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醫療器械技術領域,具體而言,涉及一種用于左心耳的封堵裝置。
背景技術:
心房顫動(房顫)是一種臨床上最為常見的心律失常之一,其中發病率隨年齡增高而增加。經研究,使用特制的左心耳封堵器使左心耳閉塞,從而達到預防心房顫動血栓栓塞的目的,是近年來發展起來的一種創傷較小、操作簡單、耗時較少的治療方法,目前許多學者致力于應用該技術預防心房顫動血栓栓塞的研究,并取得了很大的進展。
現有技術中的左心耳封堵器的強度不夠,設置不均勻,手術時,左心耳與左心耳封堵器的貼合性不好,患者的治療效果不好。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用于左心耳的封堵裝置,封堵裝置的網狀支架的第一端部更加光滑,與左心耳的貼合性好,減輕患者手術的傷害。
本實用新型是采用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一種用于左心耳的封堵裝置,封堵裝置包括左心耳封堵器,左心耳封堵器包括網狀支架、阻流膜和固定件。固定件設置于網狀支架,網狀支架具有第一端部、第二端部以及連接于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之間的周部。網狀支架包括第一端環、第二端環以及多根支撐骨架,多根支撐骨架的一端匯集形成第一端部,第一端環與多根支撐骨架的靠近第一端部的一端連接,第一端部設置于第一端環內。多根支撐骨架的另一端匯集形成第二端部,第二端環安裝于第二端部。阻流膜至少包覆第二端部以及周部的靠近第二端部的部分。
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提供的用于左心耳的封堵裝置的有益效果是: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用于左心耳的封堵裝置,多根支撐骨架的一端匯集形成第一端部,手術中由第一端部處插入左心耳,由于第一端部由多根支架小梁匯集形成,第一端部設置于第一端環內,左心耳封堵器閉合時呈光滑的端部,在將左心耳封堵器推送到左心耳的過程中,不會對其周邊的組織造成損傷,到達指定位置后左心耳封堵器張開,形成第一端部到第二端部逐漸增大的結構,因此,第一端環的設置可以增加左心耳封堵器的表面光滑度,有效避免左心耳封堵器對左心耳及周邊組織的損傷,減少心包積液不良事件的發生。同時,第一端環與多根支撐骨架的靠近第一端部的一端連接,第一端環可以使多根支撐骨架在第一端部的設置更加均勻,在設置相對較少的支撐骨架的時候也能對左心耳起到很好的封堵效果。此外,多根支撐骨架的另一端匯集形成第二端部,阻流膜包覆第二端部以及周部的靠近第二端部的部分,阻流膜的設置防止血栓從間隙通過進入血液循環,在手術時,如果發現左心耳封堵器的位置安裝有誤時,可將左心耳封堵器完全收回,為醫生在手術過程中提供了再定位、再選擇的安裝左心耳封堵器的機會。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應當理解,以下附圖僅示出了本實用新型的某些實施例,因此不應被看作是對范圍的限定,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相關的附圖也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1提供的用于左心耳的封堵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1提供的用于左心耳的封堵裝置中網狀支架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1提供的用于左心耳的封堵裝置中連接桿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1提供的用于左心耳的封堵裝置中第二端環的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1提供的用于左心耳的封堵裝置中錨鉤的安裝結構示意圖;
圖6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1提供的用于左心耳的封堵裝置中每個第二固定端上的兩個錨鉤的夾角示意圖;
圖7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1提供的用于左心耳的封堵裝置中輸送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8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1提供的用于左心耳的封堵裝置中輸送鞘頭端的橫截面圖;
圖9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2提供的用于左心耳的封堵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10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2提供的用于左心耳的封堵裝置中錨鉤的安裝結構示意圖。
附圖標記匯總:
封堵裝置100a、100b;左心耳封堵器110;輸送裝置120;網狀支架130;阻流膜140;固定件150a、150b;輸送桿160;輸送鞘170;第一端部131;第二端部132;周部133;第一端環134;第二端環135;支撐骨架136;第一端桿137;第二端桿138;連接桿139;第一V形桿141;直桿142;第二V形桿143;第一固定端144;第二固定端145;內環146;外環147;錨鉤151;直桿部152;彎折部153;連接端161;輸送桿本體162;頭端171;輸送鞘本體172;容納腔173;開口174;固定片175;第一組固定件251;第二組固定件252。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通常在此處附圖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組件可以以各種不同的配置來布置和設計。因此,以下對在附圖中提供的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的詳細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護的本實用新型的范圍,而是僅僅表示本實用新型的選定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應注意到:相似的標號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圖中表示類似項,因此,一旦某一項在一個附圖中被定義,則在隨后的附圖中不需要對其進行進一步定義和解釋。
實施例1
圖1為本實施例提供的用于左心耳的封堵裝置100a的結構示意圖。請參閱圖1,本實施例中,封堵裝置100a包括左心耳封堵器110和輸送裝置120,左心耳封堵器110包括網狀支架130、阻流膜140和固定件150a,輸送裝置120包括輸送桿160和輸送鞘170。
圖2為本實施例提供的用于左心耳的封堵裝置100a中網狀支架130的結構示意圖。請一并參閱圖1和圖2,本實施例中,網狀支架130具有第一端部131、第二端部132以及連接于第一端部131和第二端部132之間的周部133。網狀支架130包括第一端環134、第二端環135以及多根支撐骨架136,多根支撐骨架136的一端匯集形成第一端部131,多根支撐骨架136的另一端匯集形成第二端部132。
請繼續參閱圖2,本實施例中,每根支撐骨架136包括第一端桿137、連接桿139和第二端桿138,每根第一端桿137的一端匯集形成第一端部131,每根第二端桿138的一端匯集形成所述第二端部132,第一端部131和第二端部132均呈光滑的端部,在將左心耳封堵器110推送到左心耳的過程中,不會對其周邊的組織造成損傷,到達指定位置后左心耳封堵器110張開,可以增加左心耳封堵器110的表面光滑度,有效避免左心耳封堵器110對左心耳及周邊組織的損傷,減少心包積液不良事件的發生。
第一端環134與多根支撐骨架136的靠近第一端部131的一端連接,具體的,本實施例中,第一端環134具有多個貫穿第一端環134的內壁與外壁的通孔,每根第一端桿137的一端穿過一個通孔并匯集形成第一端部131,使第一端環134對第一端桿137的設置起到定位的作用,使第一端桿137的設置更加均勻,在支撐骨架136的數量相對較少的情況下就能夠起到很好的支撐效果,可以減小支撐骨架136的數量,同時,第一端部131設置于第一端環134內,在推送進入心耳的過程中,第一端部131不會與肌體接觸,而是由更加光滑的第一端環134與肌體接觸,第一端部131形成無創設計,對患者的周邊組織損傷更小,減輕患者治療的痛苦,有效降低手術的風險。優選設置:第一端桿137焊接或者粘接于第一端環134上。
圖3為本實施例提供的用于左心耳的封堵裝置100a中連接桿139的結構示意圖。請一并參閱圖2和圖3,本實施例中,連接桿139包括第一V形桿141、直桿142和第二V形桿143。直桿142的兩端分別為第一固定端144和第二固定端145,第一V形桿141的尖端連接于第一固定端144,且第一V形桿141的兩個自由端分別與相鄰兩個第一端桿137的遠離第一端部131的一端連接,第二V形桿143的尖端連接于第二固定端145,相鄰兩個第二V形桿143連接,其中:尖端是指“V”字形的中間,而自由端是指“V”字形的兩端。設置第一V形桿141和第二V形桿143使網狀支架130的結構更加牢固,網狀支架130的周部133的結構既可以形成支撐,又能夠方便回收,由多根支撐骨架136形成的網狀支架130的更加容易進行完整回收。
本實施例中,第一端桿137從第一端部131至遠離第一端部131的方向逐漸變粗,第一V形桿141從兩個自由端至尖端的方向逐漸變粗,直桿142從第一固定端144至第二固定端145的方向逐漸變粗,第二V形桿143從兩個自由端至尖端的方向逐漸變粗,第二端桿138從遠離第二端部132至第二端部132的方向逐漸變粗,形成支撐骨架136從第一端部131至第二端部132的方向逐漸變粗的結構,增加網狀支架130的柔順性。多根支撐骨架136形成網狀支架130,每根支撐骨架136從第一端部131至第二端部132的方向逐漸變粗,支撐骨架136由形態記憶合金制成,形態記憶合金具有金屬材料形變以后,能夠恢復之前的形狀的性質。每根支撐骨架136的粗細變化,使得由支撐骨架136形成的網狀支架130在第一端部131的強度相對較小,第二端部132的強度相對較大,左心耳封堵器110從第一端部131進入左心耳,左心耳封堵器110的柔順性更好,避免對患者左心耳的肌體造成損傷,網狀支架130需要承受的力逐漸增大,相應的對人體肌體的作用力逐漸增大,網狀支架130粗細、強度的變化使得人體能有一個逐漸適應的過程,減輕患者的治療過程的痛苦。網狀支架130到達指定位置后張開,形成第一端部131到第二端部132逐漸增大的結構,對左心耳進行封堵。優選設置:網狀支架130由形狀記憶合金制成的管材經激光切割雕刻而成。
優選設置:第一端環134的軸線、第二端環135的軸線與網狀支架130的中心軸共線,三線共線使第一端環134安裝在第一端部131的中心,第二端環135安裝在第二端部132的中心,左心耳封堵器110完全打開以后,網狀支架130的結構更加穩定,同時相對于網狀支架130的中心軸對稱的地方,其受力平衡,增加了網狀支架130的強度,在手術的過程中,能夠對左心耳起到更好的封堵作用。
請繼續一并參閱圖1和圖2,本實施例中,阻流膜140包覆第二端部132以及周部133上靠近第二端部132的部分,可以防止血栓從間隙通過進入血液循環。第二端環135安裝于第二端部132,第二端環135將阻流膜140固定在第二端部132,對阻流膜140起到很好的固定作用,同時,也可以防止阻流膜140發生損壞。第二端部132安裝第二端環135使第二端部132更加光滑,左心耳封堵器110完全送入左心耳以后,左心耳周圍的組織可以很好的貼合在左心耳封堵器110上。
優選設置:圖4為本實施例提供的用于左心耳的封堵裝置100a中第二端環135的結構示意圖。請一并參閱圖1、圖2和圖4,本實施例中,第二端環135包括內環146和外環147,內環146和外環147間隔設置并在內環146和外環147之間形成間隙,支撐骨架136的第二端桿138卡設于內環146和外環147之間的間隙,通過內環146和外環147進行固定安裝,相當于第二端桿138的一端卡設于內環146和外環147之間,對第二端桿138進行固定。阻流膜140包覆外環147,內環146的外側壁以及內環146的靠近第一端環134的端面與阻流膜140相鄰,即內環146的朝向外環的一側的外壁與阻流膜140相鄰,內環146對阻流膜140進行固定,且內環146和外環147之間通過銷釘固定,阻流膜140的安裝更加牢固,防止阻流膜140脫落。
本實施例中,第一端環134和第二端環135均由鎳鈦合金制成,在將左心耳封堵器110送入左心耳的時候,在X-射線下進行操作,鎳鈦合金制成的第一端環134和第二端環135在X-射線下更加清晰,方便醫生的定位和操作。類似的實施方式還可以是:第一端環134和第二端環135均由其他高密度金屬或合金材料制成。
圖5為本實施例提供的用于左心耳的封堵裝置100a中錨鉤的安裝結構示意圖。請一并參閱圖1和圖5,本實施例中,固定件150a設置于網狀支架130,固定件150a包括多個錨鉤151,提高了左心耳封堵器110的固定牢固度,防止左心耳封堵器110從左心耳處脫落,塌陷。每根支撐骨架136的第二固定端145均設置有兩個錨鉤151,在左心耳封堵器110未使用,呈收縮狀態的時候,錨鉤151設置在第二固定端145,使錨鉤151對網狀支架130的收縮和擴張沒有影響,不會由于錨鉤151的設置而改變網狀支架130的形狀。每個錨鉤151穿過阻流膜140,對阻流膜140起到固定的作用,防止阻流膜140從網狀支架130上滑落,起到減小左心耳封堵器110與左心耳內壁的間隙、降低血栓從間隙通過的概率以及提高封堵效果的目的。優選設置:多個錨鉤151圍繞網狀支架130的中心軸間隔設置,從而進一步提高左心耳封堵器110的固定牢固度,防止左心耳封堵器110從左心耳處脫落,塌陷。
請繼續參閱圖5,本實施例中,每個錨鉤151包括直桿部152和彎折部153,直桿部152與第二固定端145連接,彎折部153的一端與直桿部152連接,另一端遠離支撐骨架136并朝向第二端部132的方向彎折。直桿部152在第二固定端145并朝向第一端部131的方向延伸,彎折部153遠離網狀支架130,能夠更好的將左心耳封堵器110固定在左心耳處,同時,彎折部153的遠離直桿部152的一端朝向第二端部132的方向彎折,使錨鉤151的固定效果更好,將阻流膜140固定在網狀支架130上,也將左心耳封堵器110固定于左心耳處。
圖6為本實施例提供的用于左心耳的封堵裝置100a中每個第二固定端145上的兩個錨鉤151的夾角示意圖。請一并參閱圖5和圖6,本實施例中,每個第二固定端145上的兩個錨鉤151的直桿142部的軸線之間的夾角為α,本實施例中α為30°-90°,在不影響網狀支架130回收的基礎上進行全方位的固定,使左心耳封堵器110在左心耳處的固定效果更好。
類似的實施方式還可以是:每根支撐骨架136的第二固定端145均設置一個錨鉤151,也可以對左心耳封堵器110起到固定的作用。本實施例中,錨鉤151焊接在第一固定端144,使錨鉤151不容易脫落。類似的實施方式還可以是:錨鉤151直接通過支撐骨架136切割定型而成。
圖7為本實施例提供的用于左心耳的封堵裝置100a中輸送裝置120的結構示意圖。請一并參閱圖1和圖7,本實施例中,輸送桿160主要是輔助醫護人員將左心耳封堵器110輸送到左心耳處,第二端環135的內環146的內壁設置有內螺紋,輸送桿160包括連接端161和與連接端161連接的輸送桿本體162,連接端161用于與第二端環135連接,輸送桿本體162用于醫護人員手持,方便醫護人員操作,連接端161設置有與內螺紋匹配的外螺紋,使輸送桿160在輸送的過程中,不會與第二端環135脫落。連接端161與輸送桿本體162可拆卸連接,將左心耳封堵器110輸送到應有的位置以后,連接端161與輸送桿本體162拆卸開來,將輸送桿本體162取出。
請繼續參閱圖7,本實施例中,輸送鞘170用于容納輸送桿160和左心耳封堵器110,即輸送鞘170與輸送桿本體162滑動連接,當將左心耳封堵器110伸進左心耳之前,左心耳封堵器110位于輸送鞘170內,將輸送鞘170向遠離連接端161的一端拉動的時候,使左心耳封堵器110脫離輸送鞘170,由于形態記憶合金的緣故,網狀支架130逐漸擴張成原有的形態,對左心耳進行封堵。
請繼續參閱圖7,本實施例中,輸送鞘170具有靠近第二端環135的頭端171和與頭端171連接的輸送鞘本體172,頭端171具有容納腔,圖8為本實施例提供的用于左心耳的封堵裝置100a中輸送鞘170的頭端171的橫截面圖。請一并參閱圖7和圖8,本實施例中,頭端171設置有多個貫穿頭端171兩端的開口174,相鄰兩個開口174之間形成固定片175,固定片175的一側與輸送鞘本體172連接,開口174與容納腔173連通,使容納腔173的形狀可以適應性發生變化,左心耳封堵器110能夠更加容易固定在輸送鞘170內,同時,如果醫護人員在操作的過程中,網狀支架130有一部分脫離輸送鞘170以后,發現左心耳封堵器110的安裝有誤,將輸送鞘170向連接端161的方向推送,使左心耳封堵器110重新進入輸送鞘170的容納腔173中,可以將網狀支架130完全回收,再重新進行定位、安裝,為醫護人員的操作提供方便。優選設置:開口174設置有3-5個,既方便輸送鞘170的頭端171的制備,又能夠對網狀支架130起到完全回收的效果。本實施例中,固定片175與輸送鞘本體172連接的一端為圓弧過渡連接,防止輸送鞘本體172與固定片175連接處發生損壞,增大輸送鞘170的使用壽命。
實施例2
本實施例提供了一種用于左心耳的封堵裝置100b,本實施例是在第一實施例的技術方案的基礎上進行的改進,第一實施例描述的技術方案同樣適用于本實施例,第一實施例已經公開的技術方案不再重復描述,本實施例與第一實施例的區別在于本實施例中左心耳封堵器110的固定件150b的結構不同。
圖9為本實施例提供的用于左心耳的封堵裝置100b的結構示意圖。請參閱圖9,本實施例中,左心耳封堵器110包括左心耳封堵器110和輸送裝置120,左心耳封堵器110包括網狀支架130、阻流膜140和固定件150b,輸送裝置120包括輸送桿160和輸送鞘170。
圖10為本實施例提供的用于左心耳的封堵裝置100b中錨鉤151的安裝結構示意圖。請一并參閱圖9和圖10,本實施例中,固定件150b包括第一組固定件251和第二組固定件252,第一組固定件251包括多個錨鉤151,第二組固定件252包括多個錨鉤151,第一組固定件251的多個錨鉤151均設置于第一固定端144,第二組固定件252的多個錨鉤151均設置于第二固定端145且均穿過阻流膜140。第一組固定件251將網狀支架130固定在左心耳的周邊組織,第一組固定件251既將網狀支架130固定在左心耳的周邊組織,同時還將阻流膜140包覆固定在網狀支架130上,使網狀支架130的固定更加牢固。
本實施例中,每個第一固定端144設置兩個錨鉤151,提高了左心耳封堵器110的固定牢固度,防止左心耳封堵器110從左心耳處脫落,塌陷。類似的實施方式還可以是:,每個第二固定端145設置一個錨鉤151,也可以對左心耳封堵器110進行固定。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本實用新型可以有各種更改和變化。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