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醫療器械領域,更特別的,涉及一種可用于負壓吸引的敷料。
背景技術:
在醫療臨床工作中,尤其是在外科臨床工作中,為了給傷口營造干凈并且不易被擾動的環境,常常使用膠布、繃帶等敷料來覆蓋傷口。然而,部分患者在手術后會出現傷口感染并發癥,感染的傷口一般都會滲出大量膿性分泌物,所以感染傷口的護理是一個既繁瑣又復雜的工作。目前的護理方式是將感染的傷口拆開,傷口內留置紗布引流條,傷口表面覆蓋無菌紗布,當紗布滲濕后重新更換紗布,潮濕的紗布增加了患者的不適感及護理難度,多次換藥增加了患者的醫療費用。
因此,需要一種可用于負壓吸引的敷料,使得在傷口護理過程中可在不拆開傷口的情況下將傷口中可能滲出的組織液或膿性分泌物從傷口吸出。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解決以上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可用于負壓吸引的敷料,包括皮表部、皮下部和導管,在所述皮表部正面上設置有所述皮下部,所述皮下部由兩個空心球組成,所述兩個空心球內腔連通,并且表面上均勻分布有多個,所述兩個空心球中的至少一個的內腔與所述導管的一端相通,所述導管的另一端從所述皮表部的背面穿出。
進一步地,所述兩個空心球的頂部與所述皮表部正面緊密固定。
進一步地,所述兩個空心球的直徑均為2.5cm。
進一步地,所述通孔的直徑為2-5mm。
進一步地,所述皮表部由透明材料制成。
進一步地,所述導管的直徑為5mm。
進一步地,所述導管的另一端與負壓吸引器連接。
進一步地,所述皮表部的背面與所述導管連接處設置有限位部,使得連接處導管不會發生與所述皮表部的相對運動,防止皮表部被撕扯,以及皮下部的運動。
本實用新型能夠持續吸引出感染傷口膿性分泌物,保持傷口干燥,加快感染傷口愈合,球形設計能夠在負壓條件下支撐傷口而不是使其塌陷,并且還有效地增加了孔洞數量,明顯減輕持續負壓吸引時傷口的疼痛感,降低患者的因潮濕傷口引起的不適感,降低護理難度,同時降低醫療費用。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敷料的縱截面視圖。
附圖中,各標號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導管,2、限位部,3、皮表部,4、皮下部。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進行描述,所舉實例只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的范圍。
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的可用于負壓吸引的敷料由皮表部3、皮下部4、導管1和限位部2組成。
本發明是為了保持感染傷口處于持續負壓狀態,同時使膿性分泌物能夠被持續通暢的吸引出來,本發明的皮表部3為一張長為20cm,寬為10cm大小的透明貼膜,皮表部3的正面與皮下部4緊密固定,皮下部4由兩個直徑分別為2.5cm的質硬聯體圓球,球身均勻分布有大小約2-5mm直徑的孔洞,在透明貼膜的背面,一直徑為5mm質硬導管1穿透皮表部3與皮下部4中的一個圓球相通,導管1的另一端與持續負壓吸引器相連接。皮表部3的背面與所述導管1連接處設置有限位部2。
未使用時皮表部3的正面由貼膜紙保護,消毒滅菌保存。使用時,先將感染傷口拆開,清洗傷口內膿性分泌物,消毒傷口周圍皮膚,待傷口周圍皮膚干燥后,將該敷料以無菌方式打開,撕開皮表部3正面的貼膜紙,于背面將皮下部4壓入傷口內,仔細將皮表部與傷口周圍皮膚緊密貼合。導管1連接持續負壓吸引器。持續負壓時,透明貼膜與皮膚及傷口的接觸區域處于負壓狀態,感染傷口內滲出的膿性分泌物會持續不斷的流入質硬聯體球內,然后沿著質硬導管流入外接的持續負壓吸引器內。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