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中藥組合物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治療沖任失調型乳腺增生的中藥組合物。
背景技術:
乳腺增生病是婦女常見病與多發病,國內報道其發病率在10%左右,且多發于30~50歲婦女。西醫應用性激素治療本病,應用后可能會進一步干擾人體的激素間的平衡,并增加癌變的可能。故而一般不把它們作為常規用藥,僅在癥狀嚴重時,才考慮應用。中醫中藥治療乳腺增生病從整體出發,辨病與辨證相結合,能從多方面、多角度出發,起到調整內分泌、增強機體免疫力作用,療效可靠,具有療效高、療效穩定以及副作用少的特點,有效改善患者生存質量及降低乳腺癌發生的危險程度。
中醫學認為:沖任為氣血之海,上榮為乳,下行為經。沖任血海在腎的主導與天癸的作用下由盛而滿,由滿而溢,由溢而漸虛,由虛而漸復盛,具有先充盈后疏泄的特點;沖任的生理變化直接影響乳房與子宮的變化,乳房在月經周期中的生理變化表現為經前充盈和經后疏泄。經前之陰血充足,肝氣旺盛,沖任之氣血充盈,使乳腺發生生理性增生,經后隨著經血外泄,肝氣得舒,沖任氣血處于靜止狀態,使乳腺由增殖轉為復舊。
對于由沖任失調引起的乳腺增生,沖為血海,隸屬于肝腎,任脈主一身之陰脈,若稟賦素弱,血海空虛,或恚怒傷肝,肝失條達,下擾血海,或因年老腎虛,任脈不固,以致沖任失調,結于乳絡而成乳癖。此型多見于絕經期婦女。乳房脹痛或隱痛,乳房內結塊大小及疼痛等癥狀常于經前明顯加重,經后顯著減輕。常伴面色少華,腰酸膝軟,精神疲憊,夜寐不酣,月經紊亂,量少色淡,甚或經閉。舌淡苔白,脈象細弱。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效果顯著、標本兼治的治療沖任失調型乳腺增生的中藥組合物。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治療沖任失調型乳腺增生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該組合物包括以下重量份組分:
仙茅10~15份,淫羊藿10~25份,肉蓯蓉10~15份,枸杞子10~25份,制首烏10~25份,熟地24~32份,牡蠣15~30份,當歸頭10~15份,丹參10~20份,郁金10~12份,知母9~12份,黃柏3~9份。
所述組合物還包括以下重量份組分:
延胡索9~12份,川楝子9~12份,乳香6~12份,沒藥6~9份。
所述組合物還包括以下重量份組分:
白芥子6~9份,昆布10~15份,生牡蠣15~30份,瓜蔞10~15份。
所述組合物還包括以下重量份組分:
牡丹皮6~12份,梔子9~12份,女貞子10~20份,旱蓮草10~20份。
本發明方中壯陽藥與滋陰藥同用,以針對陰陽俱虛于下,而又有虛火上炎的證候。方中以仙茅、淫羊藿和肉蓯蓉為君藥,溫腎陽、補腎精;黃柏、知母和熟地瀉相火而滋腎陰為臣藥;制首烏、當歸頭和丹參輔佐溫潤養血而調沖任;使以枸杞子、牡蠣和郁金活血止痛、益陰潛陽。諸藥合用,共奏溫腎助陽、調攝沖任之功效。
功能主治:溫腎助陽、調攝沖任,臨床上用于治療沖任失調且偏腎陽虛型乳腺增生。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一劑,分兩次煎服。經前15日服至月經來潮。
辨癥加減:
乳房疼痛明顯者,選加延胡索、川楝子、乳香和沒藥,延胡索活血化瘀、行氣止痛,川楝子疏泄肝熱、解郁止痛,乳香和沒藥相伍為用,為宣通臟腑、流通經絡之要藥,與基礎方中當歸等相配,氣血兼顧,取效尤捷。
乳房腫塊韌硬者,選加白芥子、昆布、生牡蠣和瓜萎,白芥子其性走散、可散結消腫,昆布和生牡蠣軟堅散結,瓜萎散結消腫,配合基礎方治療腫塊韌硬癥狀。
乳頭溢液者,選加牡丹皮、梔子、女貞子和旱蓮草,牡丹皮和梔子涼血解毒,女貞子和旱蓮草具有益肝腎、補陰血功效,配合基礎方治療乳頭溢液癥狀。
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優點:
1、本發明配伍合理,具有效果顯著,標本兼治的療效。
2、本發明方中枸杞子、牡蠣為藥食兩用材料,當歸頭、淫羊藿、熟地、制首烏和丹參為常用的保健中藥,其它仙茅、肉蓯蓉等材料藥均為中醫界常用的藥材,保證了方子的安全性。
3、臨床數據:我科室參照2002年中華中醫外科學會乳腺病專業委員會第八次會議通過的標準(詳見后文),將2015年3月到2016年3月一年時間內門診乳腺增生患者,其中全部女性,年齡在30-52歲之內,共納入乳腺增生病120例,其中分型治療屬沖任失調型14例;均每日1劑水煎,經前15日服至月經來潮。對照組38例,用天冬素0.25g,維生素E,100mg,每日分3次口服,三苯氧胺10mg,每次1片,每天2次。用4個月。總有效率分別為97.5%、85.2%(P<0.001)。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
仙茅10g,淫羊藿10g,肉蓯蓉10g,枸杞子12g,制首烏10g,熟地24g,牡蠣16g,當歸頭12g,丹參11g,郁金10g,知母10g,黃柏3g。
本發明中各個材料藥均可從普通藥店購買到,藥源豐富,價格適宜,其規格符合國家醫藥標準。
對于實施例中各材料藥所用的稱重單位,這里采用的是藥房取藥時常用的克,當然,如果是批量配制的話,用千克、磅等重量單位都是可以的,只要是滿足本發明藥方中各材料藥之間的份數關系就行,不做嚴格限定。
實施例2
仙茅12g,淫羊藿18g,肉蓯蓉15g,枸杞子15g,制首烏15g,熟地26g,牡蠣20g,當歸頭10g,丹參15g,郁金11g,知母10g,黃柏5g。
實施例3
仙茅15g,淫羊藿25g,肉蓯蓉15g,枸杞子25g,制首烏23g,熟地32g,牡蠣30g,當歸頭15g,丹參20g,郁金12g,知母12g,黃柏8g。
實施例4
仙茅12g,淫羊藿15g,肉蓯蓉13g,枸杞子15g,制首烏13g,熟地28g,牡蠣19g,當歸頭10g,丹參14g,郁金10g,知母10g,黃柏5g,延胡索9g,川楝子9g,乳香10g,沒藥7g。
實施例5
仙茅10g,淫羊藿22g,肉蓯蓉12g,枸杞子25g,制首烏23g,熟地32g,牡蠣25g,當歸頭14g,丹參20g,郁金11g,知母10g,黃柏9g,延胡索8g,川楝子12g,乳香12g,沒藥9g。
實施例6
仙茅15g,淫羊藿18g,肉蓯蓉15g,枸杞子12g,制首烏18g,熟地26g,牡蠣23g,當歸頭10g,丹參15g,郁金10g,知母12g,黃柏8g,白芥子6g,昆布11g,生牡蠣18g,瓜萎13g。
實施例7
仙茅12g,淫羊藿21g,肉蓯蓉12g,枸杞子15g,制首烏22g,熟地29g,牡蠣17g,當歸頭10g,丹參15g,郁金12g,知母10g,黃柏5g,白芥子9g,昆布14g,生牡蠣28g,瓜萎14g。
實施例8
仙茅10g,淫羊藿16g,肉蓯蓉12g,枸杞子24g,制首烏22g,熟地28g,牡蠣18g,當歸頭14g,丹參20g,郁金11g,知母10g,黃柏9g,牡丹皮8g,梔子12g,女貞子13g,旱蓮草15g。
實施例9
仙茅13g,淫羊藿20g,肉蓯蓉15g,枸杞子12g,制首烏18g,熟地26g,牡蠣26g,當歸頭10g,丹參16g,郁金10g,知母12g,黃柏8g,牡丹皮12g,梔子12g,女貞子17g,旱蓮草18g。
本發明有關門診治療情況如下:
2002年中華中醫外科學會乳腺病專業委員會第八次會議通過的標準:
(1)主癥:
①乳房疼痛癥狀較輕,或無疼痛;
②腰膝酸軟或伴足跟疼痛:
③月經周期紊亂,量少或行經天數短暫或淋漓不盡,或閉經。
(2)次癥:
①中年以上女性:
②頭暈耳鳴;
③舌質淡,舌苔薄白,脈細。
辨證標準:具2項主癥+2項次癥。
典型案例:
朱某,女,48歲,我院職工。2015年7月12日初診。兩乳房脹痛8年余,兩乳房脹痛,經前尤甚,經后減輕,曾服逍遙丸、乳癖消等無效。目前,乳房疼痛較劇,與月經無明顯關系。 月經前期檢查,兩乳房各外上象限可捫及結節狀腫塊,質中,推之活動,觸痛明顯,腫塊與皮膚均無粘連,兩腋下未及腫大淋巴結,舌黯紅,邊有瘀滯,苔薄白,脈濡。沖任失調,肝郁氣滯。
仙茅15g,淫羊藿10g,肉蓯蓉10g,枸杞子10g,制首烏10g,熟地24g,牡蠣30g,當歸頭15g,丹參15g,郁金10g,知母9g,黃柏6g,瓜蔞15g,女貞子20g,旱蓮草15g。
投藥兩周,乳房疼痛明顯減輕,腫塊變軟,苔薄質偏紅,脈濡,治守原方,前法踵進。又服藥1月,乳房疼痛癥狀消失,兩乳房外上象限尚可捫及顆粒狀腫塊,質軟。2015年9月12日復診,月經正常,伴有口干,大便秘結,3日一行,舌偏紅,苔薄,脈濡,減辛熱之仙茅,加知母、火麻仁再服藥1月,諸癥俱消,乳房腫塊消失,臨床治愈。隨訪半年,經前乳房無脹痛,月經正常。
在實際行醫過程中,可以在以本發明為基礎方且保證溫腎助陽、調攝沖任功效前提下,根據患者的具體癥狀對某些材料藥進行相應的加減。
以上對本發明所提供的技術方案進行了詳細介紹。本文中應用了具體個例對本發明的原理及實施方式進行了闡述,以上實施例的說明只是用于幫助理解本發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明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對本發明進行若干改進和修飾,這些改進和修飾也落入本發明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