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用于兒童常見泌尿生殖器先天型畸形手術后,尿液及傷口殘留血液、組織滲出液等液體引流器具的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尿道下裂是小兒常見泌尿生殖器稱天性畸形,都需要手術治療,術后必用到導尿管,它可引流膀胱尿液及支撐新造尿道的作用。由于現有的導尿管是由導尿管接頭,導尿管和氣囊導尿管構成,它只能引流膀胱里的尿液,然而新造尿道內常常存在手術中殘留的血液、組織滲出液及導尿管周圍的尿液等,這些都是導致新造尿道傷口感染的原因,一但傷口感染就會導致傷口裂開引起尿漏其至手術失敗,據文獻報導失敗率幾近20%,這是該技術領域世界性的難題。并且由于氣囊導尿管在抽氣后氣囊會形成帶棱角的皺壁,拔出時很容易損傷新造尿道傷口,致使尿瘺的發生。
技術實現要素:本實用新型的導尿-引流管具有雙腔管結構,導尿管腔(2)和引流管(8)各占腔管的二分之一,共同組成一根導尿-引流總管;引流管(8)內部被“T”型結構分隔成兩個負壓溝槽,“T”型部分較厚,其余部分較薄,此結構較側孔不會堵塞引流效果更好。導尿管接頭(1)、引流管連接頭(5)、引流管連接管(6)、引流管腔(7)與導尿管腔(2)、引流管(8)相連,導尿管腔(2)上有導尿管側孔(3),引流管(8)中部設有引流管中“T”型隔斷部(9),引流管(8)內部部分被“T”型結構分隔成引流管溝槽(16、18),引流溝槽(10)、引流溝槽口(11),引流管(8)遠端是4~6cm的引流管遠端實心段(12),導尿管腔(2)和引流管(8)遠端是共有的導尿-引流管頭(4)。引流導管接頭(5)與可負壓引流球連接形成負壓引流管(8)。導尿-引流管是由硅膠材料制成。由于本實用新型的引流管連接頭(5)可與負壓引流球連接,引流管中“T”型隔斷部(9)中引流管“T”型支撐部(17)較厚,。連接的引流管“T”型連接膜部(15、19)較薄,并且是有顏色的,便于根據被手術者的實際需要裁剪露出溝槽起到吸引的目的,其余部份仍然保持封閉狀態,保持有負壓,能起到導流的作用。引流管(8)遠端的實心段(12)目的是避免膀胱的尿液流入引流管(8)。本實用新型由于結構中設計了負壓引流管(8)、引流管中“T”形隔斷部(9)、引流管遠端實心段(12)等,克服了現有導尿管及氣囊導尿管的弊端,保證了手術的成功,避免了患兒的痛苦,結構簡單,易于工業化生產、推廣運用。附圖說明圖1為一種新型導尿-引流管的正視剖視示意圖。圖中:1--導尿管接頭,2--導尿管腔,3--導尿腔側孔,4--導尿-引流管頭,5--引流管連接頭,6--引流管連接管,7--引流管腔,8--引流管,9--引流管中“T”型隔斷部,10--引流溝槽,11--引流溝槽口,12--引流管遠端實心段。圖2為圖1中A-A的正視剖視示意圖。圖中:13--導尿管管腔,15--引流管“T”形連接膜部、16--引流溝槽,17--引流管“T”形支撐部,18--引流管溝槽,19--引流管“T”形連接膜部。圖3為圖1中B-B的俯視剖視示意圖。圖中:14--導尿管管腔,20--引流管遠端實心段。具體實施方式以下是結合附圖實施例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方案:導尿管接頭1、引流管連接頭5、引流管連接管6、引流腔管7與導尿管腔2、引流管8相接,導尿管腔2和引流管8各占腔管的二分之一,形成一根導尿-引流總管;導尿管腔2上有導尿管側孔3,引流管8中部設有引流管中“T”形隔斷部9、引流溝槽10、引流溝槽口11,引流管8遠端是5cm的引流管遠端實心段12,導尿管腔2和引流管8遠端是共有的導尿-引流管頭4。引流管中“T”型隔斷部9中,引流管“T”型支撐部17較厚,連接的引流管“T”型連接膜部15、19較薄,便于裁剪露出溝槽起到吸引的目的,其余部份仍然保持封閉狀態,引流導管接頭5與可負壓引流球連接,形成負壓引流狀態。此導尿-引流管是用硅膠材質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