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醫療器械領域,具體為一種口腔清洗消毒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在給口腔疾病的患者清理清洗口腔時,一般都是先用鑷子夾住藥棉球或者在竹簽棒上纏住藥棉,然后沾取消毒液,對口腔進行清洗清理。這種方式雖然起到了一定的消毒殺菌的作用,但是其殺菌消毒效果較差,而且在消毒過程中,藥棉容易掉落在患者的口腔內,需要重新操作,進行消毒,操作繁瑣,而且掉落在口腔內的藥棉容易引起口腔損傷或者交叉感染。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口腔清洗消毒裝置,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口腔清洗消毒裝置,包括手柄和棉條,所述手柄的端部安裝有主體,所述主體的內壁上端設有支撐柱一,所述支撐柱一的端部設有轉輪一,且支撐柱一的中部設有轉軸一,所述轉輪一的下表面設有作用輪一,作用輪一通過鏈條鏈接在作用輪二上,所述作用輪二的下表面設有支撐柱二,且支撐柱二的中部設有轉軸二,所述作用輪二的上表面設有轉輪二,所述轉輪二的邊緣處設有開口,所述棉條的一端卡接于開口內,另一端纏繞在支撐柱三的外圍,所述支撐柱三固定于主體的外壁,且支撐柱三的中下部設有轉軸三。
優選的,所述轉輪一的側面為凹凸不平的螺紋結構。
優選的,所述主體俯視呈L形。
優選的,所述作用輪一、作用輪二和鏈條之間為棘齒結構。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通過作用輪、轉軸、鏈條和轉輪之間的相互作用,使得棉條在裝輪二上實現包裹轉動,作用于口腔清洗部位的棉條得以時時更新,保證了口腔清洗的高效性和整潔性,達到了良好的口腔清洗消毒效果。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的剖視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結構沿A-A方向的剖視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轉輪二的平面圖。
圖中:1手柄、2主體、3支撐柱一、4轉輪一、5轉軸一、6作用輪一、7鏈條、8作用輪二、9支撐柱二、10轉軸二、11轉輪二、12棉條、13支撐柱三、14轉軸三和15開口。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請參閱圖1-3,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技術方案:一種口腔清洗消毒裝置,包括手柄1,所述手柄1的端部安裝有主體2,所述主體2的俯視呈L形狀結構,所述主體2的內壁上端設有支撐柱一3,所述支撐柱一3的端部設有轉輪一4,且支撐柱一3的中部設有轉軸一5,所述轉輪一4的側面為凹凸不平的螺紋結構,增大了手指和轉輪一4之間的摩擦力,保證了轉輪一4的正常轉動。所述轉輪一4的下表面設有作用輪一6,作用輪一6通過鏈條7鏈接在作用輪二8上,所述作用輪一6、作用輪二8和鏈條7之間為棘齒結構,增強了鏈條7的傳動性,保證了轉輪二11的正常運行。所述作用輪二8的下表面設有支撐柱二9,且支撐柱二9的中部設有轉軸二10,所述作用輪二8的上表面設有轉輪二11,所述轉輪二11的邊緣處設有開口15,所述棉條12的一端卡接于開口15內,另一端纏繞在支撐柱三13的外圍,所述支撐柱三13固定于主體2的外壁,且支撐柱三13的中下部設有轉軸三14,所述的轉軸結構均保證了各自的支撐柱達到了旋轉的效果。
工作原理:在進行口腔清洗消毒之前,將浸泡有消毒液的棉條12包裹在支撐柱三13的外圍,棉條12的一端卡接在轉輪二11上的開口15內;進行口腔清洗消毒時,慢慢的向前轉動轉輪一4,由于傳動輪的原理,轉輪二11向前轉動,帶動棉條12轉動,達到口腔清洗消毒作用部位棉條12的時時變換,保證了口腔清洗消毒的衛生和整潔。
盡管已經示出和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況下可以對這些實施例進行多種變化、修改、替換和變型,本實用新型的范圍由所附權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