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機械設備技術領域,涉及一種用于醫用導管定位的裝置。
背景技術:
在申請日為2012年05月23日,申請號為201210162691.6的中國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醫用導管與醫用配件的組裝方法及其組裝裝置,該實用新型包括了一種導管固定夾,所述的導管固定夾設有上下定位板,所述的上下定位板通過驅動機構,對醫用導管夾緊固定。
但上述的裝置在固定導管過程中容易滑動,造成定位不準確,影響裝置的正常工作。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在固定導管過程中容易滑動,造成定位不準確的技術問題,提供一種固定效果好,定位準確的醫用導管定位裝置。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醫用導管定位裝置,包括機架,在所述的機架上設置橫梁,在所述的橫梁上設置導軌,在所述的導軌上設置定位板,所述的定位板由驅動機構驅動,所述的定位板設置有上定位板和下定位板,所述上定位板和下定位板設置有三角形凹槽,在所述的三角形凹槽底部設置弧形槽,在所述的上定位板后面設置上夾緊板,在所述的下定位板后面設置下夾緊板,所述的上夾緊板的下表面稍低于上定位板的弧形槽底面,所述的下夾緊板的上表面稍高于下定位板的弧形槽底面。
上述的醫用導管定位裝置,所述的上定位板設置有上前定位板和上后定位板,所述的下定位板設置有下前定位板和下后定位板。
上述的醫用導管定位裝置,所述的上定位板與上壓緊座固定連接,上壓緊座與驅動機構連接,所述的下定位板與下壓緊座固定連接,下壓緊座與驅動機構連接。
上述的醫用導管定位裝置,所述的下壓緊座由下連接塊與驅動機構連接。
上述的醫用導管定位裝置,所述的驅動機構設置為氣缸。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利用上定位板、下定位板與上夾緊板、下夾緊板組合定位,固定效果好,定位準確,工作效率高。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主視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定位板的立體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定位板的右視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定位板主視圖。
圖5是圖4中A部放大示意圖。
圖6是圖4中B部放大示意圖。
圖7是本實用新型定位板后視圖。
附圖標號說明:1-上定位板、2-下定位板、3-上壓緊座、4-下壓緊座、5-下連接塊、(6、7)-氣缸、101-上前定位板、102-上后定位板、103-上夾緊板、201-下前定位板、202-下后定位板、203-下夾緊板。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至圖7所示的一種醫用導管定位裝置,包括機架,在機架上設置橫梁,在橫梁上設置導軌,在導軌上設置定位板,定位板由驅動機構驅動,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實施方式,該驅動機構設置為氣缸。定位板設置有上定位板1和下定位板2,上定位板1和下定位板2設置有三角形凹槽,在所述的三角形凹槽底部設置弧形槽,這樣當導管取料裝置把導管抓取后,放到下定位板2上方時,通過三角形凹槽滑入到三角形凹槽底部的弧形槽內,起到準確定位的作用。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措施,上定位板1設置有上前定位板101和上后定位板102,下定位板2設置有下前定位板201和下后定位板202,這樣擴大了定位板與導管的接觸面,可以加強固定效果。上定位板1與上壓緊座3固定連接,上壓緊座3與驅動機構連接,驅動機構可以驅動上壓緊座3沿導軌向下移動。下定位板2與下壓緊座4固定連接,下壓緊座4與驅動機構連接,驅動機構可以驅動下壓緊座4沿導軌向上移動;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措施,下壓緊座4由下連接塊5與驅動機構連接。
在本實用新型中,驅動機構設置為氣缸(6、7),這樣驅動效果好;通過氣缸6工作,可以使上壓緊座3帶動上定位板1向下移動,通過氣缸7工作,可以使下壓緊座4帶動下定位板2向上移動,使導管通過三角形凹槽滑入到三角形凹槽底部的弧形槽內,從而使上定位板1與下定位板2對導管進行定位。在上定位板1后面設置上夾緊板103,在下定位板2后面設置下夾緊板203,這樣在上定位板1與下定位板2對導管進行定位同時使上夾緊板103與下夾緊板203對導管進行夾緊固定。由于上夾緊板103的下表面稍低于上定位板1的弧形槽底面,下夾緊板203的上表面稍高于下定位板2的弧形槽底面,在夾緊過程中,對導管的固定效果好,達到了定位準確,提高了工作效率。
上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方式作了詳細說明,但是本實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實施方式,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說,還可以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前提下作若干變型和改進,這些也應視為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