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自動超舒適康復及休閑床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1748031閱讀:306來源:國知局
自動超舒適康復及休閑床的制作方法與工藝

本發明涉及醫療設備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自動超舒適康復及休閑床。



背景技術:

醫療床為了適應病人們的使用要求,加入了各種可折疊的結構,例如可以將病人的背部進行支撐的結構等,現有醫療床的背部支撐結構大多為翻轉式支撐結構,利用手輪將支撐結構翻轉,在翻轉的過程中將病人的背部逐漸的托起,但是在這個過程中,不論是床上的枕頭、褥子還是病人本身,很容易往下溜,為了避免下溜,病人需要抓住扶手或者向上使勁,給病人造成很不舒適的感覺;并且現有的背部托起結構本身躺在上面就不舒適,體驗性差。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避免現有技術的不足之處,提供自動超舒適康復及休閑床,從而有效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不足之處。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取的技術方案為:自動超舒適康復及休閑床,包括床體、設置在床體一端的用于支撐人體上身的第一支撐機構、設置在床體中部的用于支撐人體腿部的第二支撐機構;

第一支撐機構包括適應性支撐板、用于驅動適應性支撐板翻轉且使得適應性支撐板的表面形成用于支撐人體腰部、頸部的凸起的托起機構以及用于驅動托起機構翻轉的第一驅動機構;

所述適應性支撐板包括若干個活動連接的支撐單元,適應性支撐板的一端與床體鉸接且在水平狀態時,適應性支撐板的兩側搭設在床體上。

進一步,所述托起機構包括導向板、腰部托起裝置與頸部托起裝置;所述導向板與床體轉動連接,所述腰部托起裝置與頸部托起裝置滑動設置在導向板上;所述腰部托起裝置與頸部托起裝置之間設置有彈性裝置;所述腰部托起裝置與其中一個位于腰部的所述支撐單元連接,所述頸部托起裝置與其中一個位于頸部的所述支撐單元連接。

進一步,所述腰部托起裝置上設置有腰部弧形托板,腰部弧形托板的弧形頂部與其中一個位于腰部的所述支撐單元連接;所述頸部托起裝置上設置有頸部弧形托板,頸部弧形托板的弧形頂部與其中一個位于頸部的所述支撐單元連接。

進一步,所述腰部托起裝置與頸部托起裝置的底部分別設置有第一滑輪與第二滑輪,所述導向板上配合所述第一滑輪、第二滑輪設置有滑槽。

進一步,所述彈性裝置包括導向柱、彈簧,所述導向柱設置在所述腰部托起裝置上,所述頸部托起裝置上配合所述導向柱設置有導向槽,所述彈簧的兩端分別抵靠在腰部托起裝置、頸部托起裝置上。

進一步,所述頸部托起裝置為中空結構,中空結構中位置可調的設置有調整桿,所述導向槽開設在調整桿上,所述彈簧抵靠在調整桿上。

進一步,所述第一驅動機構包括第一旋轉伸縮桿與第一連接桿,第一連接桿的一端與第一旋轉伸縮桿鉸接,另一端與導向板的轉軸固定連接。

進一步,第二支撐機構包括腿部支撐板與用于驅動腿部支撐板翻轉的第二驅動機構,腿部支撐板在靠近所述第一支撐機構的一側與床體轉動連接。

進一步,所述第二驅動機構包括第二旋轉伸縮桿、第二連接桿、連接轉軸;所述連接轉軸轉動設置在床體上,所述第二連接桿的一端與第二旋轉伸縮桿鉸接,另一端與所述連接轉軸固定連接;所述連接轉軸上固設有支撐桿,支撐桿的頂端設置有滾輪,所述腿部支撐板的底部配合所述滾輪設置有滾動板。

進一步,床體的另一端設置有便于放腳的折疊機構。

本發明的上述技術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發明結構巧妙,設置有用于支撐腰部的第一支撐機構以及用于支撐腿部的第二支撐機構,其中第一支撐機構在翻轉的同時,能夠在與人體的腰部、頸部對應的位置形成支撐凸起,形成與人體背部相對應的曲線狀態,使人坐在上面的感覺很舒適,配合第二支撐機構對人的腿部進行支撐,防止人下溜,提高整體的舒適度。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實施例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實施例平面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實施例適應性支撐板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發明實施例托起機構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發明實施例彈性裝置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的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詳細描述。以下實施例用于說明本發明,但不能用來限制本發明的范圍。

在本發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說明,“多個”的含義是兩個或兩個以上;術語“上”、“下”、“左”、“右”、“內”、“外”、“前端”、“后端”、“頭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發明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發明的限制。在本發明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確的規定和限定,術語“相連”、“連接”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一體地連接;可以是機械連接,也可以是電連接;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病人員而言,可以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發明中的具體含義。

如圖1-5所示,本實施例所述的自動超舒適康復及休閑床,包括床體1、設置在床體1一端的用于支撐人體上身的第一支撐機構、設置在床體1中部的用于支撐人體腿部的第二支撐機構。

第一支撐機構包括適應性支撐板10、用于驅動適應性支撐板10翻轉且在翻轉的同時使得適應性支撐板10的表面形成用于支撐人體腰部、頸部的凸起的托起機構20以及用于驅動托起機構20翻轉的第一驅動機構30。

適應性支撐板10包括若干個活動連接的支撐單元11,支撐單元11之間相鉸接,適應性支撐板10在水平狀態時,其兩端搭設在床體1上。

托起機構20包括導向板21、腰部托起裝置22與頸部托起裝置23;導向板21與床體1通過轉軸212轉動連接,腰部托起裝置22與頸部托起裝置23滑動設置在導向板21上;腰部托起裝置22與頸部托起裝置23之間設置有彈性裝置24;腰部托起裝置22與其中一個位于腰部的支撐單元11連接,該連接可以為插接式、焊接式等連接方式,頸部托起裝置23與其中一個位于頸部的支撐單元11連接,此連接可以為插接式、焊接式等連接方式。

腰部托起裝置22上設置有腰部弧形托板221,腰部弧形托板221的弧形頂部與其中一個位于腰部的支撐單元11連接;頸部托起裝置23上設置有頸部弧形托板231,頸部弧形托板231的弧形頂部與其中一個位于頸部的支撐單元11連接,除上述兩個連接處之外,適應性支撐板10的其余部分均搭設在托起機構20上。

腰部托起裝置22與頸部托起裝置23的底部分別設置有第一滑輪222與第二滑輪232,導向板21上配合第一滑輪222、第二滑輪232設置有滑槽211,使得滑動更為順暢。

彈性裝置24包括導向柱241、彈簧242,導向柱241設置在腰部托起裝置22上,頸部托起裝置23上配合導向柱241設置有導向槽233,彈簧242的兩端分別抵靠在腰部托起裝置22、頸部托起裝置23上,具有自動調節的功能。

頸部托起裝置23為中空結構,中空結構中位置可調的設置有調整桿234,導向槽233開設在調整桿234上,彈簧242抵靠在調整桿234上,如圖5所示,調整桿234上設置有卡珠234a,頸部托起裝置23上設置有若干個調整孔235,通過將卡珠234a卡接在不同的調整孔235中來調整彈簧242的壓縮量,從而調整彈簧242在工作過程中的彈力。

第一驅動機構30包括第一旋轉伸縮桿31與第一連接桿32,第一連接桿32的一端與第一旋轉伸縮桿31鉸接,另一端與導向板21的轉軸212固定連接,第一旋轉伸縮桿31的端部設置有第一轉動把手311,第一旋轉伸縮桿31為現有技術,其在現有的醫療床上普遍應用,其功能為:旋轉第一轉動把手311,第一旋轉伸縮桿31伸縮。

第一支撐機構的工作原理為:通過轉動第一轉動把手311,第一旋轉伸縮桿31向右移動,然后通過第一連接桿32驅動托起機構20逆時針轉動,在轉動的過程中,由于頸部托起裝置23的重力以及與支撐單元11連接的原因,頸部托起裝置23會沿著導向板21的方向向腰部托起裝置22移動,彈簧242被壓縮,并且同時腰部弧形托板221和頸部弧形托板231將位于腰部與頸部的適應性支撐板10的支撐單元11隨形撐起,形成上述的用于支撐人體腰部、頸部的凸起,人坐在上面起到一個對腰部、頸部的支撐作用,非常舒適,由于腰部托起裝置22上的腰部弧形托板221的弧形頂部與其中一個位于腰部的支撐單元11連接,頸部托起裝置23的頸部弧形托板231的弧形頂部與其中一個位于腰部的支撐單元11連接,所以在翻轉的過程中,整個過程穩定,不會出現支撐人體腰部、頸部的凸起成型不到位的情況,而且整個過程中唯一的摩擦產生在滑輪232處,產生的噪音小。

使用完畢后,通過第一驅動機構30將托起機構20順時針轉動,最后托起機構20翻轉至水平狀態,在水平狀態時,托起機構20的最高點(即腰部弧形托板221的弧形頂部與頸部弧形托板231的弧形頂部)會低于床體1的頂部,這樣適應性支撐板10會呈水平狀態平鋪在床體1上,并且在這個過程中,彈簧242提供彈力,迫使頸部托起裝置23向右移動,從而帶動適應性支撐板10回到水平狀態,故整個過程自動完成,無需人手動進行適應性支撐板10的平整工作,非常方便。

在適應性支撐板10兩側設置有第一扶手71,優選的,適應性支撐板10在與腰部托起裝置22與頸部托起裝置23之間對應的位置設置有固定撐板12,固定撐板12分別與兩端的支撐單元11活動連接,固定撐板12的兩側設置有安裝塊13,第一扶手71安裝在安裝塊13上。

第二支撐機構包括腿部支撐板40與用于驅動腿部支撐板40翻轉的第二驅動機構50,腿部支撐板40在靠近第一支撐機構的一側與床體1轉動連接。

第二驅動機構50包括第二旋轉伸縮桿51、第二連接桿52、連接轉軸53;連接轉軸53轉動設置在床體1上,第二連接桿52的一端與第二旋轉伸縮桿51鉸接,另一端與連接轉軸53固定連接;連接轉軸53上固設有支撐桿54,支撐桿54的頂端設置有滾輪55,腿部支撐板40的底部配合滾輪55設置有滾動板41;第二旋轉伸縮桿51的端部設置有第二轉動把手511,第二旋轉伸縮桿51為現有技術,其在現有的醫療床上普遍應用,其功能為:旋轉第二轉動把手511,第二旋轉伸縮桿51伸縮。

第二支撐機構的工作原理為:通過轉動第二轉動把手511,第二旋轉伸縮桿51向右移動,然后通過第二連接桿52驅動連接轉軸53逆時針轉動,從而帶動支撐桿54逆時針擺動,靠滾輪55將腿部支撐板40頂起,用來支撐腿部,不僅使腿部的受力更加科學,滿足人體工學設計,而且配合第一支撐機構使用,避免人向下溜。

使用完畢后,將支撐桿54旋轉至床體1的內側,腿部支撐板40搭設在床體1上,并且保持水平狀態。

在腿部支撐板40兩側的床體1上可以設置第二扶手72。

床體1的另一端設置有便于放腳的折疊機構60,此種折疊機構60實現了將第一尾板61、第二尾板62翻折,便于放腳,此種結構在現有的醫療床上應用非常廣泛,為現有技術,在此不再累述。

床體1的底部設置有萬向移動輪73。

原則上,本發明中提到的第一支撐機構與第二支撐機構適用于所有的床類、或者能夠實現床椅轉換的椅子。

本發明的實施例是為了示例和描述起見而給出的,而并不是無遺漏的或者將本發明限于所公開的形式。很多修改和變化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病人員而言是顯而易見的。選擇和描述實施例是為了更好說明本發明的原理和實際應用,并且使本領域的普通技術病人員能夠理解本發明從而設計適于特定用途的帶有各種修改的各種實施例。

當前第1頁1 2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