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前列腺尿道支架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治療男性前列腺增生癥及后尿道狹窄的前列腺尿道支架屬泌尿外科器械技術領域。
隨著人類壽命的延長,老年性前列腺增生癥患者將隨之增多。目前對該病的治療方法主要有1.藥物治療;2.前列腺摘除術;3.前列腺擴張術;4.前列腺指裂擴裂術;5.膀胱永久造痿或長期留置導尿等。但藥物治療效果不佳;手術治療創傷大有嚴格的適應癥,手術中或手術后可能出現大出血,尿失禁、陽萎、尿道狹窄梗阻,附睪丸炎并發癥,病人負擔重,對外科醫師的手術技術也要求較高,手術的遠期效果也不理想。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設計一種前列腺尿道支架,用于治療前列腺增生癥及后尿道狹窄癥,以克服上述治療方法中的種種弊端。
本實用新型是這樣實現的。前列腺尿道支架是近似園柱形壺腹狀的支架,上部有漏斗(1),中心上下有一通孔(2),下部四周離端頭一定位置上有若干側引流孔(3)與通孔(2)相連。支架用硅膠或硅橡膠材料制成,生物相容性好,壽命長,無創傷性。
圖1為前列腺尿道支架結構示意圖圖2為前列腺尿道支架安裝使用示意圖圖中序號(4)為園頭部、(5)為增生的前列腺、(6)為置于前列腺尿道的前列腺尿道支架,(7)為尿道外括約肌。
采用本實用新型,術前經B超或膀胱尿道造影確定前列腺尿道長度,選擇好合適的支架。膀胱鏡檢查膀胱內情況,無需手術處理的可將支架從尿道外口插入,用膀胱鏡或尿道探子推入膀胱內。通過膀胱鏡調整支架位置使園頭部(4)朝尿道內口,退出膀胱鏡,再牽拉事先交叉穿于前端側引流孔(3)的兩根牽引線,使支架固定于前列腺尿道。術后立即排尿觀察正常及膀胱尿道造影支架位置正常后,可拉出牽引線。如造影示位置不準確、排尿異常,可通過牽引線或尿道探子調整。膀胱有病變需手術處理者或經尿道不能插入者,可經趾骨上切開膀胱,處理膀胱內病變后用手指探查前列腺尿道長度,使支架選擇合適,以避免過長超過尿道外括約肌或過短支撐無效造成術后尿道失禁或排尿仍困難。放置支架后常規膀胱造痿(術中可將支架漏斗部縫合二針固定于膀胱頸部)術后試夾造痿管排尿通暢2~3天可撥管。
本實用新型治療前列腺增生癥及前列腺手術后的尿道狹窄療效確切,并發癥極少,適用于各種類型的前列腺增生癥,且手術操作簡單、衛生院級外科醫師經短期培訓即會操作,本實用新型原材料豐富、制作簡單、價格低廉,減輕了病人的經濟負擔,很有推廣應用前景。
實施例本實用新型按長度可分為35mm、40mm、45mm、50mm、55mm五種規格。其漏斗部長度為5mm漏斗口外直徑15mm,中心孔徑為3mm,壺腹狀兩端外直徑為7mm,中段最大外直徑為9mm。長度為35mm、40mm支架前段15mm處四周設有6個側引流孔,長度為45mm、50mm支架前段18mm處四周設有8個側引流孔。側引流孔外直徑3mm,內直徑1mm,上、下孔距為4mm。
權利要求1.一種治療男性前列腺增生癥及后尿道狹窄的前列腺尿道支架,其特征是,近似園柱形壺腹狀的支架,上部有漏斗(1)、中心上下有一通孔(2),下部四周離端頭一定位置上有若干側引流孔(3)與通孔(2)相連。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前列腺尿道支架,其特征是用硅膠或硅橡膠材料制成。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治療男性前列腺增生癥及后尿道狹窄的器械。該器械通過膀胱手術置于前列腺段尿道,從而達到治療目的。本實用新型的特點是近似圓柱形壺腹狀的前列腺尿道支架的上部有漏斗部中心上、下有一通孔、下部離端頭一定距離處,四周設有若干側引流孔與中心通孔相連。本實用新型選用硅膠或硅橡膠制成,生物相容性好,壽命長,無創傷性。療效確切,并發癥極少。且手術操作簡單,便于大力推廣。
文檔編號A61M29/00GK2143120SQ9223985
公開日1993年10月6日 申請日期1992年11月2日 優先權日1992年11月2日
發明者宋樂明 申請人:宋樂明, 江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