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中藥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治療食欲差的中藥制劑及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食欲差,食欲指人進食的欲望,如:增進食欲,疲勞或緊張,一般如上班族由于疲勞或精神緊張,可能導致暫時性食欲不振,這是屬于比較輕微的現象,食欲差主要是氣血虛、氣血不足引起的血液的新陳代謝減緩,低氣溫使血管收縮,血液回流能力減弱血液循環不暢,一是體內少了某種維生素,另外一種是因過于疲勞或體內毒素過多引起的上火現象可能受冷了,或是體虛上火,缺少運動,睡眠質量不好,肝火太旺,或是心情過于抑郁,煙酒過度,上網時間過長,壓力過大和體力下降,目前,中醫藥治療食欲差研究報道日益增多,因其副作用小已為廣大食欲差患者所接受,利用現代科技設備和方法,探討食欲差病因病機,篩選驗證有效藥物,研制針對性強、療效肯定、劑型簡便的中藥制劑,是當前亟待解決的關鍵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治療食欲差的中藥制劑,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黨參170-230份、山楂170-230份、生麥芽170-230份、生谷芽170-230份、山藥170-230份、雞內金70-130份、靈芝120-180份、陳皮20-80份、砂仁20-80份、紫蘇葉20-80份、甘草20-80份、白術20-80份、茯苓20-80份、枳實20-80份、生姜20-80份、阿斯巴甜0.001-0.002份、苯甲酸鈉0.001-0.002份;
本發明還提供一種治療食欲差的中藥制劑的制備方法,其制備步驟為:
(1)取原料黨參、山楂、生麥芽、生谷芽放入粉碎機粉碎,過50-60目篩,得到原料粉,備用;
(2)取原料山藥、雞內金、靈芝、陳皮、砂仁、紫蘇葉、甘草放入粉碎機粉碎,過80-100目篩,得到原料粉,備用;
(3)取原料白術、茯苓、枳實、生姜放入粉碎機粉碎,過60-80目篩,得到原料粉,備用;
(4)將步驟(1)所得原料粉和步驟(2)所得原料粉和(3)所得原料粉加水煎煮兩次,第一次加原料重量10-12倍量的水,煎煮0.4-1小時,倒出藥液,第二次加原料重量6-8倍量的水,煎煮0.4-1小時,合并兩次藥液,過濾,濾液濃縮至55-60℃測相對密度為1.08-1.15的清膏,加90-95%的乙醇適量,5-10℃靜置24-48時,過濾,濾液減壓回收乙醇至無醇味,濾液濃縮至55-60℃測相對密度為1.25-1.35的稠膏,備用;
(5)取原料阿斯巴甜、苯甲酸鈉分別溶解到水中,備用;
(6)將步驟(4)所得稠膏加入其重量3-5倍量的純凈水,再加入溶解后的阿斯巴甜、苯甲酸鈉,攪拌5-10min至完全溶解,用離心過濾,轉數10000-15000r/min,時間為5-15s,冷藏,靜置24-48時,再用離心過濾,轉數16000-20000r/min,時間為5-15s,最后封裝于20ml瓶中封口,以沸水高溫10-15分鐘滅菌,冷卻,包裝,即得治療面神經癱瘓的中藥制劑。
優選的方案中,一種治療食欲差的中藥制劑,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黨參200份、山楂200份、生麥芽200份、生谷芽200份、山藥200份、雞內金100份、靈芝150份、陳皮50份、砂仁50份、紫蘇葉50份、甘草50份、白術50份、茯苓50份、枳實50份、生姜50份、阿斯巴甜0.0015份、苯甲酸鈉0.0015份;
其制備步驟為:
(1)取原料黨參、山楂、生麥芽、生谷芽放入粉碎機粉碎,過50目篩,得到原料粉,備用;
(2)取原料山藥、雞內金、靈芝、陳皮、砂仁、紫蘇葉、甘草放入粉碎機粉碎,過80目篩,得到原料粉,備用;
(3)取原料白術、茯苓、枳實、生姜放入粉碎機粉碎,過60目篩,得到原料粉,備用;
(4)將步驟(1)所得原料粉和步驟(2)所得原料粉和(3)所得原料粉加水煎煮兩次,第一次加原料重量10倍量的水,煎煮0.8小時,倒出藥液,第二次加原料重量8倍量的水,煎煮0.8小時,合并兩次藥液,過濾,濾液濃縮至55℃測相對密度為1.08的清膏,加95%的乙醇適量,8℃靜置24時,過濾,濾液減壓回收乙醇至無醇味,濾液濃縮至60℃測相對密度為1.25的稠膏,備用;
(5)取原料阿斯巴甜、苯甲酸鈉分別溶解到水中,備用;
(6)將步驟(4)所得稠膏加入其重量3-5倍量的純凈水,再加入步驟(3)中得鹿角膠溶化液,再加入步驟(5)所得阿斯巴甜、苯甲酸鈉,攪拌5min至完全溶解,用離心過濾,轉數10000r/min,時間為5s,冷藏,靜置24時,再用離心過濾,轉數16000r/min,時間為5s,最后封裝于20ml瓶中封口,以沸水高溫15分鐘滅菌,冷卻,包裝,即得治療面神經癱瘓的中藥制劑。
本發明所用中藥原料藥的藥理如下:
黨參:性味歸經:甘,平,歸脾、肺經;功能主治:補中益氣,健脾益肺;用于脾肺虛弱,氣短心悸,食少便溏,虛喘咳嗽,內熱消渴。
山楂:性味歸經:酸、甘、微溫,歸脾、胃、肝經;功能主治:消食健胃,行氣散瘀;用于肉食積滯,胃脘脹滿,瀉痢腹痛,瘀血經閉,產后瘀阻,心腹刺痛,疝氣疼痛;高脂血癥;焦山楂消食導滯作用增強;用于肉食積滯,瀉痢不爽。
生麥芽:性味歸經:甘,平,歸脾、胃經;功效:行氣消食,健脾開胃,退乳消脹;主治:食積不消,脘腹脹痛,脾虛食少,乳汗郁積,乳房脹痛,婦女斷乳。
生谷芽:性味歸經:甘,溫;功效:健脾開胃,和中消食;主治:治宿食不化,脹滿,泄瀉,不思飲食。
山藥:性味歸經:甘,平,歸脾、肺、腎經;功能主治:補脾養胃,生津益肺,補腎澀精;用于脾虛食少,久瀉不止,肺虛喘咳,腎虛遺精,帶下,尿頻,虛熱消渴;麩炒山藥補脾健胃;用于脾虛食少,泄瀉便溏,白帶過多。
雞內金:性味歸經:甘,平,歸脾、胃、小腸、膀胱經;功能主治:健胃消食,澀精止遺;用于食積不消,嘔吐瀉痢,小兒疳積,遺尿,遺精。
靈芝:性味歸經:甘,平,歸心、肺、肝、腎經;主治虛勞、咳嗽、氣喘、失眠、消化不良,惡性腫瘤等。
陳皮:性味歸經:苦、辛,溫,歸肺、脾經;功能主治:理氣健脾,燥濕化痰;用于胸脘脹滿,食少吐瀉,咳嗽痰多。
砂仁:性味歸經:辛,溫,歸脾、胃、腎經;功能主治:化濕開胃,溫脾止瀉,理氣安胎;用于濕濁中阻,脘痞不饑,脾胃虛寒,嘔吐泄瀉,妊娠惡阻,胎動不安。
紫蘇葉:性味歸經:辛,溫,歸肺經;功能主治:降氣消痰,平喘,潤腸;用于痰壅氣逆,咳嗽氣喘,腸燥便秘。
甘草:性平、味甘,歸心、脾、肺、胃經;功效:補益;功能主治:補脾益氣,清熱解毒,祛痰止咳,緩急止痛,調和諸藥;用于脾胃虛弱,倦怠乏力,心悸氣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攣急疼痛,癰腫瘡毒,緩解藥物毒性、烈性。
白術:性味歸經:苦、甘,溫,歸脾、胃經;功能主治:健脾益氣,燥濕利水,止汗,安胎;用于脾虛食少,腹脹泄瀉,痰飲眩悸,水腫,自汗,胎動不安;土白術健脾,和胃,安胎;用于脾虛食少,泄瀉便溏,胎動不安。
茯苓:性味歸經:甘、淡,平,歸心、肺、脾、腎經;功能主治:利水滲濕,健脾寧心;用于水腫尿少,痰飲眩悸,脾虛食少,便溏泄瀉,心神不安,驚悸失眠。
枳實:性味歸經:苦、辛、酸,溫,歸脾、胃經;功能主治:破氣消積,化痰散痞;用于積滯內停,痞滿脹痛,瀉痢后重,大便不通,痰滯氣阻胸痹,結胸;胃下垂,脫肛,子宮脫垂。
生姜:性味歸經:辛,微溫,歸肺、脾、胃經;功能主治:解表散寒,溫中止嘔,化痰止咳;用于風寒感冒,胃寒嘔吐,寒痰咳嗽。
本發明有益效果:具有消食健脾、增強食欲的功效,藥效顯著,可長期服用,患者易于接受。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實施例和實驗例詳細說明本發明的技術方案,但保護范圍不限于此。
實施例1
一種治療食欲差的中藥制劑,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黨參230份、山楂230份、生麥芽230份、生谷芽230份、山藥230份、雞內金130份、靈芝180份、陳皮80份、砂仁80份、紫蘇葉80份、甘草80份、白術80份、茯苓80份、枳實80份、生姜80份、阿斯巴甜0.002份、苯甲酸鈉0.002份;
其制備步驟為:
(1)取原料黨參、山楂、生麥芽、生谷芽放入粉碎機粉碎,過50-60目篩,得到原料粉,備用;
(2)取原料山藥、雞內金、靈芝、陳皮、砂仁、紫蘇葉、甘草放入粉碎機粉碎,過80-100目篩,得到原料粉,備用;
(3)取原料白術、茯苓、枳實、生姜放入粉碎機粉碎,過60-80目篩,得到原料粉,備用;
(4)將步驟(1)所得原料粉和步驟(2)所得原料粉和(3)所得原料粉加水煎煮兩次,第一次加原料重量10-12倍量的水,煎煮0.4-1小時,倒出藥液,第二次加原料重量6-8倍量的水,煎煮0.4-1小時,合并兩次藥液,過濾,濾液濃縮至55-60℃測相對密度為1.08-1.15的清膏,加90-95%的乙醇適量,5-10℃靜置24-48時,過濾,濾液減壓回收乙醇至無醇味,濾液濃縮至55-60℃測相對密度為1.25-1.35的稠膏,備用;
(5)取原料阿斯巴甜、苯甲酸鈉分別溶解到水中,備用;
(6)將步驟(4)所得稠膏加入其重量3-5倍量的純凈水,再加入溶解后的阿斯巴甜、苯甲酸鈉,攪拌5-10min至完全溶解,用離心過濾,轉數10000-15000r/min,時間為5-15s,冷藏,靜置24-48時,再用離心過濾,轉數16000-20000r/min,時間為5-15s,最后封裝于20ml瓶中封口,以沸水高溫10-15分鐘滅菌,冷卻,包裝,即得治療面神經癱瘓的中藥制劑。
用法:口服,每日2次,每次15ml。
實施例2
一種治療食欲差的中藥制劑,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黨參200份、山楂200份、生麥芽200份、生谷芽200份、山藥200份、雞內金100份、靈芝150份、陳皮50份、砂仁50份、紫蘇葉50份、甘草50份、白術50份、茯苓50份、枳實50份、生姜50份、阿斯巴甜0.0015份、苯甲酸鈉0.0015份;
其制備步驟為:
(1)取原料黨參、山楂、生麥芽、生谷芽放入粉碎機粉碎,過50-60目篩,得到原料粉,備用;
(2)取原料山藥、雞內金、靈芝、陳皮、砂仁、紫蘇葉、甘草放入粉碎機粉碎,過80-100目篩,得到原料粉,備用;
(3)取原料白術、茯苓、枳實、生姜放入粉碎機粉碎,過60-80目篩,得到原料粉,備用;
(4)將步驟(1)所得原料粉和步驟(2)所得原料粉和(3)所得原料粉加水煎煮兩次,第一次加原料重量10-12倍量的水,煎煮0.4-1小時,倒出藥液,第二次加原料重量6-8倍量的水,煎煮0.4-1小時,合并兩次藥液,過濾,濾液濃縮至55-60℃測相對密度為1.08-1.15的清膏,加90-95%的乙醇適量,5-10℃靜置24-48時,過濾,濾液減壓回收乙醇至無醇味,濾液濃縮至55-60℃測相對密度為1.25-1.35的稠膏,備用;
(5)取原料阿斯巴甜、苯甲酸鈉分別溶解到水中,備用;
(6)將步驟(4)所得稠膏加入其重量3-5倍量的純凈水,再加入溶解后的阿斯巴甜、苯甲酸鈉,攪拌5-10min至完全溶解,用離心過濾,轉數10000-15000r/min,時間為5-15s,冷藏,靜置24-48時,再用離心過濾,轉數16000-20000r/min,時間為5-15s,最后封裝于20ml瓶中封口,以沸水高溫10-15分鐘滅菌,冷卻,包裝,即得治療面神經癱瘓的中藥制劑。
用法:口服,每日2次,每次15ml。
實施例3
一種治療食欲差的中藥制劑,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黨參170份、山楂170份、生麥芽170份、生谷芽170份、山藥170份、雞內金70份、靈芝120份、陳皮20份、砂仁20份、紫蘇葉20份、甘草20份、白術20份、茯苓20份、枳實20份、生姜20份、阿斯巴甜0.001份、苯甲酸鈉0.001份;
其制備步驟為:
(1)取原料黨參、山楂、生麥芽、生谷芽放入粉碎機粉碎,過50-60目篩,得到原料粉,備用;
(2)取原料山藥、雞內金、靈芝、陳皮、砂仁、紫蘇葉、甘草放入粉碎機粉碎,過80-100目篩,得到原料粉,備用;
(3)取原料白術、茯苓、枳實、生姜放入粉碎機粉碎,過60-80目篩,得到原料粉,備用;
(4)將步驟(1)所得原料粉和步驟(2)所得原料粉和(3)所得原料粉加水煎煮兩次,第一次加原料重量10-12倍量的水,煎煮0.4-1小時,倒出藥液,第二次加原料重量6-8倍量的水,煎煮0.4-1小時,合并兩次藥液,過濾,濾液濃縮至55-60℃測相對密度為1.08-1.15的清膏,加90-95%的乙醇適量,5-10℃靜置24-48時,過濾,濾液減壓回收乙醇至無醇味,濾液濃縮至55-60℃測相對密度為1.25-1.35的稠膏,備用;
(5)取原料阿斯巴甜、苯甲酸鈉分別溶解到水中,備用;
(6)將步驟(4)所得稠膏加入其重量3-5倍量的純凈水,再加入溶解后的阿斯巴甜、苯甲酸鈉,攪拌5-10min至完全溶解,用離心過濾,轉數10000-15000r/min,時間為5-15s,冷藏,靜置24-48時,再用離心過濾,轉數16000-20000r/min,時間為5-15s,最后封裝于20ml瓶中封口,以沸水高溫10-15分鐘滅菌,冷卻,包裝,即得治療面神經癱瘓的中藥制劑。
用法:口服,每日2次,每次15ml。
本發明中藥制劑治療觀察食欲差患者45例,臨床報告如下:
1、一般資料
臨床觀察食欲差患者45例,其中男15例,女30例,年齡15-35歲,平均年齡25歲。
2、診斷標準
脾虛證,食欲減退、舌淡、乏力、舌胖嫩/胖大、大便溏泄、舌邊有齒痕、脈細、消瘦、面色萎黃、食后腹脹。
3、治療方法
使用本發明中藥制劑治療,口服本發明中藥制劑,每日2次,每次15ml,7天為一個療程。
4、療效評定標準:
顯效:癥狀消失;
有效:臨床癥狀減輕;
無效:臨床癥狀無改善或加重。
5、治療結果
臨床治療食欲差患者45例中,治愈40例占88.9%,好轉5例占11.1%,無效0例,總有效率為100%。
6、典型病例
病例1:女,17歲,食欲差,伴有口干、眼干,精神差,睡眠差,舌淡、乏力,口服本發明中藥制劑一個療程,病人癥狀明顯減輕,又口服中藥制劑兩個療程,癥狀明顯好轉,又口服本發明中藥制劑一個療程,臨床治愈。
病例2:男,23歲,食欲差,伴有口干、噯氣、乏力、精神差,睡眠差,面色萎黃,口服本發明中藥制劑一個療程,病人癥狀明顯減輕,又口服中藥制劑兩個療程,癥狀明顯好轉,又口服本發明中藥制劑一個療程,臨床治愈。
病例3:男,33歲,食欲差,伴有口干、眼干,精神差,睡眠差,舌邊有齒痕、脈細,口服本發明中藥制劑一個療程,病人癥狀明顯減輕,又口服中藥制劑兩個療程,癥狀明顯好轉,又口服本發明中藥制劑一個療程,臨床治愈。
應當指出的是,具體實施方式只是本發明比較有代表性的例子,顯然本發明的技術方案不限于上述實施例,還可以有很多變形;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以本發明所明確公開的或根據文件的書面描述毫無異議的得到的,均應認為是本專利所要保護的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