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帶有保護元件的微灌注針或瘺管針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2724593閱讀:438來源:國知局
帶有保護元件的微灌注針或瘺管針的制作方法與工藝

本發明涉及用于醫療領域中的帶有保護元件的微灌注針或瘺管針。



背景技術:

微灌注針是具有帶有對置的橫向翼的本體的醫療器械,該本體在一個側部上與管狀元件相關聯并且在另一側部上與中空插管相關聯,其中,中空插管與管狀元件之間流體連通并且適于插入到患者的靜脈中以從他/她抽取血液或者將藥物引入到靜脈中。

瘺管針是具有帶有對置的橫向翼的本體的醫療器械,該本體在一個側部上與適于從患者的靜脈抽取血液的中空插管相關聯并且在另一側部上與將這種血液運載到被稱為透析器的設備的管相關聯,其中,透析器在將血液凈化之后通過另一根管和另一根瘺管針將血液重新注入到患者中。

對于如上述的(微灌注或瘺管)針,當操作者將插管從靜脈移出時,已知他/她將暴露于傷害并且與患者的血液接觸。考慮到防止感染蔓延,已知上述針的本體與長形保護元件相關聯,該長形保護元件具有腔體并且適于在插管從患者的靜脈被移出時接納插管。因此獲得了包括兩個部件——由(微灌注或瘺管)針限定的具有帶有翼的本體和插管的第一部件和由保護元件限定的第二部件——的組件。

在操作中,即,當插管被引入到靜脈中時,插管從保護元件凸出。在上述將插管引入靜脈中的過程中,通過對第一部件的翼的作用而使整個組件移動;隨著插管從血管中移出,導致整個微灌注針(或瘺管針)在第二部件的腔體中滑動直到插管被完全地覆蓋為止,從而避免與操作者之間的任何意外接觸。

如上述的保護元件的多個實施方式在本領域中是已知的并且通常包括管狀本體(限定上述的腔體),該管狀本體在兩個相反的端部處敞開并且具有橫向插槽,第一部件的翼可以通過橫向插槽移動以允許將插管裝配到腔體中。這些橫向插槽還包括特定形狀的部分,這些特定形狀的部分設計成在整個插管插入第二部件中時將第一部件的翼保持在特定形狀的部分中。因此,當必須使第一部件安全時,第一部件將相對于第二部件被鎖定,并且將安全地避免插管與操作者接觸。EP 2055344的申請人在文中公開了這些裝置的一個示例。

然而,現有技術的解決方案仍受到下述可能性的影響:在必須移動整個組件時,例如,在插管被引入到靜脈中時,第一部件的(微灌注或瘺管)針將在第二部件(保護元件)中滑動或者總之將發生第一部件相對于第二部件的平移運動,這可能會對操作者和患者都造成意外傷害。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帶有能夠消除現有技術裝置的缺點的保護元件的微灌注針或瘺管針。

具體地,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帶有下述保護元件的微灌注針或瘺管針:所述保護元件確保在兩個部件必須以接合的關系移動至彼此時以相對于第二部件的方式充分控制第一部件的針。

上述技術目標和具體目的通過帶有結合了本發明所述的技術特征的保護元件的微灌注針或瘺管針而基本實現。

附圖說明

本發明的其他特征和優點將通過閱讀對如附圖中所示的帶有保護元件的微灌注針或瘺管針的優選的、非排他的實施方式的說明性的、非限制性的描述而被更容易地理解,在附圖中:

-圖1是本發明的帶有保護元件的微灌注針或瘺管針的立體圖;

-圖2是圖1的針在不同的操作構型中的立體圖;

-圖3是圖1的針的一個部件的平面圖;以及

-圖4是圖3的部件的細節的立體圖。

具體實施方式

帶有保護元件的微灌注針或瘺管針在附圖中總體上由附圖標記1表示。

帶有保護元件的微灌注針或瘺管針包括第一部件1a,該第一部件1a包括本體2,本體2配裝有對置的抓持翼3并且具有第一端部4,其中,第一端部4連接有插管5,插管5具有梢部6(梢部6上可能放置有未示出的針罩)。本體2的第二端部具有與該本體相關聯的管7,該管7與插管5流體連通。在這方面,本體2內部中空以允許插管5與管7之間流體連通。管7可以連接至包含有生物流體或醫療流體的袋或其他儲液器、或者連接至用于在將插管5插入他/她的靜脈中時收集從患者抽取的血液的包。

在本發明的優選實施方式中,抓持翼3與本體2形成為一體件,然而它們也可以彼此分離并且機械地連接至彼此。翼3由塑料制成并且以遠離本體2的方式延伸以限定各自的大致梯形部。翼3還形成為如下述結構:所述結構能夠彈性地變形(這意味著翼3的變形隨著應力被釋放而消失)并且相對于本體2彎曲以及特別是能夠大致繞與本體2的主延伸方向(主延伸方向與插管5的延伸方向基本上一致)平行的軸線相對于本體2樞轉。翼3被設計成由操作者握持以進行(彈性地)彎曲并且使插管5移動。兩個翼3的表面可以是光滑的或有紋理的以改善使用者的手指的抓握。

針1還包括第二部件1b,該第二部件1b包括長形本體8,長形本體8具有下述腔體:所述腔體用于在插管5于長形本體8的第一端部8a處從所述腔體中凸出的操作位置(如圖1中所示)與插管5整個地保持在所述腔體內的安全位置(如圖2中所示)之間以可滑動的方式接納第一部件1a。長形本體8具有橫向插槽9以使抓持翼3延伸穿過橫向插槽9。如上所述的抓持翼3適于繞長形本體8的對置的部分彈性地彎曲并且因此接觸并包圍長形本體8。通過釋放翼3或者總之通過釋放導致翼3樞轉的力,翼3趨于移動回到未變形位置(如圖1中和圖2中所示),并且翼3與長形本體8之間的接觸消失。長形本體8通過將兩個半部穩定地聯接而形成,所述兩個半部在本體8的第一端部8a處被鉸接(參見圖4)并且在第二端部8b處通過從一個半部凸出并裝配到另一半部中的敞開的連接座11中的連接臂10(如圖1中示意性示出的)來剛性地接合至彼此。因此,不允許抓持翼3從橫向插槽9(在兩個半部之間)滑出,從而針的第一部件1a不能與針的第二部件1b分離(除非通過破壞針并且使針不能使用)。

在第二端部8b處,長形本體8包括插槽12,該插槽12以大致圓形的切口終止以在插管5從患者的靜脈移出并移動至插管5的安全位置的情況下接納第一部件1a的管7。當第一部件1a位于第一部件1a的安全位置時,操作者可以將管7插入到插槽12中并插入圓形的切口中以通過過盈配合將管鎖定。因此,管7將彎曲90°并且由此被堵塞,從而將避免管中的血液或流體的任何泄漏。

優選地,長形本體8包括肋部或脊部13,肋部或脊部13設計成在第二部件1b上為操作者提供牢固的抓握,并且因此有利于第一部件1a在插管5移動到插管5的安全位置時縮回。在這方面,當第一部件1a位于其安全位置時,提供保持構件以將插管5穩定地保持在長形本體8的腔體中。這些保持構件包括例如兩個半部中的一個半部的用于抵接另一半部的開口和/或截底的凸起,這些保持構件變得被穩定地聯接(通過操作者的推動動作或本體2的平移運動),從而將第一部件1a鎖定在如此獲得的位置中。EP 2055344A1中公開了可以將插管5鎖定在本體2的腔體中的保持構件的示例。

有利地,長形本體8包括位于長形本體8的對置的部分上的兩列凸起14,所述兩列凸起14設計成在翼3彈性地彎曲時與翼3接觸。對置的成對的凸起14設計成在抓持翼3彎曲時與抓持翼3接觸并機械地抵觸。因此,當插管5在接合至長形本體8的同時必須被移動時,例如,當將插管引入患者的靜脈中時,彎曲的翼3在其相對于長形本體的運動方面被強有力地阻礙,從而避免兩個部件1a、1b之間的任何相對滑動運動。應當指出的是,成列的凸起14定位在長形本體8的第一端部8a附近,使得成列的凸起14在第一部件1a位于第一部件1a的操作位置時——即在插管5從長形本體8中完全移出時——面對翼3。

由于每列凸起具有多個凸起14,優選地,至少兩個凸起,因此,不論翼3在與長形本體8的延伸方向平行的方向上的尺寸是多少,第二部件1b可以始終是相同的。應當指出的是,在針1的制造期間,可能需要使用來自不同制造商的帶有類似但不同尺寸的翼的第一部件1a。多個凸起14提供了多個機械過盈配合區域,從而無論翼的尺寸是多少都將始終確保翼的抵接。

兩列凸起的每個凸起14限定用于翼3的抵接肩部,該抵接肩部對抗第一部件1a的滑入到第二部件1b中的運動。一列凸起中的凸起14被連續地布置,其中,距離長形本體8的第一端部8a最遠的凸起比更接近長形本體8的第一端部8a的凸起從長形本體8更大程度地凸出(如圖3中所示)。優選地,每列凸起中的凸起14呈臺階狀。

優選地,除凸起14外還設置了限位止動元件15,并且該限位止動元件15在長形本體8上設置得與上述凸起14相比距離長形本體8的第一端部8a更遠。限位止動元件15比凸起14從長形本體更大程度地凸出并且在翼3于長形本體8中平移運動期間由于任何原因而未被凸起14鎖定時確保對第一部件1a進行更安全地鎖定。

當然,當從患者的靜脈移出插管5時,翼3將簡單地樞轉至未變形位置(或者將簡單地減小施加至翼的力)以釋放由凸起14或限位止動元件15提供的機械過盈配合并且允許第一部件1a在第二部件1b中滑動至安全位置。

當前第1頁1 2 3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