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血液凈化裝置和血液凈化系統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1184649閱讀:555來源:國知局
血液凈化裝置和血液凈化系統的制造方法

本實用新型涉及血液凈化領域,尤其涉及一種血液凈化裝置和血液凈化系統。



背景技術:

血液灌流器主要通過吸附尿毒癥患者體內的難透性尿毒癥毒素如甲狀旁腺素(PTH)、瘦素、β2 微球蛋白(β2‐MG)、腎素、血管緊張素等,用于治療尿毒癥并發癥,如腎性骨病、異位鈣化、淀粉樣變、腕管綜合征、營養不良、頑固性高血壓、心血管并發癥等。目前臨床常采用透析器和灌流器串聯對尿毒癥患者進行透析治療。串聯治療為先血液灌流及透析器聯合透析2小時后,再撤掉灌流器單純透析2小時。此種透析治療方式雖然可以減少尿毒癥患者并發癥狀,彌補了單純透析的缺陷,可起到一定的積極作用,但實際操作中經常會遇到一些技術問題,如:由于血液灌流器和透析器串聯連接,預沖時,預沖液要先通過血液灌流器,然后再經管路進入透析器,最終流入廢液緩沖袋。如果血液灌流器預沖過程中,即使有微量樹脂脫落也會造成透氣器堵塞等,若脫落樹脂經過管路進入患者血液將會造成更危險的情況發生。再者,透析器、灌流器串聯透析2小時后需要將灌流器拆除單純透析器透析,拆除管路過程中透析器連接端部和患者透析管端部必然要暴露在空氣中,空氣中的細菌、微塵等易通過開放端部進入透析器和血液管路中造成污染或感染,給患者造成不必要的傷害。

雖然CN203315422U和CN203469105U等專利中提出的不需拆卸的連接管路能夠解決上述問題。但采用管路連接時在整個血液凈化治療的過程中,患者血液在體外循環的路徑比較長,增加血液與有菌環境接觸的概率,增加患者的負擔,增加潛在的安全風險。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第一目的是提供一種結構簡單和穩定高效的血液凈化裝置。

本實用新型的第二目的是提供一種結構簡單和穩定高效的血液凈化系統。

為了實現本實用新型的第一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血液凈化裝置,包括血液凈化器和管路組件,血液凈化器包括殼體,殼體形成中空的腔室,腔室內填充透析膜,透析膜兩端分別通過第一封膠層和第二封膠層而固定在腔體內,透析膜相對的殼體的外壁上設置有輸入口和輸出口,殼體兩端分別設置有第一吸附劑填充室和第二吸附劑填充室,第一吸附劑填充室上設置有動脈端血嘴,第二吸附劑填充室上設有靜脈端血嘴,透析膜為中空纖維管,殼體、第一封膠層、第二封膠層及中空纖維管外部之間圍成預沖液腔,輸入口和輸出口均與預沖液腔連通,輸入口或輸出口用于輸入預沖液,動脈端血嘴和靜脈端血嘴用于輸出預沖液;管路組件包括動脈連接管、靜脈連接管、透析液連接管、預沖液輸入管、預沖液輸出管,動脈連接管的第一端與動脈端血嘴連接,靜脈連接管的第一端與靜脈端血嘴連接,透析液連接管的第一端與輸入口或輸出口連接,預沖液輸入管的第一端與動脈連接管連接,預沖液輸入管的第二端與透析液連接管連接,預沖液輸出管的第一端與動脈連接管連接,預沖液輸出管的第二端與靜脈連接管連接。

由上述方案可見,通過本案的血液凈化裝置,預沖液進入預沖液腔,通過膜壓差的作用滲透入中空纖維管內,并沿著中空纖維管內進入動脈端端蓋和/或靜脈端端蓋中并對其中的第一吸附劑和/或第二吸附劑進行預沖,然后再排出。解決現有技術中預沖液先經過吸附劑對吸附劑進行預沖,而預沖過吸附劑的帶有顆粒雜質的預沖液再進入透析膜的問題,從而避免預沖液攜帶顆粒進入透析膜;同時也不需要拆除或接入管路,使得體外循環所需血液少,改善患者的舒適度,特別是對于體型較小血液總體積較少的患者。另一方面治療時,無需調整管路的通斷或者改變血液的流動方向,使醫護人員的操作更加方便,避免因操作失誤而導致的風險,提高血液凈化系統的安全性穩定性。

更進一步的方案是,預沖液輸入管的兩端分別通過三通與動脈連接管、透析液連接管連接,預沖液輸出管的兩端分別通過三通與動脈連接管、靜脈連接管連接,預沖液輸出管的第一端位于預沖液輸入管的第一端和動脈端血嘴之間;動脈連接管在位于預沖液輸出管的第一端和預沖液輸入管的第一端之間的位置上設置有管夾;靜脈連接管在位于預沖液輸出管和靜脈端血嘴之間的位置上設置有管夾;預沖液輸入管和預沖液輸出管上分別設有管夾。

更進一步的方案是,預沖液輸入管的兩端分別通過旋塞式三通與動脈連接管、透析液連接管連接,預沖液輸出管的兩端分別通過旋塞式三通與動脈連接管、靜脈連接管連接,預沖液輸出管的第一端位于預沖液輸入管的第一端和動脈端血嘴之間。

更進一步的方案是,預沖液輸入管的第一端、預沖液輸出管第一端和動脈連接管通過旋塞式四通連接,預沖液輸入管第二端通過旋塞式三通與預沖液連接管連接,預沖液輸出管第二端通過旋塞式三通與靜脈連接管連接。

由上可見,對于管路之間的通斷,可采用四通旋塞閥和三通旋塞閥進行換向連接,其操作簡單,穩定性高。通過透析液連接管、透析液輸入管和透析液輸出管的設置,使得預沖完畢后不需要拆卸管路,只需經過相應的通斷操作即可,有效降低污染或感染的風險,提高穩定可靠性。通過預沖液輸出管連通動脈端血嘴和靜脈端血嘴之間,使得在預沖第一吸附劑時,預沖液能夠從動脈端血嘴流出并匯入靜脈管排出,在預沖第二吸附劑時,阻斷預沖液輸出管即可,其能夠兼容現有的臨床使用醫療設備,節約新的醫療設備開發成本。

更進一步的方案是,動脈連接管的第二端設有第一蓋帽,靜脈連接管的第二端設有第二蓋帽,透析液連接管的第二端設有第三蓋帽;動脈連接管包括位于預沖液輸入管的第一端與第一蓋帽之間的第一管路、位于預沖液輸出管的第一端和動脈端血嘴之間第二管路、位于預沖液輸入管的第一端和預沖液輸出管的第一端之間的第九管路;靜脈連接管包括位于靜脈端血嘴和預沖液輸出管的第二端之間的第五管路、位于預沖液輸出管第二端和第二蓋帽之間的第六管路;透析液連接管包括位于預沖液輸入管與輸入口/輸出口之間的第七管路、位于預沖液輸入管的第二端與第三蓋帽之間的第八管路;預沖液輸入管為第三管路;預沖液輸出管為第四管路。

更進一步的方案是,動脈連接管的第二端設有第一蓋帽,靜脈連接管的第二端設有第二蓋帽,透析液連接管的第二端設有第三蓋帽;動脈連接管包括位于旋塞式四通與第一蓋帽之間的第一管路、位于旋塞式四通與動脈端血嘴之間的第二管路;靜脈端連接管包括位于靜脈端血嘴與預沖液輸出管的第二端之間的第五管路、位于預沖液輸出管的第二端與第二蓋帽之間的第六管路;透析液連接管包括位于預沖液輸入管的第二端與輸入口/輸出口之間的第七管路、位于預沖液輸入管的第二端與第三蓋帽之間的第八管路;預沖液輸入管為第三管路;預沖液輸出管為第四管路。

為了實現本實用新型的第二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血液凈化系統,包括上述方案中任一的血液凈化裝置;動脈連接管與動脈管連接,靜脈連接管與靜脈管連接,透析液連接管與透析液輸入管連接,所述輸出口與所述透析液輸出管連接;或所述透析液連接管與透析液輸出管連接,所述輸入口與透析液輸入管連接;透析液輸入管和透析液輸出管分別與透析液存儲裝置連接。

由上述方案可見,通過本案的血液凈化系統,預沖液進入預沖液腔,通過膜壓差的作用滲透入中空纖維管內,并沿著中空纖維管內進入動脈端端蓋和/或靜脈端端蓋中并對其中的第一吸附劑和/或第二吸附劑進行預沖,然后再排出。解決現有技術中預沖液先經過吸附劑對吸附劑進行預沖,而預沖過吸附劑的帶有顆粒雜質的預沖液再進入透析膜的問題,從而避免預沖液攜帶顆粒進入透析膜;同時也不需要拆除或接入管路,使得體外循環所需血液少,改善患者的舒適度,特別是對于體型較小血液總體積較少的患者。另一方面治療時,無需調整管路的通斷或者改變血液的流動方向,使醫護人員的操作更加方便,避免因操作失誤而導致的風險,提高血液凈化系統的安全性穩定性。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血液凈化器第一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血液凈化系統第一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血液凈化系統第二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血液凈化器第二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血液凈化系統第三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6是本實用新型血液凈化系統第四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7是本實用新型血液凈化裝置第一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8是本實用新型血液凈化裝置第二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9是本實用新型血液凈化裝置第三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10是本實用新型血液凈化系統第五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11是本實用新型血液凈化系統第六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具體實施方式

血液凈化器第一實施例:

參照圖1,圖1是血液凈化器1的結構示意圖,血液凈化器1包括殼體、輸入口17和輸出口16,殼體包括外殼11、動脈端端蓋12、靜脈端端蓋13,外殼11呈管狀設置并形成中空的腔體,腔體內填充有透析膜111, 透析膜111為中空纖維管,透析膜111由第一封膠層112和第二封膠層113固定在殼體11內的腔體兩端,中空纖維管穿透封膠層,使得中空纖維管的中空管與封膠層的外側空間連通,繼而使外殼11的腔體、第一封膠層112和第二封膠層113的內側、中空纖維管的外部之間圍成預沖液腔或透析液腔。

動脈端端蓋12呈有底筒狀設置,動脈端端蓋12的腔體開口朝向透析膜111設置,動脈端端蓋12的底壁朝外地設置有動脈端血嘴14,動脈端端蓋12內填充有第一吸附劑121。動脈端端蓋12與動脈端血嘴14連接的位置設有濾網,用于防止預沖時動脈端蓋12中的第一吸附劑121從動脈端血嘴沖出,動脈端端蓋12靠近第一封膠層112一端設有濾網,從而防止治療時吸附劑在重力和血液的沖擊力作用下堵在透析膜中空纖維管的入口,從而使血液不能順暢的進入透析膜中空纖維管。第一吸附劑121是自動脈端端蓋12的底壁朝內地填充,動脈端端蓋12蓋合在外殼11上設有第一封膠層112的一端上。

靜脈端端蓋13呈有底筒狀設置,靜脈端端蓋13的腔體開口朝向透析膜111地設置,靜脈端端蓋13的底壁朝外地設置有靜脈端血嘴15,靜脈端端蓋13內填充有第二吸附劑131。靜脈端端蓋13與靜脈端血嘴15連接的位置設有濾網,用于防止預沖時靜脈端蓋13中的第二吸附劑131從靜脈端血嘴沖出,同時防止血液凈化治療時,靜脈端端蓋13中的吸附劑通過靜脈端血嘴15進入體外循環管路最終進入人體導致安全隱患,提高產品的安全性。具體地,第二吸附劑131是自靜脈端端蓋13的底壁朝內地填充,靜脈端端蓋13蓋合在第二封膠層113外并與外殼11固定連接,第二吸附劑131與第二封膠層113鄰接,上述端蓋的固定連接的方式既可以是焊接,也可以是螺紋連接。當端蓋與外殼螺紋耦合時,臺階與外殼末端之間設有密封墊,且緊密壓合。

外殼11的內徑、動脈端端蓋12的內徑和靜脈端端蓋13的內徑均大致相等地設置。

第一吸附劑和第二吸附劑可為樹脂吸附劑、活性炭吸附劑、天然纖維素吸附劑等。第一吸附劑121和第二吸附劑131可為相同吸附劑,亦可為不同的吸附劑。優選地,本實施例中透析膜是聚醚砜材料的中空纖維透析膜,第一吸附劑121和第二吸附劑131均采用中性大孔樹脂吸附劑。

輸入口17和輸出口16設置在透析膜111相對的外殼11的外周壁上,輸入口17用于輸入透析液或預沖液,輸出口16用于輸出透析液。優選地,在本實施例中,輸入口17位于靠近靜脈端端蓋13的一側上,輸出口16位于靠近動脈端端蓋12的一側上,且輸入口17和輸出口16位于徑向同一側上。透析液入口為輸入口17,透析液出口為輸出口16。當然,還可以將輸入口和輸出口設置在位于徑向相對的一側上。

在本實施例中,殼體是呈圓柱狀設置,當然殼體的橫截面還以呈矩形或橢圓形地設置,只要使得透析膜、封膠層和吸附劑的橫截面大致相同即可實現本實用新型的目的。以及在本實施例外,還可以將殼體靠近動脈端端蓋一側設有透析液出口,殼體靠近靜脈端端蓋一側設有透析液入口,透析液出口為輸入口,透析液入口為輸出口。

血液凈化系統第一實施例:

參照圖2,圖2是血液凈化系統第一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血液凈化系統包括血液凈化器1和管路組件,血液凈化器1采用上述血液凈化器實施例1的方案。

管路組件包括預沖液輸入管、透析液輸入管27、透析液輸出管24、透析液連接管22、動脈管25和靜脈管26。透析液連接管22一端與預沖液輸入管中部連通,另一端與透析液輸入管27連接,而透析液輸入管27另一端與透析液存儲裝置連接。預沖液輸入管包括管路21和管路23,其中管路21一端與輸入口17連接。管路21、管路23和透析液連接管22通過三通結構連接。透析液輸出管24一端與輸出口16連接;另一端與透析液存儲裝置連接。動脈管25與動脈端血嘴連接,靜脈管26與靜脈端血嘴連接。透析液連接管22、管路23上分別設有密封夾221和231,動脈管及靜脈管上也是有密封夾(未示出)。

預沖時,預沖液輸入管用于輸入預沖液;動脈管25和靜脈管26均用于排出預沖液,從而使預沖液輸入管、預沖液腔、中空纖維膜內,動脈端端蓋內、動脈管形成一條預沖液通路;使預沖液輸入管、預沖液腔、中空纖維膜內,靜脈端端蓋內、靜脈管形成另一條預沖液通路。

治療時,預沖液輸入管阻斷,透析液輸入管27用于向血液凈化器的透析液腔提供透析液,透析液輸出管24用于將透析液腔中的透析液排出至透析液存儲裝置中,從而使透析液存儲器、透析液輸入管27、透析液連接管、管路21、透析液腔、透析液輸出管24之間形成透析液回路。而動脈管25用于將患者體內的血液引出至血液凈化器中,靜脈管26用于將經血液凈化器1凈化后的血液回輸入患者體內,從而使患者、動脈管25、血液凈化器中的動脈端端蓋內、中空纖維膜內、靜脈端端蓋內及靜脈管26形成血液回路。治療時,血液回路與透析液回路是兩個相互獨立的回路,血液中的有害物質通過滲透、擴散的方式與透析液腔中的透析液進行交換,從而實現治療的目的。同時,由于血液先經過第一吸附劑,使從血嘴進入的血液經第一吸附劑阻擋或分流而避免軸流的缺陷,從而有效形成速度在各個方向均勻的血液流束,進而使血液均勻的進入各個透析膜管中,避免現有技術透析器因血液滯留在粘接層與端蓋之間的空間而導致的凝血,并增加血液與吸附劑及透析膜的有效接觸面積,從而增加吸附劑對目標物質的吸附率及改善透析膜的濾過效果。

血液凈化系統的預沖方法第一實施例:

參照圖2并結合圖1,應用于血液凈化系統第一實施例的預沖方法,預沖方法包括:

第一通斷步驟,將密封夾231打開,將密封夾221關閉,將管路21、23、25導通,將管路22、24、26阻斷;

第一預沖步驟,從管路23輸入預沖液,并經過管路21和輸入口17輸入,預沖液進入預沖液腔并在膜壓差的作用下滲透入透析膜111的中空管內部,再經動脈端端蓋12,對動脈端端蓋12中的第一吸附劑121進行預沖,后從動脈端血嘴14、動脈管25輸出;

第二通斷步驟,將管路22、24、25阻斷,將管路21、23、26導通;

第二預沖步驟,從管路23輸入預沖液,并經過管路21和輸入口17輸入,預沖液進入預沖液腔并在膜壓差的作用下進入透析膜111的中空管內部、再經靜脈端端蓋13,對靜脈端端蓋13中的第二吸附劑131進行預沖,后從靜脈端血嘴15、靜脈管26輸出。

優選地,從管路23輸入預沖液時,將管路23放置在血泵中,通過血泵的驅動力為預沖液提供驅動力。

第三通斷步驟,將密封夾231關閉,密封夾221打開,將預沖液輸入管27、管路22、21、25和26導通,透析液輸出管24關閉。

第三預沖步驟,將血液凈化器水平放置,透析液從透析液輸入管27,經透析液連接管22、管路21進入預沖液腔/透析液腔,通過膜壓差使預沖液腔/透析液腔中的殘留預沖液滲透入中空纖維膜中,進而從動脈管25和靜脈管26排出,從而完成預沖。

繼而完成上述預沖步驟,便可繼續進行血液凈化過程。

血液凈化系統第二實施例:

參照圖3,本實施例基于血液凈化器第一實施例,與血液凈化器第一實施例不同的是:將透析液連接管22取消,通過管路31輸入預沖液,即在預沖時,管路31輸入預沖液,待第一吸附劑和第二吸附劑預沖達到目標時,將管路31拆卸后,輸入口17和輸出口16分別與透析液輸入管27和透析液輸出管26連接接,繼而使透析液腔中的殘留預沖液滲透到中空纖維膜內,再從動脈管25和靜脈管26排出,進而完成預沖。

血液凈化系統預沖方法第二實施例:

本實施例基于血液凈化系統預沖方法第一實施例的步驟和基于血液凈化系統第二實施例。

本實施例的不同之處在于取消第一和第二通斷步驟,并將管路31、25、26導通,使預沖液從預沖液輸入管31進入預沖液腔后,通過膜壓差滲透進入中空纖維管內部,并同時進入動脈端端蓋12和靜脈端端蓋13中,同時對第一吸附劑和第二吸附劑進行預沖。

當第一吸附劑和第二吸附劑預沖達到目標時,將管路31拆卸后,輸入口17和輸出口16分別與透析液輸入管27和透析液輸出管26連接接,再根據血液凈化系統預沖方法第一實施例中的第三通斷步驟和第三預沖步驟進行,進而完成預沖。

本實施例能夠高效地縮短預沖時間,為患者提供最佳的搶救時間。

血液凈化器第二實施例:

參照圖4,本實施例基于血液凈器第一實施例,不同之處在于血液凈化器18采用輸入口181、輸入口182和輸出口183,輸入口182設置在輸入口181、和輸出口183之間的位置上,輸入口181、輸出口183設置在徑向同一側上,輸入口182和輸入口181設置在徑向相對一側上。本實施例中輸入口181為透析液入口,輸出口183為透析液出口,輸入口182用于輸入預沖液。

血液凈化系統第三實施例:

參照圖5,本實施例的血液凈化系統基于第二實施例的血液凈化器,預沖液管31與輸入口182連接,透析液輸入管27與輸入口181連接,透析液輸出管24與輸出口183連接,動脈端血嘴184與動脈管25連接,靜脈端血嘴185與靜脈管26連接。

血液凈化系統預沖方法第三實施例:

本實施例基于血液凈化系統第三實施例,預沖方法包括:

第一通斷步驟,將管路31導通,將管路24、27阻斷;

第一預沖步驟,將血液凈化器18水平放置,預沖液從管路31輸入,液進入預沖液腔并在膜壓差的作用下滲透入透析膜111的中空管內部;其中一部分預沖液經動脈端端蓋,對動脈端端蓋中的第一吸附劑進行預沖,后從動脈端血嘴、動脈管25輸出;另一部分預沖液進入靜脈端端蓋,對靜脈端端蓋中的第二吸附劑進行預沖,后從靜脈端血嘴、靜脈管26輸出。

第二通斷步驟,將預沖液輸入管31阻斷,透析液輸入管27和透析液輸出管24、動脈管25和靜脈管26導通。

第二預沖步驟,將血液凈化器水平放置,透析液從透析液輸入管27進入透析液腔,通過膜壓差使透析液腔中的殘留預沖液滲透入中空纖維膜中,進而從動脈管25和靜脈管26排出,從而完成預沖。

繼而完成上述預沖步驟,便可繼續進行血液凈化過程。

本實施例能夠高效地縮短預沖時間,為患者提供最佳的搶救時間。

血液凈化系統第四實施例:

參照圖6并結合圖2,基于血液凈化系統第一實施例,本實施例增加了預沖液輸出管29,具體地為,管路組件還包括預沖液管路29、密封夾251、密封夾261和密封夾291,預沖液輸出管29的第一端與動脈管25連接,第二端與靜脈管26連接;密封夾251設置在動脈管25上;密封夾291設置在預沖液輸出管29上,管路29的第一端位于密封夾251和動脈端血嘴14之間;密封夾261設置在靜脈管26上,且密封夾261位于預沖液輸出管29的第二端和靜脈端血嘴15之間。

血液凈化系統的預沖方法第四實施例:

參照圖6并結合圖2,應用于血液凈化系統第四實施例的預沖方法,預沖方法包括:

第一通斷步驟,將管路21、23導通,將透析液連接管22、透析液輸入管24和透析液輸出管27阻斷,將密封夾251和密封夾261關閉,將密封夾291打開使預沖液輸出管29導通;

第一預沖步驟,預沖液從管路23輸入,經過管路21和輸入口17輸入,進入預沖液腔,通過膜壓差作用滲透進入透析膜111的中空管內部,再進入動脈端端蓋12對動脈端端蓋12中的第一吸附劑121進行預沖,隨后從動脈端血嘴14、經過部分動脈管管25、預沖液輸出管29和部分靜脈端管26向靜脈端輸出;

第二通斷步驟,將密封夾261打開,將透析液連接管22、透析液輸入管27和透析液輸出管24阻斷,將管路21、23、26導通,將密封夾251、密封夾291關閉,繼而使預沖液輸出管29阻斷;

第二預沖步驟,預沖液從管路23輸入,并經過管路21和輸入口17輸入,進入預沖液腔,通過膜壓差作用滲透進入透析膜111的中空管內部,再進入靜脈端端蓋13對靜脈端端蓋13中的第二吸附劑131進行預沖,后從動脈端血嘴15、管路26輸出;

第三通斷步驟,將管路23阻斷,將管路21、22、24、26、27導通,將密封夾251關閉使動脈管25阻斷。

第三預沖步驟,將血液凈化器水平放置,透析液從透析液輸入管27,經透析液連接管22、管路21進入透析液腔,通過膜壓差使透析液腔中的殘留預沖液滲透入中空纖維膜中,進而從部分動脈管25、預沖液輸出管29和部分靜脈管26排出,從而完成預沖。

繼而完成上述預沖步驟,便可繼續進行血液凈化過程。

血液凈化裝置第一實施例:

參照圖7,本實施例的血液凈化裝置包括血液凈化器4和管路組件,血液凈化器4采用血液凈化器第一實施例的方案。

管路組件包括動脈連接管47、靜脈連接管48、透析液連接管49、預沖液輸入管45、預沖液輸出管46;其中動脈連接管47一端與動脈端血嘴連接43,另一端由第一蓋帽密封;靜脈連接管48一端與靜脈端血嘴44連接,另一端由第二蓋帽密封;透析液連接管49一端與輸入口41或輸出口42連接,另一端由第三蓋帽密封;預沖液輸入管45一端通過三通與動脈連接管47連通,另一端通過三通與透析液連接管49連通;預沖液輸出管46一端通過三通與動脈連接管47連通,另一端通過三通與靜脈連接管48連通。其中動脈連接管47、靜脈連接管48、預沖液輸入管45、預沖液輸出管46、透析液連接管49上均設有液體通斷控制裝置。

本實施例中預沖液輸入管45為第三管路;預沖液輸出管46為第四管路。動脈連接管47包括預沖液輸入管45與蓋帽之間的第一管路471、預沖液輸入管45和預沖液輸出管46之間的第九管路473、動脈端血嘴43和預沖液輸出管46之間的第二管路472。靜脈連接管48包括靜脈端血嘴44和預沖液輸出管46之間的第五管路481、預沖液輸出管46和蓋帽之間的第六管路482。預沖液連接管49包括預沖液輸入管45與輸入口41之間的第七管路491、預沖液輸入管45與蓋帽之間的第八管路492。

三通結構為普通三通,其中第九管路473、第五管路481、第八管路492、第三管路45和第四管路46上均設有密封夾。

血液凈化裝置第二實施例:

參照圖8,本實施例基于血液凈化裝置第一實施例,不同點在于三通結構采用旋塞式三通,即預沖液輸入管55一端通過旋塞式三通連接于動脈連接管57上,另一端通過旋塞式三通連接于透析液連接管59上;預沖液輸出管56一端通過旋塞式三通連接于動脈連接管57上,另一端通過旋塞式三通連接于靜脈連接管58上;取消預沖液輸入管55、預沖液輸出管56、動脈連接管57、靜脈連接管58和透析液連接管59上的密封夾。

血液凈化裝置第三實施例:

參照圖9,本實施例基于血液凈化裝置第一實施例,不同點在于,取消第九管路,預沖液輸入管65和預沖液輸出管66一端通過旋塞式四通同時連接于動脈連接管69上,預沖液輸入管65另一端通過旋塞式三通連接于透析液連接管上;預沖液輸出管66另一端通過旋塞三通連接于靜脈連接管68上。取消預沖液輸入管55、預沖液輸出管56、動脈連接管57、靜脈連接管58和透析液連接管59上的密封夾。

血液凈化系統第五實施例:

參照圖10,本實施例血液凈化系統包括血液凈化裝置和管路,血液凈化裝置采用上述血液凈化裝置第一實施例的方案。

動脈管25與第一管路471的自由端連接,靜脈管26與第六管路482的自由端連接,透析液輸入管27一端與透析液連接管492連接,透析液輸出管24一端與輸出口42連接,透析液輸入管27和透析液輸出管24的另一端分別與透析液存儲裝置19連接。動脈管25和靜脈管26上均設有液體流通控制裝置。

血液凈化系統的預沖方法第五實施例:

本實施例的血液凈化系統預沖方法應用于血液凈化系統第五實施例,本實施例的預沖方法包括:

第一通斷步驟,將第五管路481、第八管路492、第九管路473上的密封夾關閉,將第三管路45、第六管路46上的密封夾打開,繼而使得動脈管25、第一管路471、第三管路45和第七管路491連通,第二管路472、第四管路46、第六管路482、靜脈管26連通,第一管路471和第二管路472之間阻斷,第五管路481和第六管路482阻斷;

第一預沖步驟,預沖液從動脈管輸入,進入第一管路471,依次經過第三管路45、第七管路491進入預沖液腔、通過膜壓差作用進入透析膜的中空管內,并沿著中空纖維管進入動脈端端蓋,對動脈端端蓋中的第一吸附劑121進行預沖,然后沿著第二管路472、第四管路46、第六管路482,從靜脈管26輸出;

第二通斷步驟,將第四管路46、第九管路473、第八管路492上的密封夾關閉,將第五管路481上的密封夾打開,使得動脈管25、第一管路471、第三管路45和第七管路491連通,第五管路481、第六管路482和靜脈管26連通;第二管路472與第四管路46及第九管路473阻斷;

第二預沖步驟,預沖液從動脈管25輸入,進入第一管路471,依次經過第三管路45、第七管路491進入預沖液腔、通過膜壓差作用進入透析膜的中空管內,并沿著中空纖維管進入靜脈端端蓋,對靜脈端端蓋中的第二吸附劑131進行預沖,然后沿著第五管路481、第六管路482、從靜脈管26輸出;

第三通斷步驟,將第四管路46、第五管路481、第九管路473上的密封夾打開,將第八管路482上的密封夾關閉,使得動脈管25、第一管路471、第三管路45和第七管路491連通;第二管路472、第四管路46、第六管路482、靜脈管26連通;第五管路481、第六管路482和靜脈管26連通;

第三預沖步驟,將血液凈化器4水平放置,透析液從透析液輸入管27,經透析液連接管49進入透析液腔,通過膜壓差作用使透析液腔中的殘留預沖液滲透入中空纖維膜中,一部分沿著中空纖維管進入動脈端端蓋,進而從第二管路472、預沖液輸出管46、第六管路482,從靜脈管26排出;另一部分沿著中空纖維管進入靜脈端端蓋,進而從靜脈端連接管48、靜脈管26排出,從而完成預沖。

血液凈化裝置第四實施例:

參照圖11,基于血液凈化裝置第一實施例,本實施例對管路之間的連接方式作出改變,具體為,透析液連接管79與輸出口72連接。

血液凈化系統第六實施例:

參照圖11,基于血液凈化裝置第四實施例,本實施例血液凈化系統與第五血液凈化系統實施例的區別點在于,透析液連接管79與透析液輸出口72連接,而透析液輸出管24與透析液連接管79連接,透析液輸入管27與透析液輸入口連接。

由上可見,通過本案的血液凈化器、血液凈化裝置和系統,預沖液進入透析液腔/預沖液腔,通過膜壓差的作用滲透入中空纖維管內,并沿著中空纖維管內進入動脈端端蓋和/或靜脈端端蓋中并對其中的第一吸附劑和/或第二吸附劑進行預沖,然后再排出。解決現有技術中預沖液先經過吸附劑對吸附劑進行預沖,而預沖過吸附劑的帶有顆粒雜質的預沖液再進入透析膜的問題,從而避免預沖液攜帶顆粒進入透析膜;治療時不需要拆除或接入管路,使得體外循環所需血液少,改善患者的舒適度,特別是對于體型較小血液總體積較少的患者。另一方面治療時,無需調整管路的通斷或者改變血液的流動方向,使醫護人員的操作更加方便,避免因操作失誤而導致的風險,提高血液凈化系統的安全性穩定性。

需要說明的是,本案采用預沖方法中各個通斷步驟中指的是實現的通斷狀態,如果上一通斷步驟和下一通斷步驟的狀態一樣,則可無需再次進行操作,保持對應的通斷狀態即可。另外,上述實施例中旋塞閥的使用和密封夾的使用是可以相互在同一實施例中混合使用,具體可根據成本需求、應用需求和性能需求來調整,應用預沖方法時,只要實現管路之間的先后通斷便可實現本實用新型的目的,通斷的方式和流體的流向切換可采用本領域技術人員常規的手段進行選擇。上述這些改變的方式均是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內。

當前第1頁1 2 3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