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治療心臟病的中藥組合物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涉及一種治療心臟病的中藥組合物,它由葶藶子、丹參、當歸、紅花、熟附片等藥材制成。本發明所述的治療心臟病的中藥組合物經結合現代醫學研究,精心篩選出多位中藥材,進行科學配伍,能夠有效地治療心臟病,本發明組合物的組方科學,配伍合理,治療效果明顯,具有不用手術,安全可靠,無副作用,患者樂于接受等特點。
【專利說明】一種治療心臟病的中藥組合物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中醫藥領域,具體地說,涉及一種治療心臟病的中藥組合物。
【背景技術】
[0002]慢性肺源性心臟病(簡稱肺心病)是一種常見的多發病,其危害性大,急性發作期病情危重,并發癥多,死亡率高。
【發明內容】
[0003]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治療心臟病的中藥組合物。[0004]為了實現本發明的目的,本發明提供一種治療心臟病的中藥組合物,它由下述重量配比的物質制成:葶藶子15-30份、羅傘樹20-40份、丹參20-30份、金邊兔耳30-50份、當歸15-30份、龍舌草30-50份、紅花15-20份、熟附片15-20份、薤白30-40份、地龍15-30份,葛根15-20份、黃芪100-200份、川芎15-30份、桃仁15-30份、紅參15-40份、石菖蒲15-20份、琥珀10-20份、靈芝15-30份、制首烏20-30份、茯神20-30份、紫蘇子15-20份、白芥子15-20份、炒菜菔子15-20份、霜桑葉10-20份、紫河車10-15份、三七15-20份、降香6-12份、茯苓15-30份、麝香2-4份和大棗150-200份。
[0005]優選地,本發明所述治療心臟病的中藥組合物由下述重量配比的物質制成:葶藶子20份、羅傘樹40份、丹參25份、金邊兔耳50份、當歸20份、龍舌草50份、紅花15份、熟附片15份、薤白35份、地龍20份,葛根20份、黃芪150份、川芎20份、桃仁20份、紅參20份、石菖蒲20份、琥珀15份、靈芝20份、制首烏25份、茯神25份、紫蘇子15份、白芥子20份、炒菜菔子20份、霜桑葉15份、紫河車10份、三七20份、降香10份、茯苓20份、麝香3份和大棗180份。
[0006]更優選地,所述藥物可以為片劑、分散片、丸劑、速溶片、膏劑或湯劑。
[0007]在本發明的組合物中,羅傘樹(拉丁學名Ardisia quinquegona B1.)性味苦、辛、性涼,主治咽喉腫痛、瘡癤癰腫、跌打損傷、風濕痹痛等;大棗(拉丁學名Ziziphuszizyphus)性味甘、溫,具有補脾益氣、養心安神等功效;黃芪性味甘、微溫,具有益氣固表、斂汗固脫、托瘡生肌、利水消腫等功效;金邊兔耳(拉丁學名Herba AinsliaeaeFragrantis)性味甘、寒,具有清熱、利濕、涼血、解毒、治虛癆咳血、汲熱黃疸、水腫、癰疽腫毒、瘰疬等功效;龍舌草(拉丁學名Ottelia alismoides)性味甘、淡,涼,具有清熱化痰、解毒利尿等功效,上述藥材為君藥。薤白性味辛、苦、溫,具有理氣、寬胸、通陽、散結、導滯等功效;葶藶子性味辛、苦、寒,具有瀉肺降氣、祛痰平喘、利水消腫、泄逐邪等功效;制首烏性味苦、甘、澀,具有補肝益腎、養血祛風等功效;炒萊菔子性味辛、甘,平,具有消食除脹,降氣化痰。用于飲食停滯,脘腹脹痛,大便秘結,積滯瀉痢,痰壅喘咳等功效;丹參性味苦、微寒,具有活血調經、祛瘀止痛、涼血消癰、清心除煩、養血安神等功效;石菖蒲性味辛、苦,溫,具有化濕開胃、開竅豁痰、醒神益智等功效;茯苓性味甘、淡、平,具有滲濕利水、健脾和胃、寧心安神等功效;當歸性味甘、辛,用于心肝血虛、面色萎黃、眩暈心悸等;上述藥材為臣藥;地龍性味成、寒,具有清熱息風、通絡、平喘、利尿等功效;葛根性味甘、辛、涼,具有解肌退熱、透疹、生津止渴、升陽止瀉等功效;川芎性味辛、溫,具有活血行氣等功效;紅參性味甘、微苦、溫,具有大補元氣、復脈固脫、益氣攝血等功效;桃仁性味甘平、苦,具有破血行瘀、潤燥滑腸等功效;靈芝性味濕、甘,具有滋補強壯、健腦安神、益精氣、強筋骨等功效;茯神(拉丁名Poria cum Radix Pini)性味甘淡、平,具有滲濕、健脾、寧心等功效;白芥子性味無臭、味辛、辣,具有溫肺豁痰利氣,散結通絡止痛等功效,上述藥材為佐藥;紅花性味辛溫,具有活血祛淤、溫經止痛等功效;熟附片性味大辛、大熱,具有回陽救逆、溫補脾腎、散寒止痛等功效;琥珀性味甘平、甘淡,具有通塞以寧心、定魂魄、療癲邪等功效;紫蘇子性味辛溫,具有下氣消痰、潤肺、寬腸等功效;霜桑葉(拉丁學名Lonicera japonica Thunb)性味寒、苦、甘,具有疏散風熱、清肺潤燥、平肝明目等功效;紫河車性味甘、成、溫,具有補腎益精、益氣養血等功效;三七性味甘、微苦、溫,具有化瘀止血、活血鎮痛等功效;降香性味辛、溫,具有活血行氣止痛、辟穢、降逆、止血等功效;麝香性味辛溫香竄,具有開經絡、通諸竅、透肌骨、暖水藏等功效,上述藥材為使藥。所以藥材按照君臣佐使的原則共同發揮藥效。
[0008]本發明所述的治療心臟病的中藥組合物經結合現代醫學研究,精心篩選出多位中藥材,進行科學配伍,能夠有效地治療心臟病,本發明組合物的組方科學,配伍合理,治療效果明顯,具有不用手術,安全可靠,無副作用,患者樂于接受等特點。
【具體實施方式】
[0009]實施例:
[0010]稱取葶藶子20克、羅傘樹40克、丹參25克、金邊兔耳50克、當歸20克、龍舌草50克、紅花15克、熟附片15克、薤白35克、地龍20克,葛根20克、黃芪150克、川芎20克、桃仁20克、紅參20克、石菖蒲20克、琥珀15克、靈芝20克、制首烏25克、茯神25克、紫蘇子15克、白芥子20克、炒 萊菔子20克、霜桑葉15克、紫河車10克、三七20克、降香10克、茯苓20克、麝香3克和大棗180克,粉碎,過100目篩,加入蜂蜜30克,滾制成500丸。
[0011]實驗例
[0012]選擇2012年3月-2014年I月間就診的患者80例,符合1980年全國第三次肺心病專業會議修訂的肺心病急性發作期標準(慢性肺原性心臟病診斷標準[S].山西醫藥雜志,1982,11 (1):35-39.),分為治療組40例,對照組40例。治療組:男21例,女19例,年齡50-83 (平均69.5±5.4)歲,病程1_8年,平均3.7年,患者伴有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對照組:男28例,女12例,年齡47-71(平均71.2±5.1)歲,病程1_9年,平均3.5年,患者伴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病情及伴發病均無明顯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0013]診斷標準
[0014]全部病例均符合1980年全國第三次肺心病專業會議修訂的肺心病急性發作期標準(慢性肺原性心臟病診斷標準[S].山西醫藥雜志,1982,11 (I):35-39.),癥狀見咳嗽、咳痰、痰清稀或呈泡沫狀、胸悶喘促,或者兼見寒熱、脊冷、四肢不溫、身痛、苔滑或白膩、脈弦緊。
[0015]治療組使用實施例中制備的丸劑進行治療,每天3次,每次口服3丸,連續治療3周為I個療程。[0016]對照組使用下列湯劑來治療:取炙麻黃10g、桂枝6g、白芍15g、甘草6g、干姜5g、細辛5g、半夏10g、五味子5g、桃仁10g、紅花6g、川芍10g、地龍10g,加入300毫升水,在裝有冷凝管的燒瓶中在90°C下加熱3小時,冷卻,過濾,濾液在I天分3次服用。連續治療3周為I個療程。
[0017]觀察方法
[0018]每日記錄咳痰、咯痰、氣喘、紫給、水腫、肺部羅音及心功能變化等情況。治療前,所有病人均進行血氣分析、肝腎功能及電解質等檢查;治療后,每隔2天復查I次血氣分析,I療程結束后,對上述記錄癥狀、體征變化情況及血氣分析進行統計處理。
[0019]療效判定標準
[0020]按照全國第2次肺心病專業會議1977年修訂標準評定(孫佳興.臨床疾病診斷依據治愈好轉標準(第2版)[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1998.)。
[0021]治療結果
[0022]治療組有顯著療效者31例,好轉8例,無效I例,總有效率97.5% ;對照組有顯著療效者21例,好轉11例,無效8例,總有效率82.5% (p〈0.05)。兩組對比情況見表1和表2。
[0023]表1兩組治療前后癥狀改善情況比較
[0024]
【權利要求】
1.一種治療心臟病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它由下述重量配比的物質制成:葶藶子15-30份、羅傘樹20-40份、丹參20-30份、金邊兔耳30-50份、當歸15-30份、龍舌草30-50份、紅花15-20份、熟附片15-20份、薤白30-40份、地龍15-30份,葛根15-20份、黃芪100-200份、川芎15-30份、桃仁15-30份、紅參15-40份、石菖蒲15-20份、琥珀10-20份、靈芝15-30份、制首烏20-30份、茯神20-30份、紫蘇子15-20份、白芥子15-20份、炒萊菔子15-20份、霜桑葉10-20份、紫河車10-15份、三七15-20份、降香6_12份、茯苓15-30份、麝香2-4份和大棗150-200份。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治療心臟病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它由下述重量配比的物質制成:葶藶子20份、羅傘樹40份、丹參25份、金邊兔耳50份、當歸20份、龍舌草50份、紅花15份、熟附片15份、薤白35份、地龍20份,葛根20份、黃芪150份、川芎20份、桃仁20份、紅參20份、石菖蒲20份、琥珀15份、靈芝20份、制首烏25份、茯神25份、紫蘇子15份、白芥子20份、炒菜菔子20份、霜桑葉15份、紫河車10份、三七20份、降香10份、茯苓20份、麝香3份和大棗180份。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治療心臟病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藥物可以為片劑、分散片、丸劑、速溶片、 膏劑或湯劑。
【文檔編號】A61K35/56GK103784690SQ201410068171
【公開日】2014年5月14日 申請日期:2014年2月27日 優先權日:2014年2月27日
【發明者】蔣海, 蔣佩瑄, 張玉蘭 申請人:蔣佩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