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可連續植入放射性粒子的自動化裝置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可連續自動植入放射性粒子的自動化裝置,線性模組、滑塊和滾珠絲杠連為一體;電機固定在線性模組的頂端與滾珠絲杠連接,中間連接件與滑塊固定,支撐板固定在線性模組的背面,快速鎖緊螺母固定在支撐板的頂端,針芯把持架與中間連接件連接在一起,針芯固定在針芯把持架的卡槽內,可拆換彈夾支撐架固定在支撐板的底部,可拆換彈夾固定在可拆換彈夾支撐架內,針芯導管位于可拆換彈夾右端的頂部與粒子通道相通,粒子排列在粒子倉內由連接粒子壓軸的彈簧壓縮,彈夾蓋與可拆換彈夾連接在一起,針套定位件固定在可拆換彈夾的底部。本發明可實現完全自動植入放射性粒子,操作簡單,又能適合連接不同廠家提供的穿刺針。
【專利說明】一種可連續植入放射性粒子的自動化裝置
【技術領域】
[0001]發明涉及一種用于顱底及面側深區腫瘤組織間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療的醫療器械,尤其涉及一種連續自動植入放射性粒子的裝置。屬于微創醫療器械【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0002]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療是將放射性粒子植入腫瘤或腫瘤周圍,利用粒子源芯放射出的射線殺死癌細胞,達到治療和緩解疾病的目的。具有創傷小、副作用小和復發率低的優點。臨床中取得了良好的治療效果,并逐步得到了醫生和患者的接受和認可,使其臨床應用顯示了廣闊的前景。
[0003]目前存在的多種放射性粒子植入裝置都存在以下不足:(I)彈夾重復使用容易造成交叉感染;(2)在植入放射性粒子時,首先用推桿將放療粒子通過穿刺針植入腫瘤,然后抽出推桿,此時腫瘤內的血液會通過穿刺針回流到粒子彈倉和粒子彈匣內并出現凝血現象,放療粒子會出現“卡源”現象而無法植入;(3)彈夾較笨重,定位不準確;(4)基本都是由醫生手動操作,因為粒子具有放射性,手術時間較長對醫生和病人的身體有很大的副作用。
【發明內容】
[0004]有鑒于此,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可連續自動植入放射性粒子的自動化裝置,可實現完全自動植入放射性粒子,操作簡單,又能適合連接不同廠家提供的穿刺針。
[0005]一種可連續自動植入放射性粒子的自動化裝置,包括電機,線性模組,中間連接件,快速鎖緊螺母,支撐板,針芯把持架,針芯,彈夾蓋,可拆換彈夾,針套定位件,針套,可拆換彈夾支撐架,聯軸器,彈簧,粒子壓軸,針芯導管和擋片;
[0006]其中,所述可拆換彈夾上加工有粒子倉和粒子通道,粒子倉沿可拆換彈夾長度方向位于可拆換彈夾的表面的中部,粒子通道與粒子倉的一端垂直相貫且貫通可拆換彈夾的上下表面;粒子倉的兩側對稱加工有直線滑槽,直線滑槽的底面為U形;
[0007]所述彈夾蓋的表面加工有與可拆換彈夾上直線滑槽相配合的直線滑道,彈夾蓋上還加工有與可拆換彈夾上粒子通道相對應的導向槽,導向槽在厚度方向上貫穿彈夾蓋;
[0008]其整體連接關系為:電機通過聯軸器固定在線性模組的頂端且與線性模組中的滾珠絲杠連接,中間連接件固定連接在線性模組中滑塊的上表面,支撐板通過固定連接在線性模組的背面,快速鎖緊螺母固定連接在支撐板的頂端,針芯把持架與中間連接件固定連接在一起,針芯固定連接在針芯把持架的卡槽內;可拆換彈夾支撐架通過支撐板底部的限位槽與支撐板固定連接,可拆換彈夾通過可拆換彈夾支撐架上的U形槽與其固定連接,可拆換彈夾與彈夾蓋通過各自的直線滑槽和直線滑道配合后連接在一起,針芯導管連接在可拆換彈夾上且與粒子通道相通,粒子按線性陣列的方式排列在粒子倉內,彈簧一端與粒子倉相對粒子通道的一端固定,另一端連接有粒子壓軸,粒子壓軸與排列在粒子倉內的最后一顆粒子抵觸;擋片安裝在彈夾蓋上的導向槽內,擋片能伸入彈簧內并沿導向槽的開槽方向滑動以壓縮彈簧;針套定位件固定在可拆換彈夾與針芯導管相對的安裝面上,針套固定連接在針套定位件上,針套的中心孔與粒子通道同心。
[0009]裝入粒子的過程:向可拆換彈夾的粒子倉中放入粒子時,首先通過擋片把彈簧拉至粒子倉的最左端,然后依次放入粒子,松開擋片,粒子依靠彈簧的壓緊力按線性陣列的方式排列在粒子倉內,彈簧一端的粒子壓軸與粒子形狀一致并壓緊粒子,粒子通道內只可以容納一個粒子,彈夾蓋的作用是防止粒子脫落;
[0010]工作過程:首先,整個裝置通過支撐板頂端的快速鎖緊螺母固定在其他定位設備上如機器人末端。通過定位設備對需要植入粒子的部位進行準確定位。
[0011]進行粒子植入時,電機通電后帶動聯軸器轉動,聯軸器帶動線性模組內部的滾珠絲杠的轉動,使滾珠絲杠的轉動轉化為滑塊的上下移動,中間連接件與滑塊連接在一起隨之上下移動,針芯把持架與中間連接件連接在一起組成橋式結構,隨著中間連接件與滑塊的上下移動會帶動固定在其卡槽內的針芯上下移動,初始位置時,滑塊、中間連接件和針芯把持架位于線性模組的頂部;此時,電機正轉,位于初始位置的針芯順著針芯導管和針套向下移動將粒子植入體內,完成動作后電機反轉,針芯退回初始位置,在彈簧和粒子壓軸的作用下將下一顆粒子推送至粒子通道內,重復上述過程即可植入所需粒子數目。
[0012]有益效果:
[0013]1、本發明的可拆換彈夾解決了以往彈夾重復使用造成的交叉感染,解決了粒子植入時的“卡源”現象,穿刺過程中定位準確,減小了患者在植入過程中的痛苦。
[0014]2、本發明在手術過程中實現了粒子的自動植入,即植入過程操作人員與裝置實現隔離操作,此外,裝置的植入效率高,因此避免了醫生和患者長時間受粒子輻射,對醫生和患者的人身安全具有重要意義。
[0015]3、本發明的彈夾蓋上還加工有與可拆換彈夾上粒子通道相對應的導向槽,擋片安裝在彈夾蓋上的導向槽內,擋片能伸入彈簧內并沿導向槽的開槽方向滑動以壓縮彈簧;上述結構能夠方便的控制彈簧,便于粒子裝入可拆換彈夾的粒子倉中。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6]圖1為本發明的等軸測結構示意圖;
[0017]圖2為本發明的主視圖;
[0018]圖3為本發明的俯視圖;
[0019]圖4為圖1中可拆換彈夾的結構示意圖;
[0020]圖5為圖4中A-A線的剖視圖;
[0021]圖中,1、電機;2、線性模組;3、中間連接件;4、快速鎖緊螺母;5、支撐板;6、針芯把持架;7、針芯;8、彈夾蓋;9、可拆換彈夾;10、針套定位件;11、針套;12、可拆換彈夾支撐架;13、U形槽;14、導向槽;15、彈簧、16,、直線滑槽;17、粒子壓軸;18、粒子;19、針芯導管;20、直線滑道;21、擋片;22、粒子倉;23、限位槽;24、滑塊;25、聯軸器;26、滾珠絲杠;27、粒子通道。
【具體實施方式】
[0022]下面結合附圖并舉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詳細描述。
[0023]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可連續自動植入放射性粒子的自動化裝置,包括電機1,線性模組2,中間連接件3,快速鎖緊螺母4,支撐板5,針芯把持架6,針芯7,彈夾蓋8,可拆換彈夾9,針套定位件10,針套11,可拆換彈夾支撐架12,聯軸器25,彈簧15,粒子壓軸17,針芯導管19和擋片21 ;
[0024]其中,所述可拆換彈夾9上加工有粒子倉22和粒子通道27,粒子倉22沿可拆換彈夾9長度方向位于可拆換彈夾9的表面的中部,粒子通道27與粒子倉22的一端垂直相貫且貫通可拆換彈夾9的上下表面;粒子倉22的兩側對稱加工有直線滑槽16,直線滑槽16的底面為U形;
[0025]所述彈夾蓋8的表面加工有與可拆換彈夾9上直線滑槽16相配合的直線滑道20,彈夾蓋8上還加工有與可拆換彈夾上粒子通道27相對應的導向槽14,導向槽14在厚度方向上貫穿彈夾蓋8 ;
[0026]其整體連接關系為:電機I通過聯軸器25固定在線性模組2的頂端且與線性模組2中的滾珠絲杠26連接,中間連接件3固定連接在線性模組2中滑塊24的上表面,支撐板5通過固定連接在線性模組2的背面,快速鎖緊螺母4固定連接在支撐板5的頂端,針芯把持架6與中間連接件3固定連接在一起,針芯7固定連接在針芯把持架6的卡槽內;可拆換彈夾支撐架12通過支撐板5底部的限位槽23與支撐板5固定連接,可拆換彈夾9通過可拆換彈夾支撐架12上的U形槽13與其固定連接,可拆換彈夾9與彈夾蓋8通過各自的直線滑槽16和直線滑道20配合后連接在一起,針芯導管19連接在可拆換彈夾9上且與粒子通道27相通,粒子18按線性陣列的方式排列在粒子倉22內,彈簧15 —端與粒子倉22相對粒子通道27的一端固定,另一端連接有粒子壓軸17,粒子壓軸17與排列在粒子倉22內的最后一顆粒子18抵觸;擋片21安裝在彈夾蓋8上的導向槽14內,擋片21能伸入彈簧15內并沿導向槽14的開槽方向滑動以壓縮彈簧15 ;針套定位件10固定在可拆換彈夾9與針芯導管19相對的安裝面上,針套11固定連接在針套定位件10上,針套11的中心孔與粒子通道27同心。
[0027]裝入粒子的過程:可拆換彈夾9的粒子倉22中可放100個粒子18,放入粒子18時,首先通過擋片21把彈簧15拉至粒子倉22的最左端,然后依次放入100個粒子18,松開擋片21,粒子18依靠彈簧15的壓緊力按線性陣列的方式排列在粒子倉22內,彈簧15—端的粒子壓軸17與粒子18形狀一致并壓緊粒子18,粒子通道27內只可以容納一個粒子18,彈夾蓋8的作用是防止粒子脫落;
[0028]工作過程:首先,整個裝置通過支撐板5頂端的快速鎖緊螺母4固定在其他定位設備上如機器人末端。通過定位設備對需要植入粒子的部位進行準確定位。
[0029]進行粒子植入時,電機I通電后帶動聯軸器25轉動,聯軸器25帶動線性模組2內部的滾珠絲杠26的轉動,使滾珠絲杠26的轉動轉化為滑塊24的上下移動,中間連接件3與滑塊24連接在一起隨之上下移動,針芯把持架6與中間連接件3連接在一起組成橋式結構,隨著中間連接件3與滑塊24的上下移動會帶動固定在其卡槽內的針芯7上下移動,初始位置時,滑塊24、中間連接件3和針芯把持架7位于線性模組2的頂部;此時,電機正轉,位于初始位置的針芯7順著針芯導管19和針套11向下移動將粒子植入體內,完成動作后電機I反轉,針芯7退回初始位置,在彈簧15和粒子壓軸17的作用下將下一顆粒子18推送至粒子通道27內,重復上述過程即可植入所需粒子數目。
[0030]綜上所述,以上僅為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可連續自動植入放射性粒子的自動化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包括電機(1),線性模組⑵,中間連接件⑶,快速鎖緊螺母⑷,支撐板(5),針芯把持架(6),針芯(7),彈夾蓋(8),可拆換彈夾(9),針套定位件(10),針套(11),可拆換彈夾支撐架(12),聯軸器(25),彈簧(15),粒子壓軸(17),針芯導管(19)和擋片(21); 其中,所述可拆換彈夾(9)上加工有粒子倉(22)和粒子通道(27),粒子倉(22)沿可拆換彈夾(9)長度方向位于可拆換彈夾(9)的表面的中部,粒子通道(27)與粒子倉(22)的一端垂直相貫且貫通可拆換彈夾(9)的上下表面;粒子倉(22)的兩側對稱加工有直線滑槽(16),直線滑槽(16)的底面為U形; 所述彈夾蓋(8)的表面加工有與可拆換彈夾(9)上直線滑槽(16)相配合的直線滑道(20); 其整體連接關系為:所述電機(I)通過聯軸器(25)固定在線性模組(2)的頂端且與線性模組⑵中的滾珠絲杠(26)連接,中間連接件(3)固定連接在線性模組(2)中滑塊(24)的上表面,支撐板5通過固定連接在線性模組(2)的背面,快速鎖緊螺母(4)固定連接在支撐板(5)的頂端,針芯把持架(6)與中間連接件(3)固定連接在一起,針芯(7)固定連接在針芯把持架¢)的卡槽內;可拆換彈夾支撐架(12)通過支撐板(5)底部的限位槽(23)與支撐板(5)固定連接,可拆換彈夾(9)通過可拆換彈夾支撐架(12)上的U形槽(13)與其固定連接,可拆換彈夾(9)與彈夾蓋⑶通過各自的直線滑槽(16)和直線滑道(20)配合后連接在一起,針芯導管(19)連接在可拆換彈夾(9)上且與粒子通道27相通,粒子18按線性陣列的方式排列在粒子倉(22)內,彈簧(15) —端與粒子倉(22)相對粒子通道(27)的一端固定,另一端連接有粒子壓軸(17),粒子壓軸(17)與排列在粒子倉(22)內的最后一顆粒子(18)抵觸;針套定位件(10)固定在可拆換彈夾(9)與針芯導管(19)相對的安裝面上,針套(11)固定連接在針套定位件(10)上,針套(11)的中心孔與粒子通道(27)同心。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連續自動植入放射性粒子的自動化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彈夾蓋(8)上還加工有與可拆換彈夾(9)上粒子通道27相對應的導向槽(14),導向槽(14)在厚度方向上貫穿彈夾蓋(8)。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可連續自動植入放射性粒子的自動化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包括一個擋片(21),所述擋片(21)安裝在彈夾蓋(8)上的導向槽(14)內,擋片(21)能伸入彈簧(15)內并沿導向槽(14)的開槽方向滑動以壓縮彈簧(15)。
【文檔編號】A61M36/12GK104162226SQ201410328195
【公開日】2014年11月26日 申請日期:2014年7月10日 優先權日:2014年7月10日
【發明者】段星光, 孔祥戰, 陳寧寧, 李常, 王永貴 申請人:北京理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