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醫療用具技術領域,具體講是一種病床。
背景技術:
目前,臨床上的病床在搖高床頭時,床墊的尾端離床尾有20~30厘米的距離,這樣當病人躺在搖高床頭的時候,很容易引起床墊與病人一并下滑。當然,只需搖高床尾,就能夠避免病人下滑,但是床墊照樣會下滑。床墊的下滑就會影響病區的美觀,增加護理人員晨間護理的工作量,耗時耗力。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案由此而生。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可有效防止床墊下滑的病床,結構簡單,操作方便,實用性強。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病床,包括床框、位于床框內的床板以及位于床板上的床墊,床框的尾端設置有用于搖高床頭的搖手,所述床板的下方與床墊的尾端相對應的位置設置有一可升降的擋板,擋板通過氣缸驅動,床板上位于擋板的正上方開設有供擋板上下活動的通孔,且擋板上升時正好能夠頂住床墊阻擋其下滑,病床還包括微控制器以及由接收器和發射器組成的紅外線傳感器,紅外線傳感器與微控制器相連,微控制器與氣缸相連,接收器設置于靠近床頭處床板的外側邊上,發射器設置于靠近床頭處床框的內側邊上,發射器與接收器相對設置。
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優點:本實用新型病床,當通過搖手搖高床頭時,擋板會自動升起頂住床墊,通過擋板阻擋床墊下滑,從而增加病區的美觀,減少護理人員晨間護理的工作量,省時省力;當床頭復位后,擋板會又會自動下降恢復至原位;整體結構簡單,操作方便,實用性強。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病床床頭處于常態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病床床頭搖高時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病床床頭處于常態下的俯視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病床的控制部分電路圖。
圖中所示:1、床框 2、床板 3、床墊 4、搖手 5、擋板 6、氣缸 7、通孔 8、微控制器 9、紅外線傳感器 91、接收器 92、發射器。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通過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闡述。
如圖1至圖4所示:一種病床,包括床框1、位于床框1內的床板2以及位于床板2上的床墊3。床框1的尾端設置有用于搖高床頭的搖手4。床板2的下方與床墊3的尾端相對應的位置設置有一可升降的擋板5,一般擋板5距離床尾20~30厘米。擋板5通過氣缸6驅動,氣缸6固定于床板2的下方。床板2上位于擋板5的正上方開設有供擋板5上下活動的通孔7,且擋板5上升時正好能夠頂住床墊3阻擋其下滑。此外,本實用新型病床還包括微控制器8以及由接收器91和發射器92組成的紅外線傳感器9,微控制器8采用型號為AT89C511的單片機。紅外線傳感器9與微控制器8相連,微控制器8與氣缸6相連。接收器91設置于靠近床頭處床板2的外側邊上,發射器92設置于靠近床頭處床框1的內側邊上,發射器92與接收器91相對設置。具體講,當床頭搖高時,發射器92與接收器91相對錯開,接收器91無法接收到來自于發射器92的紅外線信號;當床頭復位時,發射器92與接收器91相對設置,接收器91可以接收到來自于發射器92的紅外線信號。
本實用新型病床,當通過搖手4搖高床頭時,發射器92與接收器91錯開,紅外線傳感器9將該信號傳遞給微控制器8,由微控制器8控制氣缸6的活塞連桿伸出,驅動擋板5升起穿過通孔7并頂住床墊3,從而阻擋床墊3下滑;當床頭復位后,接收器91與發射器92相對并接受信號,紅外線傳感器9將該信號傳遞給微控制器8,由微控制器8控制氣缸6的活塞連桿復位,驅動擋板5下降復位。本實用新型病床整體結構簡單,操作方便,實用性強。
以上所述依據實施例為啟示,通過上述的說明內容,相關工作人員完全可以在不偏離本項發明思想的范圍內,進行多樣的變更以及修改。本項實用新型的技術性范圍并不局限于說明書上的內容,必須要根據權利要求范圍來確定其保護的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