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醫療設備技術領域,具體是一種中藥用高效熬藥裝置。
背景技術:
中藥起源于中國。中藥是指以中醫藥理論為指導,有著獨特的理論體系和應用形式,用于預防和治療疾病并具有康復與保健作用的天然藥物及其加工代用品,主要包括植物藥、動物藥、礦物藥。
目前,經過長期醫療實踐以及現代研究驗證,中藥的價值得到肯定,并且中藥副作用較小,因而,受到越來越多醫患們的青睞,中藥大都需要熬制成湯劑之后方可服用,現有的中藥熬藥裝置熬藥效率低,并且不能將藥渣中的殘余藥液擠出,造成了浪費。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中藥用高效熬藥裝置,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中藥用高效熬藥裝置,包括底板、攪拌裝置、提升機構,所述底板左上部固定有左側板,底板右上部固定有右側板,所述左側板和右側板頂部設有透明頂板,所述底板上部中間安裝有電機,電機的輸出軸頂端固定有熬藥筒,熬藥筒底部兩側安裝有滾輪,熬藥筒左下部設有出藥管,熬藥筒內設有提升機構,提升機構包括透明筒蓋、卡槽、滑桿、第一彈簧、連桿、固定銷、伸縮桿、球體和圓形篩網,所述透明筒蓋設置于熬藥筒頂部,透明筒蓋兩端設有凸塊,凸塊卡設于卡槽內,卡槽共兩條,且分別固定于熬藥筒兩側內壁,卡槽內位于凸塊下方設有滑桿,滑桿下部內側壁鉸接有連桿,滑桿底端連接有第一彈簧,所述連桿下方設有固定銷,連桿上方設有球體,球體上部與圓形篩網連接,圓形篩網底部中間連接有伸縮桿,伸縮桿安裝于熬藥筒內腔底部中間,伸縮桿兩側固定有加熱元件,所述熬藥筒內腔上部設有攪拌裝置,攪拌裝置包括第一半圓柱軸、第一半圓盤、第二半圓柱軸和第二半圓盤,第一半圓柱軸和第二半圓柱軸尺寸相同,第一半圓柱軸底端固定有第一半圓盤,第二半圓柱軸底端固定有第二半圓盤,第一半圓柱軸和第二半圓柱軸通過滾珠軸承與透明筒蓋轉動連接,第一半圓柱軸和第二半圓柱軸滑動連接,第一半圓柱軸與滾珠軸承內圈固定連接,第二半圓柱軸與滾珠軸承內圈滑動連接,第一半圓柱軸和第二半圓柱軸頂端貫穿透明頂板并延伸至透明頂板上方,第一半圓柱軸和第二半圓柱軸外壁位于透明頂板下方均設有限位塊,第一半圓柱軸頂端設有手推盤,第一半圓柱軸和第二半圓柱軸外部套設有第二彈簧。
作為本發明進一步的方案:所述透明頂板與左側板和右側板通過卡扣可拆卸連接。
作為本發明進一步的方案:所述滾輪與底板上的環形滾槽配合連接。
作為本發明進一步的方案:所述出藥管上設有閥門。
作為本發明進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彈簧另一端與熬藥筒底部連接。
作為本發明進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半圓盤和第二半圓盤結構相同且均位于熬藥筒內。
作為本發明進一步的方案:第二彈簧位于手推盤和透明頂板之間。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明設有滾輪,滾輪對熬藥筒進行支撐,保證熬藥筒平穩轉動,設有篩網,能夠使中藥藥液與藥渣分離,避免藥液中混入藥渣,設有攪拌裝置,攪拌裝置包括第一半圓柱軸、第一半圓盤、第二半圓柱軸和第二半圓盤,第一半圓盤和第二半圓盤對熬藥筒內的中藥進行攪拌,鍋體內的中藥受熱均勻,提高熬藥的效率,設有提升機構,提升機構包括透明筒蓋、卡槽、滑桿、第一彈簧、連桿、固定銷、伸縮桿、球體和圓形篩網,向下壓動第一半圓柱軸,第一半圓柱軸向下運動,當第一半圓柱軸上的手推盤底部與第二半圓柱軸頂部接觸時,剛好第一半圓盤與第二半圓盤合并成一個圓盤,繼續向下按壓手推盤,使第一半圓柱軸和第二半圓柱軸繼續下降,同時第二半圓柱軸帶動透明筒蓋向下運動,透明筒蓋帶動凸塊沿著卡槽向下運動,凸塊向下壓動滑桿,滑桿帶動連桿運動,連桿在固定銷的作用下,帶動球體向上運動,球體帶動圓形篩網向上運動,圓形篩網和第一半圓盤和第二半圓盤共同對藥渣進行擠壓,將藥渣中的殘余藥液擠出,避免藥液浪費。
附圖說明
圖1為中藥用高效熬藥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中藥用高效熬藥裝置擠壓藥渣時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中藥用高效熬藥裝置中卡槽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底板、2-環形滾槽、3-滾輪、4-第一彈簧、5-熬藥筒、6-右側板、7-卡槽、8-滑桿、9-第一半圓盤、10-透明筒蓋、11-第一半圓柱軸、12-第二彈簧、13-攪拌裝置、14-透明頂板、15-第二半圓柱軸、16-左側板、17-第二半圓盤、18-圓形篩網、19-球體、20-連桿、21-固定銷、22-提升機構、23-出藥管、24-電機、25-滾珠軸承、26-加熱元件、27-凸塊。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發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發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明保護的范圍。
請參閱圖1~3,本發明實施例中,一種中藥用高效熬藥裝置,包括底板1、攪拌裝置13、提升機構22,所述底板1左上部固定有左側板16,底板1右上部固定有右側板6,所述左側板16和右側板6頂部設有透明頂板14,透明頂板14與左側板16和右側板6通過卡扣可拆卸連接,所述底板1上部中間安裝有電機24,電機24的輸出軸頂端固定有熬藥筒5,熬藥筒5底部兩側安裝有滾輪3,滾輪3與底板1上的環形滾槽2配合連接,滾輪3的作用是對熬藥筒5進行支撐,保證熬藥筒5穩定運轉,熬藥筒5左下部設有出藥管23,出藥管23上設有閥門,熬藥筒5內設有提升機構22,提升機構22包括透明筒蓋10、卡槽7、滑桿8、第一彈簧4、連桿20、固定銷21、伸縮桿、球體19和圓形篩網18,所述透明筒蓋10設置于熬藥筒5頂部,透明筒蓋10兩端設有凸塊27,凸塊27卡設于卡槽7內,卡槽7共兩條,且分別固定于熬藥筒5兩側內壁,卡槽7內位于凸塊27下方設有滑桿8,滑桿8下部內側壁鉸接有連桿20,滑桿8底端連接有第一彈簧4,第一彈簧4另一端與熬藥筒5底部連接,所述連桿20下方設有固定銷21,連桿20上方設有球體19,球體19上部與圓形篩網18連接,圓形篩網18底部中間連接有伸縮桿,伸縮桿安裝于熬藥筒5內腔底部中間,伸縮桿兩側固定有加熱元件26,所述熬藥筒5內腔上部設有攪拌裝置13,攪拌裝置13包括第一半圓柱軸11、第一半圓盤9、第二半圓柱軸15和第二半圓盤17,第一半圓柱軸11和第二半圓柱軸15尺寸相同,第一半圓柱軸11底端固定有第一半圓盤9,第二半圓柱軸15底端固定有第二半圓盤17,第一半圓盤9和第二半圓盤17結構相同且均位于熬藥筒5內,第一半圓柱軸11和第二半圓柱軸15通過滾珠軸承25與透明筒蓋10轉動連接,第一半圓柱軸11和第二半圓柱軸15滑動連接,第一半圓柱軸11與滾珠軸承25內圈固定連接,第二半圓柱軸16與滾珠軸承25內圈滑動連接,第一半圓柱軸11和第二半圓柱軸15頂端貫穿透明頂板14并延伸至透明頂板14上方,第一半圓柱軸11和第二半圓柱軸15外壁位于透明頂板14下方均設有限位塊,第一半圓柱軸11頂端設有手推盤,第一半圓柱軸11和第二半圓柱軸15外部套設有第二彈簧12,第二彈簧12位于手推盤和透明頂板14之間。
本發明的工作原理是:本發明在使用時,首先將透明頂板14與左側板16和右側板6拆卸分離,然后用手將第一半圓柱軸11和第二半圓柱軸15向上提,使透明筒蓋10與熬藥筒5分離,然后向熬藥筒10內加入中藥和水,然后將第一半圓柱軸11和第二半圓柱軸15放下,使透明筒蓋10兩端的凸塊27卡設于卡槽7內,將透明頂板14與左側板16和右側板6用卡扣固定,然后啟動電機24,電機24帶動熬藥筒5轉動,在卡槽7與凸塊27作用下,熬藥筒5帶動透明筒蓋10轉動,由于透明筒蓋10與第一半圓柱軸11和第二半圓柱軸15之間連接有滾珠軸承25,所以透明筒蓋10轉動時第一半圓柱軸11和第二半圓柱軸15保持靜止,第一半圓盤9和第二半圓盤17對熬藥筒5內的中藥進行攪拌,使中藥與水更好的混合,提高熬藥的效率,熬藥熬好后,將藥液由出藥管23排出,然后向下壓動第一半圓柱軸11,第一半圓柱軸11向下運動,當第一半圓柱軸11上的手推盤底部與第二半圓柱軸15頂部接觸時,剛好第一半圓盤9與第二半圓盤17合并成一個圓盤,繼續向下按壓手推盤,使第一半圓柱軸11和第二半圓柱軸15繼續下降,同時第二半圓柱軸15帶動透明筒蓋14向下運動,透明筒蓋14帶動凸塊27沿著卡槽7向下運動,凸塊27向下壓動滑桿8,滑桿8帶動連桿20運動,連桿20在固定銷21的作用下,帶動球體19向上運動,球體19帶動圓形篩網18向上運動,圓形篩網18和第一半圓盤9和第二半圓盤17共同對藥渣進行擠壓,將藥渣中的殘余藥液擠出,避免藥液浪費。
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而言,顯然本發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實施例的細節,而且在不背離本發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況下,能夠以其他的具體形式實現本發明。因此,無論從哪一點來看,均應將實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發明的范圍由所附權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說明限定,因此旨在將落在權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義和范圍內的所有變化囊括在本發明內。不應將權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圖標記視為限制所涉及的權利要求。
此外,應當理解,雖然本說明書按照實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個實施方式僅包含一個獨立的技術方案,說明書的這種敘述方式僅僅是為清楚起見,本領域技術人員應當將說明書作為一個整體,各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也可以經適當組合,形成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理解的其他實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