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治療痰濕上擾型偏頭痛的中藥、其劑型及其制備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中藥制劑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治療痰濕上擾型偏頭痛的中藥、其劑型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0002]偏頭痛是以反復發作性的單側或雙側性頭痛為主的一種疾病,全世界有2.4億偏頭痛患者每年要經受14億次偏頭痛的折磨。世界衛生組織(WHO)認為,重度偏頭痛居最常見的使人喪失工作能力的內科疾病的前20位,而且每年呈上升趨勢。
[0003]本病在中醫古代文獻中多被稱為“偏頭風”、“偏頭痛”、“偏正頭痛”、“頭偏痛”、“偏頭風痛”、“頭半寒痛”、“腦風”等。《素問?奇病論》云:“帝曰:‘人有病頭痛……名曰何病? ’歧伯曰:‘當有所犯大寒……病名曰厥逆。’”《素問.風論》說風氣隨風府而上,則為腦風。” “新沐中風,則為首風。”《東垣十書》中有“偏頭痛”、“厥逆頭痛”之名;《丹溪心法?頭痛》中有“偏頭風”之名;且《證治準繩.頭痛》中對頭風病的概念亦有明確論述:“醫書多分頭痛、頭風為二門,然一病也。
[0004]本病的病因病機主要是外感與內傷。外感頭痛多以風邪為主導,常挾以寒、濕、熱邪上犯清竅,引起頭部經脈絀急而發生頭痛。內傷頭痛以實證多見,常為肝膽郁熱、痰濕上擾、濕熱中阻和瘀血阻絡,虛證較少見,常為肝血不足或肝腎陰虛。張道厚等認為該病病位主要在肝膽,其基本的病機是肝失疏泄,挾邪上擾,頭側肝膽經絡不利,不通而痛,本病應從肝辨證論治。晏招蘭等認為該病病程長,多為痰瘀互結阻絡,氣血失和而致病且日久難愈。劉鎖超認為,患者腦竅脈絡素有痰瘀宿疾潛伏,羈留不去,為病之根,肝、脾、胃等臟腑功能失調,氣血陰陽失衡為本;外感風寒、內傷七情、飲食失節、勞逸失度為因。綜上醫家所論,本病的病因主要包括風、痰、濕、火、熱、血虛、氣虛、氣血兩虛等,其中風火痰瘀為病之標,多見于急性發作階段;肝脾腎功能失調為病之本,是發病的基礎。即以內傷為主,且中醫學認為“不通則痛”,風邪入腦、瘀血阻絡、肝經風火、肝陽上亢、痰濁蒙竅、精血不足等病變均可導致氣血不能正常運行而引起頭痛。
[0005]因為引起偏頭痛的原因眾多,單純服用止痛藥只會暫時緩解疼痛,對疾病的治療起不到根本的作用,有些中成藥雖然能夠起到很好的治療效果,但是因為針對性不強,并不是適用于各種原因引起的偏頭痛。
[0006]
【發明內容】
[0007]本發明針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種治療痰濕上擾偏頭痛的中藥、其劑型及其制備方法。
[0008]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治療痰濕上擾型偏頭痛的中藥,含有以下組分:
兒茶,白云瓜,八角楓,川白苞芹,制半夏,白術,扁豆,茯苳,叢毛格,天麻,川;,徐長卿,桃仁,甘草。
[0009]一種如上所述的治療痰濕上擾型偏頭痛的中藥,含有以下重量分數的組分:
兒茶1-3份,白75:瓜3-9份,八角楓3-9份,川白荀序3-9份,制半夏3_9份,白術5_15
份,扁? 10-20份,茯等10-20份,叢毛格3-9份,天麻5-15份,川考3-9份,徐長卿3-9份,桃仁6-12份,甘草3-9份。
[0010]一種如上所述的治療痰濕上擾型偏頭痛的中藥,含有以下重量分數的組分:
兒茶2份,白75:瓜6份,八角楓6份,川白荀芳:6份,制半夏6份,白術10份,扁_& 15份,
茯苓15份,叢毛榕6份,天麻10份,川芎6份,徐長卿6份,桃仁9份,甘草6份。
[0011]如上所述的治療痰濕上擾型偏頭痛的中藥的劑型為湯劑。
[0012]一種如上所述的治療痰濕上擾型偏頭痛的中藥湯劑的制備方法,具體步驟如下: (1)稱取組合物中各組分,加入到10倍量的清水中,攪勻;
(3)武火煮沸后改文火持續煎煮25分鐘;
(4)過濾,棄掉濾渣。
[0013]
本發明以中醫傳統理論為基礎,針對痰濕上擾型偏頭痛,本發明中藥以化痰止痛、健脾祛濕、活血通絡為主要治則,按照中醫君臣佐使關系組方,中藥中:兒茶:收濕斂瘡、清肺化痰、活血止痛;白云瓜:化痰通絡;八角楓:祛風除濕、舒筋活絡、散瘀止痛;川白苞芹:舒筋止痛、止咳平喘;制半夏:燥濕化痰;五藥共為君藥;白術:補氣健脾、燥濕利水;扁豆:健脾化濕;茯苓:健脾、安神、利水滲濕;叢毛榕:健脾利濕、祛風行氣;四藥共為臣藥;天麻:祛風通絡、平肝潛陽、息風止痙;川芎:活血行氣、祛風止痛;徐長卿:活血通絡,祛風止痛;桃仁:活血祛瘀;四藥共為佐藥;甘草:補中益氣、緩急止痛、調和諸藥;為使藥。
[0014]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明中藥以純中藥為原料,毒副作用小,針對痰濕上擾型偏頭痛,化痰止痛、健脾祛濕、活血通絡,治療效果顯著。
[0015]
【具體實施方式】
[0016]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如下:
實施例1:
一種治療痰濕上擾型偏頭痛的中藥湯劑,由以下組分按照重量制備而成:
兒茶lg,白云瓜3g,八角楓3g,川白荀序3g,制半夏3g,白術5g,扁豆10g,茯苳10g,叢毛格3g,天麻5g,川考3g,徐長卿3g,桃仁6g,甘草3g0
[0017]制備方法具體步驟如下:
(1)稱取組合物中各組分,加入到10倍量的清水中,攪勻;
(3)武火煮沸后改文火持續煎煮25分鐘;
(4)過濾,棄掉濾渣。
[0018]實施例2:
一種治療痰濕上擾型偏頭痛的中藥湯劑,由以下組分按照重量制備而成:
兒茶2g,白云瓜6g,八角楓6g,川白荀序6g,制半夏6g,白術10g,扁豆15g,茯苳15g,叢毛格6g,天麻10g,川考6g,徐長卿6g,桃仁9g,甘草6g0
[0019]制備方法具體步驟如下:
(1)稱取組合物中各組分,加入到10倍量的清水中,攪勻;
(3)武火煮沸后改文火持續煎煮25分鐘;
(4)過濾,棄掉濾渣。
[0020]實施例3:
一種治療痰濕上擾型偏頭痛的中藥湯劑,由以下組分按照重量制備而成:
兒茶3g,白云瓜9g,八角楓9g,川白荀序9g,制半夏9g,白術15g,扁豆20g,茯苳20g,叢毛榕9g,天麻15g,川芎9g,徐長卿9g,桃仁12g,甘草9g。
[0021]制備方法具體步驟如下:
(1)稱取組合物中各組分,加入到10倍量的清水中,攪勻;
(3)武火煮沸后改文火持續煎煮25分鐘;
(4)過濾,棄掉濾渣。
[0022]
本發明藥物的臨床觀察資料:
1、一般資料
痰濕上擾型偏頭痛門診患者36例,其中男21例,女15例。
[0023]2、診斷標準
2.1頭痛部位多在頭部一側額顳、前額、顛頂,或左或右輾轉發作。頭痛的性質多為跳痛、刺痛、脹痛、昏痛、隱痛,或頭痛如裂等。頭痛每次發作可持續數分鐘、數小時、數天,也有持續數周者。痰濕上擾型偏頭痛癥候:偏頭痛昏蒙,胸脘痞悶,納呆嘔惡,吐痰涎,苔白厚膩,脈滑或弦滑。
[0024]2.2隱襲起病,逐漸加重或反復發作。
[0025]2.3應查血常規,測血壓,必要時做腰穿、骨穿,腦電圖。有條件時做經顱多普勒、CT、磁共振等檢查,以明確頭痛的病因,排除器質性疾病。
[0026]2.4排除標準:
2.4.1排除雷頭風雷頭風起病急驟,頭痛如雷鳴,頭面部起核塊,紅腫熱痛,常伴惡寒發熱、大便燥結,多為濕熱或痰火上沖所致。
[0027]2.4.2排除類中風類中風病多見于45歲以上,眩暈反復發作,頭痛突然加重時,常兼半身肢體活動不靈,或舌蹇語澀,多為風痰壅盛所致。
[0028]3、治療方法
服用本發明實施例1-3制備的中藥湯劑,每日一劑,分兩次服用,7天為1療程,連續服用4個療程。
[0029]4、療效標準
(1)治愈:癥狀消失無復發,相關實驗室檢查正常;
(2)顯效:癥狀消失,頸顱多普勒超聲檢查正常,半年以內無復發;
(3)有效:癥狀減輕,實驗室檢查有所改善;
(4)無效:癥狀及實驗室檢查均無改善。
[0030]5、治療結果
服用本發明實施例2制備的中藥湯劑,每日一劑,分兩次服用,7天為1療程,連續服用4個療程。經過4個療程的治療,36例患者的治療結果如下:
治愈:15例;顯效:16例;有效:5例;無效:0例。
[0031]治療期間無不良反應。
[0032]上述實施例是說明性的而不是限定性的,在本發明的治療原則下,可按照所限定范圍列舉出若干個實施例,因此在不脫離本發明總體構思下的變化和修改,均屬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
【主權項】
1.一種治療痰濕上擾型偏頭痛的中藥,其特征在于,含有以下組分: 兒茶,白云瓜,八角楓,川白苞芹,制半夏,白術,扁豆,茯苳,叢毛格,天麻,川;,徐長卿,桃仁,甘草。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治療痰濕上擾型偏頭痛的中藥,其特征在于,含有以下重量分數的組分: 兒茶1-3份,白75:瓜3-9份,八角楓3-9份,川白荀序3-9份,制半夏3_9份, 白術5-15份,扁豆10-20份,茯苓10-20份,叢毛榕3-9份, 天麻5-15份,川芎3-9份,徐長卿3-9份,桃仁6-12份, 甘草3-9份。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治療痰濕上擾型偏頭痛的中藥,其特征在于,含有以下重量分數的組分: 兒茶2份,白云瓜6份,八角楓6份,川白苞芹6份,制半夏6份, 白術10份,扁豆15份,茯苓15份,叢毛榕6份, 天麻10份,川芎6份,徐長卿6份,桃仁9份, 甘草6份。4.一種根據權利要求1-3所述的治療痰濕上擾型偏頭痛的中藥的劑型,其特征在于,劑型為湯劑。5.一種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治療痰濕上擾型偏頭痛的中藥湯劑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具體步驟如下: (1)稱取組合物中各組分,加入到10倍量的清水中,攪勻; (3)武火煮沸后改文火持續煎煮25分鐘; (4)過濾,棄掉濾渣。
【專利摘要】本發明涉及一種治療痰濕上擾型偏頭痛的中藥,含有以下重量分數的組分:兒茶1-3份,白云瓜3-9份,八角楓3-9份,川白苞芹3-9份,制半夏3-9份,白術5-15份,扁豆10-20份,茯苓10-20份,叢毛榕3-9份,天麻5-15份,川芎3-9份,徐長卿3-9份,桃仁6-12份,甘草3-9份。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明中藥以純中藥為原料,毒副作用小,針對痰濕上擾型偏頭痛,化痰止痛、健脾祛濕、活血通絡,治療效果顯著。
【IPC分類】A61K36/8988, A61P25/06
【公開號】CN105395909
【申請號】CN201510979766
【發明人】姚良本
【申請人】姚良本
【公開日】2016年3月16日
【申請日】2015年12月23日