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艾條炙支架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艾條炙支架,所述艾條炙支架包括底座、支桿、艾條夾持部件、濾網固定部件、濾網、第一固定栓和第二固定栓;所述底座上設有貫穿的傳熱通道;所述支桿垂直設置于所述底座上;所述艾條夾持部件通過所述第一固定栓水平活動連接在所述支桿上;所述濾網固定部件通過所述第二固定栓水平活動連接在所述支桿上;所述第一固定栓和所述第二固定栓活動設置在所述支桿上,且可沿著所述支桿調節高度;所述濾網固定在所述濾網固定部件的濾網固定端。本實用新型公開了的艾條炙支架,其結構緊湊,使用的靈活性好,能夠代替人工來夾持艾條,艾條炙烤熱力可以最大化的到達人體皮膚,使用效果佳。
【專利說明】一種艾條炙支架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醫用護理裝置,具體為一種用于固定艾條炙的炙療架。
【背景技術】
[0002]艾條炙是炙法之一,又稱艾卷炙。是將艾條點燃后置于腧穴或病變部位上進行熏灼的方法。也可以在艾絨中加入辛溫芳香藥物制成藥物艾條,稱藥條炙。該法使用簡便,效果良好,為目前臨床所常用。艾條炙法已發展成純艾條炙、藥物艾條炙、隔藥炙和無煙艾條炙4種。艾炙條一般分為懸起炙和實按炙兩大類。懸起炙是將艾條懸放在距離穴位一定高度上進行熏烤,而不使艾條點燃端直接接觸皮膚。懸起炙一般用無藥艾條,有時也可用藥物艾條進行熏炙。其中溫和炙是將艾條燃著的一端與施炙處的皮膚保持3厘米左右距離,使患者局部溫熱而無灼痛。每穴炙20分鐘左右,以皮膚出現紅暈為度。對昏迷或局部知覺減退者,須隨時注意局部溫熱程度,防止灼傷。現有技術中有各種炙療架,可將艾條插在上面,固定施炙。這種炙法的特點是,溫度較恒定和持續,對局部氣血阻滯有散開的作用,主要用于病痛局部炙療。如國內申請號為2010201271883的實用新型專利公開了一種防燙傷的炙療架,其包括炙療架、鐵絲網和接灰盤,所述炙療架呈空心圓柱形,頂端設有上蓋,底端開口,側面設有通氣孔,中部設有一橫向鐵絲網,鐵絲網下設有可整體抽出的接灰盤。炙療時,可將,可將點燃的炙療藥物放置在鐵絲網上,燒過的熱灰會落入接灰盤中,防止燙傷使用者的皮膚,使用后可將接灰盤整體抽出將灰燼倒掉,清理方便,使用安全。但是這種炙療架不能調整艾炙條跟人體皮膚的距離,使用起來不方便。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艾條炙支架,用于克服現有技術中的人工夾持炙療時費時費力,炙療架使用安全性低,模擬人工夾持炙療效果差的缺點。
[0004]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是采取以下的具體技術方案實現的:
[0005]一種艾條炙支架,所述艾條炙支架包括底座、支桿、艾條夾持部件、濾網固定部件、濾網、第一固定栓和第二固定栓;所述底座上設有貫穿的傳熱通道;所述支桿垂直設置于所述底座上;所述艾條夾持部件通過所述第一固定栓水平活動連接在所述支桿上;所述濾網固定部件通過所述第二固定栓水平活動連接在所述支桿上;所述第一固定栓和所述第二固定栓活動設置在所述支桿上,且可沿著所述支桿調節高度;所述濾網活動連接在在所述濾網固定部件的濾網的一端。
[0006]本實用新型中公開的艾條炙支架通過所述艾條夾持部件將炙療時的艾條等藥物夾持住,起到固定作用,在炙療過程中艾條等藥物燃燒后的灰燼會落入正下方的濾網中,防止了對炙療患者的燙傷。同時,由于艾條夾持部件和濾網固定部件可以順著支桿調節高度,在使用時,可根據需要調整,以便保持艾條末端與患者皮膚的最佳距離,從而達到更好的模擬人工夾持炙療,使得炙療效果更佳。本實用新型中所述底座起到負重的作用,底座能夠有效的保持整個艾條炙支架使用時放置在患者身體上的平穩性。本實用新型中貫穿底座的傳熱通道是保證艾條炙末端燃燒時的熱量及氣體藥物成分有效傳遞到患者皮膚上的通道。所述傳熱通道的大小可以根據底座大小和實際需要進行設置。
[0007]優選地,所述傳熱通道為設置在所述底座上的通孔。
[0008]根據本實用新型中技術方案的記載,所述底座可以為常用的圓環,方環等。
[0009]同時,本實用新型中所述艾條炙支架使用時要放置在人體皮膚上,為了患者使用舒適性,所述底座可采用柔性材料進行包裹,如采用織物或塑料包裹。
[0010]優選地,所述第一固定栓包括第一本體部件和第一栓體;所述第一本體部件上設有可活動套在所述支桿上的第一插孔;在所述第一插孔的側壁上設有供所述第一栓體穿過的第一過孔,所述第一栓體穿過所述第一過孔抵壓在所述支桿上。
[0011]優選地,所述第一本體部件上還設有第一套接插孔和第一套接栓體;在所述第一套接插孔的側壁上設有供所述第一套接栓體穿過的第一套接過孔;所述第一套接插孔的軸向方向與所述第一過孔的軸向方向垂直;所述第一套接插孔用于套接所述艾條夾持部件使其可活動的設置于所述第一本體部件上;所述第一套接栓體穿過所述第一套接過孔抵壓在所述艾條夾持部件上。
[0012]優選地,所述第二固定栓包括第二本體部件和第二栓體;所述第二本體部件上設有可活動套在所述支桿上的第二插孔;在所述第二插孔的側壁上設有供所述第二栓體穿過的第二過孔,所述第二栓體穿過所述第二過孔抵壓在所述支桿上。
[0013]優選地,所述第二本體部件上還設有第二套接插孔和第二套接栓體;在所述第二套接插孔的側壁上設有供所述第二套接栓體穿過的第二套接過孔;所述第二套接插孔的軸向方向與所述第二過孔的軸向方向垂直;所述第二套接插孔用于套接所述濾網固定部件使其可活動的設置于所述第二本體部件上;所述第二套接栓體穿過所述第二套接過孔抵壓在所述濾網固定部件上。
[0014]具體地,本實用新型采用具有上述結構的第一固定栓和第二固定栓對艾條夾持部件和濾網固定部件進行固定,在使用時,旋轉所述第一套接栓體即可調整艾條夾持部件固定的松緊程度和艾條夾持部件固定于所述第一固定栓上的位置,旋轉所述第二套接栓體即可調整濾網固定部件的松緊程度和濾網固定部件固定于所述第二固定栓體上的位置,實現了艾條夾持部件和濾網固定部件沿著支桿的垂直方向前后移動的效果。同時,調節所述第一栓體抵壓在所述支桿上的力,如旋轉第一栓體,可以進一步調節第一栓體在支桿上的固定高度,達到調節所述艾條夾持部件的高度的效果;調節所述第二栓體抵壓在所述支桿上的力,如旋轉第二栓體,可以進一步調節第二栓體在支桿上的固定高度,達到調節所述濾網固定部件的高度的效果。這種結構設計具有使用方便,易于調節艾條夾持部件和濾網固定部件的高度和它們向同一側伸出的長度。另外,在所述艾條炙支架不使用的情況下,可以將艾條夾持部件和濾網固定部件從第一固定栓和第二固定栓上拆卸下來,方便歸納整理和存放。
[0015]優選地,所述艾條夾持部件的一端有相向設置的第一夾持臂和第二夾持臂,所述第一夾持臂和所述第二夾持臂貫穿設置有鎖緊元件,所述鎖緊元件可調節所述第一夾持臂和所述第二夾持臂的距離。
[0016]本實用新型中所述鎖緊元件可以采用現有技術中常用的鎖緊旋鈕。如申請號為201410089346中的用于調節第一管夾32和第二管夾33的鎖緊旋鈕35。也可以如申請號為2013200613533實用新型專利中的鎖緊旋鈕,還可以采用現有技術中其他常用的用于鎖緊兩個部件的其他鎖緊元件。在使用本實用新型中的艾條炙支架時,可以通過調節所述鎖緊元件來改變艾條夾持部件對艾條或其他炙療時所使用的藥物的夾持作用,實現有效夾持。
[0017]本實用新型中所述濾網活動連接在所述濾網固定部件的一端中的活動連接可以為將濾網放置在濾網固定部件上,或者與濾網固定部件固定連接。也可以采用現有技術中任何其他可實現濾網支撐和固定作用的方案實現濾網和濾網固定部件之間的連接。
[0018]更優選地,所述傳熱通道為設置在所述底座上的通孔。
[0019]優選地,所述濾網的固定面與所述底座平行。所述濾網用于接收艾條炙支架工作時燃燒的煙灰等雜物。避免燙傷患者皮膚。
[0020]綜上,本實用新型公開了的艾條炙支架,其結構緊湊,使用的靈活性好,能夠代替人工來夾持艾條,艾條炙烤熱力可以最大化的到達人體皮膚,使用效果佳。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1]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艾條炙支架結構示意圖。
[0022]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所述第一固定栓的結構示意圖。
[0023]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所述第二固定栓的結構示意圖。
[0024]圖1?3中附圖標記如下:
[0025]1 底座;
[0026]11傳熱通道;
[0027]2 支桿;
[0028]3艾條夾持部件;
[0029]31第一夾持臂;
[0030]32第二夾持臂;
[0031]33鎖緊元件;
[0032]4濾網固定部件;
[0033]5 濾網;
[0034]6第一固定栓;
[0035]61第一本體部件;
[0036]62 第一栓體;
[0037]63 第一插孔;
[0038]64 第一過孔;
[0039]65第一套接插孔;
[0040]66第一套接栓體;
[0041]67第一套接過孔;
[0042]7第二固定栓;
[0043]71第二本體部件;
[0044]72 第二栓體;
[0045]73 第二插孔;
[0046]74 第二過孔;
[0047]75第二套接插孔;
[0048]76第二套接栓體;
[0049]77第二套接過孔。
【具體實施方式】
[0050]以下由特定的具體實施例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熟悉此技術的人士可由本說明書所揭露的內容輕易地了解本實用新型的其他優點及功效。
[0051]請參閱圖1至圖3。須知,本說明書所附圖式所繪示的結構、比例、大小等,均僅用以配合說明書所揭示的內容,以供熟悉此技術的人士了解與閱讀,并非用以限定本實用新型可實施的限定條件,故不具技術上的實質意義,任何結構的修飾、比例關系的改變或大小的調整,在不影響本實用新型所能產生的功效及所能達成的目的下,均應仍落在本實用新型所揭示的技術內容得能涵蓋的范圍內。同時,本說明書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間”及“一”等的用語,亦僅為便于敘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實用新型可實施的范圍,其相對關系的改變或調整,在無實質變更技術內容下,當亦視為本實用新型可實施的范疇。
[0052]一種艾條炙支架,如圖1所示,所述艾條炙支架包括底座1、支桿2、艾條夾持部件3、濾網固定部件4、濾網5、第一固定栓6和第二固定栓7 ;所述底座1上設有貫穿的傳熱通道11 ;所述支桿2垂直設置于所述底座1上;所述艾條夾持部件3通過所述第一固定栓6水平活動連接在所述支桿2上;所述濾網固定部件4通過所述第二固定栓7水平活動連接在所述支桿2上;所述第一固定栓6和所述第二固定栓7活動設置在所述支桿2上,且可沿著所述支桿2調節高度;所述濾網5活動連接在所述濾網固定部件4的一端。
[0053]在使用時,可以調節第一固定架6和第二固定架7,使得艾條夾持部件3位于濾網固定部件4的正上方,且艾條夾持部件3的夾持部位和濾網固定部件4的濾網5與傳熱通道11在垂直方向上相對應。
[0054]本實用新型中公開的艾條炙支架通過所述艾條夾持部件3將炙療時的艾條等藥物夾持住,起到固定作用,在炙療過程中艾條等藥物燃燒后的灰燼會落入正下方的濾網5中,防止了對炙療患者的燙傷。同時,由于艾條夾持部件3和濾網固定部件4可以順著支桿2調節高度,在使用時,可根據需要調整,以便保持艾條末端與患者皮膚的最佳距離,從而達到更好的模擬人工夾持炙療,使得炙療效果更佳。本實用新型中所述底座1起到負重的作用,底座1能夠有效的保持整個艾條炙支架使用時放置在患者身體上的平穩性。本實用新型中貫穿底座1的傳熱通道11是保證艾條炙末端燃燒時的熱量及氣體藥物成分有效傳遞到患者皮膚上的通道。所述傳熱通道11的大小可以根據底座1大小和實際需要進行設置。
[0055]具體地,本實用新型中所采用的傳熱通道11為設置在所述底座上的通孔。
[0056]具體地,本實用新型中所述底座1為常用的圓環。
[0057]同時,本實用新型中所述艾條炙支架使用時要放置在人體皮膚上,為了患者使用舒適性,所述底座1可采用柔性材料進行包裹,如采用織物或塑料包裹。
[0058]優選地,所述第一固定栓6包括第一本體部件61和第一栓體62 ;所述第一本體部件61上設有可活動套在所述支桿2上的第一插孔63 ;在所述第一插孔63的側壁上設有供所述第一栓體62穿過的第一過孔64,所述第一栓體62穿過所述第一過孔64抵壓在所述支桿2上。
[0059]優選地,所述第一本體部件61上還設有第一套接插孔65和第一套接栓體66 ;在所述第一套接插孔65的側壁上設有供所述第一套接栓體66穿過的第一套接過孔67 ;所述第一套接插孔65的軸向方向與所述第一過孔64的軸向方向垂直;所述第一套接插孔65用于套接所述艾條夾持部件3使其可活動的設置于所述第一本體部件61上;所述第一套接栓體66穿過所述第一套接過孔67抵壓在所述艾條夾持部件3上。
[0060]本實施例中所述第一固定栓的結構具體如圖2所示。
[0061]優選地,所述第二固定栓7包括第二本體部件71和第二栓體72 ;所述第二本體部件71上設有可活動套在所述支桿2上的第二插孔73 ;在所述第二插孔73的側壁上設有供所述第二栓體72穿過的第二過孔74,所述第二栓體72穿過所述第二過孔74抵壓在所述支桿2上。
[0062]優選地,所述第二本體部件71上還設有第二套接插孔75和第二套接栓體76 ;在所述第二套接插孔75的側壁上設有供所述第二套接栓體76穿過的第二套接過孔77 ;所述第二套接插孔75的軸向方向與所述第二過孔74的軸向方向垂直;所述第二套接插孔75用于套接所述濾網固定部件4使其可活動的設置于所述第二本體部件71上;所述第二套接栓體76穿過所述第二套接過孔77抵壓在所述濾網固定部件4上。
[0063]具體地,本實用新型中所采用的第一栓體62和第一過孔64為螺紋連接。
[0064]具體地,本實用新型中所采用的第二栓體72和第二過孔74為螺紋連接。
[0065]具體地,本實用新型中的第一套接栓體66與所述第一套接過孔67為螺紋連接。
[0066]具體地,本實用新型中的第二套接栓體76與所述第二套接過孔77為螺紋連接。
[0067]具體地,本實用新型采用具有上述結構的第一固定栓6和第二固定栓7對艾條夾持部件3和濾網固定部件4進行固定,在使用時,旋轉所述第一套接栓體66即可調整艾條夾持部件3固定的松緊程度和艾條夾持部件3固定于所述第一固定栓6上的位置,旋轉所述第二套接栓體76即可調整濾網固定部件4固定的松緊程度和濾網固定部件固定4于所述第二固定栓體7上的位置,實現了艾條夾持部件3和濾網固定部件4沿著支桿2的垂直方向前后移動的效果。同時,調節所述第一栓體62抵壓在所述支桿2上的力,如旋轉第一栓體62,可以進一步調節第一栓體62在支桿2上的固定高度,達到調節所述艾條夾持部件3的高度的效果;調節所述第二栓體72抵壓在所述支桿2上的力,如旋轉第二栓體72,可以進一步調節第二栓體72在支桿2上的固定高度,達到調節所述濾網固定部件4的高度的效果。這種結構設計具有使用方便,易于調節艾條夾持部件3和濾網固定部件4的高度和它們向同一側伸出的長度。另外,在所述艾條炙支架不使用的情況下,可以將艾條夾持部件3和濾網固定部件4從第一固定栓6和第二固定栓7上拆卸下來,方便歸納整理和存放。
[0068]優選地,所述艾條夾持部件3的一端有相向設置的第一夾持臂31和第二夾持臂32,所述第一夾持臂31和所述第二夾持臂32貫穿設置有鎖緊元件33,所述鎖緊元件33可調節所述第一夾持臂31和所述第二夾持臂32的距離。
[0069]本實用新型中所述鎖緊元件33可以采用現有技術中常用的鎖緊旋鈕。如申請號為201410089346中的用于調節第一管夾32和第二管夾33的鎖緊旋鈕35。也可以如申請號為2013200613533實用新型專利中的鎖緊旋鈕,還可以采用現有技術中其他常用的用于鎖緊兩個部件的其他鎖緊元件。本實用新型中的鎖緊元件33采用如申請號為201410089346的專利中的旋緊按鈕的方式。在使用本實用新型中的艾條炙支架時,可以通過調節所述鎖緊元件33來改變艾條夾持部件3對艾條或其他炙療時所使用的藥物的夾持作用,實現有效夾持。
[0070]本實用新型中所述濾網5活動連接在所述濾網固定部件4的一端中的活動連接可以為將濾網5放置在濾網固定部件4上,或者與濾網固定部件4固定連接。也可以采用現有技術中任何其他可實現濾網5支撐和固定作用的方案實現濾網和濾網固定部件之間的連接。
[0071]具體地,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采用的方案為所述的濾網固定部件4的一端為卡環,濾網5可以可活動的卡接在所述濾網固定部件4上。
[0072]更優選地,所述傳熱通道11為設置在所述底座1上的通孔。
[0073]優選地,所述濾網5的固定面與所述底座1平行。所述濾網5用于接收艾條炙支架工作時燃燒的煙灰等雜物。避免燙傷患者皮膚。
[0074]綜上,本實用新型公開了的艾條炙支架,其結構緊湊,使用的靈活性好,能夠代替人工來夾持艾條,艾條炙烤熱力可以最大化的到達人體皮膚,使用效果佳。
[0075]所以,本實用新型有效克服了現有技術中的種種缺點而具高度產業利用價值。
[0076]上述實施例僅例示性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術的人士皆可在不違背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疇下,對上述實施例進行修飾或改變。因此,舉凡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未脫離本實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與技術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飾或改變,仍應由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所涵蓋。
【權利要求】
1.一種艾條炙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艾條炙支架包括底座(I)、支桿(2)、艾條夾持部件(3)、濾網固定部件(4)、濾網(5)、第一固定栓(6)和第二固定栓(7);所述底座(I)上設有貫穿的傳熱通道(11);所述支桿(2)垂直設置于所述底座(I)上;所述艾條夾持部件(3)通過所述第一固定栓(6)水平活動連接在所述支桿(2)上;所述濾網固定部件(4)通過所述第二固定栓(7)水平活動連接在所述支桿(2)上;所述第一固定栓(6)和所述第二固定栓(7)活動設置在所述支桿(2)上,且可沿著所述支桿(2)調節高度;所述濾網(5)設置在在所述濾網固定部件(4)的一端。
2.如權利要求1所述艾條炙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栓(6)包括第一本體部件(61)和第一栓體¢2);所述第一本體部件¢1)上設有可活動套在所述支桿(2)上的第一插孔¢3);在所述第一插孔¢2)的側壁上設有供所述第一栓體¢2)穿過的第一過孔(64),所述第一栓體¢2)穿過所述第一過孔¢4)抵壓在所述支桿(2)上。
3.如權利要求2所述艾條炙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本體部件(61)上還設有第一套接插孔¢5)和第一套接栓體¢6);在所述第一套接插孔¢5)的側壁上設有供所述第一套接栓體(66)穿過的第一套接過孔(67);所述第一套接插孔(65)的軸向方向與所述第一過孔¢4)的軸向方向垂直;所述第一套接插孔¢5)用于套接所述艾條夾持部件(3)使其可活動的設置于所述第一本體部件¢1)上;所述第一套接栓體¢6)穿過所述第一套接過孔(67)抵壓在所述艾條夾持部件(3)上。
4.如權利要求1所述艾條炙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栓(7)包括第二本體部件(71)和第二栓體(72);所述第二本體部件(71)上設有可活動套在所述支桿(2)上的第二插孔(73);在所述第二插孔(73)的側壁上設有供所述第二栓體(72)穿過的第二過孔(74),所述第二栓體(72)穿過所述第二過孔(74)抵壓在所述支桿(2)上。
5.如權利要求4所述艾條炙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本體部件(71)上還設有第二套接插孔(75)和第二套接栓體(76);在所述第二套接插孔(75)的側壁上設有供所述第二套接栓體(76)穿過的第二套接過孔(77);所述第二套接插孔(75)的軸向方向與所述第二過孔(74)的軸向方向垂直;所述第二套接插孔(75)用于套接所述濾網固定部件(4)使其可活動的設置于所述第二本體部件(71)上;所述第二套接栓體(76)穿過所述第二套接過孔(77)抵壓在所述濾網固定部件(4)上。
6.如權利要求1所述艾條炙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艾條夾持部件(3)的一端有相向設置的第一夾持臂(31)和第二夾持臂(32),所述第一夾持臂(31)和所述第二夾持臂部件(32)貫穿設置有鎖緊元件(33),所述鎖緊元件(33)可調節所述第一夾持臂(31)和所述第二夾持臂(32)的距離。
7.如權利要求1所述艾條炙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濾網(5)的固定面與所述底座(I)平行。
【文檔編號】A61H39/06GK204147262SQ201420607514
【公開日】2015年2月11日 申請日期:2014年10月21日 優先權日:2014年10月21日
【發明者】周燕英 申請人:上海市浦東新區光明中醫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