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趕黃草的滲漉提取方法。
背景技術:
趕黃草,中藥名。為虎耳草科扯根菜屬植物趕黃草penthorumchinensepursh的全草,主要分布于東北、華北、華南和西南。具有利水除濕,祛瘀止痛之功效,用于黃疸,水腫,跌打損傷,腫痛。
根莖圓柱狀,彎曲,具分枝,長約15cm,直徑3-8cm;表面紅褐色,密生不定根。莖圓柱形,直徑1-6mm;表面紅紫色,不分枝或基部分枝。葉片易碎;完整者呈披針形或狹披針形,長3-10cm,寬0.6-1.2cm;先端長漸尖或漸尖,基部楔形,邊緣具細鋸齒;表面綠褐色;無柄或近無柄;葉片膜質。有時枝端可見聚傘花序,花黃綠色,無花瓣。偶見果實,紫紅色,直徑約6mm,氣微,味甜。
近年來,人們的應酬越來越多,飲酒已成為一種習俗,一種溝通感情的方式,可以給人們帶來熱情、興奮、甚至靈感。但是飲酒時常給人帶來胃腸不適、惡心嘔吐、心神煩亂、頭暈目眩等不適癥狀,甚至因過量飲酒而經常引發各種意外,給社會和人體健康帶來各種隱患。長期過量飲酒,還會加重肝臟負擔,嚴種損傷肝臟,造成脂肪肝、酒精肝、肝炎、肝硬化等疾病,而現代醫學治療酒精性肝病目前只有戒酒,對癥治療,并無特效藥。
降低體內血中乙醇及其代謝產物的濃度是解酒藥物的作用關鍵,減輕其對各器官的損傷。當前的解酒產品主要在以下兩個方面發揮解酒作用。第一,解酒藥物抑制酒精的胃腸吸收,加強乙醇在胃腸道首過效應,降低血中乙醇濃度;第二,解酒藥物直接作用于肝代謝的酶系,加速乙醇及其代謝產物的消除速率,減輕其對細胞和組織的損害。長期以來,通過化學合成的方法研制解酒護肝藥物并未取得大的突破。現有市售具有解酒的產品多以葛根、靈芝、維生素、水飛薊、五味子、枸杞、枳椇子為主的保健產品多產自美國和日本,產品有膠囊、片劑、茶和功能飲料等劑型,主要功效為解酒保肝。
趕黃草為道地藥材,分布于海拔1000米左右的烏蒙山麓原始森林。其生長、成活與否對土壤、日照、氣溫、降水等條件均有嚴格要求。趕黃草始載于明代《救荒本草》,具有清熱解毒、退黃化濕,活血散瘀,利水消腫之功效,是苗族民間治療肝病的經驗方,苗族人世代習用,稱她為“神仙草”。現代研究表明趕黃草內含多種有效成份均對肝損傷具保護作用,能恢復肝臟功能,減低飲酒及藥物對肝臟的損害,抑制肝纖維化、肝硬化,并對甲肝、乙肝、慢性活動性肝炎具有顯著的治療作用。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趕黃草的滲漉提取方法。
本發明一種趕黃草的滲漉提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步驟:
取趕黃草藥材粉碎,過10-30目篩,稱定重量置滲漉柱中,加入1-12倍藥材量的80%-95%乙醇進行滲漉,收集滲漉液,減壓回收乙醇,真空干燥即得趕黃草提取物。
本發明是將趕黃草中提取的提取物應用在預防醉酒、解酒及對化學性肝損傷具有輔助作用中。由于趕黃草提取物提取難度大、低溶解性、穩定性差等特點,極大地限制其在功能保健品中的應用,且將趕黃草提取物應用于解酒產品中還未見相關報道。因此以趕黃草提取物為基礎,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系列解酒功能食品和保健品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本發明一種趕黃草的滲漉提取方法的有益效果:操作簡單產量高,可實現規模化生產。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的描述,但發明的實施方式不限于此。
實施例1:一種趕黃草的滲漉提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步驟:
取趕黃草藥材粉碎,過10目篩,稱定重量置滲漉柱中,加入1倍藥材量的80%乙醇進行滲漉,收集滲漉液,減壓回收乙醇,真空干燥即得趕黃草提取物。
實施例2:一種趕黃草的滲漉提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步驟:
取趕黃草藥材粉碎,過30目篩,稱定重量置滲漉柱中,加入12倍藥材量的95%乙醇進行滲漉,收集滲漉液,減壓回收乙醇,真空干燥即得趕黃草提取物。
實施例3:一種趕黃草的滲漉提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步驟:
取趕黃草藥材粉碎,過20目篩,稱定重量置滲漉柱中,加入6倍藥材量的90%乙醇進行滲漉,收集滲漉液,減壓回收乙醇,真空干燥即得趕黃草提取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