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沖壓零配件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加工換熱芯體封蓋方孔的復合沖壓凸模。
背景技術:
平行流換熱芯體兩邊是匯集管,匯集管由主片和封蓋組成,封蓋上安裝有支架、進出口法蘭等,支架有腳插入封蓋方孔內固定,通常封蓋上的方孔由圖1所示的凸模刺穿封蓋形成,封蓋和方孔外壁過渡圓弧R在刺孔時自然形成,過渡圓弧R尺寸難以精確控制,特別在四角處由于材料拉伸影響,圓弧會變小,導致支架和封蓋不能很好地配合而產生泄漏。為了保證圓弧尺寸,可以在封蓋模具上增加一道圓弧整形工步,但這樣要增加模具長度,成本增加。
技術實現要素:
有鑒于現有技術的上述缺陷,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加工換熱芯體封蓋方孔的復合沖壓凸模,能夠達到零件尺寸要求,減少對沖壓的封蓋造成傷害。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加工換熱芯體封蓋方孔的復合沖壓凸模,包括沖壓柱、彈性復位桿、環套、針頭,所述的沖壓柱下端設置針頭,所述的針頭的與沖壓柱連接部位設置一段過渡段,所述的過渡段與針頭的邊緣部位設置有弧形倒角,在沖壓柱的底部設置有彈性復位桿,并在彈性復位桿的底部環形連接有環套,所述的環套套接針頭,所述的沖壓柱的頂端設置有打壓帽。
優選地,所述的過渡段的直徑大于針頭的直徑。
優選地,所述的打壓帽的頂部設置為凸面狀結構。
優選地,所述的沖壓柱與過渡段為螺栓連接,
優選地,所述的彈性復位桿與沖壓柱為螺栓連接。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實用新型提供通過弧形倒角的設置,在進行沖壓刺孔時,可有效解決裝置的對封蓋刺孔后,對圓孔還能進行修邊圓弧。同時通過彈性復位桿的設計,能有效對待沖壓的通孔打孔前進行固定,防止發生錯位,整個裝置設計合理,操作便捷,可被進一步推廣應用。
以下將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構思、具體結構及產生的技術效果作進一步說明,以充分地了解本實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附圖說明
圖1為現有技術的沖壓凸模結構示意圖;
圖2本實用新型的沖壓前狀態的結構示意圖;
圖3本實用新型的沖壓后狀態的結構示意圖。
其中:1、沖壓柱;2、針頭;3、過渡段;4、彈性復位桿;5、環套;11、打壓帽;31、弧形倒角。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2-圖3所示,本實施例提供一種加工換熱芯體封蓋方孔的復合沖壓凸模,包括沖壓柱1、彈性復位桿4、環套5、針頭2,沖壓柱1下端設置針頭2。
針頭2與沖壓柱1連接部位設置一段過渡段3,過渡段3與針頭2的邊緣部位設置有弧形倒角31,同時可有效減少在沖壓刺孔時,對部件的刺孔邊緣進行圓角操作。
沖壓柱1底部邊沿環形設置有彈性復位桿4,并在彈性復位桿4的底部環形連接有環套5,在進行刺孔沖壓時,有效定位,放置發生錯位現象,造成刺孔不準確,環套5將針頭4套接進去,沖壓柱1的頂端設置有打壓帽11。
過渡段3的直徑大于針頭2的直徑。
打壓帽11的頂部設置為凸面狀結構,增加捶打時的防滑性。
沖壓柱1與過渡段3螺栓連接。
彈性復位桿4與沖壓柱1螺栓連接,方便安裝更換。
整個裝置設計合理,操作便捷,可被進一步推廣應用。
以上詳細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具體實施例。應當理解,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無需創造性勞動就可以根據本實用新型的構思作出諸多修改和變化。因此,凡本技術領域中技術人員依本實用新型的構思在現有技術的基礎上通過邏輯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實驗可以得到的技術方案,皆應在由權利要求書所確定的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