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床,更具體地說,它涉及一種病床。
背景技術:
病床也可以稱作理療床、護理床等,是病人在修養時使用的床。常用于醫院、衛生院衛生服務中心等地方。而病人所患的疾病又是多種多樣的,并且病人的年齡多樣,這樣就導致了病床需要適用于各種各樣的不同的病患。
目前,市場上的病床,大體結構均相差不多。其靠近頭部一側的床板可抬高,方便病患坐起;而在病床的后部設置有一餐桌,這個餐桌鉸接在病床的邊框外,在不需要使用時可將其旋轉放下,這樣就方便了病患用餐。
但是一些上了年紀的老年人,本身身體的柔韌性下降,不能夠伸直腿來坐著使用餐桌吃飯,只能夠盤腿而坐,若是碰到病患有股靜脈置管,下肢血栓、腳踝疼痛等就無法很好的使用普通的病床來吃飯了。目前已經有人注意到了這種情況,將床板的后部也設置成可以下降的方式從而使得病患坐起。但這樣的設置成本高昂,并且并不能夠讓患者完全把腿放地上,同時這樣的病床患者在坐起的時候位置固定,無法調整,存在著缺陷。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能夠讓病人在任意位置坐起身子并且使用簡單成本低廉的病床。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術方案:一種病床,包括大體呈長方形的床框、餐桌和支架,所述床框處設置有床板,所述床板包括至少兩塊床板單體,所述床板單體拼接鋪滿整個床框,所述床板可拆卸的滑動連接于床框。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床板由多個床板單體所拼接而成,而床板單體可拆卸的滑動連接在床框上,這樣使用者就能夠根據需要自由的將床板單體拆卸下來,當部分床板單體拆卸下來后,整個床板就在此處形成了一個空洞,這樣病人就能夠將腳穿過這個洞,從而讓腳豎直放下。這樣年紀較大的病患在吃飯時就不需要將腿盤起,就能夠使用一個很舒服的坐姿進行吃飯。同樣的,對于那些患有股靜脈置管,下肢血栓、腳踝疼痛等一些特殊疾病的病人來說,這樣的病床就能夠很方便的讓病人坐起來用餐或是坐起來做一些其他的事情。對于一些心衰患者來說,需要將腳放在低位以減輕心臟負荷,非常的有效。并且具體使用的時候簡單方便,只需將床板單體向外滑動即可,同時還能夠根據喜好自由選擇將哪個區域的床板單體拆卸。這樣病患就能夠自由的決定坐在病床的哪個位置了。這樣對于一些經常臥床的老年人,陪護人員是老伴,年紀也較大,無法獨立搬動患者使其坐到椅子上,而若是使用本申請中的病床,就能夠輕松的獨立完成將患者坐起身的任務了。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床板單體的底面設置有限位滑條,所述床框的表面設置有與其配合的限位滑槽。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床板單體跟床框之間不是簡單的觸碰式的滑動關系,限位滑條和限位滑槽之間的配合,使得床板單體在滑動的時候更加的輕松,并且限制了床板的滑動方向。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限位滑條設置為凸字型滑條,所述限位滑槽設置為凹字型滑槽。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采用了一種最簡單的滑槽跟滑條的設置方式,這樣的設置方式在加工的時候更加的容易,并且在具體使用的過程中,滑槽和滑條之間更加容易配合。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床板單體的底面至少設置有兩條凸字型滑條,所述凸字型滑條對稱于床板單體表面的中心線設置。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對凸字型滑條的設置位置進行了限定,這樣的設置使得床板單體在安裝至床框上的時候更加的穩固,能夠承受更大的負載,受力均勻。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床板單體的滑動方向垂直于病床的擺放方向。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對床板單體的滑動方向進行了限定,這個滑動的方向能夠讓床板單體在拆卸的時候滑動的路徑最短,設計的非常人性化。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床框的側邊靠近床頭位置還設置有扶手。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扶手通過連桿連接于扶手座,所述扶手座固定連接于床框,所述扶手與扶手座之間可折疊。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扶手的設置能夠讓病床更加的安全,并且扶手通過連接在扶手座上,扶手和扶手座之間可折疊,這樣在病人需要下床,或者是不需要扶手的時候,就能夠把扶手放下,方便病人下床。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支架的底部設置有萬向輪。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萬向輪的設置使得病床能夠在需要移動的時候更加的方便省力。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餐桌通過支腳鉸接于床框。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餐桌能夠在需要使用的時候向上旋轉,而在其不需要使用的時候又能夠放下,具體的使用方式非常的簡單。
本使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還包括床墊,所述床墊設置于床板上表面,所述床墊也包括至少兩個床墊單體,所述床墊單體的寬度與床板單體寬度相同,所述床墊單體之間通過拉鏈連接。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床墊的設置能夠讓病床更加的舒適。并且床墊單體和床板單體的寬度相同;并且床墊單體之間是通過拉鏈連接在一起,這樣當床板單體在卸下的時候,位于床板上方對應的床墊單體也能卸下,整體來看不需要將整個床墊全部撤離。非常的方便,設計非常的人性化。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病床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病床A部分的局部放大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病床床板的截面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病床床墊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床框;2、支架;3、萬向輪;4、扶手;41、連桿;42、扶手座;5、餐桌;51、支腳;6、床板單體;7、限位滑槽;8、限位滑條;9、床墊單體;10、拉鏈。
具體實施方式
參照圖1至圖3對本實用新型病床實施例做進一步說明。
如圖1至圖3所示的一種病床,包括大體呈長方形的床框1,而在床框1的下部安裝有支架2,在支架2的底部設置有萬向輪3。在床框1靠近床頭的一側通過扶手座42安裝有扶手4。在本實施例中,扶手座42固定在床框1的側邊,扶手4通過連桿41連接在扶手座42上。連桿41與扶手4之間、連桿41與扶手座42之間鉸接,每一根起到連接作用的連桿41其長度均相等。在扶手座42上設置有固定限位裝置,這種是很常見的一種設置方式,可采取限位板等多種方式。這樣扶手4就能夠在使用的時候達到扶手4的效果,而遇到特殊情況就可將扶手4向下折疊,這就方便了病人的上下床。而在床框1靠近床尾的一頭,設置有餐桌5,餐桌5同樣也是通過支腳51鉸接在床框1的側邊,在病人需要進食的時候,將其旋轉,并通過一定的限位裝置進行固定,當進食完畢后,可將其旋轉收攏。
而在本實施例中,病床的床板具體的設置如圖2所示。圖2所示的為一個床板單體6和床框1之間配合的局部放大圖,結合圖3中床板單體6的截面圖,不難發現,每個床板單體6是通過設置在床板單體6底部的限位滑條8和設置在床框1上表面的限位滑槽7之間的配合來得到相對固定。在本實施例中,這個限位滑條8的截面形狀選擇為凸字型,而限位滑槽7的截面形狀即為凹字型。這僅僅只是一種優選的實施方案,也可以將其截面形狀選擇為倒三角形等。而在本實施例中,將限位滑槽7的方向限定為病床寬度方向同向,這樣就能夠在滑動床板單體6的時候能夠讓滑動距離最短。而在本實施例中,限位滑條8和床板單體6一體成型,這樣就能保證整體的一個結構強度,而限位滑槽7和床框1之間通過螺栓固定,在安裝的過程中更加的簡單方便。
在本申請中,病床還包括了床墊,這個床墊包括至少兩個床墊單體9,床墊單體9的寬度與床板單體6寬度相同,并且這里的床墊單體9之間通過拉鏈10連接。這僅僅只是一種優選的實施方式,拉鏈10連接在拆分或組裝的時候更加的方便,這里的床墊單體9之間也可以通過魔術貼的方式粘合在一起。這樣在病人需要坐起身子的時候,只需將任意位置的床板單體6滑動抽出,再將床板單體6上方對應的床墊單體9用拉鏈10拆卸下來后,即可將腳豎直放下。
對于病人長時間躺臥病床的情況,由于長期的組織壓迫、缺血缺氧、水腫、摩擦等原因將會引起病人患上褥瘡。而使用本申請中的病床,只需要將床墊單體9拆除,即可達到減少組織壓迫的效果,從而減少患褥瘡的可能性,相比將患者反復翻身來減少組織壓迫的方法來說,更加的方便,也減少了護理的工作量。
以上所述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對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型和改進,這些也應視為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