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家禽養殖及疾病防治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用于防治雞球蟲病的藥劑。
背景技術:
養殖戶在養雞用藥防病的過程中,要盡量找出病因用對藥治好病,不要只憑癥狀盲目給藥,造成誤診誤治,延誤病情,造成經濟損失;即使要用藥,也要加強對疫病的診斷能力。通過藥敏試驗,對癥下藥,能用單方就不要用復方,能用一種就不要用兩種甚至更多。為避免產生抗藥性可交替用藥,這樣才能既增加療效又省錢。
雞球蟲病是雞常見且危害十分嚴重的寄生蟲病,是由一種或多種球蟲引起的急性流行性寄生蟲病;它造成的經濟損失是驚人的,10~30日齡的雛雞或35~60日齡的青年雞的發病率和致死率可高達80%,病愈的雛雞生長受阻,增重緩慢;成年雞一般不發病,但為帶蟲者,增重和產蛋能力降低,是傳播球蟲病的重要病源。
病雞精神沉郁,羽毛蓬松,頭卷縮,食欲減退,嗉囊內充滿液體,雞冠和可視粘膜貧血、蒼白,逐漸消瘦,病雞常排紅色葫蘿卜樣糞便,若感染柔嫩艾美耳球蟲,開始時糞便為咖啡色,以后變為完全的血糞,如不及時采取措施,致死率可達50%以上,若多種球蟲混合感染,糞便中帶血液,并含有大量脫落的腸粘膜。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克服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用于防治雞球蟲病的藥劑。
本發明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用于防治雞球蟲病的藥劑,由藥液A和藥液B組成,按其重量份計,其藥液A由如下原料配制而成:南鶴虱8-12份、檳榔7-10份、石榴皮11-15份、雷丸3-6份、苦楝皮8-14份、貫眾12-18份、黃連3-8份、側柏葉5-10份,其藥液B由如下原料配制而成:馬齒莧12-16份、穿心蓮6-15份、木香5-10份。
進一步,所述一種用于防治雞球蟲病的藥劑,由藥液A和藥液B組成,按其重量份計,其藥液A由如下原料配制而成:南鶴虱9-11份、檳榔8-9份、石榴皮12-14份、雷丸4-5份、苦楝皮10-12份、貫眾14-16份、黃連4-6份、側柏葉6-8份,其藥液B由如下原料配制而成:馬齒莧13-15份、穿心蓮8-13份、木香6-8份。
進一步,所述一種用于防治雞球蟲病的藥劑,由藥液A和藥液B組成,按其重量份計,其藥液A由如下原料配制而成:南鶴虱10份、檳榔8份、石榴皮13份、雷丸4份、苦楝皮11份、貫眾15份、黃連5份、側柏葉7份,其藥液B由如下原料配制而成:馬齒莧14份、穿心蓮10份、木香7份。
一種所述用于防治雞球蟲病的藥劑的加工方法,其制備步驟包括如下:
(1)將南鶴虱、檳榔、石榴皮、雷丸、苦楝皮、貫眾、黃連、側柏葉、馬齒莧、穿心蓮、木香分別置于中藥破碎機中進行破碎,并過1000-1200目篩,得以上各種中藥細粉末;
(2)取步驟(1)中所得南鶴虱、檳榔、石榴皮、雷丸、苦楝皮、貫眾、黃連及側柏葉的細粉末置于鍋內,加水進行煎煮至沸,再轉小火煮8-9min,過濾得濾液,濾渣再次加水煎煮,如此反復三次,將三次的濾液混合后進行濃縮得得相對密度為1.3-1.4的藥液A;
(3)取步驟(1)中所得馬齒莧、穿心蓮、木香的細粉末置于鍋內,加水進行煎煮至沸,再轉小火煮7-8min,過濾得濾液,濾渣再次加水煎煮,如此反復三次,將三次的濾液混合后進行濃縮得18-24℃相對密度為1.1-1.3的藥液B。
進一步,南鶴虱為傘形科植物野胡蘿卜的果實,含細辛醚、細辛醛、沒藥烯、胡蘿卜醇、胡蘿卜烯醇、巴豆酸、牦牛兒醇等,用于殺蟲消積,蛔蟲、蟯蟲、絳蟲病,蟲積腹痛。
進一步,檳榔為棕櫚科植物檳榔的干燥成熟種子,含生物堿0.3-0.6%,縮合鞣質15%,脂肪14%及檳榔紅色素。生物堿主為檳榔堿,含量0.1-0.5%;其余有檳榔次堿、去甲基檳榔次堿、去甲基檳榔堿、檳榔副堿、高檳榔堿等,具有驅蟲,抗菌和抗病毒的作用。
進一步,石榴皮為石榴科植物石榴的果皮,含鞣質10.4~21.3%、蠟0.8%、樹脂4.5%、甘露醇1.8%、糖2.7%、樹膠3.2%、菊粉1.O%、粘質0.6%、沒食子酸4.0%、蘋果酸、果膠和草酸鈣、異槲皮甙,具有澀腸,止血,驅蟲。
進一步,雷丸為多孔菌科植物雷丸菌的菌核,含水分6.5%,灰分4.0%,醚浸出物0.6%,醇浸出物22%,具有消積,殺蟲。
進一步,苦楝皮為楝科植物苦楝或川楝的根皮或干皮,含有多種苦味的三萜類成分、川楝素、正卅烷、β-谷甾醇、葡萄糖和其他微量成分。
進一步,貫眾為鱗毛蕨科植物粗莖鱗毛蕨,蹄蓋蕨科植物蛾眉蕨,球子蕨科植物莢果蕨,紫萁科植物紫萁,烏毛蕨科植物烏毛蕨、蘇鐵蕨、狗脊蕨等的根莖,含三叉蕨酚、黃三叉蕨酸、綿馬次酸。另含有揮發袖、綿馬鞣質、脂肪、樹脂等,具有殺腸蟲,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
進一步,黃連為毛茛科植物黃連、三角葉黃連、峨嵋野連或云南黃連的根莖,黃連含小檗堿7-9%、黃連堿,甲基黃連堿、掌葉防已堿、非洲防己堿等生物堿,尚含黃柏酮、黃柏內酯,具有抗微生物及抗原蟲作用。
進一步,側柏葉為柏科植物側柏的嫩枝與葉,含側柏烯、側柏酮、小茴香酮、蒎烯、石竹烯等;黃酮類中有香橙素、槲皮素、楊梅樹皮素、扁柏雙黃酮、穗花杉雙黃酮等,具有止血,散腫毒。
進一步,馬齒莧為馬齒莧科植物馬齒莧的全草,具有清熱解毒,散血消腫。
進一步,穿心蓮為爵床科植物穿心蓮的全草或葉,含二萜內酯化合物:穿心蓮甲素即去氧穿心蓮內酯0.1%以上,穿心蓮乙素即穿心蓮內酯1.5%以上,穿心蓮丙素即新穿心蓮內酯0.2%以上;及高穿心蓮內酯,潘尼內酯。還含穿心蓮烷,穿心蓮酮,穿心蓮甾醇,β-谷甾醇-D-葡萄糖甙等,具有抗菌、抗病毒,清熱解毒,涼血消腫。
進一步,木香為菊科物木香的根,含木香內酯、二氫木香內酯、風毛菊內酯、木香烴內酯、二氫木香烴內酯等,健脾消食。用于胸脘脹痛、瀉痢后重、食積不消、不思飲食。
本發明的二種藥液,藥液A稀釋后用于拌料,而藥液B稀釋后作為飲用水。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本發明的二種煎煮藥,均為中草藥,經配伍后二種藥的協同作用,先通過藥液A進行驅蟲、殺蟲及促進排泄的將雞腸道內的球蟲及孕卵麻痹再排出,且協同側柏葉的止血功效來避免腸道內壁出血,通過抗菌清熱解毒的藥液B抵抗毒病菌對內壁的傷害,同時對腸道的血斑、血點進行驅散,其中木香能促進病雞的采食,增強其抵抗力,輕患使用本藥3-4即可治預,重患需6-7天,即可恢復正常。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
一種用于防治雞球蟲病的藥劑,由藥液A和藥液B組成,按其重量份計,其藥液A由如下原料配制而成:南鶴虱8份、檳榔7份、石榴皮11份、雷丸3份、苦楝皮8份、貫眾12份、黃連3份、側柏葉5份,其藥液B由如下原料配制而成:馬齒莧12份、穿心蓮6份、木香5份。
一種所述用于防治雞球蟲病的藥劑的加工方法,其制備步驟包括如下:
(1)將南鶴虱、檳榔、石榴皮、雷丸、苦楝皮、貫眾、黃連、側柏葉、馬齒莧、穿心蓮、木香分別置于中藥破碎機中進行破碎,并過1200目篩,得以上各種中藥細粉末;
(2)取步驟(1)中所得南鶴虱、檳榔、石榴皮、雷丸、苦楝皮、貫眾、黃連及側柏葉的細粉末置于鍋內,加水進行煎煮至沸,再轉小火煮9min,過濾得濾液,濾渣再次加水煎煮,如此反復三次,將三次的濾液混合后進行濃縮得18℃相對密度為1.3-1.4的藥液A;
(3)取步驟(1)中所得馬齒莧、穿心蓮、木香的細粉末置于鍋內,加水進行煎煮至沸,再轉小火煮7-8min,過濾得濾液,濾渣再次加水煎煮,如此反復三次,將三次的濾液混合后進行濃縮得18℃相對密度為1.1-1.3的藥液B。
實施例2
一種用于防治雞球蟲病的藥劑,由藥液A和藥液B組成,按其重量份計,其藥液A由如下原料配制而成:南鶴虱11份、檳榔9份、石榴皮14份、雷丸5份、苦楝皮12份、貫眾16份、黃連6份、側柏葉8份,其藥液B由如下原料配制而成:馬齒莧15份、穿心蓮13份、木香8份。
一種所述用于防治雞球蟲病的藥劑的加工方法,其制備步驟包括如下:
(1)將南鶴虱、檳榔、石榴皮、雷丸、苦楝皮、貫眾、黃連、側柏葉、馬齒莧、穿心蓮、木香分別置于中藥破碎機中進行破碎,并過1000目篩,得以上各種中藥細粉末;
(2)取步驟(1)中所得南鶴虱、檳榔、石榴皮、雷丸、苦楝皮、貫眾、黃連及側柏葉的細粉末置于鍋內,加水進行煎煮至沸,再轉小火煮8min,過濾得濾液,濾渣再次加水煎煮,如此反復三次,將三次的濾液混合后進行濃縮得20℃相對密度為1.3-1.4的藥液A;
(3)取步驟(1)中所得馬齒莧、穿心蓮、木香的細粉末置于鍋內,加水進行煎煮至沸,再轉小火煮7-8min,過濾得濾液,濾渣再次加水煎煮,如此反復三次,將三次的濾液混合后進行濃縮得20℃相對密度為1.1-1.3的藥液B。
實施例3
一種用于防治雞球蟲病的藥劑,由藥液A和藥液B組成,按其重量份計,其藥液A由如下原料配制而成:南鶴虱10份、檳榔8份、石榴皮13份、雷丸4份、苦楝皮11份、貫眾15份、黃連5份、側柏葉7份,其藥液B由如下原料配制而成:馬齒莧14份、穿心蓮10份、木香7份。
一種所述用于防治雞球蟲病的藥劑的加工方法,其制備步驟包括如下:
(1)將南鶴虱、檳榔、石榴皮、雷丸、苦楝皮、貫眾、黃連、側柏葉、馬齒莧、穿心蓮、木香分別置于中藥破碎機中進行破碎,并過1100目篩,得以上各種中藥細粉末;
(2)取步驟(1)中所得南鶴虱、檳榔、石榴皮、雷丸、苦楝皮、貫眾、黃連及側柏葉的細粉末置于鍋內,加水進行煎煮至沸,再轉小火煮8.5min,過濾得濾液,濾渣再次加水煎煮,如此反復三次,將三次的濾液混合后進行濃縮得22℃相對密度為1.3-1.4的藥液A;
(3)取步驟(1)中所得馬齒莧、穿心蓮、木香的細粉末置于鍋內,加水進行煎煮至沸,再轉小火煮7-8min,過濾得濾液,濾渣再次加水煎煮,如此反復三次,將三次的濾液混合后進行濃縮得22℃相對密度為1.1-1.3的藥液B。
實施例4
一種用于防治雞球蟲病的藥劑,由藥液A和藥液B組成,按其重量份計,其藥液A由如下原料配制而成:南鶴虱8-12份、檳榔7份、石榴皮15份、雷丸3份、苦楝皮14份、貫眾12份、黃連8份、側柏葉5份,其藥液B由如下原料配制而成:馬齒莧16份、穿心蓮6份、木香10份。
一種所述用于防治雞球蟲病的藥劑的加工方法,其制備步驟包括如下:
(1)將南鶴虱、檳榔、石榴皮、雷丸、苦楝皮、貫眾、黃連、側柏葉、馬齒莧、穿心蓮、木香分別置于中藥破碎機中進行破碎,并過1150目篩,得以上各種中藥細粉末;
(2)取步驟(1)中所得南鶴虱、檳榔、石榴皮、雷丸、苦楝皮、貫眾、黃連及側柏葉的細粉末置于鍋內,加水進行煎煮至沸,再轉小火煮8.3min,過濾得濾液,濾渣再次加水煎煮,如此反復三次,將三次的濾液混合后進行濃縮得24℃相對密度為1.3-1.4的藥液A;
(3)取步驟(1)中所得馬齒莧、穿心蓮、木香的細粉末置于鍋內,加水進行煎煮至沸,再轉小火煮7-8min,過濾得濾液,濾渣再次加水煎煮,如此反復三次,將三次的濾液混合后進行濃縮得24℃相對密度為1.1-1.3的藥液B。
本發明的二種藥液,藥液A稀釋25倍后用于拌料,而藥液B稀釋20倍后作為飲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