cN/cm2(0. 30gf/cm2) 到0. 98cN/cm2(l. 00gf/cm2)之間的負荷以及此時的變形量的數據,對于x與y的關系,通 過最小二乘法求出近似直線,將此時的斜率作為上述特性值(單位(cN/cm 2)/mm)。在1片 測定樣品上測定3個位置。進行3片樣品合計9個位置的測定。算出9個位置各自的特性 值,將它們的平均值作為該無紡布的微小負荷時的壓縮特性值。
[0058] 發現了微小負荷時的壓縮特性值與肌膚觸感相關,特別是發現了在作為基礎的原 料無紡布10相同的情況下存在較強的相關性。(微小負荷時的)壓縮特性值為越低的數 值,則表示越容易被較小負荷破壞,可以表示人感受肌膚觸感的感覺(特別是松軟感)的良 好程度。例如,沒有施加后述的加工處理的、通常的單位面積重量為5g/m 2以上且25g/m2以 下的作為基礎的原料無紡布10 (例如紡粘型無紡布)的上述壓縮特性值為19. 6 (cN/cm2) / mm(20.0(gf/cm2)/mm)以上且 29.4(cN/cm2)/mm 以下(30.0(gf/cm2)/mm)以下,與此相對,就 對作為基礎的原料無紡布10 (例如紡粘型無紡布)施加了后述的加工處理后的無紡布1來 說,表面變得容易破壞,變為17.6(〇1^/〇112)/_以下(18.0(8;^〇11 2)/_)以下。也就是說,從 肌膚觸感的觀點出發,對5g/m2以上且25g/m2以下的作為基礎的原料無紡布10 (例如紡粘 型無紡布)施加了加工處理后的無紡布1的上述壓縮特性值為17. 6(cN/cm2)/mm(18. 0(gf/ cm2)/mm)以下,優選為14. 7(cN/cm2)/mm(15. 0(gf/cm2)/mm以下),從變成接近肌膚觸感好 的熱風無紡布的肌膚觸感的觀點出發,進一步優選變成9. 80(cN/cm2)/mm(10. 0(gf/cm2)/ mm)以下。對單位面積重量為5g/m2以上且25g/m2以下的作為基礎的原料無紡布10(例 如紡粘型無紡布)施加了加工處理后的無紡布1的上述壓縮特性值的下限沒有特別限制, 但從制造上的觀點出發,為0. 98(cN/cm2)/mm(1.00(gf/cm2)/mm)左右。在以往的起毛方法 等加工處理中,難以按照在不使斷裂強度大幅降低的情況下就具有如上所述的特性值的方 式,對5g/m 2以上且25g/m2以下這樣的單位面積重量低的作為基礎的原料無紡布10 (特別 是紡粘型無紡布)實施加工處理。
[0059] 無紡布1的熱熔接部3從肌膚觸感、加工適合性的觀點出發,各熱熔接部3的面積 優選為0. 05mm2以上且IOmm2以下,進一步優選為0. Imm2以上且Imm2以下。熱烙接部3的 數量優選為10個/cm2以上且250個/cm2以下,進一步優選為35個/cm2以上且65個/cm 2 以下。在⑶方向相鄰的熱熔接部3彼此的中心間的距離優選為0· 5mm以上且IOmm以下, 進一步優選為Imm以上且3mm以下,在MD方向相鄰的熱熔接部3彼此的中心間的距離優選 為0· 5謹以上且ICtam以下,進一步優選為1謹以上且3謹以下。
[0060] 熱熔接部3可以舉出通過基于壓花(利用壓花凸輥和平輥等)的熱壓接而間斷地 形成的熱熔接部、基于超聲波熔接而成的熱熔接部、間斷地施加熱風而使其部分熔接而成 的熱熔接部等。其中,基于熱壓接而成的熱熔接部在容易使纖維斷裂的方面優選。熱熔接 部3的形狀沒有特別限制,可以是例如圓形、菱形、三角形等任意形狀。熱熔接部3的合計 面積占無紡布1的一面的表面積的比例優選為5%以上且30%以下,在不容易起球的方面 進一步優選為10%以上且20%以下。
[0061] 就無紡布1而言,例如以由長纖維2構成的紡粘型無紡布為基礎而形成,并且形成 纖維2的一部分斷裂且僅一端部20a利用熱熔接部3被固定的纖維20 (具有自由端部20b 的纖維20),而纖維20包括自由端部20b變粗的纖維21 (參照圖1)。作為頂端變粗的纖維, 優選其頂端部的剖面為扁平狀(橢圓或坍塌的形狀)的纖維。由此,可以得到柔軟頂端的 起毛纖維,可以得到對肌膚的刺激小的無紡布。如圖1所示,僅一端部20a利用熱熔接部3 被固定的纖維20包括另一端部側的自由端部20b變粗的纖維21及自由端部20b未變粗的 纖維22。此處,"自由端部"是指僅一端部20a利用熱熔接部3被固定的纖維20中的"另一 端部",換言之,是指"頂端部"。利用以下測定法測定纖維徑,算出頂端纖維徑的增加比例, 判斷自由端部20b是否變粗。
[0062] 〔纖維徑的測定法〕
[0063] 首先,在22 °C 65 % RH環境下,如圖3 (a)所示,用鋒利的剃刀,從所測定的無紡布1 切出CD方向為2cm、MD方向為2cm的大小的測定片,如圖3(b)所示,將在穿過多個熱熔接 部3的沿著⑶方向延伸的折返線Z (return line Z)處進行外翻折(mountain fold)的測 定樣品,如圖3(c)所示地載置并固定于載有碳帶的掃描型電子顯微鏡(SEM)用鋁制試樣臺 上。接下來,從放大至約750倍的SEM圖像中,隨機選出10根僅一端部20a利用熱熔接部 3被固定了的纖維20,對這些纖維的自由端部的頂端附近進行拍照。利用得到的照片(參 照圖2),分別測定在距離自由端部20b的頂端120 μ m的位置處的纖維20的纖維徑(在除 去自由端部20b的部位處的纖維20的徑21a)。將在除去自由端部20b的部位處的纖維20 的徑21a的測定時的傾斜度直接平移至自由端部20b側,測定夾在自由端部20b的頂端與 距離頂端20 μ m的位置之間的區域內最粗的位置處的纖維21的纖維徑(自由端部20b處 的纖維21的徑21b)。需要說明的是,頂端部為扁平狀時,基于觀察角度,有時頂端看起來不 粗,但此時也利用所得到的照片直接測定。
[0064] 自由端部20b變粗的纖維21是指滿足以下必要條件的纖維,在先前的隨機選出的 10根纖維20中,利用由10根纖維20的照片分別測得的、自由端部20b處的纖維20的徑 21b和除去自由端部20b的部位處的纖維20的徑21a,用下述式(2)求出的頂端纖維徑的 增加比例的值為15%以上。從能夠獲得熱熔接部3彼此之間(除去熱熔接部3與纖維的邊 界的、纖維形態部分)的纖維的斷裂得到抑制、斷裂強度的減小得到抑制、且肌膚觸感好的 纖維的方面出發,優選增大20%以上,更優選增大25%以上。
[0065] 頂端纖維徑的增加比例(% ) = [((21b_21a)+21a) X100] · · · (2)
[0066] 在無紡布1中,從兼顧接觸肌膚時的肌膚觸感和斷裂強度的觀點、緩沖性提高的 觀點出發,僅一端部20a利用熱熔接部3被固定的纖維20 (自由端部20b變粗的纖維21及 自由端部20b未變粗的纖維22)中的、自由端部20b變粗的纖維21的比例優選為20%以 上,進一步優選為30%以上,特別優選為40%以上。對于自由端部20b變粗的纖維21的比 例而言,利用將在上述纖維徑的測定法中隨意選出的10根纖維20放大到約750倍的SEM 圖像,分別算出頂端纖維徑的增加比例,算出自由端部20b變粗的纖維21的比例。
[0067] 如圖1所示,無紡布1具有熱熔接部3、3彼此之間呈環狀立起的環狀纖維23。立 起的"環狀纖維23"是指,在上述的纖維徑的測定法中,如圖3 (c)所示進行觀察時,另一端 部側沒有自由端部20b,而是遠離折返線Z0. 5mm以上而立起的纖維。在本說明書中,環狀纖 維23是指上述立起的環狀纖維。如圖1所示,構成無紡布1的纖維具有:由自由端部20b 變粗的纖維21及自由端部20b未變粗的纖維22構成、且僅一端部20a利用熱熔接部3被 固定的纖維20 (具有自由端部20b的纖維20);以及除纖維20以外,在熱熔接部3、3彼此 之間呈環狀立起的環狀纖維23 ;還具有未起毛的纖維。以該未起毛的纖維為主而形成纖維 聚集體11。對于纖維聚集體11的構成纖維的平均纖維徑而言,隨意選出10根未起毛的纖 維并進行切割,按照上述〔纖維徑的測定法〕,同樣地測定而求出平均值。
[0068] 對于無紡布1而言,從關系到接觸肌膚時不掛于肌膚、不適感降低、肌膚觸感提高 的觀點出發,在構成無紡布1的纖維中,僅一端部20a利用熱熔接部3被固定的纖維20 (具 有自由端部20b的纖維20)及環狀纖維23的總數中的環狀纖維23的比例優選為小于50%, 進一步優選為45%以下,特別優選為40%以下。在上述纖維徑的測定法中,從放大到約50 倍的SEM圖像中隨機選擇10根纖維,從隨機選擇的10根纖維中挑出具有自由端部20b的 纖維20 (自由端部20b變粗的纖維21、自由端部20b未變粗的纖維22)及環狀纖維23,算 出纖維21、纖維22及纖維23的總數中的纖維23 (環狀纖維)的比例,求出環狀纖維23的 比例。需要說明的是,對于測定值,利用其它部位的9點SEM圖像也同樣地求出比例,通過 這10點算出平均值。需要說明的是,在隨機選擇的10根纖維中包含1根環狀纖維23的情 況下,環狀纖維23可以計數為1根。
[0069] 在無紡布1中,通過包含自由度變得比較高的纖維而將纖維間的間隙填埋,從而 使表面的粗糙度小而變得光滑,由此提高接觸肌膚時的肌膚觸感,從與此相關的觀點出發, 纖維徑的分布(分散度)越寬越優選,從肌膚觸感的觀點出發,若纖維徑的分布為0. 33以 上,則可以得到應充分滿足的效果,若纖維徑的分布為0.35以上,則可以進一步得到應滿 足的效果。纖維徑的分布(分散度)沒有特別的上限,但優選100以下。更優選的是,纖維 徑的分布(分散度)優選為〇. 35以上且0. 9以下。這里所說的纖維徑的分布(分散度) 是指構成無紡布1的全部纖維的纖維徑的分布(分散度),是僅一端部20a利用熱熔接部3 被固定的纖維20、環狀纖維23、以及兩端部利用熱熔接部3被固定且沒有呈環狀立起的纖 維(不受后述加工處理所帶來的影響的纖維)總體的分布。纖維徑的分布(分散度)用以 下方法測定。
[0070] 〔纖維徑的分布(分散度)的測定法〕
[0071] 首先,在22°C 65% RH環境下,用鋒利的剃刀,從所測定的無紡布1切出⑶方向為 2cm、MD方向為2cm的大小的測定片,將其不彎折地直接載置并固定于載有碳帶的掃描型電 子顯微鏡(SEM)用鋁制試樣臺上。接下來,從放大至約750倍的SEM圖像中,隨機地抽出10 根纖維,在除去自由端部20b的部位測定各自的纖維徑(需要說明的是,在以紡粘型的層與 熔噴型的層的層疊無紡布為基礎而形成進行測定的無紡布1的情況下,不選擇熔噴型的層 的纖維,而僅選擇紡粘型的層的纖維。)。在1個上述鋁制試樣臺中,按上述方式測定10根 纖維徑,由測得的10根纖維徑Cl 1?d1(l求出平均值d_,由得到的10根纖維徑Cl1?d1(l和平 均值d_,用下述式(3)求出隨機選出的10根纖維的纖維徑的分布。將測定單位設為μ m, 以0. 1 μ m的分辨率測量。就10根纖維的纖維徑的分布而言,對于每1張無紡布I,在上述 鋁制試樣臺的6個位置進行制作,將由各個位置得到的10根纖維的纖維徑的分布的平均值 (參照下述式(4))作為無紡布1的纖維徑的分布。需要說明的是,10根纖維的纖維徑的分 布的計算使用微軟公司的表計算軟件e Xcel2003中的VARPA函數。
[0072] 10 根纖維的纖維徑的分布=[(Cl1-CUMd2-ClaJ2+ ··· (dlcrdave)2)]/10 ··· (3)
[0073] 無紡布1中的纖維徑的分布(分散度)=(上述式(3)中得到的10根纖維的纖 維徑的分布的總和)/6· ·· (4)
[0074] 對于無紡布1而言,從緩沖性的提高的觀點、接觸肌膚時肌膚觸感變好的觀點出 發,起毛的纖維的根數優選為8根/cm以上,更優選為12根/cm以上。在此,起毛的纖維包 括無紡布1中具有自由端部20b的纖維20 (自由端部20b變粗的纖維21、自由端部20b未 變粗的纖維22)及環狀纖維23。對于上述起毛的纖維而言,從可以得到充分的斷裂強度的 觀點出發,上限為100根/cm以下,從在外觀上看不到絨毛立起的方面出發,更優選為40根 /cm以下。上述起毛的纖維利用以下測定法進行測定。本申請中,"具備起毛的纖維的無紡 布"是指在下述測定法中起毛的纖維為5根/cm以上的無紡布。
[0075] 〔起毛的纖維的根數的測定法〕
[0076] 圖4是表示在22°C 65% RH環境下測定在構成無紡布1的纖維之中發生起毛的纖 維的根數的方法的示意圖。首先,用鋒利的剃刀從所測定的無紡布中切出20cmX20cm的測 定片,如圖4(a)所示,在測定片的起毛的面上進行外翻折而形成測定樣品104。接下來,使 該測定樣品104載置于A4大小的黑色襯紙上,如圖4 (b)所示,進一步在其上載置開有縱 IcmX橫Icm的孔107的A4大小的黑色襯紙。此時,如圖4(b)所示,進行配置以使測定樣 本104的折痕105可從上側的黑色襯紙的孔107中看到。兩襯紙使用的是富士共和制紙株 式會社的"Kenran paper(黑)令重(ream weight)265g"。之后,在從上側的襯紙的孔107 的兩側分別沿著折痕105向外側偏離5cm的位置處,分別載置50g的砝碼,制作測定樣本 104被完全折疊的狀態。接下來,如圖4(c)所示,使用顯微鏡(KEYENCE公司制VHX-900), 以30倍的倍率來觀察襯紙的孔107內,測量在比下述假想線108更靠近上方的位置存在的 每Icm的纖維的根數,所述假想線108形成在從測定樣品104的折痕105起向上方平行移 動0. 2_的位置。測量9個位置,將平均值(小數第二位四舍五入)作為起毛的纖維的數 量。
[0077] 另外,在對起毛的纖維的數量進行計數時,例如,如圖4(c)所示的纖維106a那樣, 在存在將處于距離折痕105為0. 2mm的上方處的假想線108橫切二次的纖維的情況下,將 該纖維計數為兩根。具體來說,在圖4 (c)所示的例中,將假想線108橫切1次的纖維存在4 根,將假想線108橫切2次的纖維106a存在1根,但將橫切2次的纖維106a計數為2根, 起毛的纖維的根數成為6根。
[0078] 對于無紡布1而言,從提高接觸肌膚時的肌膚觸感的觀點出發,起毛的纖維(是橫 切假想線108的纖維,包括具有自由端部20b的纖維20及環狀纖維23)的平均纖維徑優選 小于同一面的未起毛的部位的表面纖維(未橫切假想線108且未到達假想線108的纖維、 艮P、構成纖維聚集體11的未起毛的纖維)的平均纖維徑。平均纖維徑是指利用顯微鏡(光 學顯微鏡或SEM等)對起毛的纖維及未起毛的纖維各12處的纖維徑進行測量而得的纖維 徑。起毛的纖維的平均纖維徑優選為未起毛的纖維的平均纖維徑的98%以下且40%以上, 由于肌膚觸感優異,因而更優選為96%以下且70%以上。同樣地,對于具有自由端部20b 的纖維20的平均纖維徑及環狀纖維23的平均纖維徑而言,優選它們均比構成纖維聚集體 11的纖維(未起毛的纖維)的平均纖維徑小,優選為未起毛的纖維的纖維徑的98%以下且 40%以上,由于肌膚觸感優異,因而更優選為96%以下且70%以上。
[0079] 另外,如上所述,對于無紡布1而言,優選起毛的纖維(包括具有自由端部20b的 纖維20及環狀纖維23的纖維)的根數為8根/cm以上且起毛的纖維的起毛高度為I. 5mm 以下。由此,可以得到緩沖性提高、肌膚觸感提高了的吸收性物品。從不容易起球、絨毛不 容易脫落的觀點出發,起毛的纖維的起毛高度進一步優選為LOmm以下。另一方面,若為 0. 2mm以上,則可以得到良好的肌膚觸感的無紡布。另外,從體液的吸收特性中的反濕量減 少的方面看,優選起毛高度為〇. 5mm以上。在將起毛面用于接觸肌膚的面側的情況下,從不 容易與肌膚纏掛而感觸舒適的方面看,更優選起毛高度為LOmm以下。另外,在緩沖性的提 高、以及可以得到體液的吸收速度快的材料的方面,起毛的纖維適宜為15根/cm以上。另 夕卜,若起毛的纖維的高度超過5_,則變成絨毛立起狀的外觀,若在使用時發生摩擦,則會發 生起球、絨毛脫落,因而不優選。此處,起毛高度與纖維的長度不同,是指在測定時不拉伸纖 維而是處于自然狀態下的纖維的高度。起毛的纖維的長度的值大時、纖維的剛性高時,起毛 的纖維的起毛高度有變高的傾向。起毛的纖維的起毛高度利用以下測定法進行測定。
[0080] 〔起毛的纖維的起毛高度的測定法〕
[0081] 在測定起毛的纖維(包括具有自由端部20b的纖維20及環狀纖維23的纖維)的 根數時,同時測定起毛的纖維的起毛高度。具體來說,如圖4(c)所示,觀察襯紙的孔107內, 從折痕105起平行地每隔0. 05mm畫線,直至不與起毛的纖維相交。接下來,與如上述那樣 測定的起毛的纖維的根數(由位于〇.2mm上方的假想線108來判斷)相比,選擇與平行線 相交的纖維達到一半的平行線,將從此到折痕的距離作為起毛高度。將以上的操作對于所 測定的無紡布測量三片量,每一片測定三個位置,取得三片合計九個位置的平均值,作為起 毛的纖維的高度。
[0082] 從可以得到接觸肌膚時柔軟的無紡布而肌膚觸感優異的方面出發,優選在起毛的 纖維的起毛高度及起毛的纖維的根數的基礎上,無紡布1的松散柔軟度為8. OcN以下。而 且,從成為用于如嬰兒、幼兒的服裝之類的柔軟的材料的方面出發,優選無紡布1的松散柔 軟度為〇. 5cN以上且3. OcN以下。松散柔軟度利用以下測定法進行測定。
[0083]〔松散柔軟度的測定方法〕
[0084] 無紡布1的松散柔軟度是:將無紡布1切割成MD方向為150mm、⑶方向為30臟,使 用訂書器將端部在上下兩處固定而成為直徑45mm的圓環狀。此時將訂書器(stapler)的 訂書釘設定為在MD方向上為長度方向。使用拉伸試驗機(例如為Orientec Co.,Ltd.制 Tensilon拉伸試驗機"RTA-100"),在試樣臺上將上述圓環立成筒狀,測定由上方用與試樣 臺基本平行的平板以壓縮速度IOmm/分鐘的速度壓縮時的最大負荷,作為CD方向的松散柔 軟度。接著,改變MD方向和CD方向制作圓環,同樣地測定MD方向的松散柔軟度。MD方向 及CD方向分別制作2個圓環并進行測定,將這些CD方向和MD方向的平均值作為無紡布1 的松散柔軟度。
[0085] 接下來,對無紡布1的制造方法進行說明。邊參照圖5?圖8邊對無紡布1的適 宜制造方法進行說明。如圖5所示,在無紡布12的制造方法中可以優選使用的制造裝置大 致劃分為預加工部4和在預加工部4的下游側配置的起毛加工部5。也將該預加工部稱為 局部拉伸加工部。
[0086] 如圖5及圖6所示,預加工部4具備由一對輥41、42構成的鋼質匹配壓花輥43。 如圖6所示,鋼質匹配壓花輥43為鋁合金或鋼鐵等金屬性的圓筒形狀的鋼質匹配壓花輥, 一個輥41在圓周面具有多個凸部411,另一個輥42在圓周面的與一個輥41的凸部411對 應的位置具有凸部411可塞入的凹部422。另外,如圖6所示,另一個輥42在圓周面具有多 個凸部421,一個輥41在圓周面的與另一個輥42的凸部421對應的位置具有凸部421可塞 入凹部412。如圖6所示,一對凹凸輥41、42在各自的圓周面均將凸部411、421及凹部412、 422配置成鋸齒狀。一對輥41、42通過向至少一方的旋轉軸傳導來自驅動裝置(未圖示) 的驅動力而嚙合地旋轉。本實施方式的制造裝置中,彼此的凸部411、421被設置于與彼此 的凹部422、412對應的位置,除此之外,一個凹凸輥41與另一個凹凸輥42是相同的輥。因 此,以下的說明中,對于同樣的部分,主要對一個凹凸輥41的凸部411進行說明。另外,例 如如圖5和圖6所示,預加工部4在鋼制匹配壓花輥43的上游側及下游側具備搬送原料無 紡布10時使用的搬送輥44、45。鋼制匹配壓花輥43的旋轉速度通過制造裝置所具備的控 制部(未圖示)來控制。
[0087] 如圖7所示,對于輥41的各凸部411而言,從輥41的圓周面到凸部411的頂點的 高度h優選為Imm以上且IOmm以下,進一步優選為2mm以上且7mm以下。在旋轉軸方向上 相鄰的凸部411彼此的距離(間距)優選為0· Olmm以上且20mm以下,進一步優選為Imm以 上且IOmm以下,在圓周方向上相鄰的凸部411彼此的距離(間距圯優選為0· Olmm以上且 20mm以下,進一步優選為Imm以上且IOmm以下。輥41的各凸部411的頂部表面的形狀沒 有特別限制,例如可以使用圓形、多角形、橢圓形等,各凸部411的頂部表面的面積優選為 0. Olmm2以上且500mm2以下,進一步優選為0. Imm2以上且IOmm2以下。棍42的各凹部422 配置于與輥41的各凸部411對應的位置。輥41的各凸部411與輥42的各凸部421的嚙 合的深度D (各凸部411與各凸部421重合的部分的長度)(參照圖7)為3. 5mm以上,優選 為3. 7mm以上,進一步優選為4mm以上,而且為5mm以下,優選為4. 8mm以下,進一步優選為 4. 5mm以下,具體來說,為3. 5mm以上且5mm以下,優選為3. 7mm以上且4. 8mm以下,進一步 優選為4謹以上且4. 5謹以下。
[0088] 如圖8所示,起毛加工部5具備在圓周面設置有凸部511的凸輥51,在凸輥51的 上游側及下游側具備用于搬送經預加工后的無紡布10'的搬送輥52、53。通過對凸輥51的 旋轉軸傳導來自驅動裝置(未圖示)的驅動力而使凸輥51旋轉。
[0089] 對于凸輥51的各凸部511而言,從凸輥51的圓周面到凸部511的頂點的高度優 選為0. OOlmm以上且3mm以下,進一步優選為0. OOlmm以上且0. Imm以下。由于還包括如 此微小高度的凸輥,因此在凸輥51中還包括所謂的噴砂輥。在旋轉軸方向上相鄰的凸部 511彼此的距離(間距)優選為0· 1謹以上且50謹以下,進一步優選為0· 1謹以上且3謹 以下,在圓周方向上相鄰的凸部511彼此的距離(間距)優選為0. Imm以上且50mm以下, 進一步優選為〇· Imm以上且3mm以下。凸輥51的各凸部511的頂部表面的形狀沒有特別 限制,例如可以使用圓形、多角形、橢圓形等,各凸部511的頂部表面的面積優選為0. OOlmm2 以上且20mm2以下,進一步優選為0.01mm2以上且Imm2以下。需要說明的是,在凸輥51為 噴砂輥的情況下,凸部511的密度優選為1000個/cm 2以上且3000個/cm2以下,進一步優 選為1200個/cm2以上且2500個/cm 2以下。
[0090] 在具備這樣的構成的預加工部4及起毛加工部5的制造裝置中,首先,將作為無紡 布1的原料的、例如帶狀的經親水化處理后的親水性原料無紡布10從輥繞出,介由搬送輥 44、45將親水性原料無紡布10供給至鋼質匹配壓花輥43的一對凹凸輥41、42間,對原料 無紡布10的多個位置分別實施局部拉伸加工。具體來說,在預加工部4中,如圖5所示,在 一對棍41、42間夾壓原料無紡布10,對原料無紡布10賦予損傷。從賦予損傷時在無紡布 的構成纖維間不發生熱熔接的觀點出發,優選不積極地對鋼制匹配壓花輥43的一對輥41、 42進行加熱,或者在構成原料無紡布10的纖維的成分中顯示出最低熔點的成分的熔點以 下的溫度下、特別是在比該熔點還低70°C以上的溫度下進行鋼制匹配壓花加工。
[0091] 接下來,如圖5所示,利用搬送輥52、53而將實施了局部拉伸加工后的原料無紡布 10'供給至在圓周面設有凸部511的凸輥51。在起毛加工部5中,將原料無紡布10'供給 至凸輥,邊使原料無紡布10'的長纖維2的一部分斷裂,邊進行拉伸,從而形成在纖維聚集 體11的上方起毛、且具有由構成纖維聚集體11的纖維進行拉伸而成的自由端部20b的纖 維20,從而形成使該具有自由端部20b的纖維20的親水度比構成纖維聚集體11的纖維的 親水度低的無紡布1。具體來說,利用凸輥51對實施了局部拉伸加工后的原料無紡布10' 的表面進行加工,形成使長纖維2的一部分斷裂、僅一端部20a利用無紡布的熱熔接部3被 固定的纖維20。形成纖維20時,具有自由端部20b的纖維20與構成未起毛的根基部分的 纖維聚集體11的纖維相比進一步被拉伸。通過如此被拉伸,從而使得具有自由端部20b的 纖維20的親水度變得比構成纖維聚集體11的纖維的親水度低。從高效地形成圖1所示的 纖維20的觀點出發,優選使凸輥51的旋轉方向沿著相對于原料無紡布10'的搬送方向的 反方向進行旋轉,優選使凸輥51以相對于原料無紡布10'的搬送速度為0. 3倍以上且10 倍以下的速度進行旋轉。另外,在使其沿著圓周方向(相對于搬送方向的順方向)進行旋 轉的情況下,優選使凸輥51以1.5倍以上且20倍以下的速度旋轉。此處,凸輥51的速度 是指凸棍51的圓周面上的圓周速度。
[0092] 從使長纖維2的一部分更高效地斷裂、更高效地形成圖1所示的纖維20的觀點出 發,如圖8所示,優選將搬送輥53的位置設定在比凸輥51更高的位置,賦予了損傷后的原 料無紡布10'以10°以上且180°以下的包角α與凸輥51的接觸面接觸,由于可以抑制 無紡布1因縮幅所造成的寬度減小,因而進一步優選以30°以上120°以下的包角α進行 接觸。
[0093] 需要說明的是,在無紡布1的兩面形成具有自由端部20b的纖維20的情況下,對 于與利用凸輥51進行加工后的原料無紡布10'的表面不同的表面(背面),進一步利用其 它凸輥51進行加工,由此可以得到。
[0094] 利用鋼質匹配壓花輥43使原料無紡布10局部地拉伸,在原料無紡布10的熱熔 接部3形成弱化點,然后,利用凸輥51使長纖維2由熱熔接部3的原料無紡布10'的最表 面部的弱化點斷裂,形成自由端部20b變粗的纖維21。另外,利用凸輥51對表面進行加工 時,長纖維2在熱熔接部3、3彼此之間斷裂,形成自由端部20b未變粗的纖維22。另外,利 用凸輥51使長纖維2由熱熔接部3的弱化點剝離,從該熱熔接部3剝離的纖維在熱熔接部 3、3彼此之間呈環狀立起而成為環狀纖維23。利用上述無紡布1的適宜制造方法而制造的 無紡布與利用以往的起毛方法所制造的無紡布相比,特征在于,環狀纖維23、未變粗的纖維 22的比例小。對于利用上述無紡布1的適宜制造方法而制造的無紡布來說,由于未變粗的 纖維22的比例小,因此可以保持斷裂強度。
[0095] 具有自由端部20b的纖維20的親水度比構成纖維聚集體11的纖維的親水度低, 這是由于利用預加工部4及起毛加工部5來拉伸親水性原料無紡布10,從而使纖維20與 構成纖維聚集體11的纖維相比進一步被拉伸。如上所述,在親水化劑的量相對于無紡布1 的重量為0. 1重量%以上且20重量%以下的范圍內進行親水化處理而形成親水性原料無 紡布10,利用預加工部4及起毛加工部5來改變該原料無紡布10的親水度,由此觀點出發, 下述式(8)所示的纖維的拉伸倍數優選為3%以上且100%以下,進一步優選為5%以上且 50%以下。纖維的拉伸倍數可以按照以下方式求出。
[0096]〔纖維的拉伸倍數的測定法〕
[0097] 由加工前的無紡布1的纖維徑(與構成纖維聚集體11的纖維的纖維徑相等)及 加工后的具有自由端部20b的纖維20的纖維徑來算出纖維的拉伸倍數。假定基于纖維的 拉伸所產生的變形為塑性變形,假定加工前后的體積恒定。若將加工前的纖維徑設為D μ m, 將加工前的纖維長設為Amm,將加工后的纖維徑設為D' μ m,將加工后的纖維長設為A' mm, 則下述式(5)成立。
[0098] (ji/4) XD2XA = (31/4) X (D,)2XA,· · ·(5)
[0099] 加工后的拉伸倍數可以由加工前后的纖維長并利用下述式(6)來表示。
[0100] 纖維的拉伸倍數(% ) = [{(A' /A)_1}X100] · · · (6)
[0101] 通過上述的式(5),可以使用纖維徑D、D'并利用下述式(7)來表示纖維長A、A', 基于式(5)、(7),纖維的拉伸倍數可以如下述式(8)所示來表示。
[0102] A,/A = (D/D,)2 · · · (7)
[0103] 纖維的拉伸倍數(% ) = [{(D,/D)2_l} X100] · · · (8)
[0104] 對于使用上述本發明的實施方式的無紡布1時的作用效果,進行說明。
[0105] 如圖1及圖2所示,本實施方式的無紡布1具有長纖維2的一部分斷裂、僅一端部 20a利用熱熔接部3被固定、另一端部成為自由端部20b并且從根基部分的纖維聚集體11 離開而立起的纖維20。因此,總體上具有松軟感,緩沖性提高,肌膚觸感提高。另外,無紡布 1由親水性原料無紡布10形成,因此為親水性,并且表面的長纖維2的一部分斷裂,因此液 體的透液性提高。而且,由于具有自由端部20b的纖維20的親水度比構成纖維聚集體11 的纖維的親水度低,所以由存在有具有自由端部20b的纖維20的纖維聚集體11的表面而 通過纖維聚集體11的液體難以由纖維聚集體11而發生液體回流至上述纖維聚集體11的 表面。這樣,無紡布1是緩沖性良好、且液體的透液性良好、并且不易發生液體回流的無紡 布。
[0106] 若具有自由端部20b的纖維20相對于純水的接觸角不高于80°,則更能體現出 上述效果,而且對于無紡布1而言,在構成該無紡布1的纖維內,纖維間距離為150 μ m以上 且300 μ m以下的纖維的比例若為40%以上,則更能體現出上述效果。另外,若具有自由端 部20b的纖維20包含自由端部20b變粗的纖維21,則總體的松軟感進一步提高,肌膚觸感 進一步提商。
[0107] 無紡布1的利用范圍主要可以適用于一次性尿布、衛生巾等吸收性物品中的構成 構件。作為構成構件,可以舉出例如:表面片、背面片、構成一次性尿布的外包件的片材等, 無紡布1尤其可以適用于在穿著者的肌膚抵接面所使用的吸收性物品的表面片。除此之 夕卜,無紡布1的利用范圍還可以適用于清掃用片材。以下,舉出利用了無紡布1的一次性尿 布為例,具體地說明。
[0108] 如圖9和圖10所示,內褲型一次性尿布100具備包含吸收體40的吸收性主體50、 以及位于吸收性主體50的非肌膚抵接面側而將該吸收性主體50固定的外包件60。
[0109] 如圖10所示,吸收性主體50具有液體透過性的表面片70、液體不透性(也包含疏 水性)的背面片80、以及夾在兩片70、80間的液體保持性的吸收體40,如圖9所示,該吸收 性主體50實際上是縱長的。
[0110] 如圖9所示,外包件60具有配置于穿著者的背側的背側部A、配置于腹側的腹側部 B、以及位于該背側部A與腹側部B之間且配置在胯襠部的襠部C,背側部A與腹側部B的兩 側邊緣部6a、6b彼此接合,形成一對側面密封部(未圖示)、一對腿部開口部(未圖示)以 及腰身開口部(未圖示)。另外,外包件60具有形成尿布的外表面的外層片62、以及位于 其肌膚抵接面側而局部與該外層片62接合的內層片61,在形成腰身開口部以及腿部開口 部的腰身部以及腿部6d處的兩片61、62間,配置有褶裥形成用的腰身部彈性構件63以及 腿部彈性構件64。
[0111] 如圖9所示,吸收性主體50從外包件60的背側部A橫跨至腹側部B進行配置,吸 收性主體50的長邊方向的兩端部位于比外包件60的長邊方向的兩端部向長邊方向的內側 后退的位置。如圖10所示,對于吸收性主體50而言,利用基于粘接劑、熱密封、超聲封接 (ultrasonic seal)等的接合法使吸收性主體50的背面片80的非肌膚抵接面與外包件60 的內層片61的肌膚抵接面進行接合。
[0112] 如圖10所示,在吸收性本體50的沿著長邊方向的兩側部設有由液體不透性或者 疏水性且通氣性的材料構成的側向褶邊55、55。在各側向褶邊55的自由端部附近,側向褶 邊形成用的彈性構件56以伸長狀態進行配置固定。在尿布的穿著時,側向褶邊(cuffs)55 的自由端部側立起,能夠阻止排泄物朝向吸收性主體50的寬度方向流出。如圖10所示,對 于側向裙邊55形成用片來說,吸收性主體50的寬度方向外側的規定寬度的部分55a被卷 入到吸收體40的非肌膚抵接面側,且被固定于吸收體40與背面片80之間。需要說明的是, 規定寬度的部分55a也可以固定在背面片30與外包件60之間。
[0113] 本實施方式的無紡布1優選用于穿著者的肌膚抵接面的、內褲型一次性尿布100 的表面片70。另外,還可以用作外包件60的外層片62及內層片61、背面片80、以及側向褶 邊55形成用片材。對于不使用無紡布1的情況下的各部的構件來說,可以沒有特別限定地 使用通常在一次性尿布等吸收性物品中所使用的構件。例如,作為表面片70而可使用液體 透過性的無紡布、開孔薄膜、以及它們的層疊體等,作為背面片80而能夠使用樹脂薄膜、樹 脂薄膜與無紡布的層疊體等。作為側向褶邊55形成用片,可使用伸縮性的薄膜、無紡布、紡 織物或者它們的層疊片等。作為內層片61以及外層片62,可使用疏水性的無紡布等。
[0114] 作為吸收體40,可沒有特別限定地使用以往在一次性尿布等吸收性物品中使用的 吸收體等。例如作為吸收體40,可使用:將紙漿等纖維材料的纖維集合體、或者使其中擔載 高吸收性聚合物而成的物體,利用棉紙(tissue paper)或透水性的無紡布等覆蓋材料包裹 而成的物體等。
[0115] 作為側向褶邊形成用的彈性構件56、腰身部彈性構件63以及腿部彈性構件64, 可沒有特別限制地使用通常在一次性尿布等吸收性物品中使用的構件等。例如,可使用由 天然橡膠、聚氨酯、聚苯乙烯-聚異戊二烯共聚物、聚苯乙烯-聚丁二烯共聚物,丙烯酸乙 酯-乙烯等聚乙烯-α烯烴共聚物等構成的伸縮性的材料等。
[0116] 若使本實施方式的無紡布1的存在有具有自由端部20b的纖維20的面成為紙尿 褲型一次性尿布100的穿著者的皮膚接觸面,并按照這種方式用于表面片70,則一次性尿 布100的表面片70總體的松軟感提高,緩沖性也提高,肌膚觸感提高。另外,由于無紡布1 是親水性的,所以穿著者的體液容易通過無紡布1而轉移至吸收體40,由于具有自由端部 20b的纖維20的親水度比構成纖維聚集體11的未起毛的纖維的親水度低,所以轉移至吸收 體40的體液難以由纖維聚集體11而回流至上述纖維聚集體11的表面。
[0117] 本發明的無紡布不受上述本實施方式的無紡布1的任何限制,可以適當改變。
[0118] 另外,本發明的無紡布的制造方法不受上述的實施方式的制造方法的任何限制, 可以適當改變。
[0119] 例如,在上述的本實施方式的無紡布1的制造方法中,除了使用通過另外的工序 進行的以低于纖維的熔點的溫度進行熱處理而得的原料無紡布10以外,也可以在實施局 部拉伸加工之前,對原料無紡布10以低于構成該原料無紡布10的纖維的熔點的溫度實施 熱處理。具體來說,也可以在無紡布1的制造裝置中,在局部拉伸加工部4的上游側設置熱 風處理部,將利用該熱風處理部進行熱處理后的原料無紡布10連續地向局部拉伸加工部4 的鋼制匹配壓花輥43的一對輥41、42間搬運而實施局部拉伸加工。通過在這樣一系列的 流程中實施熱處理與局部拉伸加工,可實現能夠制造肌膚觸感性能及吸收性能進一步得到 提高的無紡布1的效果。
[0120] 關于上述實施方式,進一步公開以下的無紡布及制造方法。
[0121] <1>
[0122] 一種無紡布,其是具備利用熱熔接部將長纖維固定而得的纖維聚集體的親水性無 紡布,其中,
[0123] 所述長纖維的一部分斷裂,一端部利用所述熱熔接部被固定,另一端部成為自由 端部而從所述纖維聚集體離開并立起,所述無紡布具備具有該自由端部的纖維,
[0124] 具有所述自由端部的纖維的親水度比構成所述纖維聚集體的纖維的親水度低。
[0125] <2>
[0126] 上述〈1>所述的無紡布,其中,具有所述自由端部的纖維相對于純水的接觸角大 于 80°。
[0127] <3>
[0128] 上述〈1>或〈2>所述的無紡布,其中,具有所述自由端部(20b)的纖維相對于純水 的接觸角優選大于80°,進一步優選大于85°,若為90°以上則特別優選。
[0129] <4>
[0130] 上述〈1>?〈3>中任一項所述的無紡布,其中,構成所述纖維聚集體的纖維相對于 純水的接觸角優選小于90°,進一步優選小于85°,若為80°以下則特別優選。
[0131] <5>
[0132] 上述〈1>?〈4>中任一項所述的無紡布,其中,相對于構成所述纖維聚集體的纖維 的接觸角,具有所述自由端部(20b)的纖維的接觸角優選高出5°以上,更優選高出10°以 上。
[0133] <6>
[0134] 上述〈1>?〈5>中任一項所述的無紡布,其中,所述無紡布中,在構成所述無紡布 的纖維內,纖維間距離為150μπι以上且300μπι以下的纖維的比例為30%以上。
[0135] <7>
[0136] 上述〈1>?〈6>中任一項所述的無紡布,其中,在構成所述無紡布的纖維內,纖維 間距離為150 μ m以上且300 μ m以下的纖維的比例優選為30%以上,進一步優選為35%以 上,特別優選為40%以上。
[0137] <8>
[0138] 上述〈1>?〈7>中任一項所述的無紡布,其中,所述無紡布具備起毛的纖維,所述 起毛的纖維包含具有所述自由端部的纖維、和在所述熱熔接部彼此之間立起成環狀的環狀 纖維。
[0139] <9>
[0140] 上述〈1>?〈8>中任一項所述的無紡布,其中,所述無紡布的起毛的纖維的根數為 8根/cm以上且起毛高度為I. 5mm以下。
[0141] <10>
[0142] 上述〈9>所述的無紡布,其中,所述起毛的纖維的根數優選為8根/cm以上,更優 選為12根/cm以上,且為100根/cm以下,更優選為40根/cm以下。
[0143] <11>
[0144] 上述〈9>或〈10>所述的無紡布,其中,上述起毛的纖維的起毛高度優選為0. 2mm 以上,進一步優選為0.5mm以上,且優選為LOmm以下。
[0145] <12>
[0146] 上述〈1>?〈11>中任一項所述的無紡布,其中,具有所述自由端部的纖維包含所 述另一端部側的所述自由端部變粗的纖維。
[0147] <13>
[0148] 上述〈12>所述的無紡布,其中,所述自由端部變粗的纖維的比例優選為20%以 上,進一步優選為30 %以上,特別優選為40 %以上。
[0149] <14>
[0150] 上述〈1>?〈13>中任一項所述的無紡布,其中,具有所述自由端部的纖維的平均 纖維徑比構成所述纖維聚集體的纖維的平均纖維徑更小。
[0151] <15>
[0152] 上述〈1>?〈14>中任一項所述的無紡布,其中,具有所述自由端部的纖維的平均 纖維徑優選為構成纖維聚集體的纖維的平均纖維徑的98%以下且40%以上,為97%以下 且70%以上。
[0153] <16>
[0154] 上述〈8>?〈15>中任一項所述的無紡布,其中,所述起毛的纖維的平均纖維徑比 上述未起毛的纖維的平均纖維徑更小。
[0155] <17>
[0156] 上述〈8>?〈16>中任一項所述的無紡布,其中,所述起毛的纖維的平均纖維徑優 選為未起毛的纖維的平均纖維徑的98%以下且40%以上,為97%以下且70%以上。
[0157] <18>
[0158] 上述〈1>?〈17>中任一項所述的無紡布,其中,所述無紡布在微小負荷時的壓縮 特性值為17. 6 (cN/cm2)/mm以下,所述無紡布在與所述長纖維的取向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 斷裂強度為5. 00N/5cm以上,所述無紡布的單位面積重量為5g/m2以上且100g/m2以下。
[0159] <19>
[0160] 上述〈18>所述的無紡布,其中,所述壓縮特性值為17. 6(CN/cm2)/mm以下,優選為 14. 7 (cN/cm2) /mm 以下,進一步優選為 9. 80 (cN/cm2) /mm 以下。
[0161] <20>
[0162] 上述〈1>?〈19>中任一項所述的無紡布,其中,所述無紡布的斷裂強度的值優選 為5. 0N/50mm以上,進一步優選為8. 0N/50mm以上且30. 0N/50mm以下。
[0163] <21>
[0164] 上述〈1>?〈20>中任一項所述的無紡布,其中,所述無紡布的原料無紡布是通過 對疏水性的長纖維進行親水化處理而形成的。
[0165] <22>
[0166] 上述〈21>所述的無紡布,其中,通過親水化劑使所述原料無紡布親水化,該親水 化劑的量相對于所述原料無紡布的重量為〇. 1重量%以上且20重量%以下。
[0167] <23>
[0168] 上述〈1>?〈22>中任一項所述的無紡布,其中,所述無紡布具有由除了具有所述 自由端部的纖維、所述環狀的纖維以及起毛的纖維以外的未起毛的纖維構成的纖維聚集 體。
[0169] <24>
[0170] 上述〈1>?〈23>中任一項所述的無紡布,其中,所述無紡布的松散柔軟度優選為 IOcN以下,進一步優選為5. 9cN以下,并且優選為0. 5cN以上。
[0171] <25>
[0172] 上述〈1>?〈24>中任一項所述的無紡布,其中,所述原料無紡布的松散柔軟度優 選為15cN以下,進一步優選為IOcN以下,并且優選為3cN以上,進一步優選為5cN以上。
[0173] <26>
[0174] 上述〈1>?〈25>中任一項所述的無紡布的制造方法,
[0175] 該無紡布的制造方法是:
[0176] 將具備利用熱熔接部將長纖維固定而得的纖維聚集體的經親水化處理后的親水 性無紡布供給至一對凹凸輥之間,對該無紡布的多個位置分別實施局部拉伸加工,
[0177] 將實施局部拉伸加工后的無紡布供給至在圓周面具有凸部的凸輥,邊使所述長纖 維的一部分斷裂邊進行拉伸,從而從所述纖維聚集體起毛,形成比構成所述纖維聚集體的 纖維進一步被拉伸的具有自由端部的纖維,使該具有自由端部的纖維的親水度比構成該纖 維聚集體的未起毛的纖維的親水度低。
[0178] <27>
[0179] 上述〈26>所述的無紡布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局部拉伸加工使用一對凹凸輥來 進行,
[0180] -個棍在圓周面具有多個凸部,另一個棍在圓周面的與一個所述棍的所述凸部對 應的位置具有該凸部可塞入的凹部,
[0181] 一個所述輥的凸部與另一個所述輥的凸部的嚙合深度為3. 5mm以上且IOmm以下。
[0182] <28>
[0183] 上述〈26>或〈27>所述的無紡布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嚙合深度為3. 5mm以上, 優選為3. 7mm以上,進一步優選為4mm以上,并且為5mm以下,優選為4. 8mm以下,進一步優 選為4. 5mm以下。
[0184] <29>
[0185] 上述〈26>?〈28>中任一項所述的無紡布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起毛加工中使用 噴砂輥作為凸輥,噴砂輥的凸部的密度為1000個/cm 2以上且3000個/cm2以下。
[0186] <30>
[0187] 上述〈29>所述的無紡布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噴砂輥的凸部的密度優選為1000 個/cm 2以上且3000個/cm2以下,進一步優選為1200個/cm2以上且2500個/cm 2以下。
[0188] <31>
[0189] 上述〈26>?〈30>中任一項所述的無紡布的制造方法,其中,纖維的拉伸倍數優選 為3%以上且100%以下,進一步優選為5%以上且50%以下。
[0190] <32>
[0191] -種吸收性物品,其中,將上述〈1>?〈25>中任一項所述的無紡布用于表面片。
[0192] <33>
[0193] 一種一次性尿布,其具備表面片、背面片以及被兩片夾持的吸收體,所述表面片使 用了上述〈1>?〈25>所述的無紡布。
[0194] 實施例
[0195] 以下,通過實施例進一步詳細說明本發明。但是,本發明的范圍不受所述實施例限 制。
[0196] [實施例1]
[0197] 作為原料無紡布,使用的是具有3層由聚丙烯均聚物樹脂構成的紡粘型無紡布的 層、單位面積重量為18g/m 2、纖維直徑為16μπκ熱壓接部(基于壓花的熱熔接部)的面積率 為9%、添加親水化劑1重量%而進行親水化處理后的紡粘型無紡布(SSS無紡布)。該無 紡布的松散柔軟度為9. 6cN。使用該無紡布,進行局部拉伸加工和起毛加工來制造無紡布。 作為局部拉伸加工,使用鋼質匹配壓花輥43( 7 ^ - V ^ 工 7 口一 9 43)。該 輥43中的各凸部411、421的高度為5. 0mm,輥41的各凸部411與輥42的各凸部421的嚙 合的深度D為4. 0mm。另外,在旋轉軸方向上相鄰的凸部411、421彼此的距離(間距P2)為 7mm、在圓周方向上相鄰的凸部411、421彼此的距離(間距P 1)為7mm。在鋼質匹配壓花輥 43的溫度為26°C下進行,鋼質匹配壓花棍43的圓周速度為20m/min,原料無紡布的搬送速 度為20m/min。接著,對于起毛加工的凸輥51,使用的是各凸部511的高度為0.2mm、凸部 的密度為約2000個/cm 2的噴砂棍。原料無紡布的搬送速度為20m/min,相對于無紡布的搬 送方向在反方向上以2倍的圓周速度使凸輥51旋轉。包角為60度。從花王株式會社制的 "Merries (注冊商標)Merries Pants"的制品中去掉表面片,取而代之使用按上述方式制造 的無紡布,按照使具有起毛的纖維的面成為與穿戴者的皮膚側接觸的一側的方式,制作了 實施例1的一次性尿布。
[0198] [實施例2]
[0199] 在實施例1中,進行局部拉伸加工后,使作為用于起毛加工的凸輥51的噴砂輥相 對于無紡布的搬送方向在反方向上以4倍的圓周速度旋轉。除此以外,與實施例1同樣地, 制作了實施例2的一次性尿布。
[0200] [實施例3]
[0201] 在實施例1中,將用于局部拉伸加工的鋼質匹配壓花輥43中的輥41的各凸部411 與輥42的各凸部421的嚙合的深度D設為3. 5_,使作為用于起毛的凸輥51的噴砂輥相對 于無紡布的搬送方向在反方向上以2倍的圓周速度旋轉。除此以外,與實施例1同樣地,制 作了實施例3的一次性尿布。
[0202] [實施例4]
[0203] 在實施例1中,將用于局部拉伸加工的鋼質匹配壓花輥43中的輥41的各凸部411 與輥42的各凸部421的嚙合的深度D設為4. 5mm,使作為用于起毛的凸輥51的噴砂輥相對 于無紡布的搬送方向在反方向上以2倍的圓周速度旋轉。除此以外,與實施例1同樣地,制 作了實施例4的一次性尿布。
[0204] [實施例5]
[0205] 使用具有3層由聚丙烯均聚物樹脂構成的紡粘型無紡布的層、單位面積重量為 17g/m 2、纖維直徑為15μπκ熱壓接部(基于壓花的熱熔接部)的面積率為17%、添加親水化 劑1重量%而進行親水化處理后的紡粘型無紡布(SSS無紡布)。該無紡布的松散柔軟度為 5. OcN。使用該無紡布,將用于局部拉伸加工的鋼質匹配壓花輥43中的輥41的各凸部411 與輥42的各凸部421的嚙合的深度D設為4. 5mm,使作為用于起毛的凸輥51的噴砂輥相對 于無紡布的搬送方向在反方向上以4倍的圓周速度旋轉。除此以外,與實施例1同樣地,制 作了實施例5的一次性尿布。
[0206] [實施例6]
[0207] 使用具有3層由聚丙烯均聚物樹脂構成的紡粘型無紡布的層、單位面積重量為 17g/m 2、纖維直徑為16μπκ熱壓接部(基于壓花的熱熔接部)的面積率為17%、添加親水 化劑1重量%而進行親水化處理后的紡粘型無紡布(SSS無紡布)。該無紡布的松散柔軟 度為12cN。使用該無紡布,將用于局部拉伸加工的鋼質匹配壓花輥43中的輥41的各凸部 411與輥42的各凸部421的嚙合的深度D設為4. 5mm,使作為用于起毛的凸輥51的噴砂輥 相對于無紡布的搬送方向在反方向上以4倍的圓周速度旋轉。除此以外,與實施例1同樣 地,制作了實施例5的一次性尿布。
[0208] [參考例1]
[0209] 在實施例1中,將用于局部拉伸加工的鋼質匹配壓花輥43中的輥41的各凸部411 與輥42的各凸部421的嚙合的深度D設為2. 7_,使作為用于起毛的凸輥51的噴砂輥相對 于無紡布的搬送方向在反方向上以2倍的圓周速度旋轉。除此以外,與實施例1同樣地制 作了參考例1的一次性尿布。
[0210] [比較例1]
[0211] 使用在實施例1中使用的原料無紡布來代替從花王株式會社制的"Merries (注冊 商標)Merries Pants"的制品中去掉的表面片,制作了比較例1的一次性尿布。
[0212] [比較例2]
[0213] 使用具有3層由聚丙烯均聚物樹脂構成的紡粘型無紡布的層、單位面積重量為 18g/m 2、纖維直徑為16μπκ熱壓接部(基于壓花的熱熔接部)的面積率為9%、未進行親水 化處理的紡粘型無紡布(在實施例1中使用的原料無紡布的未進行親水化處理的無紡布), 來代替從花王株式會社制的"Merries (注冊商標)Merries Pants"的制品中去掉的表面 片,制作了比較例2的一次性尿布。
[0214] [性能評價]
[0215] 對于用于實施例1?6、參考例1、比較例1?2的一次性尿布的表面片的無紡布, 根據上述松散柔軟度的測定法、上述接觸角的測定法、上述纖維間距離的測定法、上述斷裂 強度的測定法、上述微小負荷時的測定法、上述纖維徑的測定法、上述纖維徑的分布的測定 法、上述起毛的纖維的根數的測定法,分別進行測定。它們的結果示于下述表1。
[0216] 另外,對于用于實施例1?6、參考例1、比較例1?2的一次性尿布的表面片的無 紡布,按照下述方法,評價了肌膚觸感性。評價環境為室溫22°C、濕度65% RH。它們的結果 示于下述表1。
[0217] 另外,對于實施例1?6、參考例1、比較例1?2的一次性尿布,按照下述方法,分 別評價吸收性、液體回流性。評價環境為室溫22°C、濕度65% RH。它們的結果示于下述表 1〇
[0218] [肌膚觸感性的評價]
[0219] 對于用于實施例1?6、參考例1、比較例1?2的一次性尿布的表面片的無紡布, 專業評審員10人對以比較例1的無紡布為基準(5分)時的10個等級(越接近10分,肌 膚觸感越好)的無紡布表面的肌膚觸感(光滑度)進行感官評價,并且,對于各無紡布,四 舍五入到整數位而求出3片的平均值。
[0220] [吸收性的評價]
[0221] 從實施例1?6、參考例1、比較例1?2的一次性尿布去掉腰身褶裥和腿褶裥,以 展開狀態將表面片側朝上而水平地加以固定。在表面片上載置帶圓筒狀的注入口的丙烯酸 類板,進一步在丙烯酸類板上,在尿布的背側部側及腹側部側分別載置2kg的砝碼來加載 負荷。設置于丙烯酸類板的注入口呈內徑為36mm的圓筒(高度53mm)狀,在丙烯酸類板上, 在長邊方向的1/3的位置且寬度方向的中心的位置時間上,形成將該圓筒狀注入口的內部 與丙烯酸類板的表面片對置面之間連通的內徑36_的貫通孔,其中,該圓筒狀的注入口的 中心與貫通孔的軸線一致。按照丙烯酸類板的圓筒狀注入口的中心軸位于距離將尿布的吸 收性芯覆蓋的被覆片的長邊方向腹側部側的端部的前端為125mm的位置上的方式,來配置 丙烯酸類板,并注入總量160g的生理鹽水。生理鹽水以10分鐘間隔每次40g分4次注入。 測量160g總量被尿布吸收為止的時間。對于各個一次性尿布,將3次平均值四舍五入到整 數位,測定吸收時間。它們的結果示于下述表1。
[0222] [液體回流性的評價]
[0223] 接著上述的吸收性的評價,向實施例1?6、參考例1、比較例1?2的一次性尿布 中注入總量160g的生理鹽水,并由此狀態開始靜置10分鐘。然后,取掉丙烯酸類板,在生 理鹽水的吸收部位上疊置16片Toyo Roshi Kaisha,Ltd制的5C的濾紙,進一步在其上面 加載負荷2分鐘,使生理鹽水被濾紙吸收。負荷按照對IOcmX IOcm的面積施加3. 5kg的方 式加載。經過2分鐘后去除負荷,測定吸收了生理鹽水后的濾紙的重量。從該重量中減去 吸收前的濾紙的重量,求出該值作為各尿布的液體回流量。對于各個一次性尿布,將3次平 均值四舍五入到整數位,測定出液體回流量。它們的結果示于下述表1。
[0224] [表 1]
[0225]
【權利要求】
1. 一種無紡布,其是具備利用熱熔接部將長纖維固定而得的纖維聚集體的親水性無紡 布,其中, 所述長纖維的一部分斷裂,一端部利用所述熱熔接部被固定,另一端部成為自由端部 而從所述纖維聚集體離開并立起,所述無紡布具備具有該自由端部的纖維, 具有所述自由端部的纖維的親水度比構成所述纖維聚集體的纖維的親水度低。
2.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無紡布,其中,具有所述自由端部的纖維相對于純水的接觸角 大于80°。
3. 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無紡布,其中,具有所述自由端部(20b)的纖維相對于純水 的接觸角大于80°、或大于85°、或為90°以上。
4. 如權利要求1?3中任一項所述的無紡布,其中,構成所述纖維聚集體的纖維相對于 純水的接觸角小于90°、或小于85°、或為80°以下。
5. 如權利要求1?4中任一項所述的無紡布,其中,具有所述自由端部(20b)的纖維的 接觸角相對于構成所述纖維聚集體的纖維的接觸角高出5°以上,或高出10°以上。
6. 如權利要求1?5中任一項所述的無紡布,其中,所述無紡布中,在構成所述無紡布 的纖維中,纖維間距離為150 iim以上且300 iim以下的纖維的比例為30%以上。
7. 如權利要求1?6中任一項所述的無紡布,其中,在構成所述無紡布的纖維中,纖維 間距離為150 u m以上且300 u m以下的纖維的比例為30%以上、35%以上或40%以上。
8. 如權利要求1?7中任一項所述的無紡布,其中,所述無紡布具備起毛的纖維,所述 起毛的纖維包含具有所述自由端部的纖維、和在所述熱熔接部彼此之間立起成環狀的環狀 纖維。
9. 如權利要求1?8中任一項所述的無紡布,其中,所述無紡布的起毛的纖維的根數為 8根/cm以上且起毛高度為1. 5mm以下。
10. 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無紡布,其中,所述起毛的纖維的根數為8根/cm以上或12根 /cm以上,并且為100根/cm以下或40根/cm以下。
11. 如權利要求9或10所述的無紡布,其中,所述起毛的纖維的起毛高度為0. 2mm以 上、或0? 5謹以上,并且為1. (torn以下。
12. 如權利要求1?11中任一項所述的無紡布,其中,具有所述自由端部的纖維包含所 述另一端部側的所述自由端部變粗的纖維。
13. 如權利要求12所述的無紡布,其中,所述自由端部變粗的纖維的比例為20%以上、 或30%以上、或40%以上。
14. 如權利要求1?13中任一項所述的無紡布,其中,具有所述自由端部的纖維的平均 纖維徑比構成所述纖維聚集體的纖維的平均纖維徑小。
15. 如權利要求1?14中任一項所述的無紡布,其中,具有所述自由端部的纖維的平 均纖維徑為構成纖維聚集體的纖維的平均纖維徑的98%以下且40%以上、或97%以下且 70%以上。
16. 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無紡布,其中,所述起毛的纖維的平均纖維徑比所述未起毛的 纖維的平均纖維徑小。
17. 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無紡布,其中,所述起毛的纖維的平均纖維徑為未起毛的纖維 的平均纖維徑的98%以下且40%以上、或97%以下且70%以上。
18. 如權利要求1?17中任一項所述的無紡布,其中,所述無紡布在微小負荷時的壓縮 特性值為17. 6 (cN/cm2)/mm以下,所述無紡布在與所述長纖維的取向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 斷裂強度為5. 00N/5cm以上,所述無紡布的單位面積重量為5g/m2以上且100g/m2以下。
19. 如權利要求18所述的無紡布,其中,所述壓縮特性值為17. 6 (cN/cm2)/mm以下、或 14. 7 (cN/cm2) /mm 以下、或 9. 80 (cN/cm2) /mm 以下。
20. 如權利要求1?19中任一項所述的無紡布,其中,所述無紡布的斷裂強度的值為 5. 0N/50mm 以上,或為 8. 0N/50mm 以上且 30. 0N/50mm 以下。
21. 如權利要求1?20中任一項所述的無紡布,其中,所述無紡布的原料無紡布是通過 對疏水性的長纖維進行親水化處理而形成的。
22. 如權利要求21所述的無紡布,其中,通過親水化劑使所述原料無紡布親水化,該親 水化劑的量相對于所述原料無紡布的重量為0. 1重量%以上且20重量%以下。
23. 如權利要求1?22中任一項所述的無紡布,其中,所述無紡布具有由除了具有所 述自由端部的纖維、所述環狀的纖維以及起毛的纖維以外的未起毛的纖維構成的纖維聚集 體。
24. 如權利要求1?23中任一項所述的無紡布,其中,所述無紡布的松散柔軟度為 10cN以下或5. 9cN以下,并且為0. 5cN以上。
25. 如權利要求1?24中任一項所述的無紡布,其中,所述原料無紡布的松散柔軟度為 15cN以下或10cN以下,并且為3cN以上或5cN以上。
26. -種權利要求1?25中任一項所述的無紡布的制造方法, 該無紡布的制造方法是: 將具備利用熱熔接部將長纖維固定而得的纖維聚集體的經親水化處理后的親水性無 紡布供給至一對凹凸輥之間,對該無紡布的多個位置分別實施局部拉伸加工, 將實施局部拉伸加工后的無紡布供給至在圓周面具有凸部的凸輥,邊使所述長纖維的 一部分斷裂邊進行拉伸,從而從所述纖維聚集體起毛,形成比構成所述纖維聚集體的纖維 進一步被拉伸的具有自由端部的纖維,使該具有自由端部的纖維的親水度比構成該纖維聚 集體的未起毛的纖維的親水度低。
27. 如權利要求26所述的無紡布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局部拉伸加工使用一對凹凸 輥來進行, 一個棍在圓周面具有多個凸部,另一個棍在圓周面的與一個所述棍的所述凸部對應的 位置具有該凸部可塞入的凹部, 一個所述輥的凸部與另一個所述輥的凸部的嚙合深度為3. 5mm以上且10mm以下。
28. 如權利要求26或27所述的無紡布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嚙合深度為3. 5mm以上、 或3. 7mm以上、或4mm以上,并且為5mm以下、或4. 8mm以下、或4. 5mm以下。
29. 如權利要求26?28中任一項所述的無紡布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起毛加工中使 用噴砂輥作為凸輥,噴砂輥的凸部的密度為1000個/cm2以上且3000個/cm2以下。
30. 如權利要求29所述的無紡布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噴砂輥的凸部的密度為1000 個/cm2以上且3000個/cm2以下、或1200個/cm2以上且2500個/cm 2以下。
31. 如權利要求26?30中任一項所述的無紡布的制造方法,其中,纖維的拉伸倍數為 3%以上且100%以下、或5%以上且50%以下。
32. -種吸收性物品,其中,將權利要求1?25中任一項所述的無紡布用于表面片。
33. -種一次性尿布,其具備表面片、背面片以及被兩片夾持的吸收體,所述表面片使 用了權利要求1?25中任一項所述的無紡布。
【文檔編號】A61F13/496GK104334784SQ201380026230
【公開日】2015年2月4日 申請日期:2013年11月28日 優先權日:2012年12月19日
【發明者】湊崎真行, 種市祥一, 衣笠由彥 申請人:花王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