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醫療設備領域,特別地,涉及一種輸液滴管。
背景技術:
目前,醫療輸液系統通常包括輸液袋、輸液管、輸液針;其中,輸液管的中段串接有一個輸液滴管,主要用于對藥液進行緩存;而在輸液滴管的下方還設有一個流速控制器,其主要包括一個用于調節對輸液管的壓緊程度的壓緊滾輪;在實際使用過程中,由于輸液管具有非線性彈性,且壓緊滾輪與控制器之間的配合較為松散,使得流速控制器難以穩定而準確地控制流速;通常情況下,當流速調節到滿意狀態后,由于輸液管的回彈作用,導致壓緊滾輪被推動,使其在剛放手后,輸液速度就明顯增大;因此,輸液速度的調節過程較為麻煩;并且即便調整到了合適的輸液速度,經過一段時間后,由于輸液管的形變,輸液速度仍然會逐漸變化,難以提供持續而穩定的輸液速度。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上述問題,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電控輸液滴管,該輸液滴管可以方便地調節輸液速度,并且使調整后的輸液速度持續而穩定。
本發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第一種技術方案是:該電控輸液滴管包括滴管主體;所述滴管主體串接于輸液管內;滴管主體的內部上端、內部下端分別設有上金屬極板、下金屬極板;所述上金屬極板、下金屬極板上分別開設有正對于輸液管的滴孔;所述滴管主體外還設有電池盒,所述電池盒內與一個調節開關構成直流供電系統,所述直流供電系統的的兩個電極分別電性連接所述上金屬極板、下金屬極板。
作為優選,所述調節開關為電子變壓開關,制成旋鈕式,設于所述滴管主體的上端;以通過轉動該調節開關,直接調節所述上金屬極板、下金屬極板之間的電壓。
作為優選,所述上金屬極板的滴孔周圍設有向下延伸的金屬針,以使金屬針的尖端積累大量靜電荷,并使由滴管流出的液滴沿金屬針下落,將靜電荷吸納,從而與所述下金屬極板之間形成較強的電場力。
作為優選,所述滴管主體的內壁貼設一層電熱膜,所述電熱膜的上下端分別與所述上金屬極板、下金屬極板電性連接;從而使該滴管主體內的藥液可被該電熱膜所加熱,已使病人感到溫暖舒適。
該第一種技術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通過所述調節開關,可使得所述上金屬極板、下金屬極板之間的電壓調整到合適值;而處于上金屬極板的滴孔處的液滴(包含大量氯化鈉溶液,具有導電性)與下金屬極板之間的電場力與上下金屬極板之間的電壓正相關;由于該輸液滴管中沒有形變部件,故滴管主體內的液滴的受力狀況較為穩定,從而使液滴具有較為穩定的向下加速度,以實現穩定的輸液速度。
本發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第二種技術方案是:該電控輸液滴管包括滴管主體;所述滴管主體串接于輸液管內;滴管主體的內部上端、內部下端分別設有上金屬極板、下金屬極板;所述上金屬極板、下金屬極板上分別開設有正對于輸液管的滴孔;而所述滴管主體的外部上端、外部下端還分別設有與上金屬極板、下金屬極板正對的上金屬基板、下金屬基板;
所述滴管主體外還設有電池盒,所述電池盒與一個調節開關構成直流供電系統,所述直流供電系統的的兩個電極分別電性連接所述上金屬基板、下金屬基板。
作為優選,所述調節開關為電子變壓開關,制成旋鈕式,設于所述滴管主體的上端;以通過轉動該調節開關,直接調節所述上金屬基板、下金屬基板之間的電壓。
作為優選,所述上金屬極板的滴孔周圍設有向下延伸的金屬針,以使金屬針的尖端積累大量靜電荷,并使由滴孔流出的液滴沿金屬針下落,將靜電荷吸納,從而與所述下金屬極板之間形成較強的電場力。
該第二種技術方案相較于第一種技術方案,使直流供電系統的輸出電壓直接加載于所述上金屬基板、下金屬基板之間;而所述上金屬極板、下金屬極板則通過電場感應,在相互正對的表面形成異種電荷,從而在上金屬極板、下金屬極板之間建立電場;由此,無需使所述直流供電系統通過穿過滴管主體的導體電性連接所述上、下金屬極板,以保持滴管主體的完整性,降低制造難度。
附圖說明
圖1是本電控輸液滴管實施例一的示意圖。
圖2是本電控輸液滴管實施例二的示意圖。
圖3是本電控輸液滴管實施例一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進一步說明:
實施例一:
在圖1所示的實施例一中,該電控輸液滴管包括滴管主體1;所述滴管主體1串接于輸液管2內;滴管主體1的內部上端、內部下端分別設有上金屬極板11、下金屬極板12;所述上金屬極板11、下金屬極板12上分別開設有正對于輸液管2的滴孔;所述滴管主體1外還設有電池盒3;考慮到平衡性,本實施例一中,電池盒3的結構關于滴管主體1的軸線對稱,電池盒3內加入干電池;所述電池盒3與一個調節開關4構成直流供電系統,所述直流供電系統的的兩個電極分別電性連接所述上金屬極板11、下金屬極板12;實施例一中,電池盒3內的干電池并聯后,負極端直接通過導電體電性連接所述下金屬極板12,而正極端通過所述調節開關4后再連接所述上金屬極板11;所述調節開關4為電子變壓開關,制成旋鈕式,設于所述滴管主體1的上端;以通過轉動該調節開關4,直接調節所述上金屬極板11、下金屬極板12之間的電壓。
上述的電控輸液滴管,通過所述調節開關4,可使得所述上金屬極板11、下金屬極板12之間的電壓調整到合適值;而處于上金屬極板11的滴孔處的液滴(包含大量氯化鈉溶液,具有導電性)與下金屬極板12之間的電場力與上下金屬極板之間的電壓正相關;由于該輸液滴管中沒有形變部件,故滴管主體1內的液滴的受力狀況較為穩定,從而使液滴具有較為穩定的向下加速度,以實現穩定的輸液速度。
實施例二:
對于圖2所示的實施例二,其與實施例一的不同之處在于:所述上金屬極板11的滴孔周圍設有向下延伸的金屬針111,以使金屬針111的尖端積累大量靜電荷,并使由滴孔流出的液滴沿金屬針111下落,將靜電荷吸納,從而與所述下金屬極板12之間形成較強的電場力;以使電控效果更顯著。
另外,在實施例二中,所述滴管主體1的內壁還貼設一層電熱膜5,所述電熱膜5的上下端分別與所述上金屬極板11、下金屬極板12電性連接;從而使該滴管主體1內的藥液可被該電熱膜所加熱,已使病人感到溫暖舒適。
實施例三:
在圖3所示的實施例三中,該電控輸液滴管包括滴管主體1;所述滴管主體1串接于輸液管2內;滴管主體1的內部上端、內部下端分別設有上金屬極板11、下金屬極板12;所述上金屬極板11、下金屬極板12上分別開設有正對于輸液管2的滴孔;而所述滴管主體1的外部上端、外部下端還分別設有與上金屬極板11、下金屬極板12正對的上金屬基板13、下金屬基板14;所述滴管主體外還設有電池盒3,所述電池盒3內與一個調節開關構成直流供電系統;該直流供電系統的電氣及外形結構可與實施例一完全相同;所述直流供電系統的的兩個電極分別電性連接所述上金屬基板13、下金屬基板14。
另外,作為優化,所述上金屬極板11的滴孔周圍仍設有向下延伸的金屬針111,以使金屬針111的尖端積累大量靜電荷,并使由滴孔流出的液滴沿金屬針111下落,將靜電荷吸納,從而與所述下金屬極板12之間形成較強的電場力。
對于實施例三,其相對于實施例一的有益效果在于,直流供電系統的輸出電壓直接加載于所述上金屬基板13、下金屬基板14之間;而所述上金屬極板11、下金屬極板12則通過電場感應,在相互正對的表面形成異種電荷;如,上金屬極板11與上金屬基板13正對的表面均布負電荷,而上金屬極板11與下金屬極板12正對的表面(即上金屬極板11的下表面)均布正電荷,而下金屬極板12與上金屬極板11正對的表面(即下金屬極板12的上表面)均布負電荷。由此,在上金屬極板11、下金屬極板12之間建立電場;按實施三,無需使所述直流供電系統通過穿過滴管主體1的導體電性連接所述上、下金屬極板11、12,可保持滴管主體1的完整性,降低制造難度。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發明,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