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治療皮膚瘙癢癥的藥物組合物,屬于中藥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瘙癢病是指皮膚僅有瘙癢感覺以及除搔抓所致的抓痕、血痂、色素沉著、苔蘚樣變等繼發性改變外,并無任何原發皮損者為瘙癢病。臨床上多見于老年人,老年人皮膚干燥、萎縮、發生退行性病變,容易引起軀干、四肢皮膚作癢。中醫認為因老年人肝腎虧虛、精血不足、不能滋養皮膚,陰血不足、虛風內動,故皮膚瘙癢、皮膚干燥無華等癥狀發生。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治療皮膚瘙癢癥的藥物組合物,具有見效快、療效高、安全方便、無毒副作用的特點。
本發明所述的治療皮膚瘙癢癥的藥物組合物,由如下質量份數的中藥原料制成:木香6-8份、紫草6-8份、葛根6-8份、海藻10-12份、桔梗5-10份和北沙參3-6份。
優選由如下質量份數的中藥原料制成:木香8份、紫草8份、葛根8份、海藻10份、桔梗10份和北沙參3份。
優選由如下質量份數的中藥原料制成:木香6份、紫草6份、葛根6份、海藻12份、桔梗5份和北沙參6份。
本發明中的藥物機理如下:
木香:辛、苦,溫。歸脾、胃、大腸、三焦、膽經。行氣止痛,健脾消食。用于胸脅、脘腹脹痛,瀉痢后重,食積不消,不思飲食。煨木香實腸止瀉。用于泄瀉腹痛。
紫草:性寒,味甘、咸,歸心、肝經。涼血,活血,解毒透疹,用于血熱毒盛,斑疹紫黑,麻疹不透,瘡瘍,濕疹,水火燙傷;清熱涼血,用于麻疹,熱病癍疹,濕疹,尿血,血淋,血痢,瘡瘍,丹毒,燒傷,熱結便秘。
葛根:解表退熱,透發麻疹,生津止渴,升陽止瀉。
海藻:性寒,味苦、咸。歸肺、脾、腎、肝胃經。具有清熱、軟堅散結的功效,軟堅、消痰、利水、退腫。主瘰疬、癭瘤、積聚、水腫、腳氣、睪丸腫痛。
桔梗:苦、辛,平。歸肺經。宣肺,利咽,祛痰,排膿。用于咳嗽痰多,胸悶不暢,咽痛音啞,肺癰吐膿。
北沙參:甘、微苦,微寒。歸肺、胃經。養陰清肺,益胃生津。用于肺熱燥咳,勞嗽痰血,胃陰不足,熱病津傷,咽干口渴。
以下為臨床試驗總結:臨床試驗治療皮膚瘙癢病患者86例。
癥狀:皮膚干燥無華、萎縮、發生退行性病變,容易引起軀干、四肢、皮膚泛發作癢,冬季或夜間加重,有時手足、遍身出現針尖大小的紅色丘疹、皮屑脫落,抓痕血痂連片、色素沉著。
治療方案:服用實施例丸劑,一次一袋,日服3次,10天為一療程。
治療結果:皮膚瘙癢病患者經過3個療程治療后痊愈81例,好轉3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97.67%。
治療標準:
痊愈 癥狀體征全部消失,全身無陽性體征可查。
好轉 瘙癢等癥狀明顯好轉,發作時癥狀較輕、次數減少。
無效 瘙癢等癥狀略有減輕。
典型病例列舉
病例1:
患者高某某,男,68歲,雙下肢皮膚干燥無華、奇癢難忍、皮屑脫落、皮膚可見搔抓所致的抓痕、血痂、色素沉著、苔蘚樣變,多方治療均無效。口服本發明藥物治療3個療程后,癥狀全部消失。至今未復發。
本發明藥物具有如下優點:
本發明具有養血、活血,祛風止癢的功效,木香、紫草、葛根相合,具有見效快、療程短、治愈率高、不留后遺癥、安全方便的特點。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描述。
實施例1
所述的治療皮膚瘙癢癥的藥物組合物,由如下質量份數的中藥原料制成:木香8份、紫草8份、葛根8份、海藻10份、桔梗10份和北沙參3份。
制備方法:按上述重量稱取原料,將上藥共軋為細粉,和勻、過100目細羅,用涼開水將上藥粉泛為小丸,曬干或低溫干燥,裝袋,一袋10克。口服,一次一袋,日服三次,10天為一療程。
實施例2
所述的治療皮膚瘙癢癥的藥物組合物,由如下質量份數的中藥原料制成:木香6份、紫草6份、葛根6份、海藻12份、桔梗5份和北沙參6份。
制備方法如實施例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