鴨子背脖病的治療藥物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提供了一種鴨子背脖病的治療藥物,其中,按照重量單位配置如下各組分:藁本、梔子、青黛、白鮮皮各60-90g,胡黃連、蘆薈、秦艽、桑枝、五加皮、豬苓、赤小豆、車前子、金錢草、山茱萸各30-50g,佛手、槐花、鳳仙花、地龍各15-30g,大棗、甘草各10-20g。本發明配比簡單,使用方便,補益肝脾,清熱解毒,消炎保肝,治療鴨病毒性肝炎效果好。
【專利說明】鴨子背脖病的治療藥物
[0001]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獸用藥物【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鴨子背脖病的治療藥物。
[0002]
【背景技術】: 鴨病毒性肝炎是由鴨肝炎病毒引起雛鴨的一種急性接觸性傳染病,俗稱鴨子背脖病。 臨床上以發病急、傳播快、死亡率高,剖檢肝臟有明顯出血點和出血斑為特征。臨床上以發 病急、傳播快、死亡率高,剖檢肝臟有明顯出血點和出血斑為特征。鴨病毒性肝炎是雛鴨的 種傳播迅速和高度致死的傳染病。肝臟的病變特征是體積增大和有出血斑點,開始發病時 的死亡率高達90%以上,造成很大損失。本病主要發生于3周齡以下的雛鴨,4周齡以上尚 未見到發病報道,對成年鴨沒有影響,雞和鵝也都有抵抗力。有人發現用鴨病毒性肝炎病毒 人工感染日齡和1周齡的雛火雞、雛鵝及珠雞,能夠產生本病的癥狀、病理變化和血清中和 抗體,并從雛火雞的肝臟中分離到病毒。本病在雛鴨群中傳播很快,上要通過消化道感染。 鴨肝炎由3種不同病毒引起,分別是鴨肝炎病毒(DHV)I、ΙΙ、ΠΙ型,最常見的為DHVI型,屬 腸道病毒。
[0003] 中醫治療禽類具有一定的優點,如藥物殘留低等。現有技術中,治療鴨病毒性肝炎 的處方如:方1,組方鮮大青葉根、白馬骨各250克,算盤子根、黃桅子根各100克(500只雛 鴨治療劑量)。將采來的新鮮草藥根洗凈,切片,加水2升,用文火煎至1升左右的藥液,每 只病鴨灌服1?2毫升。尚未出現癥狀的雛鴨,給藥前斷水數小時,待雛鴨感到口渴時讓其 飲服。療效觀察王子學[《中獸醫學雜志》介紹,采用抗生素和磺胺類藥物治療無效,用此方 治療鴨病毒性肝炎病10群,收到了滿意的治療效果。方2,組方黃芩、黃柏、黃連、連翹、雙 花、紫金牛、茵陳、枳殼、甘草各25克(供500只雛鴨用量)。煎汁拌飯飼喂。不食的雛鴨, 將藥汁滴服,1日3次,連服2天。療效觀察胡宣文[《中獸醫學雜志》此病目前無特效治 療藥物。采用此方當日下午喂服,次日未發現死鴨,再服1劑,余鴨全部康復。試用此方治 雛鴨1. 500余只,效果滿意。方3乙肝靈,組方生地、大黃、赤芍、龍膽草、白茅根、木通、黃 柏、桅子、茵陳、板藍根、金錢草、田基黃、雞骨草。水煎內服。每份成人劑量可喂服40?50 只雛鴨,每天1劑。連服3?5天。療效觀察柯怡[《中獸醫學雜志》介紹,應用此方只用 3?5天,其效果十分滿意。如注射鴨肝蛋黃液同時加服乙肝靈,效果更佳,保護率100 %。 方4 "升清湯"加味組方板藍根50克,大青葉50克,紫草50克,升麻40克,葛根30克, 柴胡30克,桅子30克,大黃25克,枯礬20克,甘草40克(以上為200只雛鴨用量)。用 法研細末或煎湯拌飼料喂,每日1劑,每2?3小時1次,連服3?5劑。療效觀察張兆倫 【《中獸醫醫藥雜志》】介紹,應用升清湯加味,分不同病狀加減化裁,對2 558只病鴨及帶菌 鴨進行試治,顯效1 988只,有效221只,無效349只,療效滿意。對于鴨病毒性肝炎,民間 中獸醫在實踐中研制的經驗,在治療上也有一定效果。如:羌活、防風各12克,鉤藤、蒼術、 荊芥、薄荷、獨活、陳皮、生姜各10克,前胡、金銀花各6克,麥芽、六曲各30克,山楂15克 (每100只雛鴨用量)。煎水拌飯喂服。再如:六一散30克,六曲1塊,夏枯草、甘草、金銀 花各15克,陳皮、黃柏各7克,淡竹葉、當歸、貫眾、黨參、大黃、黃芩各10克。煎水喂服(100 只雛鴨用量)。又如:黃芩30克,黃柏50克,連翹30克,青黛30克,金銀花20克,紫金牛 40克,茵陳30克,金錢草40克,烏梅30克。煎汁,拌料飼喂。不食者將藥滴入口內,每日3 次。期刊文獻的記載如:'茵蒲清肝散對雛鴨病毒性肝炎的防治效果',《中獸醫醫藥雜志》, 05年第5期公開的組方:茵蒲清肝散:茵陳200 g,蒲公英200 g,白花蛇舌草200 g,板 藍根50 g,金銀花60 g,黃連35 g,桅子35 g,龍膽草35 g,柴胡30 g,防風30 g,鉤藤 30 g,黃芪40 g,麥芽35 g,甘草20 g。再如,'中藥方劑對雛鴨病毒性肝炎防治效果的試 驗',《中獸醫學雜志》2001年第1期公開的組方茵陳50g,龍膽草20g,黃芩20g,黃連20g, 黃芪20g,板藍根20g,柴胡苗20g,神曲50g,陳皮30g,甘草20g。通過檢索發現,以茵陳 為君藥治療此類疾病的方劑較多,茵陳為利濕退黃藥,清利濕熱,利膽退黃。
[0004] 本病以中醫理論分析病因,雛鴨"脾常不足",食欲旺強,加之消化功能較差,易患 腸炎,腹瀉等病,且"肝常有余",患病后易傳里化熱,常引動肝風,易患病毒性肝炎,其它臟 腑有病也往往會造成混合感染,危害肝、腸、脾、胃各臟腑。雛鴨患病毒性肝炎,證屬溫病范 圍,為感受疫癘之邪所致。按照臟腑辯證分析,鴨感受病毒侵襲肝臟,造成心氣不足,不能主 持血液循環周流各經,滋陰全身,淤積生熱,血熱則枯,如此時久,則造成死亡,所以其治療 原則應為"清熱解毒,消炎保肝"。
[0005]
【發明內容】
: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以現有技術為基礎,提供一種配比簡單,使用方便,補益肝脾,清熱 解毒,消炎保肝,治療鴨病毒性肝炎效果好的鴨子背脖病的治療藥物。
[0006]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了一種鴨子背脖病的治療藥物,其中,按照重量單 位配置如下各組分: 藁本、桅子、青黛、白鮮皮各60-90g,胡黃連、蘆薈、秦艽、桑枝、五加皮、豬苓、赤小豆、車 前子、金錢草、山茱萸各30-50g,佛手、槐花、鳳仙花、地龍各15-30g,大棗、甘草各10-20g。
[0007] 或者,按照重量單位配置如下各組分: 藁本、桅子、青黛、白鮮皮各60-80g,胡黃連、蘆薈、秦艽、桑枝、五加皮、豬苓、赤小豆、車 前子、金錢草、山茱萸各30-40g,佛手、槐花、鳳仙花、地龍各15-20g,大棗、甘草各10-15g。
[0008] 或者,按照重量單位配置如下各組分: 藁本、桅子、青黛、白鮮皮各80_90g,胡黃連、蘆薈、秦艽、桑枝、五加皮、豬苓、赤小豆、車 前子、金錢草、山茱萸各40-50g,佛手、槐花、鳳仙花、地龍各20-30g,大棗、甘草各15-20g。
[0009] 或者,按照重量單位配置如下各組分: 藁本、桅子、青黛、白鮮皮各65_85g,胡黃連、蘆薈、秦艽、桑枝、五加皮、豬苓、赤小豆、車 前子、金錢草、山茱萸各35-45g,佛手、槐花、鳳仙花、地龍各18-28g,大棗、甘草各12-18g。
[0010] 鴨子背脖病的治療藥物的制備方法如下: 將上述中藥組合物中的各原料藥組分分別研磨成細粉,混合,獲得混合物,將混合物 加入到6~8倍量的水中進行煎煮,每次煎煮2~4小時,煎煮3次,每次煎煮完后過濾,將 濾液混合,進行減壓濃縮獲得浸膏,將浸膏加入到相對于混合物質量2~3倍量的醇濃度為 909Γ95%的乙醇溶液中,攪拌完全溶解,隨后在4°C溫度以下靜置過夜,隨后過濾,將濾液進 行減壓濃縮除去乙醇,獲得的膏體粉碎為粉末,加入矯味劑(如甜味劑),矯味劑與粉末的質 量比為0. 5:100 ;攪拌均勻后經紫外線照射消毒10秒,即得本發明鴨子背脖病的治療藥物。 [0011] 使用方法,水沖服,粉狀的鴨子背脖病的治療藥物加溫水沖服,防治藥物與水的質 量比為1 :15-20。沖得水溶液,按照每只雛鴨2-5ml灌服,一日三次。
[0012] 本發明以藁本、桅子、青黛、白鮮皮為君藥,以胡黃連、蘆薈、秦艽、桑枝、五加皮、豬 苓、赤小豆、車前子、金錢草、山茱萸為臣藥,以佛手、槐花、鳳仙花、地龍為佐藥,以大棗、甘 草引經為使藥。本配比簡單,使用方便,補益肝脾,清熱解毒,消炎保肝,治療鴨病毒性肝炎 效果好。
[0013]
【具體實施方式】: 實驗數據: 一、藥物分組: 組1,藁本、桅子、青黛、白鮮皮各90g,胡黃連、蘆薈、秦艽、桑枝、五加皮、豬苓、赤小豆、 車前子、金錢草、山茱萸各50g,佛手、槐花、鳳仙花、地龍各30g,大棗、甘草各20g。上述中藥 組合物中的各原料藥組分分別研磨成細粉,混合,獲得混合物,將混合物加入到6~8倍量的 水中進行煎煮,每次煎煮2~4小時,煎煮3次,每次煎煮完后過濾,將濾液混合,進行減壓 濃縮獲得浸膏,將浸膏加入到相對于混合物質量2~3倍量的醇濃度為909Γ95%的乙醇溶 液中,攪拌完全溶解,隨后在4°C溫度以下靜置過夜,隨后過濾,將濾液進行減壓濃縮除去乙 醇,獲得的膏體粉碎為粉末,加入矯味劑(如甜味劑),矯味劑與粉末的質量比為〇. 5:100 ;攪 拌均勻后經紫外線照射消毒10秒,即得本發明鴨子背脖病的治療藥物。粉狀的鴨子背脖病 的治療藥物加溫水沖服,防治藥物與水的質量比為1 :20。每只灌服3ml。
[0014] 組2、藁本、桅子、青黛、白鮮皮各60g,胡黃連、蘆薈、秦艽、桑枝、五加皮、豬苓、赤 小豆、車前子、金錢草、山茱萸各30g,佛手、槐花、鳳仙花、地龍各15g,大棗、甘草各10g。上 述中藥組合物中的各原料藥組分分別研磨成細粉,混合,獲得混合物,將混合物加入到6~8 倍量的水中進行煎煮,每次煎煮2~4小時,煎煮3次,每次煎煮完后過濾,將濾液混合,進 行減壓濃縮獲得浸膏,將浸膏加入到相對于混合物質量2~3倍量的醇濃度為909Γ95%的 乙醇溶液中,攪拌完全溶解,隨后在4°C溫度以下靜置過夜,隨后過濾,將濾液進行減壓濃 縮除去乙醇,獲得的膏體粉碎為粉末,加入矯味劑(如甜味劑),矯味劑與粉末的質量比為 0. 5:100 ;攪拌均勻后經紫外線照射消毒10秒,即得本發明鴨子背脖病的治療藥物。粉狀的 鴨子背脖病的治療藥物加溫水沖服,防治藥物與水的質量比為1 :18。每只灌服4ml。
[0015] 組3、藁本、桅子、青黛、白鮮皮各80g,胡黃連、蘆薈、秦艽、桑枝、五加皮、豬苓、赤 小豆、車前子、金錢草、山茱萸各40g,佛手、槐花、鳳仙花、地龍各20g,大棗、甘草各15g。上 述中藥組合物中的各原料藥組分分別研磨成細粉,混合,獲得混合物,將混合物加入到6~8 倍量的水中進行煎煮,每次煎煮2~4小時,煎煮3次,每次煎煮完后過濾,將濾液混合,進 行減壓濃縮獲得浸膏,將浸膏加入到相對于混合物質量2~3倍量的醇濃度為909Γ95%的 乙醇溶液中,攪拌完全溶解,隨后在4°C溫度以下靜置過夜,隨后過濾,將濾液進行減壓濃 縮除去乙醇,獲得的膏體粉碎為粉末,加入矯味劑(如甜味劑),矯味劑與粉末的質量比為 0. 5:100 ;攪拌均勻后經紫外線照射消毒10秒,即得本發明鴨子背脖病的治療藥物。粉狀的 鴨子背脖病的治療藥物加溫水沖服,防治藥物與水的質量比為1 :15。每只灌服5ml。
[0016] 組4,【背景技術】中,《中獸醫醫藥雜志》,05年第5期公開的組方:茵蒲清肝散:茵陳 200 g,蒲公英200 g,白花蛇舌草200 g,板藍根50 g,金銀花60 g,黃連35 g,桅子35 g,龍膽草35 g,柴胡30 g,防風30 g,鉤藤30 g,黃苗40 g,麥芽35 g,甘草20 g。水 煎服、每只喂食3-5ml。
[0017] 組5,【背景技術】中,'中藥方劑對雛鴨病毒性肝炎防治效果的試驗',《中獸醫學雜 志》2001年第1期公開的組方茵陳50g,龍膽草20g,黃芩20g,黃連20g,黃芪20g,板藍 根20g,柴胡苗20g,神曲50g,陳皮30g,甘草20g。水煎服,每只喂食3-5ml。
[0018] 組6,【背景技術】中,"升清湯"加味組方板藍根50克,大青葉50克,紫草50克,升 麻40克,葛根30克,柴胡30克,桅子30克,大黃25克,枯礬20克,甘草40克,水煎服,每 只喂食3-5ml。
[0019] 組7,【背景技術】中民間驗方:羌活、防風各12克,鉤藤、蒼術、荊芥、薄荷、獨活、陳 皮、生姜各10克,前胡、金銀花各6克,麥芽、六曲各30克,山楂15克,水煎服,每只喂食 3_5ml〇
[0020] 組8、鴨肝特靈西藥進行肌肉注射0. 5ml/只。
[0021] 實驗物分組: 試驗鴨3日齡非免疫白雛鴨,試驗前隨機抽檢其血清DVH抗體,用瓊脂擴散試驗檢查母 源抗體,均為陰性。
[0022] 取3日齡非免疫白雛鴨360羽,隨機分為9組(1至8為試驗組,9組為空白對照 組),每組40只,隔離常規飼養。實驗組1-8攻毒,用DHV D2000 - 1強毒(500個ELD50 / 0. lml)肌肉注射。攻毒6小時后,肝臟解剖發現:肝腫大,呈黃紅色或花斑狀,表面有出血點 和出血斑,膽囊腫大,充滿膽汁。脾臟有時腫大,外觀也類似肝臟的花斑。腎臟充血、腫脹, 心肌如煮熟狀。外在體征雛鴨抽搐、歪脖,腳痙攣、頭向后仰、拉稀。
[0023] 給藥: 實驗組1-7組分別使用藥物分組1-7中的藥物進行喂服,實驗組8使用鴨肝特靈西藥 進行肌肉注射0. 5ml/只,3天后觀察。治愈只數(雛鴨無抽搐、歪脖、腳痙攣、頭向后仰、拉稀 的癥狀,即算治愈) 結果:
【權利要求】
1. 一種鴨子背脖病的治療藥物,其特征在于,按照重量單位配置如下各組分: 藁本、桅子、青黛、白鮮皮各60-90g,胡黃連、蘆薈、秦艽、桑枝、五加皮、豬苓、赤小豆、車 前子、金錢草、山茱萸各30-50g,佛手、槐花、鳳仙花、地龍各15-30g,大棗、甘草各10-20g。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鴨子背脖病的治療藥物,其特征在于,按照重量單位配置如下 各組分: 藁本、桅子、青黛、白鮮皮各60-80g,胡黃連、蘆薈、秦艽、桑枝、五加皮、豬苓、赤小豆、車 前子、金錢草、山茱萸各30-40g,佛手、槐花、鳳仙花、地龍各15-20g,大棗、甘草各10-15g。
3.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鴨子背脖病的治療藥物,其特征在于,按照重量單位配置如下 各組分: 藁本、桅子、青黛、白鮮皮各80-90g,胡黃連、蘆薈、秦艽、桑枝、五加皮、豬苓、赤小豆、車 前子、金錢草、山茱萸各40-50g,佛手、槐花、鳳仙花、地龍各20-30g,大棗、甘草各15-20g。
4.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鴨子背脖病的治療藥物,其特征在于,按照重量單位配置如下 各組分: 藁本、桅子、青黛、白鮮皮各65-85g,胡黃連、蘆薈、秦艽、桑枝、五加皮、豬苓、赤小豆、車 前子、金錢草、山茱萸各35-45g,佛手、槐花、鳳仙花、地龍各18-28g,大棗、甘草各12-18g。
【文檔編號】A61P1/16GK104208313SQ201410402782
【公開日】2014年12月17日 申請日期:2014年8月17日 優先權日:2014年8月17日
【發明者】嚴中明 申請人:嚴中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