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具有懸掛芯體的全方位防漏紙尿片。
背景技術:
目前市面上的紙尿片的吸收芯片都是上表面直接與上覆層、下表面直接與下覆層連接,該種結構往往會使得吸收芯片的上半部分吸足后未能及時轉移至下半部時就被替換掉,從而不能使得吸收芯片的吸收最大化而導致浪費;同時,目前市面上的紙尿片只有在上覆層的左右兩個側邊設置有防漏邊,上覆層的前后兩端是沒有防漏設施,這就造成產品防護的不全面。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設計合理、結構簡單的能夠使得吸收芯體的吸收量最大化,同時又能實現全方位防漏的具有懸掛芯體的全方位防漏紙尿片。
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本實用新型包括上覆層、懸掛吸收芯體以及下覆層,所述上覆層的邊緣與所述下覆層的邊緣相連接,所述懸掛吸收芯體設置在所述上覆層與所述下覆層之間,所述懸掛吸收芯體的邊緣連接設置在所述上覆層的下表面上,所述上覆層的邊緣上設置有全包圍防漏邊。
所述懸掛吸收芯體的上表面與所述上覆層的下表面之間留設有緩沖吸收區。
所述懸掛吸收芯體的下表面與所述下覆層的上表面之間留設有懸掛吸收區。
所述全包圍防漏邊包括側位防漏邊、前防漏邊以及后防漏邊,所述側位防漏邊設置在所述上覆層的兩側邊上,所述前防漏邊設置在所述上覆層1的前端,所述后防漏邊設置在所述上覆層的后端。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本實用新型中,由于懸掛吸收芯體的邊緣是連接在上覆層的下表面上,而該連接處與下覆層的邊緣有一定的距離,所以過量的液體能夠從上覆層流至懸掛吸收區內,使得懸掛吸收芯體的下半部分也能夠充分吸收,從而使得懸掛吸收芯體的吸收量達到最大化;又由于相對于以往的只有左右兩側邊設有防漏邊的紙尿片來講,本實用新型在上覆層的邊緣上設置有全包圍防漏邊,這樣就比以往的紙尿片多了前后兩個邊的防漏。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截面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正面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包括上覆層1、懸掛吸收芯體2以及下覆層3,其中所述上覆層1為漏水層,所述下覆層3為防水層。所述上覆層1的邊緣與所述下覆層3的邊緣相連接,所述懸掛吸收芯體2設置在所述上覆層1與所述下覆層3之間,所述懸掛吸收芯體2的邊緣連接設置在所述上覆層1的下表面上。
所述上覆層1的邊緣上設置有全包圍防漏邊4,所述全包圍防漏邊4包括側位防漏邊41、前防漏邊42以及后防漏邊43,所述側位防漏邊41設置在所述上覆層1的兩側邊上,所述前防漏邊42設置在所述上覆層1的前端,所述后防漏邊43設置在所述上覆層1的后端。所以本實用新型能夠為使用者提供前后左右全方位的防漏。
所述懸掛吸收芯體2的上表面與所述上覆層1的下表面之間留設有緩沖吸收區21。所述懸掛吸收芯體2的下表面與所述下覆層3的上表面之間留設有懸掛吸收區22。
當過量液體流至所述上覆層1時,一部分液體通過所述上覆層1流至所述有緩沖吸收區21并同時被所述懸掛吸收芯體2的上半部分吸收掉;剩下的一部分液體則通過所述懸掛吸收芯體2的邊緣與所述下覆層3的邊緣之間的那部分上覆層1流至所述懸掛吸收區22內,同時被所述懸掛吸收芯體2的下半部分吸收掉。
本實用新型適用于紙尿片設計生產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