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關于一種具鎖定功能的義肢承筒真空吸附接頭,為調節使用者的殘肢與義肢兩者密合程度之用,其特點在于能一鍵按壓解除承筒真空狀態并同時解鎖義肢內襯套鎖定銷,更讓義肢于拆卸時簡化其繁瑣步驟。
背景技術:
通常義肢使用者于裝配時,其殘肢透過包覆材質柔軟的義肢內襯套后,對應尺寸相當大小的承筒,配合輔助裝置將殘肢與義肢承筒的多余空氣,通過抽取動作來形成最大化真空密度;然而,一般現有構造上,為避免氣密裝置破損或失效而導致義肢脫離的情況發生,其調節真空結構可以配合一鎖定結構,兩結構雖在實際使用上不會相互影響,但于使用者而言,實存在著卸除義肢時繁瑣不便之處;
例如美國專利US627787,此案特點在于鎖定組件通過一個單向棘輪對應一鎖定銷,利用按鈕彈簧配合定心軸,促使該單向棘輪得以產生轉動或固定,讓該義肢內襯套鎖定銷能進入與退出該鎖定組件。雖此鎖定組件同時具備單向排氣閥,但未見有可外接真空抽吸裝置的設計,也未設置義肢承筒吸附力解除機制;能清楚了解該鎖定組件只有鏈接功能,而非作為義肢承筒真空吸附之用;
而美國專利US6334876,此案特點在于將鎖定機構置于承筒內并結合成一氣密空間,當解鎖此鎖定機構時,可同時引入外部空氣解除義肢承筒吸附力,由上述結構知悉,其設計具有簡化零組件數量的優勢。但此案未設有單向排氣閥,當未按壓解鎖裝置時,則無法持續排出承筒內的空氣,因而導致無法維持使用者步行時的承筒吸附力;再者,此案并無外接真空抽吸裝置的設計,并非作為義肢承筒真空吸附之用。
而美國專利US8211187,此案特點在于當中的滑閥具有通道,能通過外接的真空幫浦配合將其內部形成真空或引進外部空氣解除真空狀態。雖此案亦設有一置于承筒內的鎖定機構,但解鎖該鎖定機構時,并無法同時解除義肢承筒內的吸力,因此使用者欲脫下義肢時,首先要推開滑閥,然后要再按住鎖定機構上的解鎖裝置,才得以解除義肢的連結與固定。此案于實際面而言,確是增加使用者于操作上的不便;因此,其操作性仍有改善之處。
而專利WO2015002955A1一案,其中揭示結構的特點在于鎖定銷內所設氣體通道,可外接真空幫浦讓承筒內部形成真空狀態,又通過鎖定裝置加強安全性。但此案未設有單向排氣閥,當外接真空幫浦失效時,空氣將會進入承筒破壞真空狀態;再者,此案并未設計解鎖真空狀態的機制,其仍有諸多不便之處需進行改良。
綜上所述,各種關于鎖定銷與真空調節結構,不是結構過于復雜,就是為功能分開設計的組成,憑借前述結構于實際應用與研究后知悉,其仍存在有待改善的缺點。
技術實現要素:
有鑒于現有的結構,于使用上存有復雜且操作不便的情況,因此,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如何將現有真空調節與鏈接固定結構兩者統整結合,即為本實用新型的主要解決的技術問題。
為達成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為一種具鎖定功能的義肢承筒真空吸附接頭,其結構包含:
一鎖定銷,于中央下方設有一凹槽,該凹槽連接有一錐形面;一定位機構,中心設有供該鎖定銷設置用的一定位銷孔,該定位機構橫向設有一貫穿通道與一真空解除通道,并連通該定位銷孔;一調節組件,固設于該貫穿通道的一端,用以設置能旋轉調節真空用的一調節閥針、以及連結于該調節閥針上的一插管接頭;一鎖定組件,固設于該貫穿通道的另一端,由一按壓件、一限位塊組成,且該限位塊內還設有一閉鎖孔;
該閉鎖孔能供該鎖定銷嵌合固定,使該貫穿通道于該調節組件所設位置形成一腔室,當按壓該鎖定組件,能解除該閉鎖孔與該鎖定銷嵌合,能直接使空氣由真空解除通道導入破壞該腔室的真空狀態,使該鎖定銷得以取出。
優選地,該鎖定組件還包含有:一彈簧,設在該定位塊于側緣一端,且該彈簧頂抵該基座的內部側緣;一密封環,設在該定位塊于側緣另一端,且受該彈簧頂抵讓該密封環貼合于該基座于內部側緣;通過按壓該鎖定組件,能使該密封環脫離該基座的內部側緣,讓空氣得以通過該貫穿通道與鎖定組件中的縫隙流入,達到解除真空的目的。
優選地,該調節組件為一種單向氣閥。
一種具鎖定功能的義肢承筒真空吸附接頭,其包含有:
一鎖定銷,于中央下方設有一凹槽,該凹槽連接有一錐形面;一定位機構,中心設有供該鎖定銷設置用的一定位銷孔,該定位機構橫向設有一貫穿通道與一真空解除通道,并連通該定位銷孔,且該定位機構底端設有一插管接頭;一調節閥針,能用以旋轉調節真空之用,固設于該貫穿通道的一端,且該貫穿通道設有一第二吸真空通道相連至該插管接頭;一鎖定組件,固設于該貫穿通道的另一端,由一按壓件、一限位塊組成,且該限位塊內還設有一閉鎖孔;
該閉鎖孔能供該鎖定銷嵌合固定,使該貫穿通道于該調節組件所設位置形成一腔室,配合插管接頭形成真空,當按壓該鎖定組件,能解除該閉鎖孔與該鎖定銷嵌合,能直接使空氣由真空解除通道導入破壞該腔室的真空狀態,使該鎖定銷得以取出。
優選地,該調節閥針與插管接頭皆為一種單向氣閥。
優選地,該鎖定組件還包含有:一彈簧,設在該定位塊于側緣一端,且該彈簧頂抵該基座的內部側緣;一密封環,設在該定位塊于側緣另一端,且受該彈簧頂抵讓該密封環貼合于該基座于內部側緣;通過按壓該鎖定組件,能使該密封環脫離該基座的內部側緣,讓空氣得以通過該貫穿通道與鎖定組件中的縫隙流入,達到解除真空的目的。
通過本實用新型的調節組件進行真空調節、以及能輕松解除與固定的鎖定組件,讓真空調節與插銷鎖定兩種功能加以整合為一體設計,利于使用者以最簡單便捷的操作,隨時調整其舒適度。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立體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分解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鎖定組件未按壓的空氣流動示意圖。
圖3A為本實用新型的鎖定組件未按壓的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的鎖定組件按壓后的空氣流動剖面示意圖。
圖4A為本實用新型的鎖定組件按壓后的示意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實施例的立體圖。
圖6為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實施例的分解圖。
圖7為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實施例的鎖定組件未按壓的空氣流動示意圖。
圖7A為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實施例的鎖定組件未按壓的示意圖。
圖8為本實用新型的鎖定組件按壓后的空氣流動剖面示意圖。
圖8A為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實施例的鎖定組件按壓后的示意圖。
符號說明
1 定位機構 22 密封環
11 基座 23 限位塊
111 定位銷孔 231 閉鎖孔
112 貫穿通道 232 接觸面
113 真空解除通道 24 彈簧
114 腔室 3 調節組件
115 第一吸真空通道 31 調節閥針
116 第二吸真空通道 32 單向閥
117 底端 33 密封環
12 底座 34 插管接頭
121 鎖固螺絲 35 塞體
13 鎖定銷 4 排氣體流動A
131 凹槽 41 進氣體流動B
132 錐形面 42 排氣體流動C
133 定位件 43 進氣體流動D
2 鎖定組件 6 承筒義肢內襯套
21 按壓件 61 承筒
具體實施方式
根據本實用新型最佳的可行實施例,并配合圖1至圖2進行詳細說明后,以增加對本實用新型的了解,本實用新型為一種具鎖定功能的義肢承筒真空吸附接頭,尤指一種專為承筒義肢內襯套6吸附的接頭,其結構上具有一定位機構1,該定位機構1主要由一基座11與一底座12通過數根鎖固螺絲121螺合固定,其中該定位機構1的中心設有一定位銷孔111,能供一鎖定銷13穿設一定位件133后而設置其中,該鎖定銷13的中央下方設有一凹槽131,該凹槽131連接有一錐形面132,而該定位機構1橫向設有一貫穿通道112和一真空解除通道113,并且連通該定位銷孔111,該貫穿通道112的一端設有一調節組件3,該調節組件3由一調節閥針31、一單向閥32、一密封環33、一插管接頭34依序連結組成,該單向閥32右側設有一第一吸真空通道115用以連通該腔室114用,且該調節組件3中的各組件的中心皆為中空可供流體流通,但其設計為一種單向氣閥,僅限制于流體單向流通;通過該貫穿通道112,而于貫穿通道112的另一端則設有一鎖定組件2,該鎖定組件2由一按壓件21、一密封環22、一限位塊23、一彈簧24依序連結組成,而于該限位塊23縱向設有一閉鎖孔231,且于該定位機構1的底端117設有一塞體35;
請參閱如圖3至圖3A所示,前述閉鎖孔231內具有至少一半的內徑側緣呈一傾斜的接觸面232,此接觸面232的傾斜角度剛好能夠對應鎖定銷13的錐形面132,當讓該閉鎖孔231供該鎖定銷13嵌合固定于其中,而該貫穿通道112于設有調節組件3一端位置與鎖定銷13于凹槽131之間的空間,形成有一腔室114,該腔室114能夠連通該第一吸真空通道115配合調節組件3的插管接頭34連結外部的真空幫浦,由此抽取與該腔室114相通于上端連結的承筒61與承筒義肢內襯套6兩者間的空氣,如圖中的排氣體流動A4所示,使其真空吸附強度得以調節,此外,使用者可視需要旋轉調節閥針31,手動關閉外部連結的真空幫浦,避免吸力過度上升,而前述塞體35能阻隔設于該定位機構1底端117的第二吸真空通道116,防止由此泄露內部空氣,造成真空幫浦過度運轉。
再請參閱圖4至圖4A圖所示,使用者需拆卸假肢休息時,通過按壓該鎖定組件2后,該接觸面232將會向左被推動與鎖定銷13的錐形面132脫離,此時如圖中的進氣體流動B 41所示,經由該真空解除通道113流入至承筒義肢內襯套6內部,用以解除原本真空狀態,讓鎖定銷13得以取出。
而上述鎖定組件2未按壓時,結構內部依靠彈簧24推限位塊23,而限位塊23與基座11的內部平面有一密封環22,能夠防止空氣通過貫穿通道112造成真空泄漏。而鎖定組件2按壓時,密封環22與限位塊23連動,使密封環22脫離基座11內部平面不再密封,空氣會直接通過貫穿通道112與真空解除通道113流入腔室114以解除真空。
而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實施例,請參閱如圖5至圖8A所示,其結構,具有一定位機構1,該定位機構1主要由一基座11與一底座12通過數根鎖固螺絲121螺合固定,其中該定位機構1的中心設有一定位銷孔111,能供一鎖定銷13穿設一定位件133后而設置其中,而該定位機構1的底端117處設有一插管接頭34穿設一密封環33固接于此,該鎖定銷13的中央下方設有一凹槽131,該凹槽131連接有一錐形面132,而該定位機構1橫向設有一貫穿通道112和一真空解除通道113,并且連通該定位銷孔111,該貫穿通道112的一端設有一調節閥針31、一塞體35依序連結組成,構成一種單向氣閥,僅限制于流體單向流通,且該貫穿通道112另設有一第二吸真空通道116相連至該插管接頭34,而貫穿通道112的另一端則設有一鎖定組件2,該鎖定組件2由一按壓件21、一密封環22、一限位塊23、一彈簧24依序連結組成,而于該限位塊23縱向設有一閉鎖孔231。
請參閱如圖7圖8A所示,其閉鎖孔231同前述實施例的傾斜的接觸面232,且能剛好對應鎖定銷13的錐形面132,當鎖定銷13嵌合固定于該閉鎖孔231內時,該貫穿通道112于調節閥針31一端的位置,與其鎖定銷13于凹槽131之間的空間,形成有腔室114,該腔室114配合與貫穿通道112相鏈接的第二吸真空通道116,利用插管接頭34連結外部的真空幫浦來抽取該腔室114相通于上端連結的承筒61與承筒義肢內襯套6兩者間的空氣,如圖中的排氣體流動C 42所示,使其真空吸附強度得以調節,當至使用者最佳適應狀態時,通過手動關閉外部連結的真空幫浦、以及旋轉該調節閥針31以阻隔該腔室114與第二吸真空通道116之間的連結關系;而當使用者拆卸義肢休息時,通過按壓該鎖定組件2后,該接觸面232將會向左被推動,而使與該鎖定銷13的錐形面132脫離,此時會由氣孔113將外部空氣,如圖中的進氣體流動D 43所示,經由該真空解除通道113流入至承筒義肢內襯套6內部,用以解除原本真空狀態,讓鎖定銷13得以取出。
而上述鎖定組件2未按壓時,結構內部依靠彈簧24推限位塊23,而限位塊23與基座11的內部平面有一密封環22,能夠防止空氣通過貫穿通道112造成真空泄漏。而鎖定組件2按壓時,密封環22與限位塊23連動,使密封環22脫離基座11內部平面不再密封,空氣會直接通過貫穿通道112與真空解除通道113流入腔室114以解除真空。
上述兩個實施例中,可配合圖示中可見通過塞體35與插管接頭34所設位置的調整,得以讓調節構造有所改變;而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讓真空調節與插銷鎖定兩種功能加以整合為一體設計,利于使用者以最簡單便捷的操作,隨時調整其舒適度,且當中所用連接規格為通用設計,可依使用者喜好替換接頭而無需更換承筒,還可以配合市售的任意的真空產品,讓整體結構于裝配使用時能有良好的配適性。
以上依據附圖所示的實施例詳細說明了本實用新型的構造、特征及作用效果,但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本實用新型不以圖面所示限定實施范圍,因此凡與本實用新型意旨相符的修飾性變化,只要在均等范圍內都應涵屬于本實用新型專利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