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安全輸液滴管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8720009閱讀:479來源:國知局
安全輸液滴管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醫療器械結構的技術改進,特別是一種用于輸液器的安全輸液滴管。
【背景技術】
[0002]目前,現有的莫菲氏滴管的結構為整體式的縱向直筒結構,其上部的滴液管口與下部的進液管口的直徑相同且在同一直線上。由于滴液管口需要間斷的向滴管中滴入藥液使整個滴管的藥液量保持在整個滴管的二分之一或三分之二,因此滴管中的藥液需要保持一定的滴速向下滴落。這就產生一種現象:在先滴落的藥液向下部的進液管口滴落時,會沖擊產生一定量的氣泡,少量的氣泡隨藥液進入下部的進液管,少量氣泡在上浮過程中又被后續滴落的藥液再次擊中,沖壓入進液管口內隨藥液一齊向下流動,此時就需要有醫護人員不定時的查看滴液的情況,隨時對產生的氣泡進行消除調整。對于醫護人員來說,需要隨時觀察,及時排盡空氣,工作強度較大,費時費力;對于輸液患者來說,容易造成擔憂恐慌,一旦進入長段空氣,還會造成空氣柱塞、血液反流引起針頭阻塞,甚至危及生命。

【發明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決現有的莫菲氏滴管的結構局限產生的容易產生沖擊氣泡、安全性差、危險性高、需要醫護人員隨時監護等技術缺陷,進而提供出一種結構更加優化的安全輸液滴管,本實用新型的安全輸液滴管的結構新穎、設計科學合理、滴管下段不會產生氣泡,安全性極高。滴液過程中,醫護人員不需全程監護,減少排氣操作,經濟、省時、省力,實用效果極佳。
[0004]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0005]安全輸液滴管,包括滴管本體1,其特殊之處在于,所述滴管本體I改原有的直管式結構為彎管式結構,包括上部的直管段1-1及下部的斜管段1-2,所述直管段1-1的上部與伸入其內部的滴液管2相連通,所述斜管段1-2的下部通過出液口與出液管3相連通,所述直管段1-1與所述斜管段1-2之間呈自然過渡連接,且二者之間的夾角角度范圍為110 ?160 度;
[0006]所述斜管段1-2的垂直高度應為整個滴管本體I垂直高度的二分之一到三分之-* *
[0007]當滴管本體I內部的藥液流盡時,為了避免空氣繼續下行進入出液管3內,所述滴管本體I內設有漂浮于藥液上部的浮力球閥4,所述浮力球閥4的下部封堵端為能夠更好密封于出液口的錐體結構,所述浮力球閥4隨液面的下降而下移,直至滴管內的藥液全部流盡時,浮力球閥4受重力作用落至斜管段1-2的最低點處的出液口,并將所述出液口進行堵塞封閉。
[0008]本實用新型安全輸液滴管,結構設計合理簡捷,使用起來安全可靠,通過將直管變彎管,使滴液方向與上浮氣泡回升的方向進行有效的角位錯移,避免了因滴液而造成的氣泡產生,同時在出液口處設計了浮力球閥,能夠有效避免藥液流盡時產生的安全隱患,對于醫護人員來說,本實用新型能夠減輕工作強度,輸液過程不需醫護人員全程監護,減少了排氣操作,省時省力,實用效果好。
【附圖說明】
[0009]圖1:為本實用新型安全輸液滴管結構示意圖;
[0010]圖中,1、滴管本體,1-1、直管段,1-2、斜管段,2、滴液管,3、出液管,4、浮力球閥。
【具體實施方式】
[0011]以下參照附圖,給出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用來對本實用新型的結構進行進一步說明。
[0012]實施例1
[0013]本實施例的安全輸液滴管參考圖1,包括滴管本體1,所述滴管本體I改原有的直管式結構為彎管式結構,包括上部的直管段1-1及下部的斜管段1-2,所述直管段1-1的上部與伸入其內部的滴液管2相連通,所述斜管段1-2的下部通過出液口與出液管3相連通,所述直管段1-1與所述斜管段1-2之間呈自然過渡連接,且二者之間的夾角角度范圍為110?160度;所述斜管段1-2的垂直高度至少應為整個滴管本體I垂直高度的二分之一;當滴管本體I內部的藥液流盡時,為了避免空氣繼續下行進入出液管3內,所述滴管本體I內設有漂浮于藥液上部的浮力球閥4,所述浮力球閥4的下部封堵端為能夠更好密封于出液口的錐體結構,所述浮力球閥4隨液面的下降而下移,直至滴管內的藥液全部流盡時,浮力球閥4受重力作用落至斜管段1-2的最低點處的出液口,并將所述出液口進行堵塞封閉。
[0014]本實用新型的使用過程及工作原理如下:
[0015]本實用新型的安全輸液滴管在使用時,由上部直管段的滴液管滴落的藥液會下落至下部斜管段部分,由于是斜管的結構,滴落的藥液擊打液面產生的氣泡會受到斜壁的反作用力而向一側斜向上浮,從而使上浮的方向與再次滴落的藥液方向發生錯位,不會再次被打壓入藥液中而產生更多的氣泡。
[0016]本實用新型安全輸液滴管,結構設計合理簡捷,使用起來安全可靠,通過將直管變彎管,使滴液方向與上浮氣泡回升的方向進行有效的角位錯移,避免了因滴液而造成的氣泡產生,同時在出液口處設計了浮力球閥,能夠有效避免藥液流盡時產生的安全隱患,對于醫護人員來說,本實用新型能夠減輕工作強度,輸液過程不需醫護人員全程監護,減少了排氣操作,省時省力,實用效果好。
【主權項】
1.安全輸液滴管,包括滴管本體(I),其特征在于,所述滴管本體(I)改原有的直管式結構為彎管式結構,包括上部的直管段(1-1)及下部的斜管段(1-2),所述直管段(1-1)的上部與伸入其內部的滴液管(2)相連通,所述斜管段(1-2)的下部通過出液口與出液管(3)相連通,所述直管段(1-1)與所述斜管段(1-2)之間呈自然過渡連接,且二者之間的夾角角度范圍為110?160度。
2.如權利要求1所述安全輸液滴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斜管段(1-2)的垂直高度應為整個滴管本體(I)垂直高度的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二。
3.如權利要求2所述安全輸液滴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滴管本體(I)內設有漂浮于藥液上部的浮力球閥(4),所述浮力球閥(4)的下部封堵端為能夠更好密封于出液口的錐體結構。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安全輸液滴管,特征在于改現有的直管為彎管結構,包括上部的直管段及下部的斜管段,所述直管段與所述斜管段之間呈自然過渡連接,且二者之間的夾角角度范圍為110~160度。本實用新型結構設計合理簡捷,使用起來安全可靠,通過將直管變彎管,使滴液方向與上浮氣泡回升的方向進行有效的角位錯移,避免了因滴液而造成的氣泡產生,同時在出液口處設計了浮力球閥,能夠有效避免藥液流盡時產生的安全隱患,對于醫護人員來說,本實用新型能夠減輕工作強度,輸液過程不需醫護人員全程監護,減少了排氣操作,省時省力,實用效果好。
【IPC分類】A61M5-14
【公開號】CN204428531
【申請號】CN201520059980
【發明人】于美玉
【申請人】于美玉
【公開日】2015年7月1日
【申請日】2015年1月29日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