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醫療器械裝置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中藥的攝入人體裝置。
背景技術:
中藥主要起源于中國,是在中醫理論指導下用于預防、診斷、治療疾病或調節人體機能的藥物。多為植物藥,也有動物藥、礦物藥及部分化學、生物制品類藥物。中藥按加工工藝分為中成藥、中藥材。
中藥一般有外敷和內服,內服的中藥大多需要煎制成熱湯藥。由于熱湯藥溫度高,病人不能及時服用,而現有的藥杯大多表面光滑,散熱慢。且倒藥時容易將藥渣倒入杯中,使得患者需要一邊服用一邊吐渣,非常的不便。現有的服藥藥杯不適合臥床不起的病人使用,導致家屬或者護理人員喂藥時,需要將病人扶起才能喂食,加大了護理難度。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現有技術的缺陷,提供一種中藥的攝入人體裝置,方便醫療中的使用,增加使用的便捷性。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術方案:一種中藥的攝入人體裝置,包括藥杯,所述藥杯的杯身設為長鋸齒狀,杯身的凸出點與藥杯的杯口側壁、杯底側壁位于同一平面,所述藥杯的上部設有與杯身形狀相契合的防燙套,所述藥杯內位于杯身凹陷的上方放置過濾網,過濾網的邊側開設通孔,所述藥杯內放置吸管,吸管穿過過濾網的通孔,吸管的位于藥杯外部的一端套設吸嘴,吸管位于過濾網下部的一端套設配重球。
優選的,所述藥杯的底部凹陷設有空腔,所述藥杯的杯身可設為波浪狀,所述藥杯的杯口設有杯蓋,所述藥杯的杯口設有一處向外傾斜杯嘴。
優選的,所述過濾網的直徑長度設為等于藥杯杯口的直徑長度,所述過濾網可以設為金屬過濾網或者紗布過濾網。
優選的,所述吸管設為可彎曲的軟管。
優選的,所述配重球設為與吸管的端部留有間距。
本實用新型所達到的有益效果是:該中藥的攝入人體裝置,通過將藥杯的杯身設為長鋸齒狀,使得藥杯內的熱湯藥散熱面積增大,散熱加快,使得防燙套不易松脫,可以將過濾網直接搭設在藥杯內,不僅能夠過濾藥渣,而且加快了熱藥的散熱速度,避免了防燙套滑脫,利用配重球將吸管墜壓在藥杯底部,不僅能夠將湯藥飲用完畢,而且非常適合臥床不能起來的病人使用。
附圖說明
附圖用來提供對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理解,并且構成說明書的一部分,與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一起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圖中:
圖1是本實用新型一種中藥的攝入人體裝置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一種中藥的攝入人體裝置過濾網結構示意圖;
圖中:1、藥杯,2、防燙套,3、過濾網,4、吸管,5、吸嘴,6、配重球。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進行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優選實施例僅用于說明和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
實施例1
如圖1、圖2所示,本實施例的一種中藥的攝入人體裝置,包括藥杯1,所述藥杯1的杯身設為長鋸齒狀,杯身的凸出點與藥杯1的杯口側壁、杯底側壁位于同一平面,所述藥杯1的上部設有與杯身形狀相契合的防燙套2,所述藥杯1內位于杯身凹陷的上方放置過濾網3,過濾網3的邊側開設通孔,所述藥杯1內放置吸管4,吸管4穿過過濾網3的通孔,吸管4的位于藥杯1外部的一端套設吸嘴5,吸管4位于過濾網3下部的一端套設配重球6。
所述藥杯1的底部凹陷設有空腔,所述藥杯1的杯身可設為波浪狀,所述藥杯1的杯口設有杯蓋,所述藥杯1的杯口設有一處向外傾斜杯嘴,便于制造,便于直接飲用;所述過濾網3的直徑長度設為等于藥杯1杯口的直徑長度,所述過濾網3可以設為金屬過濾網或者紗布過濾網,防止過濾網3無法固定牢固,便于生產制造,便于更換;所述吸管4設為可彎曲的軟管,便于臥床患者使用;所述配重球6設為與吸管4的端部留有間距,防止壓住端口,吸管4無法吸食湯藥。
需要說明的是,本實用新型一種中藥的攝入人體裝置,通過將藥杯1的杯身設為長鋸齒狀,使得藥杯1內的熱湯藥散熱面積增大,散熱加快,且手持藥杯1時,下滑阻力增大,與杯身形狀相契合的防燙套2,由于杯身的鋸齒狀存在凹陷,使得防燙套2不易松脫,利用杯身的形狀特點,可以將過濾網3直接搭設在藥杯1內,配重球6將吸管4的端頭下壓在藥杯1底部,將煎好的熱湯藥從過濾網3上倒入藥杯1內,煎藥的藥渣被過濾網3過濾在外,熱湯藥進入過濾網3的下部,使用者將吸嘴5套在吸管4端口吸食湯藥,這種中藥的攝入人體裝置,不僅能夠過濾藥渣,而且加快了熱藥的散熱速度,避免了防燙套2滑脫,利用配重球6將吸管4墜壓在藥杯1底部,不僅能夠將湯藥飲用完畢,而且非常適合臥床不能起來的病人使用。
最后應說明的是: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盡管參照前述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的說明,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