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兒科感冒康復用床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兒科感冒康復用床,屬于醫用器具技術領域。一種兒科感冒康復用床,包括床板、床腿和萬向輪,所述床腿為液壓伸縮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床板的兩側對稱設置可翻折的護欄,所述護欄具有橫桿,所述橫桿上設置桌板,所述桌板設有與所述橫桿形狀相適應的鉤掛部件,所述床板的一角設置輸液撐桿,所述床板的中部設置灸療盒容納腔,所述灸療盒容納腔的上部活動設置封蓋,所述封蓋為導熱制件,并均勻設置通氣孔。本實用新型結構新穎,設計合理,方便兒童的感冒治療,為醫師的選擇增添了條件,針對不同情況,可以選擇輸液或灸療或二者同時使用,不僅有助于兒童的康復,還為醫師減輕了工作負擔,實用性強。
【專利說明】
一種兒科感冒康復用床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屬于醫用器具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兒科感冒康復用床。【背景技術】
[0002]目前兒科使用的護理用床主要是由床板和床腿構成,且多為傳統用護理床。但是, 在給兒童進行檢查時,由于小兒的配合性較差,往往需要多人的協助方可完成檢查,給醫師增加了工作難度,大大降低了工作效率,易于調節的護理床顯得尤為重要。
[0003]近些年由于環境及飲食等各方面的變化,兒童很容易發生感冒,且一旦感冒很容易產生高燒等癥狀,高燒對于兒童來說潛在危險性比較大,如不能及時退燒,后果也比較嚴重。兒童感冒與成人的感冒不一樣,它主要是兒童由于身體的抵抗力非常弱,感染病毒的幾率相對于成人來說比較高;同時治療上面也不能使用成人的藥物,因為兒童身體的承受能力比較弱。因此,兒童感冒大多采用選用溫和的、中性的藥物進行治療,輸液是最常用的治療方法,那么配備適合兒童的輸液護理用床就顯得非常重要。
[0004]申請號為201520455654.3的專利公開了一種兒科護理床,包括床體,床體的右端設有右支撐板,床體的左端設有左支撐板,左支撐板上開設有圓柱形槽,圓柱形槽內設有輸液桿,左支撐板的左側設有儲存箱,左支撐板和右支撐板的下部之間設有置物板,床體的上側中間的前后兩側設有安裝座,安裝座上通過支桿設有桌板,床體的內部開設有空腔,空腔內設有風扇和加熱裝置,空腔的上側開設有若干通氣孔,床體的下側設有轉軸,右支撐板的右側設有與轉軸連接的電機,床體的上側還設有手腕套和腳腕套。該實用新型設置桌板,便于兒童放松心情,設置電機和轉軸,使得床體可以轉動,有助于孩子睡眠,用于兒科護理。該實用新型整體結構復雜,尤其是桌板使用起來不方便,而且安裝座高于床體,不利于兒童的安全使用。【實用新型內容】
[0005]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實用安全,方便兒童感冒康復治療的兒科用床。
[0006]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0007]—種兒科感冒康復用床,包括床板、床腿和萬向輪,所述床腿為液壓伸縮結構,所述床板的兩側對稱設置可翻折的護欄,所述護欄具有橫桿,所述橫桿上設置桌板,所述桌板設有與所述橫桿形狀相適應的鉤掛部件,所述床板的一角設置輸液撐桿,所述床板的中部設置灸療盒容納腔,所述灸療盒容納腔的上部活動設置封蓋,所述封蓋為導熱制件,并均勻設置通氣孔。
[0008]進一步的,所述床板與所述護欄鉸接連接。
[0009]進一步的,所述輸液撐桿的頂部設置輸液瓶掛鉤,底部與所述床板活動連接。
[0010]進一步的,所述灸療盒容納腔設置多個獨立的腔體。
[0011]進一步的,所述灸療盒容納腔的側壁和底部分別設置絕熱部件,所述灸療盒容納腔的底部設置灸療盒限位槽。
[0012]進一步的,所述床板的一側面設置長度刻度線。
[0013]進一步的,所述床板上設置輸液輔助固定裝置。
[0014]進一步的,所述萬向輪為自鎖式萬向輪。
[0015]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6]本實用新型通過上述內容,提出了一種實用安全,方便兒童感冒康復治療的兒科用床。該兒科用床具有萬向輪方便移動使用;所設置的護欄可翻折,便于在不使用的時候翻折收起,不妨礙治療或護理;護欄具有橫桿,橫桿上設有桌板,且桌板設有與橫桿形狀相適應的鉤掛部件,這樣可以方便桌板的靈活使用,使用時將其與橫桿配合,便將桌板固定其上,滿足兒童娛樂、學習使用,不使用或閑置的時候可以將桌板取下來,而且橫桿還可以隨著護欄翻折起來,不會發生兒童誤碰受傷,安全又便利;此外,該兒科用床還設有輸液撐桿和灸療盒容納腔,輸液撐桿用于輸液治療時使用,灸療盒容納腔可以放置灸療盒,用于灸療使用,這樣醫生可以根據需要進行單一治療或將輸液與灸療配合使用,不僅對兒童身體有益,而且還有助于加快治療和康復;為方便傳熱和通氣,灸療盒容納腔的封蓋宜選用導熱制件,并均勻設置通氣孔,同時封蓋起到固定和支撐的作用。
[0017]本實用新型結構新穎,設計合理,方便兒童的感冒治療,為醫師的選擇增添了條件,針對不同情況,可以選擇輸液或灸療或二者同時使用,不僅有助于兒童的康復,還為醫師減輕了工作負擔,實用性強。【附圖說明】
[0018]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的詳細說明。
[0019]圖1: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的結構示意圖;[0〇2〇]圖2:本實用新型桌板的結構不意圖;
[0021]圖3:本實用新型實施例2的結構示意圖;[〇〇22]圖4:本實用新型圖3的A-A剖視圖。【具體實施方式】[〇〇23]為了更好地理解本實用新型,下面結合實施例進一步清楚闡述本實用新型的內容,但本實用新型的保護內容不僅僅局限于下面的實施例。在下文的描述中,給出了大量具體的細節以便提供對本實用新型更為徹底的理解。然而,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來說顯而易見的是,本實用新型可以無需一個或多個這些細節而得以實施。[〇〇24] 實施例1
[0025]參閱圖1?圖3,一種兒科感冒康復用床,包括床板1、床腿2和萬向輪3,床腿2為液壓伸縮結構,床板1的兩側對稱設置可翻折的護欄4,護欄4具有橫桿,橫桿5上設置桌板6,桌板 6設有與橫桿5形狀相適應的鉤掛部件7,床板1的一角設置輸液撐桿8,床板1的中部設置灸療盒容納腔9,灸療盒容納腔9的上部活動設置封蓋10,封蓋10為導熱制件,并均勻設置通氣孔11。
[0026]在本實用新型中,床腿2為液壓伸縮結構,方便調節床板1的高度,適應不同患兒的需要,且液壓伸縮結構為成熟的技術,實施方便,容易掌握。
[0027]護欄4為可翻折結構,具有橫桿5,可以作為保護兒童以免其在無人看管的情況下意外掉落的屏障,也可以作為放置桌板6的輔助用具,一無二用,方便實用。護欄4和橫桿5需具有一定的強度,能承受一定的重量。橫桿5的形狀可以為圓筒狀,也可以為扁形板均可。
[0028]參閱圖2,桌板6為常規的平板結構,其相應位置設有與橫桿5形狀相適應的鉤掛部件7,該鉤掛部件7的形狀可以為彎鉤狀、或扁形彎折鉤。
[0029]在本實施例中,床板1與護欄4鉸接連接,為了使護欄4在翻折起來的時候更加穩固,可以在其翻折部位設置夾持件,以便將其與床板1固定。
[0030]在本實施例中,輸液撐桿8的頂部設置輸液瓶掛鉤12,底部與床板1活動連接。輸液瓶掛鉤12的形狀可以為開口向上的彎鉤或開口向下的彎鉤,輸液撐桿8的底部與床板1活動連接,該活動連接可以為螺紋連接。[0031 ]在本實施例中,萬向輪3為自鎖式萬向輪3,這樣便于床體的穩固。[〇〇32] 實施例2
[0033]參閱圖3?圖4,該實施例2所描述的兒科感冒康復用床,包括床板1、床腿2和萬向輪 3,與實施例1不同的是,灸療盒容納腔9設置多個獨立的腔體,以便不同身高的兒童選擇使用,此外,在現有療法中,根據感冒癥狀的不同,灸療穴位有大椎穴、天樞穴、至陽穴等,為了方便使用,根據統計數據可以設置2?3個常規的灸療點,在該灸療點及其附近設置多1~3個灸療盒容納腔9。
[0034]參閱圖4,為了實現較好的灸療效果,本實用新型在灸療盒容納腔9的側壁和底部分別設置絕熱部件13,灸療盒容納腔9的底部設置灸療盒限位槽14。
[0035]為了便于把握合適的灸療位點,可以在床板1的一側面設置長度刻度線15,這樣在使用時根據需要可以指導兒童躺在更加合適的地方。
[0036]床板1上設置輸液輔助固定裝置,方便對兒童的腕部進行固定,以適當阻止兒童亂動影響治療。
[0037]最后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非限制,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所做的其他修改或者等同替換,只要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精神和范圍,均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范圍當中。
【主權項】
1.一種兒科感冒康復用床,包括床板、床腿和萬向輪,所述床腿為液壓伸縮結構,其特 征在于:所述床板的兩側對稱設置可翻折的護欄,所述護欄具有橫桿,所述橫桿上設置桌 板,所述桌板設有與所述橫桿形狀相適應的鉤掛部件,所述床板的一角設置輸液撐桿,所述 床板的中部設置灸療盒容納腔,所述灸療盒容納腔的上部活動設置封蓋,所述封蓋為導熱 制件,并均勻設置通氣孔。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兒科感冒康復用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床板與所述護欄鉸接連接。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兒科感冒康復用床,其特征在于:所述輸液撐桿的頂部設置 輸液瓶掛鉤,底部與所述床板活動連接。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兒科感冒康復用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灸療盒容納腔設置多 個獨立的腔體。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兒科感冒康復用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灸療盒容納腔的側壁 和底部分別設置絕熱部件,所述灸療盒容納腔的底部設置灸療盒限位槽。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兒科感冒康復用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床板的一側面設置長 度刻度線。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兒科感冒康復用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床板上設置輸液輔助固定裝置。8.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兒科感冒康復用床,其特征在于:所述萬向輪為自鎖式萬向輪。
【文檔編號】A61G7/05GK205569210SQ201620204397
【公開日】2016年9月14日
【申請日】2016年3月17日
【發明人】馬潔, 王笑磊, 甕恒, 馬亮, 趙增強
【申請人】南陽醫學高等專科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