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牙種植體,尤其涉及一種個性化牙種植體。
背景技術:
隨著人類平均年齡的增長,牙齒的修復工作在醫學領域日益重要。而牙齒種植是牙齒修復領域的關鍵技術。作為外部植入口腔內的牙種植體,其與牙槽骨連接強度、自身的力學性能以及生物相容性是影響牙種植體使用效果的主要因素。
有些現有技術中采用CT成像技術,得到牙槽骨形狀,然后制備出與牙槽骨形狀相匹配的牙種植體,這種致密結構的鈦種植體的彈性模量(110GPa)遠大于骨質的彈性模量(2~18GPa),由于彈性模量不匹配,在植入體與骨組織界面易產生應力集中和應力遮擋效應,結合界面發生慢性疲勞破壞,植入體逐漸產生松動造成牙種植體植入失敗;
有些現有技術中采用CT成像技術,得到牙槽骨彈性模量,然后采用氯化鈉占位的粉末共注射法使得牙種植體具備一定的孔隙率,制備出彈性模量與牙槽骨相匹配的牙種植體;但這一技術采用模具制備牙種植體,缺點在于尺寸單一,為了與牙槽骨實現完美貼合需要對牙槽骨進行手術整形,安裝復雜且成功率低。
有些現有技術為了增加牙種植體安裝初期的穩定性,將基臺與牙根分離,首先安裝牙種植體,待牙種植體與牙槽骨完全生長融合后,再安裝基臺。牙種植體牙根和基臺為兩個獨立的部件,采用機加工標準化生成,牙根與基臺需要密切結合,否則容易產生滲漏等不良影響,這對機器的加工精度要求高,加工成本高,后續使用也不方便;而有些現有技術實現了基臺與牙根一體化,但基臺體積過大使得牙種植體初期易通過基臺受到上牙的咀嚼力,使得牙種植體不穩固;而基臺過小避免了上牙的咀嚼力影響,但使得后續牙冠的安裝困難,很難牢固粘接在基臺上。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個性化牙種植體,該牙種植體基臺與牙根一體化,牙根形狀大小與原始牙槽骨形狀大小相匹配,牙根彈性模量與牙槽骨相匹配。
技術方案
一種個性化牙種植體,包括一體式連接的牙根和基臺,其特征在于:所述牙根上下分為若干段,每段分為內外若干層,各段各層之間一體化連接;
牙根上段彈性模量小于牙根下段彈性模量,牙根上段結構強度大于牙根下段結構強度,牙根每段的外層彈性模量大于內層彈性模量,牙根每段的外層結構強度小于內層結構強度;
牙根每段每層的彈性模量和結構強度大小通過孔隙率和孔徑數值進行調節,實現組合后的牙根總彈性模量與牙槽骨彈性模量相匹配。
進一步,所述牙種植體包括牙根上段和牙根下段,每段分為內外兩層,所述牙種植體的牙根外形與牙槽骨原形狀大小相匹配、牙根彈性模量與牙槽骨原彈性模量相匹配。
進一步,所述牙種植體還包括基臺,基臺上段與牙冠相連接,基臺下段與牙根一體式連接,基臺下段側面向內凹陷,使得基臺與牙齦之間形成穿齦凹槽,穿齦凹槽內部用于填充粘接劑,以提高牙種植體在牙槽骨中的穩固性。
進一步,所述基臺下段側面向內凹陷的形狀為U型、倒三角形或者工字形。
進一步,所述基臺上段是側面具有一個或多個切面的圓臺體,切面用以增加基臺與牙冠的粘接面積,提高粘接強度。
進一步,所述基臺上的上表面存在凹槽,用于更進一步增加基臺與牙冠的粘接面積,提高粘接強度。
進一步,所述牙根表面設置有一層羥基磷灰石覆膜,所述羥基磷灰石厚度為0.1~1μm。
有益效果
本實用新型牙種植體的牙根分為上下多段,每段分為內外若干層,各段各層孔隙率和孔徑不同,使得有更多的組合方式,實現組合后的牙根總彈性模量與牙槽骨更加匹配,避免了應力屏蔽效應,減小對牙槽骨的損害,提高牙種植體的使用壽命;牙根大小形狀與牙槽骨相匹配,安裝過程中避免了進一步對牙槽骨形狀的修改,實現非手術式無痛安裝;另外穿齦凹槽和骨水泥的存在使得牙種植體安裝初期更加穩固,并且基臺與牙冠連接端的切面設計使得二者接觸面增大,結合更加牢固,這使得基臺可以做的比現有技術更小,安裝初期的牙種植體更加穩固性,使得基臺與牙根一體成型具有實用性,避免了現有技術中基臺與牙根結合不緊密導致滲漏。
附圖說明
圖1個性化牙種植體安裝示意圖;
圖2個性化牙種植體結構示意圖;
其中:1-牙根下段內層,2-牙根下段外層,3-牙根上段內層,4-牙根上段外層,5-穿齦凹槽,6-基臺下段,7-基臺上段,8-凹槽,9-基臺,10-牙齦,11-牙槽骨,12-牙根。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和附圖,進一步闡述本實用新型。
如圖1和圖2所示的牙種植體安裝示意圖,牙種植體包括一體成型的基臺9和牙根12。
所述牙根12分為上下兩段,上段孔隙率和孔徑小于下段孔隙率和孔徑,每段分為內外兩層,內層孔隙率和孔徑小于外層孔隙率和孔徑,使得牙根上段彈性模量小于牙根下段彈性模量,牙根上段結構強度大于牙根下段結構強度,牙根每段的外層彈性模量大于內層彈性模量,牙根每段的外層結構強度小于內層結構強度;
牙根12每段每層的彈性模量和結構強度大小通過孔隙率和孔徑數值進行調節,實現組合后的牙根總彈性模量與牙槽骨彈性模量相匹配。
所述牙種植體基臺9與牙根12相連接一端稱為基臺下段6,與牙冠相連的一端稱為基臺上段7,基臺下段6的直徑大于基臺上段7的直徑,基臺下段6側面向內凹陷,使得基臺下段6呈倒三角形,與牙齦之間形成穿齦凹槽5,在牙種植體安裝到牙槽骨11初期,使用骨水泥將穿齦凹槽5封死,以提高牙種植體穩定性。所述基臺下段6側面向內凹陷也可以是其它的形狀,比如工字形、U型,目的在于形成穿齦凹槽5封裝骨水泥,以提高牙種植體初期的穩固性,而并不應該將基臺下段6局限在所列舉的幾種形狀中。
本實施例中,基臺上段7側面設置有三個位置對稱的切面,同時在基臺上段7的上表面設置有矩形的凹槽8。三個對稱的切面和凹槽8均用于增加基臺9與牙冠的接觸面積,以增加基臺9與牙冠的粘接強度。所述基臺上段7側面切面和凹槽8的存在目的是增加基臺與牙冠的接觸面積,具體實施過程中并不局限于所列舉的幾種具體的切面個數和凹槽形狀。
上述各實施方式是實現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例,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可以理解,而在實際應用中,可以在形式上和細節上對其作各種改變,而不偏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