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醫療器械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多用途輸液瓶。
背景技術:
現有輸液瓶在使用時,需要用針頭或輸液器從瓶口膠封處扎入。而瓶口膠封韌性較強,輸液器頭部質地較軟,很難插入。在臨床使用時,輸液瓶也作為盛接裝置,需要頻繁的使用,這時膠封口就非常不便利,給醫護人員帶來了極大的麻煩,對于需要吸痰的患者尤其不夠便利。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現有輸液瓶瓶口膠封難以插入的缺陷,提供了一種多用途輸液瓶,能夠改變瓶口膠封開口大小,給給使用帶來極大的便利。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技術方案為:
一種多用途輸液瓶,其特征在于,包括瓶體,所述瓶體上部設置有瓶嘴,所述瓶嘴上固定有封口膠塞,所述封口膠塞外側套合有上蓋,所述上蓋能夠相對于封口膠塞旋轉;所述封口膠塞上設置有弧形通孔,所述上蓋上設置有圓孔,所述上蓋相對于封口膠塞旋轉時,能夠使圓孔與弧形通孔重疊。
優選的是,所述弧形通孔的寬度從一端向另一端逐漸增大。
優選的是,所述弧形通孔一端的寬度與圓孔的直徑相同,另一端的寬度為圓孔直徑的一半。
優選的是,所述圓孔上設置有密封膜。
優選的是,所述封口膠塞側面沿圓周方向布置有若干半球形凹槽,所述上蓋周向內側面處設置有球形頂珠,所述球形頂珠與上蓋之間設置有彈簧,所述球形頂珠與半球形凹槽相配合。
優選的是,瓶體設有拉環,拉環環裝連接瓶體上下兩端,拉環完全拉開使得瓶體上端與下端分離。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多用途輸液瓶,通過上蓋和封口膠塞的配合,調節輸液瓶上部開口的大小,能夠滿足不同尺寸的輸液器插入,并且克服了輸液器難以插去的缺陷。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多用途輸液瓶總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封口膠塞的俯視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上蓋的俯視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上蓋和封口膠塞安裝位置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的詳細說明,以令本領域技術人員參照說明書文字能夠據以實施。
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多用途輸液瓶,包括瓶體1、封口膠塞2和上蓋3,拉環9。瓶體1上部設置有瓶嘴,所述封口膠塞2固定在瓶嘴上,通過封口膠塞2將瓶嘴密封。所述封口膠塞2靠自身的彈性與瓶嘴緊密固定。上蓋3套合在封口膠塞2的外側,并且上蓋3能夠繞豎直的轉軸旋轉。對于需要吸痰的患者,較小的瓶口不適合操作,可將拉環9拉開形成一個廣口瓶。
如圖2所示,所述封口膠塞2上設置有弧形通孔4,所述弧形通孔的寬度從一端向另一端逐漸增大。如圖3所示,所述上蓋3上設置有圓孔5,所述圓孔5與弧形通孔4相配合,由于上蓋3能夠旋轉,當上蓋3旋轉到圓孔5與弧形通孔4重疊時,使輸液瓶內部與外部形成了一個連通通道。所述弧形通孔4一端的寬度與圓孔5的直徑相同,另一端的寬度為圓孔5直徑的一半。因此通過旋轉上蓋3還能夠改變連通通道的直接,使連通通道的之間在圓孔5直徑與圓孔5半徑之間隨意改變。當需要使用針頭或輸液器扎入輸液瓶時,可旋轉上蓋3到適當的位置,以滿足不同尺寸的輸液器扎入。當上蓋3旋轉到圓孔5與弧形通孔4不重疊時,就能夠將多用途輸液瓶密封。
如圖4所示,在所述封口膠塞2的外側面,沿圓周方向布置有若干半球形凹槽6,所述上蓋3周向內側面處,設置有球形頂珠7,所述球形頂珠7與上蓋3之間設置有彈簧8,所述球形頂珠7與半球形凹槽6相配合,球形頂珠7在彈簧的8的作用下,被頂入到半球形凹槽6內,從而實現了上蓋3與封口膠塞2的相對固定,即在很小的外力作用下,上蓋3與封口膠塞2會始終行對固定。而在需要旋轉上蓋3時,只需用手施加一定大小的力,克服彈簧8的作用力,即可擰動上蓋3。通過這種布置,防止在沒有外力的作用下上蓋3自由旋轉。
在另一實施例中,所述圓孔5上設置有密封膜,在輸液瓶第一次使用前,通過設置密封膜來保證輸液瓶良好的密封性,防止細菌進入到輸液瓶內。
盡管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案已公開如上,但其并不僅僅限于說明書和實施方式中所列運用,它完全可以被適用于各種適合本實用新型的領域,對于熟悉本領域的人員而言,可容易地實現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離權利要求及等同范圍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實用新型并不限于特定的細節和這里示出與描述的圖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