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在動態條件下具有良好貼身性能的吸濕制品的制作方法
背景技術:
在現有技術的吸濕制品中,需要制品具有改進的貼身性能。特別是對于衛生巾,在吸濕材料和表層方面的進展在實際使用中幾乎沒有提供益處,如果使用者的液體沒有到達制品預想的吸收區域。人體和墊的吸收區域之間的顯著的間隙能導致液體沿身體流動從而弄臟衣服。而且,身體上的液體不能被有效地除去,從而導致濕的、不清潔的感覺。
為改進貼身性能已經作了很多努力。已經提出了具有用絨毛紙漿、泡沫或其它松散材料形成墊的厚中央區域的三維制品,設計的這種墊在使用中貼合女性的身體。然而,這種制品是松散的,由于墊中只能裝入相對少量的制品,導致高成本和不方便。而且,同女性的訪談表明,與三維“預成型”制品相比,她們偏愛那些看起來比較薄和平的制品。而且,具有固定形狀和尺寸的預成型制品不能完全適合于女性廣泛變化的尺寸。
耐彎曲變形件已經用于當側壓吸濕制品時迫使制品折疊成W形的嘗試。在這種方法中,發現的典型缺陷是,迫使整個吸濕芯向上折起的變形件位于制品的衣服側,并在使用中受到一定程度的垂直壓力,該壓力能減少制品中的孔隙體積。當使用時,由衣服側元件產生的成形所需的挺度也會導致不舒適。而且,耐彎曲變形件會增加制品的成本和復雜性,而經常是沒有提高吸濕能力。最近,已經做了一些努力用來在墊中產生凹槽,尤其是壓制的凹槽,以便當受到穿戴者腿部的擠壓時影響墊變形的方式,爭取促使吸濕芯的中央部分向上彎曲以接觸到身體。然而,在制品中央區域中的一些吸濕芯也可能會向下偏轉遠離身體,尤其是當使用多層吸濕芯時,并且當對折疊機構的控制取決于壓制的側向槽的影響時,這種控制通常是微弱的。在一些情況下,吸濕芯的中央部分會向下折疊,遠離身體,導致低效率的吸收。
而且,現有的利用模壓弧形線改進貼身性能的嘗試對通過使流體沿模壓線向制品邊緣流動的流體傳輸有不利地影響,而在制品邊緣會發生滲漏。通常,這種弧形壓紋向外凹,壓紋的縱端接近吸濕芯的外徑,壓紋的縱向中點更靠近壓紋的縱向中心線而不是端點。曾經認為這種向外凹的弧形線有助于減小挺度并改進貼身性能,但它們提供了具有低吸入性的凹槽,流體通過上述凹槽從墊的中心流向制品的縱邊緣。
也曾經附加側翼和補翼來促使制品在使用中以W的幾何形狀折疊,使中央部分指向身體,但這些也不能提供對整個折疊形狀的直接控制,尤其是在墊的中央。一般來說,這些現有的努力在一般使用條件下在促進墊與身體的直接接觸方面都沒有獲得完全的成功。
過去為改進貼身性能的努力的一個具體問題是,使墊的中央部分在使用中升高的方法,例如膨脹泡沫和模壓邊槽,趨向于與墊遠離目標表面的區域的貼身要求不相容。理想的是,當最初的平墊受到襠部的側向擠壓時,假定平墊在墊的中央是W折疊形狀,并使墊的后部和前端向上卷曲以貼合身體,或者至少不會有助于這些區域向遠離身體移動。但是當公知的墊以促進中央W折疊的方式受到側向擠壓時,制品的前部和后端不會向上卷曲,并且制品前面和后面的縱向側面會向下卷曲。
所需要的是一種改進的結構,它能增加身體與吸濕芯的特定吸入區域的接觸的可能性,同時還能提供良好的流體傳輸性、防滲漏性和舒適性。
發明概述已經發現了一種相對平整的但當受到側向擠壓時也能變形以在其整個長度上提供良好貼身性能的吸濕制品,例如,具有基本上限于襠部區域的W折疊幾何形狀,同時也誘發吸濕制品的前部和后部區域縱向向上卷曲,從而使吸濕制品具有極好的幾何形狀,用于衛生巾、失禁墊和其它人體使用的吸濕制品的貼身性能。已經發現,與促進部分吸濕芯向上偏轉的造型線結合的促進向下偏轉的折痕線能被用來獲得良好的貼身性能,折痕線在側向擠壓期間提供了對制品的吸濕芯中的中央吸濕件的向上偏轉的良好控制。而且,已經發現,折痕線和吸濕芯中的造型線的結合除了有助于吸濕制品的貼身性能以外,還能提供改進的液體處理性能和滲漏控制,特別是當使用燈芯效應阻擋件來隔離吸濕芯的兩個截然不同的部件并允許所述部件在擠壓期間相對移動時。
因此,本發明的一個方面在于一種吸濕制品,該制品具有一襠部區域和一身體側,吸濕制品包括a)一不透液體的底片;b)一連接于底片的可透過液體的頂片;c)位于頂片和底片之間的一吸濕芯,該吸濕芯包括一外部吸濕件和一中央吸濕件,外部吸濕件在襠部區域的寬度大于中央吸濕件在襠部區域的寬度,吸濕芯還包括至少兩個在中央吸濕件外面的折痕線和在中央吸濕件中的一造型線。
本發明的另一個方面在于一種吸濕制品,該制品具有一襠部區域、一身體側和一衣服側,吸濕制品包括a)一不透液體的底片;b)連接于底片的一可透過液體的頂片;c)位于頂片和底片之間的一吸濕芯,該吸濕芯包括一朝向身體側的上層和一朝向衣服側的下層,上層包括一造型線,且吸濕芯還包括基本上不在上層中的折痕線;d)設置在吸濕制品的上層和下層之間的一聚合物織物。
本發明的另一個方面在于一種吸濕制品,該制品具有一縱向、一橫向、一基本上垂直于縱向和橫向的豎直方向,以及一身體側,吸濕制品包括a)一具有一身體側表面的吸濕芯,該吸濕芯包括一外部吸濕件和一中央吸濕件,外部吸濕件具有朝制品的身體側敞開的一中央空腔,中央吸濕件設置在外部吸濕件的中央空腔之上并至少部分延伸進空腔,中央吸濕件包括一造型線;和b)設置在外部吸濕件和中央吸濕件之間的一燈芯效應阻擋件,燈芯效應阻擋件包括跨過外部吸濕件和中央吸濕件之間的豎直距離的一豎直部分。
本發明的另一個方面在于一種吸濕制品,該制品具有一襠部區域、一縱向、一橫向、一基本上垂直于縱向和橫向的豎直方向,吸濕制品包括a)具有一中央吸濕件和一外部造型件的一吸濕芯,中央吸濕件包括一造型線,外部造型件具有一在其中限定的中央空腔,用于接收至少一部分中央吸濕件,從而在中央吸濕件和外部造型件之間限定一界面,該界面跨過一個豎直距離,和b)沿中央吸濕件和外部吸濕件之間的所述界面設置的一燈芯效應阻擋件。
附面說明
圖1是本發明的衛生巾的頂視圖,帶有側翼的衛生巾包括折痕線和造型線。
圖2是衛生巾的頂視圖,衛生巾包括用于改進貼身性能和流量控制的沿著燈芯效應阻擋件的直線折痕線、在中央吸濕件中的弧形造型線、在襠部區域之外使中央吸濕件與底片連接的固定點。
圖3是衛生巾的另一實施例的繪圖,衛生巾包括折痕線、造型線和具有延伸的水平部分的燈芯效應阻擋件。
圖4是衛生巾的頂視圖,衛生巾包括豎直燈芯效應阻擋件,豎直燈芯效應阻擋件具有縱向延伸穿過制品的水平部分,衛生巾還包括在制品的中央部分的造型線。
圖5是圖4中制品的截面圖,描繪了燈芯效應阻擋件的各部分。
圖6示出了當制品受到側向擠壓時圖5的橫截面是如何出現的。
圖7A和7B和7C示出了圖6的具有各種可替換的造型線的變形的中央吸濕件。
圖8A和8B示出了圖4制品的中央吸濕件沿其它遠離制品的橫向中心線的橫截面的變形。
圖9示出了本發明的制品當側向變形時的一般形狀。
圖10示出了包括中央吸濕件、燈芯效應阻擋件和外部吸濕件的墊,在中央吸濕件中具有縱向狹縫。
圖11示出了圖10的在中央吸濕件中還包括向外橫跨線的墊。
圖12描繪了與圖11的制品相似的制品,但是其中外部吸濕件包括襯有燈芯效應阻擋件并還充填有中央吸濕件的中央空腔,其中中央吸濕件包括造型線。
圖13是沒有聚合物阻擋層的制品的頂視圖,制品包括具有中央空腔的外部吸濕件,中央空腔用于接收雙層中央吸濕件,中央吸濕件包括在其上層中的造型線。
發明詳細說明當受到合適的處理具有用于向上偏轉的造型線時,中央吸濕件與包括用于向下偏轉的折痕線的外部或底層吸濕件結合,能與其一起用作吸濕制品中的貼身的吸濕芯。在側向擠壓期間,正如發生在衛生巾使用者的大腿之間,沿著折痕線的偏轉產生凹部,這有助于限制和分布流體,同時在制品的中央部分的造型線有助于在襠部區域或其它選擇的區域產生向上的偏轉,從而獲得所希望程度的貼身性能。
希望的是,中央吸濕件和外部吸濕件至少是部分分開的,以便提供一定程度的中央吸濕件和外部吸濕件的獨立的移動。在制品的中央吸濕件和外部吸濕件之間的聚合物阻擋層或其它柔性件尤其有利于促進各個件的獨立的變形,從而獲得良好的貼身性能。
正如這里所使用的,名詞“造型線”和“折痕線”中的詞“線”是指狹窄、細長的部分,該部分通過提供沿著線的物質相對于在線兩側的物質的材料性能的突然變化,促進折疊。線可以是直的、弧形的、正弦曲線形、波浪形、角形或之字形,并可具有多個元件,例如線沿縱向延伸,然后折彎或者轉向制品的中心,或者線是一組構成線的短節段。造型線或折痕線也可以由一系列點構成,例如通過粘結劑或熱壓形成的點,粘結劑或熱壓產生致密、粘著、間隔的圓點,從而構成線。線的寬度小于約10mm(毫米),希望是小于約5mm,更優選是小于約3mm,最優選是在約0.5mm和約2mm之間。由于造型線通常具有多個部分,例如縱向部分和向外橫跨部分,名詞“造型線組”和“造型線”一般可互換使用。
在本發明的吸濕制品中,吸濕芯包括至少兩組線—折痕線和造型線,當在襠部區域受到例如使用者腿部的側向擠壓時,或者當人手抓住制品在襠部區域的縱向側邊并向內移動、各縱向側邊在一公共平面內向相對側移動時,上述至少兩組線限定了吸濕芯將如何折疊、變形、彎曲或偏轉。在這種擠壓期間,由于吸濕芯的偏轉,希望在襠部區域形成基本上W形折疊。如本文中使用的,制品中的“W形折疊”意味著受到側向擠壓的制品沿著或靠近制品的橫向中心線的橫截面表現為近似字母W的形狀,外側的凹部圍繞著中央隆起。中央隆起可以是圓拱的,頂部較平,或者尖得象倒V形。在一實施例中,在側向擠壓期間,在襠部區域中,在中央吸濕件和外部吸濕件之間產生間隙。
在簡單的側向擠壓的情況下,通過適當地設置折痕線和造型線或線組能形成W型折疊。具體地,吸濕芯包括至少兩條折痕線,一般是一對對稱地設置在制品縱軸兩側的折痕線,在側向擠壓期間,它們能誘發、促進或允許吸濕芯在折痕線或其附近向下偏轉,以產生凹部(相對于吸濕芯的橫向方向通常是向下的杯形或V型偏轉)。一般地,折痕線位于吸濕制品的吸濕芯的中央吸濕件的外側。沿折痕線的向下折疊一般與制品縱向側邊的向上折疊有關。折痕線與更接近制品的縱軸而不是折痕線的造型線或造型線組聯合,造型線或線組一般位于吸濕制品的吸濕芯的中央吸濕件中,其中造型線在側向擠壓期間有助于或允許吸濕芯的中央區域向上偏轉,從而提供良好的貼身性能。造型線更接近制品的縱向中心線而不是折痕線,造型線設計為將側向擠壓轉變為吸濕制品的中央區域的豎直偏轉(向上凸出),導致例如向上的隆起,尤其是當與沿折痕線形成的制品的向下偏轉(向下凹)相結合時。因此,在側向擠壓期間,在制品的襠部區域中的造型線有助于中央吸濕件向吸濕制品在襠部區域的體側彎曲或偏轉,同時折痕線有助于吸濕制品(在一實施例中是外部吸濕件)向遠離吸濕制品在襠部區域的體側彎曲或偏轉。當受到側向擠壓時,造型線有助于引導吸濕制品的中央區域向上移動,通過對制品的折疊和變形的作用,造型線不僅引導向上偏轉的形狀,還引導向上折疊的縱向尺寸。
理論上不希望粘結,認為內褲的自然曲率和其中的彈性誘發的成形趨向于使衛生巾的向外的邊緣相對于水平成一小角度(通常小于90度),致使制品的向外的邊緣比折痕線高,從而自然地促使沿折痕線的向下凹部的形成。認為向下凹部最初在折痕線上形成,然后在隨后的側向擠壓期間促使中央吸濕件自然向上(向身體)變形。隨著使用者的腿部的擠壓側向向內推制品的外部,吸濕制品成角度的外部能向上推移或推動中央吸濕件,特別是當折痕線足夠柔軟且造型線在適當位置的時候。按照這種觀點,合適的折痕線實際上比造型線更柔軟和更易折疊,因此折痕線首先形成凹部,然后,一旦形成這種幾何形狀,造型線在隨后的側向擠壓的作用下變形,以便提供所希望的中央吸濕件的向上折疊。然而,在某些實施例中,造型組或線組也可以比折痕線更柔軟。
希望的是,由造型線引導的通過吸濕制品的中央區域的向上移動形成的靠近制品的縱向中心線的向上隆起,不會持續貫通制品的整個長度,而是由于造型線的作用,恰好終止于襠部區域之外,以便使制品與襠部區域之外的區域更相適合,其中制品后部的倒V形對更好地與臀部相適應是有益的,并且為了最佳的貼身性能,制品在墊的前部通常在橫向較平而在縱向向上凹進彎曲。通過向吸濕芯提供輔助狹縫、加強元件、彈性元件或固定元件,能夠得到襠部區域之外的區域的在側向擠壓期間的合適的形狀。
希望的是,在擠壓期間制品的形狀受到吸濕芯本身中的折痕線和造型線的作用而不需要額外的變形元件,尤其是在中央吸濕件下面不存在耐彎曲變形元件,或者是在吸濕芯下面不存在耐彎曲變形元件。還希望的是,除了頂片、底片、任選的在中央吸濕件下面的隔離層或燈芯效應阻擋件以及少量的用于產品固定和完整性的粘結劑以外,吸濕制品的中央部分基本上沒有非吸濕元件。
為最好效果,在某些實施例中,當放置吸濕制品與身體接觸時,在制品固定到使用者的內褲上時,使用者輕微地彎曲吸濕制品以便確保中央吸濕件向上偏轉和折痕線向下偏轉以提供凹部是必要的或有益的。通常,如果至少60%的穿戴這種制品的女性發現可以在使用中獲得并保持W形,則認為這種制品能成功地彎曲成W形。更好地,當適當的固定和穿戴制品時,至少75%的使用者將發現可以在使用中獲得并保持W折疊形狀。
在一示意實施例中,吸濕制品包括一層或多層吸濕材料,吸濕材料在襠部區域具有向外凹的弧形折痕線,折痕線是通過壓印靠近制品的縱向側邊的吸濕材料形成的,吸濕制品還包括中央造型線,通過給在墊中央區域中的吸濕材料穿孔或開凹口形成造型線,造型線的幾何形狀與具有相反箭頭的雙箭頭或“>--<”相似,在折痕線之間沿著制品的縱向中心線對中,箭頭的縱軸與制品的縱軸對齊。造型線的這種幾何形狀允許在向外的“箭頭”之間的吸濕芯的中央區域向上偏轉,同時沿折痕線形成向下的偏轉。另一種成功的造型線的幾何形狀是一對向外凹的弧線,弧線的中點相互接觸或靠近,弧線縱向對齊并基本上對稱地設置在襠部區域中,在縱軸的兩側,在外部折痕線之間,并且希望弧線的長度小于折痕線。這種造型線類似于背對背放置的右和左括號,或“)(”,括號的豎軸基本上與制品的縱軸對齊。同樣,在多個實施例中的造型線可以描述為向制品的縱向中心線凸出,并通常包含在吸濕芯中,尤其是通常包含在中央吸濕件中。
同樣,造型線包括縱向中央線和一對向外橫跨線,中央線包括兩個端點,向外橫跨線靠近中央線的兩個端點,并具有內、外端點,其中每個內端點比相應的外端點更靠近縱向中心線和橫向中心線。另一方面,向外橫跨線可以具有內、外端點,其中每個內端點比相應的外端點更靠近縱向中心線而更遠離橫向中心線。通常,造型線包括中央縱向部分和向外橫跨部分,向外橫跨部分橫越從縱向中心線附近到中央吸濕件的縱向邊緣附近的一段距離。同樣地,在幾個實施例中的造型線包括在中心線附近的縱向部分和附加傾斜部分(相對于制品的縱向中心線傾斜)。向外橫跨線也可以延伸進外部吸濕件,或者向外延伸通過中央吸濕件的縱向側邊,或者豎直延伸進任何在外部吸濕件下面的部分中。希望的是,在某些實施例中,造型線包括強度降低的傾斜狹長區域,該區域橫跨制品的縱向中心線和中央吸濕件的縱向側邊之間的橫向距離,該距離至少為約2mm,優選至少為約3mm,更優選至少為約5mm,示范性范圍為約4mm至10mm或5mm至15mm。當呈直線時,傾斜的向外橫跨線與縱向中心線形成約20度或更大的最小角度,優選為約30度或更大,更優選為約40度或更大,最優選為約45度或更大,示范性的范圍為約25度至約90度。
通常,可以以任何易引導柔性材料偏轉的方式來形成吸濕制品的造型線或折痕線,柔性材料具有一定的固有挺度,如氣流法墊,絨毛漿墊,織物疊層,共形成(coform)材料或其它聚合物纖維組合物的織物,或者高蓬松度無紡布。通過以下一種或多種處理方法可以產生造型線或折痕線,例如壓紋、印花或其它已知形成致密區域的方法;開狹縫;切割;開凹口;撕裂;熱粘接(利用熱產生粘接,尤其是和熱塑性材料或熱定形樹脂一起);熱壓(同時應用熱和壓力,尤其是和熱塑性粘結劑材料、熱固性塑料或熱定形樹脂一起);超聲波焊接;穿孔;穿孔壓印(perf-embossing);針刺;用樹脂、蠟或熱塑性材料浸漬;利用水射流或其它流體射流的液壓切割;預折疊;起皺;劃痕;或者通過磨蝕、磨削、擇取、刮削或抽取除去材料。然后,形成折痕線和造型線,在某些實施例中,折痕線和造型線可以是一組孔、凹口、切口、裂縫、或任選地具有沿線的長度沒有全部被穿孔、開凹口、切割、撕開或開狹縫以增加整體性的凹槽。認為由致密表面的凹槽和折痕形成的折痕線和造型線是尤其有用的,因為它們易應用和有效果。
也可以通過將面層或底片的一部分粘接到吸濕材料的壓縮部分上形成折痕線和造型線,MOGOR在1971年4月20日出版的US專利№3,575,174中描述了上述方法,該專利通過參考其全文被引用。本發明的制品也可以包括在制品的背部區域的壓紋,該壓紋有助于在制品的后部的倒V形折疊,用于在使用者臀部間的更舒服的放置制品。
形成造型線或折痕線的加工方法適于以下面的方式產生在材料性質上與周圍材料不同的相異線,即相異線在制品的側向擠壓期間促進在加工好的線或其附近的折疊。可以改進以促進這種折疊的材料性質可包括密度、挺度、單位重量、拉伸強度、化學組分(例如,樹脂和織物與單獨的織物的比值)和內部整體性或粘接強度(尤其是Z方向的粘接強度)。線可以是吸濕件之間的間隙或空腔,其中所述線具有例如相對于周圍的非零單位重量區域的零單位重量的材料性質。
對于包括向外橫跨線的造型線,優選的是可以下面的方式形成向外橫跨線,即沿向外橫跨線減少中央吸濕件的彎曲挺度或拉伸強度。沿造型線(或折痕線)減少彎曲挺度或拉伸強度的適用的方法包括開狹縫、切割、穿孔、劃痕、開凹口、除去材料(例如,機械擇取、磨蝕、激光蝕刻、刮削、氣流噴射)、針刺、化學不結合(例如,沿線使纖維不結合或破壞已有結合的化學應用)和具有減少的單位重量的原始形成。由于狹縫型-向外橫跨線允許中央吸濕件的中央部分向上偏轉,同時留下中央吸濕件趨向其縱向端部的部分,以保持平坦或縱向向上彎曲,所以,在一些希望間隙在升高的中央吸濕件下面的實施例中,尤其希望在造型線(或有效地用作向外橫跨線的部分造型線,例如弧的端部)的向外橫跨線中有狹縫。因此,在向外橫跨線的周圍存在一個突然的高度變化,該變化在中央吸濕件向上偏轉的部分下面留下接收液體的間隙或空腔開口。狹縫型向外橫跨線可以位于中央吸濕件的造型線的集中區的一端或兩端,分別產生一個或兩個間隙或空腔,液體可以流入在中央吸濕件的向上偏轉部分下面的間隙或空腔中,并通常導致在吸濕制品中的空腔體積增大。
造型線或線組在縱向跨過的長度至少為約1cm,優選為約2cm,更優選為約3cm至10cm,更優選為4cm至8cm,最優選為約4cm至6cm。在衛生巾和其它吸濕制品中,如果存在縱向狹縫或凹口,希望是約4cm至6cm長。折痕線的縱向長度可比造型線短,但在大多數實施例中,希望折痕線與造型線一樣長或比造型線長。例如,折痕線的縱向長度可比造型線長至少約1cm,優選為至少約2cm,更優選為至少約3cm,最優選為約2.5cm至5cm。
吸濕芯通常包括兩個主要部分,即中央吸濕件和外部吸濕件(或者,在一些實施例中是外部造型件,如下所述)。中央吸濕件和/或外部吸濕件的吸濕材料可以是個人護理制品和吸濕制品領域中的任何已知的吸濕材料。外部吸濕件基本上是平面的,并位于中央吸濕件的下面,或者其具有中央空腔和凹部,其中至少可以部分地接收中央吸濕件,使得在這兩部分之間形成的界面占據一個有限的豎直距離。希望的是,中央吸濕件具有至少一個比外部吸濕件的相應尺寸小的平面尺寸。通常,至少在襠部區域,中央吸濕件的橫向寬度將小于外部吸濕件的橫向寬度。因此,在一個實施例中,外部吸濕件在襠部區域的寬度大于中央吸濕件在襠部區域的寬度。
在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中,中央吸濕件還包括第一和第二縱向側邊,其中至少一個折痕線基本上沿中央吸濕件的第一縱向側邊的一部分形成,使得在襠部區域的側向擠壓期間,沿中央吸濕件的第一縱向側邊的一部分形成具有第一側和第二側的凹部,其中凹部的第一側包括外部吸濕件的一部分,凹部的第二側包括中央吸濕件的一部分。
吸濕芯包括中央吸濕件或外部吸濕件或兩者,吸濕芯的吸濕材料包括一層或多層濕法或氣流法網;粉碎纖維(通常稱為“絨毛”或“氣絨”(airfelt))的纖維素氣流法織物;其它干法成網;纖維素-超吸濕混合物或組合物;包括纖維素纖維的流體纏結(hydroentangled)織物;合成纖維和造紙纖維的組合物;包括再生纖維素泡沫的纖維素泡沫;親水性柔性泡沫;纖維泡沫組合物;吸濕無紡布;F.-J.Chen等的泡沫結構的纖維素吸濕材料,公開在共同擁有、懸而未決的US專利申請“纖維素吸濕材料及其制造方法”,該申請序列號為09/083,873,1998年5月22日提交,在本文中被參考引用;或者由高內稟相位(internal phase)乳膠生產的吸濕泡沫,例如,在DesMarais的US專利№5,692,939中公開的泡沫,該專利于1997年12月2日出版,在本文中被參考引用。
商業上可得到的氣流法織物是在Green Bay,Wisconsin的FortJames公司出售的AIRTEXTM395氣流法織物。AIRTEXTM395氣流法織物是通過丙烯酸粘結劑結合在一起的100%純軟木。加拿大安大略省的ConcertFabrication Ltee還生產用熱塑性粘結劑材料結合在一起的各種致密氣流法織物。
特別有用的纖維素-聚合物組合物材料是共形成絲(coform),一種木漿和聚合物的流體纏結的混合物,例如,在Radwanski等的1989年11月7日出版的US專利№4,879,170中公開的材料;在Anderson等的US專利№4,100,324和Georger等的US專利№5,350,624中公開的材料,上述內容在這里通過參考其全文被引用。
吸濕芯的吸濕材料還可包括用于增強縱向液體輸送的波紋吸濕材料,例如在Holtman的1986年3月25日出版的US專利№4,578,070中公開的材料,該專利在這里通過參考其全文被引用。吸濕芯還可包括再生纖維素泡沫。希望的是,外部吸濕件或中央吸濕件包括Tanzer等的1996年10月8日出版的US專利№5,562,645中公開的致密絨毛漿、穩定化的氣流法紙漿、共形成絲或軟漿板,該專利在這里通參考其全文被引用。吸濕芯的中央吸濕件或外部吸濕件(或造型件)的密度小于約0.3克/立方厘米(g/cc),更優選小于約0.2g/cc,最優選在約0.03g/cc和0.15g/cc之間。過低的密度會使在側向擠壓期間用于制品的有效折疊和造型所需的挺度不足。
吸濕芯的吸濕材料可包含任何合適形式的纖維素材料,包括木纖維,例如漂白牛皮紙軟材和硬材、高彎曲強度木纖維和化學熱機械漿纖維(chemithermomechanical pulp fibers);甜菜渣;馬得筋屬纖維;小麥秸;洋麻;大麻纖維;或泥炭沼。纖維也可以被交聯、磺化、堿化、熱處理、混有熱塑性穩定纖維或用濕式增強劑處理。可以使用各種纖維的混合物,包括coform,其包括在氣流法工藝中沉積在一起的熱塑性纖維和木纖維。
在一個實施例中,吸濕芯包括模制的三維高容量濕法纖維素織物,例如由F.-J.Chen等在共同所有的1997年8月15日提交的序列號為08/912,906的US專利申請“濕彈性織物和用其制造的一次性用品”;Chiu等的1995年7月4日出版的US專利№5,429,686;S.J.Sudall和S.A.Engel的1995年3月21日出版的US專利№5,399,412;Wendt等的1997年9月30日出版的US專利№5,672,248;Farrington等的1997年3月4日出版的US專利№5,607,551中講授的非皺紋透氣干織物;上述所有在這里通過參考其全文被引用。
外部造型件的“邊緣寬度”在這里被定義為沿外部造型件的連續部分、沿橫向中心線尤其是從外部造型件的內邊緣(靠近中央吸濕件)到其外邊緣的橫向距離,希望的邊緣寬度至少為約2mm,優選至少為約3mm,更優選為至少約4mm。例如,具有用于接收中央吸濕件的5cm寬的中央凹部的7cm寬的矩形泡沫部分的邊緣寬度為1cm。
吸濕制品的各個元件的尺寸考慮到具體功能而被選擇和優化。例如,對于女性護理墊,外部吸濕件的橫向寬度(跨過橫向中心線的從一個外部縱側邊到另一個縱側邊的距離,不是前面定義的較小的邊緣寬度)為從約4厘米(cm)到約8cm,長度為約15cm到30cm。外部吸濕件中的中央空腔的橫向寬度為從約2cm到約6cm,更優選為約3cm到約5cm,長度為約4cm到約18cm,更優選為約6cm到約10cm,這導致希望的從中央吸濕件的縱向邊緣到最近外部吸濕件的縱向邊緣的距離(假設在外部吸濕件和中央吸濕件之間沒有明顯的間隙,也可以是外部吸濕件的邊緣寬度)為約0.3cm到約2.5cm,更優選為約0.5cm到約2cm,更優選為約0.7cm到約1.5cm。希望適當的較大尺寸用于尿布或許多其它吸濕制品。例如,在尿布中,中央吸濕件為約4cm到約10cm寬。
考慮到具體目的,吸濕芯的各個元件的單位重量可以在寬范圍內被調整和優化。通常,希望中央吸濕件的單位重量大于外部吸濕件,這是因為中央吸濕件被設計為包含制品的吸濕材料的主要來源,當超過中央吸濕件的吸濕容量時,希望外部吸濕件用作吸濕材料的第二來源。因此,中央吸濕件的單位重量范圍例如從約100克/立方米(gms)到約1000gm,優選為約150gms到約600gms,更優選為約200gms到約500gms。外部吸濕件(在一些實施例中是外部造型件)的單位重量范圍從約50gms到約2000gms,更優選為約150gms到約900gms,最優選為約200gms到約400gms。
作為外部吸濕件的替換形式,可以使用外部造型件,其主要功能不是吸收液體而是提供總形狀、舒適性和整體性。由于在許多吸濕制品中,合適尺寸的中央吸濕件常常能提供一般流量所需的完全吸濕容量,吸濕芯的外部經常不需要吸濕。因此,例如,無論是用作環繞中央吸濕件的材料環,還是用作在中央吸濕件外側的一對縱向帶,外部造型件有助于限定制品的形狀,尤其是對于充分固定到穿戴者的內褲上的衛生巾。在傳統的衛生巾中,當被浸濕時,制品會變得過度隆起或凹陷,但通過使外部造型件保持在干爽狀態,能在整個使用過程中保持衛生巾的形狀和貼身性能。因此,吸濕芯中的外部件能用作造型和貼身元件,并可選擇地用作將中央吸濕件固定在適當位置的“搖籃”。因此,盡管外部件吸濕是優選的,但外部件幾乎不一定是吸濕的,只要是柔性框架件即可。
造型件可以是多孔的,例如聚氨酯泡沫環;聚乙烯泡沫,例如已知的VOLARATM2a聚乙烯泡沫,可從Voltek Corp.,Lawrence,Mass得到;或者泡沫橡膠材料(例如,泡沫狀苯乙烯丁二烯),泡沫硅有機化合物或泡沫乙烯基塑料。這幾種泡沫可從以下公司獲得,即位于Chattanooga,Tennessee的Woodbridge Foam Fabricating,Inc.,位于Denver,Colorado的E.N.murray Company,Inc.,和位于GlensFall,New York的Astro-Valcour,Inc.。泡沫材料希望的密度為約0.02克/立方厘米(g/cc)到約0.1g/cc。希望經過處理的泡沫材料是吸濕和/或親水的,但不一定是親水的。
外部造型件可以是組合元件,例如連接到聚合物泡沫層上的一層纖維素織物。在一個實施例中,外部造型件是可伸長的,使得可調整其尺寸以改進貼身性。如果需要的話,外部造型件也可以是可生物降解和/或可沖洗的。外部造型件包括中央孔洞,該孔洞貫通該件以接收中央吸濕件。前面給出的外部吸濕件的形成和性質原理也通常適用于外部造型件。
其它元件可以與吸濕芯纖維素材料結合在一起或作為制品單獨的元件、層或部分添加。這些其它元件包括吸氣元件,例如烘干蘇達、滑石粉、環糊精、乙烯二酰胺四乙酸或其它螯合物、沸石、活性硅和活性碳顆粒、纖維織物或纖維;超吸濕顆粒和纖維;抗菌劑,包括攙銀沸石(BFTechnologies,位于Beverly,Massachusetts,出售商標為HEALTHSHIELD)以及二十三烷酮、聚氨基葡糖或聚乙酰氨基葡糖;聚羧酸;被密封的香料;軟化劑,如羊毛脂;或潤膚劑,如蘆薈藜蘆浸膏、乳化油、鱷梨油、葡萄籽提取物或維生素E。可以加入熱塑性粘結劑纖維,同時伴有或沒有隨后的改進穩定性的熱處理。也可以存在泡沫層、泡沫定型元件或泡沫顆粒。也可以使用限定形狀或保持整體性的塑性插件。
其它方法能進一步改進本發明的吸濕制品的貼身性、柔軟性、舒適性和液體控制性能。在本發明的上下文中,在吸濕芯中適當的加入聚合物織物或燈芯效應阻擋件是尤其有益的。如這里所使用的,名詞“聚合物織物”指主要由聚合物材料構成的多孔或無孔層,可以是無紡布、塑料薄膜、聚合物薄膜、多孔膜或泡沫層。聚合物織物可用作燈芯效應阻擋件、緩沖層、底片,并且,如果可浸透足量的液體,可作為吸濕制品的頂片。聚合物織物由約50wt%或更多的聚合物材料構成,更優選為約80wt%或更多聚合材料,最優選為約90wt%或更多聚合材料。示范性的材料包括聚烯烴、聚酯、聚乙烯化合物和聚酰胺。
在一個優選實施例中,薄膜或織物阻擋材料用于隔離制品的吸濕芯中的中央吸濕件和外部吸濕件。薄膜或織物可以是預定的減緩液體從上層吸濕材料向最好更寬的下層吸濕材料的豎直毛細管輸送的傳輸延遲層(或中浸透的水平燈芯效應阻擋件),或者可以是預定的阻止、阻礙或推遲從中央吸濕件到圍繞的外部吸濕件的側向燈芯效應的豎直燈芯效應阻擋件。A.S.Brunes等共同所有的US專利申請№60/079,657、“具有可控粘彈性液體位移的個人護理產品的吸濕系統”中給出了包括在吸濕材料的水平層之間的傳輸推遲層的吸濕制品的例子,該申請在這里通過參考其全文被引用。共同所有的1998年10月2日提交的申請號未知的US專利申請“具有中央填充性能的吸濕制品”中給出了包括中央吸濕件、燈芯效應阻擋件和外部吸濕件的吸濕制品的例子,該申請在這里通過參考其全文被引用。
在阻擋材料或傳輸延遲層水平設置在兩層吸濕材料之間的情況下,希望阻擋材料沒有粘結固定到跨越阻擋材料的全部表面的兩個吸濕層上,而是在其至少一側在其大部分表面上未固定,致使與阻擋材料接觸的兩層吸濕材料在合適的側向擠壓下能分離的彎曲或通過豎直間隙分離開。希望的是,適當地設置上層中的例如切口或穿孔區域或凹槽的造型線,以便在制品的側向擠壓期間,尤其是當外部折痕線沿著或接近折痕線向下彎曲時,促進上層向上彎曲,并在上層和下層之間形成明顯的間隙。更希望的是,在擠壓期間在兩層之間形成的間隙通過設置在吸濕芯中的合適的狹縫、切口或者洞或孔直接為液體流動所進入,致使液體在通過頂片或在頂片中的狹縫或其它開口后流進間隙,所述狹縫、切口或者洞或孔在側向擠壓期間能向上開口。當在兩層之間形成間隙時產生的,在側向擠壓期間在吸濕制品中產生附加空腔的能力,是本發明相對于已有的在吸濕制品中產生改進的貼身性能的努力的幾個優點之一。因此,在一些實施例中,側向擠壓的作用不僅僅是為更好的貼身性產生向上升高的中央隆起或凸起,而且產生一個希望是由吸濕材料圍繞的空腔,該空腔能接收液體,特別是大量的液體流。
在一個優選實施例中,上吸濕層與更寬的下吸濕層通過傳輸延遲層隔離開,傳輸延遲層如熔噴或紡粘法無紡布,其寬度在上層和下層的寬度之間。上吸濕層的縱向側邊以材料性質的急劇變化構成折痕線(在折痕線的內側有兩層或多層吸濕材料,在折痕線的外側少一層吸濕材料),當吸濕制品在襠部區域受到側向擠壓時,這能促進沿折痕線的凹部的形成。
在阻擋材料用作對在中央吸濕件和外部吸濕件之間的側向燈芯效應的阻擋件的情況下,燈芯效應阻擋件跨越在中央吸濕件和外部吸濕件之間的吸濕制品的一段豎直距離。該豎直部分阻止或減少從中央吸濕件向制品的縱向側邊的燈芯效應。而且,用作折痕線的燈芯效應阻擋件的豎直部分將吸濕芯分開,使其在側向擠壓期間用作合頁,以便促進折疊。
除了燈芯效應阻擋件的豎直部分,希望燈芯效應阻擋件還包括在吸濕芯表面上形成凸緣的水平部分,以便在使用過程中進一步提供外部吸濕件和中央吸濕件的隔離。燈芯效應阻擋件的豎直部分關于在襠部區域的制品的縱向中心線基本上對稱,并用來促使吸濕芯的中央填充和阻止液體流到制品的縱向側邊,尤其是在襠部區域。燈芯效應阻擋件,特別是其在襠部區域的縱向跨越,構成了外部吸濕件和中央吸濕件之間的隔離帶,并自然地用作折痕線,在側向擠壓期間,制品在該處發生折疊。在中央吸濕件中的造型線,尤其是切口、沖孔、穿孔、預折疊或凸印帶,如果具有合適的形狀,當制品受到側向擠壓時,能促進中央吸濕件的向上彎曲。趨向于在側向擠壓后導致凹部的形成的折痕線與由造型線促使的明顯構成的中央吸濕件的向上偏轉區域的相互作用,導致能提供良好貼身性能和良好液體控制性能的結構。可能流離中央吸濕件的液體能被滯留并保存在凹部中并被吸濕芯吸收,特別是被中央吸濕件吸收。超出能被中央吸濕件快速吸收的量的涌出液體能被沿折痕線形成的凹部保存,以便以后的吸收。同時,由造型線構成的中央吸濕件的隆起部分能有效地與身體接觸,從而導致更好的吸收,更少的液體沿身體流向滲漏點,減少了液體在制品表層或頂片的涂污。
燈芯效應阻擋件包括任何能減少液體從中央吸濕件到周圍的外部吸濕件的側向燈芯效應的阻擋材料。阻擋件跨越吸濕制品中一段有限的豎直距離,例如約1mm或更大,優選約2mm或更大,更優選約3mm或更大,最優選從約4mm到約15mm。阻擋材料可以是聚合物薄膜或塑料薄膜;無紡布;一層橡膠、硅酮或其它非吸濕材料;或者低滲透紙,包括例如玻璃紙、蠟紙、浸漬紙、紙-聚合物組合物、致密織物、包含使其更不親水的內部尺寸的織物、或用疏水物質處理過的織物,疏水物質例如蠟、硅酮、熱塑性材料或聚烯烴。也可以使用柔性疏水泡沫,例如閉孔聚氨基酯泡沫或硅酮泡沫。也可以使用例如粘合的聚烯烴布紋織物(例如通常用于尿布沖擊層的材料,但沒有表面活化劑或其它親水處理)的低密度疏水織物,該織物包括在A.S.Burnes等共同擁有的序列號為№60/079,657的US專利申請中公開的傳輸延遲阻擋材料,該申請的名稱為“具有可控粘彈性液體移動的個人護理產品的吸濕系統”。希望的是,阻擋材料的孔隙度小于90%,優選小于50%,更優選小于30%,更優選的阻擋材料是基本上無孔的或基本上不透水的,盡管在阻擋材料的選擇的部分可設置用來防止中央吸濕件過飽和的小量的孔或小開口。關于附加的孔,仍然希望阻擋材料的平均開口面積小于20%,特別是小于10%。燈芯效應阻擋件的適當的厚度為約5mm或更少,特別是約2mm或更少,更特別是約1mm或更少,最特別是約0.5mm或更少。在某些情況下,例如當以柔性聚合物片的形式使用包括聚丙烯或聚乙烯織物的阻擋材料時,阻擋材料的厚度為約0.2mm或更少,更特別為約0.1mm或更少,最特別為約0.08mm或更少,示范性的范圍從約0.02mm到約0.3mm。
阻擋材料也包括用來浸漬一部分外部吸濕件或一部分中央吸濕件以減少側向燈芯效應的疏水物質。這種疏水物質可包括粘結劑并且尤其是在熔化時加到吸濕制品上的熱熔粘結劑;蠟;包括蠟的糊劑或乳液;硅酮基液體、凝膠、糊劑或填隙劑;酚醛樹脂或其它在浸漬中央吸濕件或外部吸濕件的纖維材料后熟化的樹脂;作為粉末,特別是燒結粉末加入的或通過粘結劑或熱粘接保持在適當位置的聚烯烴或其它塑性或疏水材料。
可以沿中央吸濕件的一部分周長放置阻擋材料以減少或阻止向周圍外部吸濕件的燈芯效應。當燈芯效應阻擋件是聚合物薄膜或無紡布時,希望當其放置好時的徑向尺寸略大于中央吸濕件的徑向尺寸,致使在吸濕芯表面上的材料條構成沿中央吸濕件的至少一部分周長的可見的阻擋件。
阻擋件也包括吸濕制品的底片材料,底片材料被壓印、變形、打褶或拉伸,從而上升到底片的常規平面之上,進入在中央吸濕件和外圍吸濕材料之間的阻擋件帶。底片材料上升以形成在兩個吸濕件之間的倒V形阻擋件,如果倒V形中的兩個鄰近的豎直層沒有粘接在一起,則底片材料能用作有效的合頁。同樣,燈芯效應阻擋件包括頂片材料,頂片材料穿進吸濕芯將中央吸濕件與外部吸濕件隔開或者形成外部造型件,特別是當頂片材料通過化學處理、粘結劑或熱塑性材料浸漬或熱封表現為非滲透性或疏水性時。
中央吸濕件的升高程度可按照豎直變形試驗定量表示。正如這里所使用的,“豎直變形”是指當襠部區域的縱向側邊被抓住并穩定地向內移向制品的縱軸時,吸濕制品的身體側表面經受的高度增加,高度增加使縱向側邊之間的跨度減小1.5cm。豎直變形試驗設備包括兩個夾具寬度(制品邊緣被夾住部分的縱向長度)為5cm的夾具。一個夾具是靜止的,另一個在軌道上,該軌道允許夾具滑動以增加或減小夾具之間的距離,同時保持兩個夾具互相對齊和平行。夾具將相對于水平面向下傾斜20度角,使得吸濕制品的兩個外邊緣均相對于最近的折痕線輕度升高,因此有幾分模仿了吸濕制品的外側邊緣的位置,該位置是由在襠部區域具有升高的彈性邊緣的內褲引起的。夾具在軌道表面上方5cm,使墊可以在襠部區域被夾住,懸掛在夾具間的空氣中,因此吸濕芯的縱向側邊的一部分被夾住,夾具從吸濕芯的外邊緣向內延伸不超過約3mm。制品基本上繃緊地夾在夾具之間的區域而沒有損壞制品,所以襠部區域在側向擠壓開始前基本上是水平的。可滑動夾具以0.5米/秒(cm/s)的速率向固定夾具光滑地移動。在夾具移動前和夾具移動后記錄墊或吸濕制品的中心高度,產生的差別被記為豎直變形。高度的增加記為正數,而高度的減少記為負數。希望的是,吸濕制品的豎直變形至少為約0.5cm。特別地,豎直變形至少為約1cm,更特別為至少約1.5cm和高達10cm。希望的是,相對于沒有造型線的實質相同的吸濕制品表現出的襠部區域的豎直變形,本發明的吸濕制品表現出在襠部區域的豎直變形至少增加了約20%,更特別是至少約50%。
正如這里所使用的,術語“沒有造型線的其它方面實質相同的吸濕制品”和其它相似術語指的是,利用與本發明的吸濕制品相比,除了可控吸濕制品不包括或沒有制備這里描述的造型線以外,實質相同的材料和實質相同的工藝制備的可控吸濕制品。因此,沒有造型線的其它方面實質相同的吸濕制品和本發明的吸濕制品一般具有基本上相同的單位重量。不包括造型線的結果是,與本發明的吸濕制品相比,沒有造型線的其它方面實質相同的吸濕制品沒有表現出所希望的向上變形、折疊或彎曲性質。
正如這里所使用的,“中央隆起”被定義為,在如上所述的豎直變形試驗結束時,沿制品的橫向中心線的中央吸濕件的中心和沿制品的橫向中心線中央吸濕件的縱向側邊的平均高度之間的高度差。本發明的吸濕制品的中央隆起至少為約0.5cm,特別是至少約1cm,更特別是至少約1.2cm和高達10cm。希望的是,相對于沒有造型線的實質相同的吸濕制品表現出的襠部區域的中央隆起,本發明的吸濕制品表現出在襠部區域的中央隆起至少增加了約20%,更特別是至少約50%。
也規定了向上縱向折疊的銳度的測量方法。正如這里所使用的,“擠壓曲率半徑”指的是,在制品已經受到按照上述豎直變形試驗的1.5cm的側向擠壓后,吸濕材料在沿橫中心線的最高點沿吸濕制品的橫向中心線的曲率半徑。利用在制品的橫軸上方與其對齊的剪切,可以通過擬合剪切已知曲率半徑的樣品可估算在通常是縱向中心線的最高點的曲率半徑。希望的是,擠壓曲率半徑不大于約1cm,更特別是不大于約0.5cm,最特別是不大于約0.3cm。直接測量吸濕芯中狹縫處的尖的向上偏轉是十分困難的,在這種情況下,可以采用在側向擠壓期間向制品的身體側表面上升的吸濕材料的曲率半徑。希望的是,相對于沒有造型線的實質相同的吸濕制品,造型線的存在導致擠壓曲率半徑降低至少約20%,特別是至少約50%。希望的是,相對于沒有造型線的實質相同的吸濕制品表現出的擠壓曲率半徑,本發明的吸濕制品表現出擠壓曲率半徑至少降低了約20%,更特別是至少約50%。
正如這里所使用的,術語“耐彎曲”指的是承受彎矩的元件,而不是僅承受軸向力的元件。同樣,正如這里所使用的,“耐彎曲度”是材料或制品的柔韌性的一種表達方法,并按照Anjur等在1997年4月29日出版的US專利№5,624,432中描述的環形彎曲工藝(Circulau bendProcedure)進行測量,該專利在這里通過參考其全文被引用。耐彎曲度實際上是按照ASTM D4032-82環形彎曲工藝的峰值彎曲挺度的一種測量。Anjur等的環形彎曲工藝是對材料同時雙方向變形,其中材料的一面變成凹形、另一面變為凸形。環形彎曲工藝給出了與耐彎曲度有關的力值,是同時地各方向挺度的平均值。為了舒適,希望吸濕制品的耐彎曲度小于或等于約1500克特別是約1000克或更小,更特別是700克或更小,最特別是600克或更小。為了造型性能,中央吸濕件及外部吸濕件的耐彎曲度至少約30克,更特別為至少約50克,最特別為至少約150克。
正如這里所使用的,術語“水平”指的是制品基本上與其體側表面平行的,或者,等同地,基本上垂直于制品的豎直方向的平面方向,并包括制品的橫向和縱向以及過渡方向。除非另有說明,當制品基本上平的位于水平面上時,確定制品中元件的取向。
正如這里所使用的,絨毛墊或其它吸濕元件的“厚度”指的是用壓板厚度標準以0.05磅/平方英寸(psi)(約35千克/平方米)的載荷測量的厚度。中央吸濕件或外部吸濕件或吸濕制品的厚度一般從約2mm到約50mm,特別是從約3mm到約25mm,更特別是從約3mm到約15mm,最特別是從約4mm到約10mm。超薄制品的厚度小于約6mm。
正如這里所使用的,吸濕制品的“襠部區域”指的是與使用者的襠部接觸的、接近軀干的最低部的中央區域,該區域在制品的前部和后部之間。典型的襠部區域包含制品的橫向中心線,并通常在縱向跨越約7-10cm。
參照圖1,描述了衛生巾10的頂視圖。衛生巾10具有頂片(未示出)和與側翼28相連的底片26,還包括具有襠部區域13的一般沙漏形的吸濕芯12。吸濕芯包括一個大的中央吸濕件14和較小的外部吸濕件16,外部吸濕件16包括兩個在襠部區域13橫向圍繞中央吸濕件14的新月形區域。沿著外部吸濕件16的任何一個區域和中央吸濕件14交界的主要部分是折痕線18,可以通過任何已知的在衛生巾中產生側槽的方法來形成折痕線18,并且該折痕線18是模壓的、通過滲入或浸漬熱塑性材料而穩定的或通過吸濕材料中的粘結劑而穩定的高密度區域。折痕線18也包括狹縫或其它允許外部吸濕件16折疊到中央吸濕件14上的結構,從而尤其使得在使用中的側向擠壓期間,外部吸濕件16的縱向側邊能向上彎曲,導致沿著折痕線18形成凹部(吸濕芯向下偏轉),尤其是當中央吸濕件14在襠部區域13向上偏轉(象倒V或U)時。
外部吸濕件16的兩個隔離的區域包括共形成材料、絨毛漿、致密絨毛漿、致密氣流法織物或其它現有技術中已知的吸濕材料。中央吸濕件14同樣包括任何已知的吸濕材料,包括絨毛、纖維素絨毛和超吸濕顆粒的混合物、共形成材料、織物層、氣流法網、棉、其它天然纖維、嫘縈和泥炭沼。造型線20基本上在中央吸濕件14的內部,該造型線在制品10的側向擠壓期間影響中央吸濕件14的變形,尤其是當在襠部區域13沿中央吸濕件14的縱向側邊受到擠壓時。造型線20包括具有縱向端點的中央縱向線22。由每個端點,一對對稱的向外橫跨線24從縱向中心線的附近向外向中央吸濕件14的縱向側邊和橫向底端延伸。希望的是,造型線20包括狹縫。
在襠部區域13的側向擠壓的作用下,外部吸濕件16的兩個分區的縱向側邊隨著吸濕芯12沿著折痕線18向下彎曲而向上彎曲。同時,在襠部區域13的中央吸濕件14開始偏轉成倒V形,倒V的尖點由中央縱向線22構成。
圖2描述了本發明的衛生巾30的頂視圖,衛生巾30包括將中央吸濕件38與外部吸濕件34隔離開的燈芯效應阻擋件40。頂片(已剝去以示出圖2的圖面)與底片32相連。中央吸濕件38是橢圓形,并被燈芯效應阻擋件40和外部吸濕件34圍繞,其中燈芯效應阻擋件40包括豎直部分(本視圖中不可見),該部分穿進吸濕芯中,將外部吸濕件34與中央吸濕件38隔離開,燈芯效應阻擋件還包括水平部分41,該部分沿外部吸濕件34的體側表面延伸。這種結構減少了滲漏,并有助于制品30的極好的中央填充性,制品可以是衛生巾、失禁墊或其它吸濕制品。
外部吸濕件34包括容納中央吸濕件38的中央凹部或空腔(未示出)。燈芯效應阻擋件40的內緣42標明了在中央吸濕件38和外部吸濕件34的中央空腔或凹部(未示出)之間的界面的位置。在制品30的襠部區域31中的界面在制品在襠部區域的側向擠壓期間用作折痕線43,在襠部區域31有燈芯效應阻擋件40的豎直部分。由于外部吸濕件34和中央吸濕件38實質上分開的,并且在它們之間有低摩擦燈芯效應阻擋件40,因此沿折痕線43的彎曲挺度低,并且在該位置向下彎曲以形成凹部是極方便的。
中央吸濕件38包括造型線35和中心縱向線37,造型線35包括向外凹的弧36,中心縱向線37可以是一組孔眼、凹口、切口、裂縫或狹縫,所述狹縫為沿其長度方向為增加完整性具有沒有被完全穿孔、開凹口、切割、撕裂或開狹縫的部分。同樣,例如弧可以是狹縫,但希望的是,弧不完全用于中央吸濕件38的一部分。當制品30受到側向擠壓時,弧構成彎曲線,允許中央吸濕件38的中央部分明顯地向上升起,包含在向外凹的弧中的吸濕材料的這一部分從沿折痕線43構成的凹部向上陡升。中央吸濕件38沿制品的縱向中心線(在本例中,在包括中央縱向線37的平面內通過制品的中心的縱軸)的曲率能被在中央吸濕件38上的成型固定區域44有益地控制,在成型固定區域44,中央吸濕件38粘附(通過化學粘結、超聲波焊接、熱焊接等實現)或機械(例如,通過縫合,或通過纖維針織或壓制)連接到底片32上,從而防止在該區域明顯向上偏轉,并且,有助于制品的橫向末端相對于縱向中心線向上彎曲。固定區域44基本上位于制品30的縱向中心線上或在其附近,并大約位于襠部區域31的外側或接近襠部區域31的縱向邊界,遠離橫向中心線(該軸在制品平面內,在制品的縱向中點與縱向中心線正交)和由造型線35產生的最大隆起區域。因此,當制品30受到側向擠壓時,由于折痕線43、造型線35和固定區域44的聯合作用,制品能容易地呈現出沿縱向中心線的向上彎曲形和在襠部區域31中的W折疊形,而在襠部區域31的外側基本上沒有W折疊形。
圖3描述了吸濕制品50的頂視圖,吸濕制品50包括底片52、頂片(未示出)、外部吸濕件54和燈芯效應阻擋件60。外部吸濕件54具有用于容納中央吸濕件58的中央空腔(未示出),中央吸濕件58具有造型線61。燈芯效應阻擋件60在中央吸濕件58的縱向側邊的一部分和外部吸濕件54之間。除了燈芯效應阻擋件60沒有完全圍繞中央吸濕件58,只在襠部區域51在中央吸濕件58和外圍的外部吸濕件54之間提供隔離,并稍微超出襠部區域51的縱向尺寸之外,制品50在結構上與圖2的制品30相似。照這樣,折痕線實際上等同于中央吸濕件58的縱向側邊62。進一步與圖2對照,在圖3中,燈芯效應阻擋件60從中央吸濕件58的縱向側邊62沿著外部吸濕件54表面延伸到外部吸濕件54的縱向側邊,在使用期間,當制品50隆起或被擠壓時,上述結構能減少中央吸濕件58與外部吸濕件54的燈芯效應接觸,從而減少側邊滲漏。
造型線61包括一對向外凹的弧形線56,所述線可以是壓制的或由其它已知致密方法形成,所述線可以被切口或開狹縫或穿孔,而最好沒有完全隔離開弧形線56之間的新月形分區59。造型線61還包括中央縱向線64和一對向外橫跨線66,用來在使用期間有助于中央吸濕件的定型。
圖4描述了本發明的衛生巾70的頂視圖,所述衛生巾包括頂片(未示出)、底片82、被縱向分成兩個分區的外部吸濕件74、在外部吸濕件74的兩個分區之間的中央吸濕件78和燈芯效應阻擋件71,燈芯效應阻擋件71具有沿著中央吸濕件78的外邊緣72將外部吸濕件74的豎直壁與中央吸濕件78分離開的豎直部分(未示出),燈芯效應阻擋件71還包括在外部吸濕件74表面上的水平部分(作為燈芯效應阻擋件71的露出部分可見)。折痕線實際上等同于沿中央吸濕件78的縱向外邊緣72的燈芯效應阻擋件71的豎直部分的位置。中央吸濕件78包括造型線,造型線包括在中央縱向線77的縱向端點的兩組向外橫跨線76,所述中央縱向線如圖包括兩個短部分。向外橫跨線76最好包括狹縫、孔眼或其它挺度減小機構。當在襠部區域受到側向擠壓時,制品70將變形,以在襠部區域80形成沿折痕線72的凹部,并在中央吸濕件78中形成隆起的中央區域。
圖5描述了圖4的吸濕制品的橫截面,其中頂片85是可見的。燈芯效應阻擋件71包括水平部分(標記為83)、豎直部分73和在中央吸濕件78下面的底層部分75。此處縱向中央造型線77被描述為貫通中央吸濕件78的厚度的狹縫,盡管能將其加工成延伸進中央吸濕件78較小的距離。當受到側向擠壓時,圖5中所示的制品能變形為圖6所示的樣子。燈芯效應阻擋件71的底層部分75沒有粘結固定到中央吸濕件78上,使中央吸濕件78可以向上偏轉而與外部吸濕件74和底片82的向下偏轉無關。外部吸濕件74和中央吸濕件78(示為具有第一側部78’和第二側部78”)的獨自偏轉可以在制品70中產生附加空腔,尤其是在中央吸濕件78的下面形成室或空腔86。該空腔有助于保存額外的液體。
圖7示出了可以吸收如圖6所示的側向擠壓的中央吸濕件78的可替換的形式,中央吸濕件78取決于縱向中央造型線77的性質。圖7A描述了當縱向造型線77是狹縫、允許中央吸濕件78中的第一部分78’與第二部分78”輕微分開的情況。在圖7B中,縱向造型線77是凹口。在圖7C中,縱向造型線77是致密區。造型線的性質的差別能影響中央吸濕件78在豎直方向的變形、元件的曲率半徑和吸濕制品的其它性質。
圖8示出了在側向擠壓情況下、遠離吸濕制品的橫向中心線的中央吸濕件78的橫截面形狀。在圖8A中,示出了恰好在造型線區域外面的中央吸濕件78的形狀,其中制品從襠部區域的中央倒V形或倒U形過渡成在襠部區域外面的較平的形狀。在圖8B中,示出了以狹縫或深凹口形式存在的向外橫跨線76。
圖9示出了衛生巾90的外形,除了在襠部區域92受到側向擠壓之外,該衛生巾與圖4的衛生巾相似。為了強調制品90的上表面的外形,沒有單獨地示出內部結構元件,例如燈芯效應阻擋件或外部吸濕件或中央吸濕件。圖示了折痕線94和造型線93。造型線93包括例如如狹縫、凹口或凹槽的縱向線95和對稱的向外橫跨線對96,所述向外橫跨線96包括狹縫。在襠部區域92,當圍繞折痕線94形成凹部且由造型線93產生倒V形時,得到W形折疊幾何形狀,所述造型線93包括縱向部分95和向外傾斜的部分96。傾斜部分96是狹縫,允許在倒V形區域下方形成間隙98。狹縫也部分地使襠部區域92與前端區域97和后端區域99脫離,致使前端和后端區域能夠在某種程度上與襠部區域的變形無關的進行變形,從而使前端區域97和后端區域99沿縱向中心線向上彎曲一定程度,以便有更好地舒適性。任選地,通過利用壓制、粘結、超聲波焊接或其它方法,使在固定點91附近的吸濕材料的上層的一部分固定到底片上,能夠進一步提高在跨部區域92之外的縱向彎曲。希望前端區域97或后端區域99中的固定點91接近但不在倒V形隆起區域內,并且在受到側向擠壓時,能與沿吸濕材料的外側部分傳送的力相互作用,從而使制品的端部向上偏轉。
如同本發明其它實施例一樣,相對于沒有造型線的同樣的墊(或者,另一種方法,相對于沒有造型線的傾斜部分的同樣的墊,或者相對于沒有造型線的斷開縱向中心線的部分的同樣的墊),在墊的中央區域有造型線(任選地,固定點91與造型線93相連)能改進貼身性能。在側向擠壓期間,造型線93的存在導致在襠部區域形成倒U形或倒V形,同時允許在襠部區域之外的區域在某種程度上獨立地變形,允許襠部區域有更明顯、突出的或者更穩定的形狀。例如,比較在側向擠壓狀態下的兩個吸濕制品的外形,除了存在本發明的造型線以外,所述兩個制品的基本上相同,相對于另外的沒有造型線的實質相同的吸濕制品,造型線的作用使在襠部區域的豎直變形至少增加約20%,優選增加至少約35%,更優選增加至少約60%,更可高達500%。
豎直變形能增加至少約2mm,更優選至少約5mm,可高至約50mm。相對于另外的沒有造型線的實質相同的吸濕制品,造型線的存在還能有效地使沿著在中央向上隆起的最高部分的橫向中心線的擠壓曲率半徑減少至少約20%,更優選至少約50%,可高至500%。而且,造型線93的存在或造型線93中向外橫跨線96的存在能基本上減小沿著墊表面的、在縱向上遠離造型線的端部的橫向輪廓的最大向上隆起。換句話說,為改進貼身性能,造型線93改進了襠部區域92的形狀,而不必引起其它區域以同樣的方式變形,從而可以獲得墊的相對平的前端,與前面的陰部區域相適應,同時還可以在襠部區域獲得W形折疊。在某些實施中,希望倒V形從襠部區域延伸到后部區域,以便與臀部相吻合,因此,可以從設計中除去朝向襠部區域92的后端的向外橫跨線以及后固定點91,但是造型線任意地繼續延伸到所希望的長度。
實例用以下表1所列材料生產吸濕制品的幾個例子。
表1.例舉的吸濕制品結構中所用的基本材料
這里描述的例1和其它例子在向中央吸濕件中附加向外橫跨線之前,具有圖10所示的頂視圖。圖10描述了具有中央吸濕件102和較大吸濕件106的制品100,中央吸濕件被疏水凸緣110(燈芯效應阻擋件的水平元件)圍繞,較大吸濕件可以是具有中央空腔或凹部的外部吸濕件,或者是沒有中央空腔或凹部的底部吸濕件。吸濕芯包括中央吸濕件102和外部或底部吸濕件106,吸濕芯被在下面的底片108和頂片(未示出)封閉,底片108的尺寸比吸濕芯大,從而形成圍繞吸濕芯的邊緣,頂片在邊緣與底片108連接。
例1是沒有豎直燈芯效應阻擋件但有水平燈芯效應阻擋件的墊,即具有水平設置在兩個疊放的吸濕層之間聚合物膜。因此,在例1中,水平凸緣110是純粹的水平燈芯效應阻擋件(表1中的非滲透性燈芯效應阻擋件)的暴露水平部分,它位于上方的中央吸濕件102和下面的外部吸濕件106之間的平面中,所述外部吸濕件僅僅是位于中央吸濕件下面的平面吸濕件(在本發明的其它幾個例子中,外部吸濕件具有中央空腔,中央吸濕件插入中央空腔中)。
在例1中,175gsm的致密氣流法網(如表1所述)用作下層吸濕芯,即用作沒有空腔或凹部的外部吸濕芯106。175gsm的氣流法外吸濕件被切成長度約21.5cm、橫向中心線的寬度約6cm的啞鈴形。啞鈴形外部吸濕件放置在底片108(如表1所述)上,底片108包括具有接觸粘結劑的聚合物膜。在外部吸濕件106的整個中央部分上配置有被切割倒圓的紡粘型膜(與表1的滲透性燈芯效應阻擋件的材料相同)的矩形部分,紡粘型膜用作水平燈芯效應阻擋件或傳輸延遲阻擋件,其可以看到的外邊緣是水平凸緣110。水平燈芯效應阻擋件的長度為20.3cm,寬度為4.7cm。在水平燈芯效應阻擋件的上面配置有矩形倒圓的致密氣流法網的中央條帶,其尺寸小于切割旋壓粘結膜(18.7cm長,3.7cm寬),用作墊中的上層或中央吸濕件102。致密的氣流法條帶如表1所述,密度為約0.1g/cc,基本重量為約175gsm。約10cm長的狹縫112通過在縱軸上的中央條帶的縱向中心。然后,如表1所述的紡粘型頂片放置在整個制品上面,其邊緣剛好延伸超出外部吸濕件106。然后,疊層結構被切成啞鈴形模片,其尺寸大于外部吸濕件(長24.4cm,橫向中心線寬8cm),以便提供圍繞著在吸濕制品100中的外部吸濕件106的底片108和覆蓋材料(未示出)的邊緣,吸濕制品100通過在聚合物膜上的接觸粘結劑具有良好的整體性。
在受到側向擠壓時,墊100在中央吸濕件102中顯示出一定程度的向上偏轉,而這種偏轉貫通大部分墊。
除了斜交狹縫形式的向外橫跨線被添加到中央吸濕件以外,例2與例1基本相同。用剪子剪制狹縫,以便從中央汲濕件的縱向側邊向縱向中心線剪出狹縫,但橫向進給僅是到縱向中心線距離的80%,以防止使中央吸濕件的一部分同余下的部分斷開。得到的結構如圖11所示,除了中央吸濕件122包括適于在襠部區域131獲得良好貼身性能的造型線124以外,圖11所示的衛生巾120與圖10所示相同。如前所述,制品120包括中央吸濕件122、圍繞的外部吸濕件126、底片128、燈芯效應阻擋件的水平凸緣130和使用例1所述材料的頂片(未示出)。折痕線近乎相當于在襠部區域131的中央吸濕件122的縱向側邊136。造型線124包括縱向中心線132和成對的向外橫跨線134,線134與折痕線136連接,從而在側向擠壓期間在襠部區域131形成制品的W形折疊。
對于例3,本發明的女性用墊通過按照上面例1的程序加工,除了以下幾點之外1)通過模片切割操作除去外部吸濕件的中央區域,以便在外部吸濕件中提供一個中央空腔,中央空腔的尺寸基本上與中央吸濕件(約18.7cm長,3.7cm寬)相同;2)被模切成20.3cm長、4.7cm寬的圓角矩形的切割聚合物膜(表1的玫瑰色非滲透性燈芯效應阻擋件)放在中央空腔上,代替了例1的同樣形狀的紡粘型網,從而用作燈芯效應阻擋件的阻擋材料;3)形狀和尺寸與中央空腔基本相同的吸濕插件放置在切成的聚合物膜上,以在空腔中構成由外部吸濕件的其余部分圍繞的中央吸濕件;4)不添加縱向狹縫,但5)用作中央吸濕件上層的致密氣流法網具有用作襠部區域的造型線的切縫,所述切縫跨越了中央吸濕件的縱向中心線和其縱向邊緣之間橫向距離的大部分。
在例3中,中央吸濕件包括上層和下層,上層由密度為0.14g/cc的250-gsm致密氣流法網(如表1所述)構成,下層由從密度為0.1g/cc的外部吸濕件的175-gsm氣流法材料挖去的部分構成,預先挖去的部分提供了中央空腔。
例3的造型線的幾何形狀示于圖12中,圖中制品150包括放置在空腔(未示出)中的多層中央吸濕件152,空腔位于外部吸濕件156的圍繞之中,其中燈芯效應阻擋件160沿中央吸濕件152形成,還提供了在外部吸濕件156的表面上可見的水平凸緣,以便兩個吸濕件152,156的良好的液體隔離。吸濕件152,156位于底片158上,底片158與紡粘型頂片(未示出)粘附連接。造型線153包括縱向狹縫155和成對的向外橫跨線154,向外橫跨線154沒有經過從中央吸濕件152的縱向中心線到縱向側邊166的整個距離。
在連接頂片且模切整個制品150以提供具有圍繞外部吸濕件156的底片158和頂片材料的邊緣后,通過半透明的頂片可以看到一圈彩色的阻擋材料160(豎直燈芯效應阻擋件的水平部分)。
中央吸濕件152的縱向側邊166用作襠部區域161中的折痕線。在側向擠壓中,上升區域的明確性是極好的,與沒有造型線相比,被更清晰地局限在襠部區域且有更確定的形狀。
如圖13所示,除了沒有使用燈芯效應阻擋件和在中央吸濕件中以弧形切出造型線以外,以與例3基本相同的方式生產例4。衛生巾170包括圍繞著雙層中央吸濕件172的外部吸濕件176,中央吸濕件172具有向外凹的半橢圓的弧形造型線174,靠近中心線的部分沒有完全斷開以保持強度。造型線174在造型線和中央吸濕件172的縱向側邊186之間限定半橢圓形區域184,縱向側邊186部分用作襠部區域181的折痕線。吸濕芯包括在底片178和頂片(未示出)之間的外部吸濕件176和中央吸濕件172。
造型線174主要限定了半橢圓184,該區域在側向擠壓期間基本上升高,以在襠部區域提供略平的倒V形,同時折痕線向下折疊以提供凹部。在本實施例中,中央吸濕件的上層在側向擠壓期間向上偏轉,同時底片和外部吸濕件一起向下偏轉。在側向擠壓期間,在襠部區域形成了明顯的W折疊形狀。
在例5中,使用了超薄特大有側翼的商品KOTEXTM。該產品的特點是“安全區”設計,包括在較小中央氣流法條帶下面且在較大氣流法吸濕件的上方的非編織傳輸層,與例1基本相似。該商品在1998年首次推出,與例1的主要不同在于,該商品具有帶孔眼膜的面層和側翼。通過沿著制品的縱向側邊剪切狹縫以提供通向制品上層的入口來產生例5。制品的上層(中央吸濕件)已經包含縱向狹縫,但又在其上提供了傾斜切縫,導致與圖12中的制品150基本相似的外觀。在側向擠壓期間,襠部區域向上的變形在高度和明確性上得到改進,相對來說,進一步脫離了與制品其它地方變形的聯系。
在例6中,固定點被加到例5的制品上,即在縱向中心線上在恰在升高區域之外、造型線之內的區域上,在兩個吸濕層之間的聚合物織物中和下層吸濕層中挖一個小洞(直徑約0.5cm),然后用壓實的膠帶(雙面膠)將中央吸濕件(上層)與底片連接。當制品受到側向擠壓時,制品最接近固定區域的端部趨于沿縱軸向上彎曲。若不使用膠帶,在變成固定點的區域有一些向上偏轉。當固定點的存在阻止上層向上偏轉時,產生的機械應力明顯地導致制品的近端向上偏轉,從而作為改進貼身性能的所希望的結果。而且,固定點增加了向上偏轉的襠部區域與中央吸濕件的向下傾斜部分的豎直隔離,導致了向外橫跨線的更大的豎直間隙。該間隙對于在量多或高流速期間容納身體液體是有用的,或者能提供放置附加元件,例如氣味控制劑的空間。
可以理解,前述實例出于說明的目的給出的,不作為對本發明范圍的限制。盡管前面僅詳細描述了本發明的幾個示范性實施例,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容易理解,這些示范性的實施例可以有各種改進而不背離本發明的新穎性講授和優點。因此,設想的所有各種改進都包括在本發明的范圍之內,本發明的范圍由后面的權利要求及其等同方案限定。而且,可以設想有多種實施例不能達到某些實施例,尤其是優選實施例的全部優點,但具體優點的缺少并不意味著這樣一個實施例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外。
權利要求
1.一種吸濕制品,具有一襠部區域和一身體側,該吸濕制品包括a)一不透液體的底片;b)一連接于底片的可透過液體的頂片;c)位于頂片和底片之間的一吸濕芯,該吸濕芯包括一外部吸濕件和一中央吸濕件,外部吸濕件在襠部區域的寬度大于中央吸濕件在襠部區域的寬度,吸濕芯還包括至少兩個在中央吸濕件外面的折痕線和在中央吸濕件中的一造型線。
2.按照權利要求1的吸濕制品,其中,在襠部區域的側向擠壓期間,中央吸濕件在襠部區域向身體側偏轉,同時外部吸濕件在襠部區域沿至少一個折痕線離開身體側偏轉。
3.按照權利要求2的吸濕制品,其中,中央吸濕件還包括第一和第二縱向側邊,其中至少一個折痕線基本上沿中央吸濕件的第一縱向側邊的一部分設置,因此在襠部區域的側向擠壓期間,沿中央吸濕件的第一縱向側邊的一部分形成具有第一和第二側的凹部,其中凹部的第一側包括一部分外部吸濕件,以及凹部的第二側包括一部分中央吸濕件。
4.按照權利要求1的吸濕制品,其中,襠部區域的側向擠壓產生一在吸濕芯中的空腔。
5.按照權利要求1的吸濕制品,其中,在側向擠壓期間,在中央吸濕件和外部吸濕件之間形成一間隙。
6.按照權利要求1的吸濕制品,包括由從下面的組中選擇的方法形成的折痕線,所述組包括壓紋、切割、印花、穿孔、開凹口、撕裂、熱壓和超聲波焊接。
7.按照權利要求1的吸濕制品,其中,造型線包括下面組中至少之一,所述組包括中央吸濕件的一致密區域、中央吸濕件的一細長的強度減弱帶、一狹縫、一切口、一凹口、一裂縫和孔。
8.按照權利要求1的吸濕制品,其中,造型線包括由從下面的組中選擇的方法形成的粘接區域,所述組包括熱粘接、熱壓、壓紋和超聲波焊接。
9.按照權利要求1的吸濕制品,其中,相對于沒有造型線的大體相同的吸濕制品表現出的在襠部區域的豎直變形,該吸濕制品表現出在襠部區域的豎直變形至少增加約20%。
10.按照權利要求1的吸濕制品,其中,吸濕制品表現出在襠部區域的豎直變形至少為約0.5厘米。
11.按照權利要求1的吸濕制品,其中,相對于沒有造型線的大體相同的吸濕制品表現出的在襠部區域的中央隆起,該吸濕制品表現出在襠部區域的中央隆起至少增加約20%。
12.按照權利要求1的吸濕制品,其中,吸濕芯表現出至少約1厘米的中央隆起。
13.按照權利要求1的吸濕制品,其中,相對于沒有造型線的大體相同的吸濕制品表現出的擠壓曲率半徑,吸濕制品表現出在曲率半徑上減少至少約20%。
14.按照權利要求1的吸濕制品,其中,吸濕制品表現出不大于約0.5厘米的擠壓曲率半徑。
15.按照權利要求1的吸濕制品,還包括一橫向中心線,其中中央吸濕件還包括縱向側邊,且造型線包括一具有兩個端點的縱向中心線和在兩個端點附近的一對向外橫跨線,向外橫跨線具有內、外端點,其中每個內端點比相應的外端點相對地更接近縱向中心線和相對地更接近橫向中心線。
16.按照權利要求1的吸濕制品,其中,中央吸濕件還包括縱向側邊和一縱向中心線,且造型線包括一靠近制品的縱向中心線的縱向部分和傾斜部分,該傾斜部分從縱向中心線的附近到中央吸濕件的縱向側邊橫過一段距離。
17.按照權利要求1的吸濕制品,其中,中央吸濕件設置在一部分外部吸濕件之上。
18.按照權利要求1的吸濕制品,其中,外部吸濕件包括用于接收中央吸濕件的一中央空腔。
19.按照權利要求1的吸濕制品,還包括至少一個將中央吸濕件連接在底片上的連接點。
20.按照權利要求1的吸濕制品,還包括在中央吸濕件和外部吸濕件之間的一燈芯效應阻擋件。
21.按照權利要求1的吸濕制品,還包括一燈芯效應阻擋件,該阻擋件包括在中央吸濕件和外部吸濕件之間的一柔性聚合物薄膜,燈芯效應阻擋件跨過吸濕芯中的一段豎直距離。
22.按照權利要求1的吸濕制品,還包括在中央吸濕件和外部吸濕件之間的一燈芯效應阻擋件,該燈芯效應阻擋件包括一水平部分。
23.按照權利要求1的吸濕制品,還包括在中央吸濕件和外部吸濕件之間的一燈芯效應阻擋件,該燈芯效應阻擋件包括沿折痕線的一豎直部分。
24.一種吸濕制品,該制品具有一襠部區域、一身體側和一衣服側,該吸濕制品包括a)一不透液體的底片;b)連接于底片的一可透過液體的頂片;c)位于頂片和底片之間的一吸濕芯,該吸濕芯包括一朝向身體側的上層和一朝向衣服側的下層,上層包括一造型線,且吸濕芯還包括基本上不在上層中的折痕線;d)設置在吸濕制品的上層和下層之間的一聚合物織物。
25.按照權利要求24的吸濕制品,其中,下層包括用于接收至少一部分上層的一中央凹部。
26.按照權利要求24的吸濕制品,其中,下層比上層寬,且吸濕制品還包括在上層和下層之間的一縱向邊界,該邊界用作一折痕線。
27.按照權利要求24的吸濕制品,其中,造型線包括下面組中的至少之一,所述組包括上層的一致密區域、上層的一細長強度減弱帶、一狹縫、一切口、一凹口、一裂縫和孔。
28.按照權利要求24的吸濕制品,其中,相對于沒有造型線的大體相同的吸濕制品表現出的在襠部區域的豎直變形,該吸濕制品表現出在襠部區域的豎直變形增加至少約20%。
29.按照權利要求24的吸濕制品,其中,吸濕制品表現出至少約0.5厘米的豎直變形。
30.按照權利要求24的吸濕制品,其中,相對于沒有造型線的大體相同的吸濕制品表現出的襠部區域的中央隆起,該吸濕制品表現出在襠部區域的中央隆起增加至少約20%。
31.按照權利要求24的吸濕制品,其中,吸濕芯表現出至少約1厘米的中央隆起。
32.按照權利要求24的吸濕制品,其中,聚合物織物是不透液體的。
33.按照權利要求24的吸濕制品,其中,聚合物織物是纖維無紡織物。
34.一種吸濕制品,具有一縱向、一橫向、一基本上垂直于縱向和橫向的豎直方向,以及一身體側,該吸濕制品包括a)一具有一身體側表面的吸濕芯,該吸濕芯包括一外部吸濕件和一中央吸濕件,外部吸濕件具有朝制品的身體側敞開的一中央空腔,中央吸濕件設置在外部吸濕件的中央空腔之上并至少部分延伸進空腔,中央吸濕件包括一造型線;和b)設置在外部吸濕件和中央吸濕件之間的一燈芯效應阻擋件,燈芯效應阻擋件包括跨過外部吸濕件和中央吸濕件之間的豎直距離的一豎直部分。
35.按照權利要求34的吸濕制品,吸濕制品還包括一連接在吸濕芯上的底片。
36.按照權利要求35的吸濕制品,吸濕制品還包括一連接在底片上的頂片。
37.按照權利要求34的吸濕制品,其中燈芯效應阻擋件還包括跨過吸濕芯的身體側表面上的一段水平距離的一水平部分。
38.按照權利要求34的吸濕制品,其中中央吸濕件還包括縱向側邊,且造型線包括一中央縱向線和從縱向中心線附近向中央吸濕件的縱向側邊延伸的向外橫跨線。
39.一種吸濕制品,具有一襠部區域、一縱向、一橫向、一基本上垂直于縱向和橫向的豎直方向,該吸濕制品包括a)具有一中央吸濕件和一外部造型件的一吸濕芯,中央吸濕件包括一造型線,外部造型件具有一在其中限定的中央空腔,用于接收至少一部分中央吸濕件,從而在中央吸濕件和外部造型件之間限定一界面,該界面跨過一個豎直距離,和b)沿中央吸濕件和外部吸濕件之間的所述界面設置的一燈芯效應阻擋件。
40.按照權利要求39的吸濕制品,其中燈芯效應阻擋件還包括在吸濕芯上跨過一段水平距離的一水平部分。
全文摘要
具有改進的貼身性能的吸濕制品,其中向下偏轉折痕線和向上偏轉造型線結合起來分別用在外部和中央吸濕件中,以便獲得襠部區域中貼身的幾何形狀,同時還能提高對制品中液體流動的控制。在外部和中央吸濕件之間具有燈芯效應阻擋件的實施例尤其在實現減少滲漏方面有益。
文檔編號A61F13/53GK1332623SQ99813725
公開日2002年1月23日 申請日期1999年9月24日 優先權日1998年10月2日
發明者陳芳洲, J·M·貝德納茲, J·D·林德賽, J·迪帕爾馬 申請人:金伯利-克拉克環球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